•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荷兰宝宝的金钱观

    荷兰宝宝的金钱观

    时间:2020-04-02 05:16:5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以“小国大业”而闻名的荷兰,其举国文化就是“通商和赚钱”,绝不掩饰自己的爱财之心,赚钱之道。

    那么,在荷兰父母的耳濡目染中,荷兰孩子的金钱观念是怎样的呢?

    孩子一出生,就给他办一张银行卡

    在荷兰的家家户户,不难见到父母孩子一起坐在电脑前梳理账目、讲解计划、探讨方案的情景。因为荷兰孩子出生后,父母第一件事就是给他们办张银行卡,制定一些长期理财的基金计划;到孩子五六岁,父母就会教他们使用网络银行,和他们共同探讨理财的计划;等到了十二三岁,出生时办的那张卡,基本上就能交给他们管理了——不过别担心,荷兰的银行卡都是一卡两用,活期账户和储蓄理财账户捆绑在一起,孩子只能自由使用活期账户提款或刷卡,储蓄理财账户却无法擅用,这样既可以让孩子自由支配一些钱,又保证了理财的延续性。

    父母去银行咨询理财计划,有时也会带上孩子。孩子们在银行会不会无聊呢?当然不会。荷兰银行那种约见客户的小会议室里,放着很多让孩子一目了然的理财玩具和工具,比如很萌的分类存钱罐、卡通图解的理财玩具等,孩子可以像下棋一样玩一些排列组合,最后还会得出一个或盈或亏、或赔或赚的结果呢!

    就连家人的时间投入,也被做进预算

    荷兰小孩从不会把从家人处取得经济支持当成理所应当。

    比如,荷兰孩子的校庆活动都是在大人的协助下由孩子自己组织,一般模式是家长和孩子互动的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经费预算由孩子通过团队合作方式自己制定。

    老师一般会指定3个小组来做预算,一个小组2~3个孩子,然后PK性价比。为了被选上,孩子会严格根据活动流程制定一个最划算的计划。活动如果需要请人编排舞蹈、搬运东西,孩子一般会找亲友帮忙,但他们不会把家人给的钱当成“零成本”,包括亲友投入的时间和车马费等,都会算成基本的成本投入。

    有一回,因为我任职的营养公司有很多办展会留下的饮料,我就赞助了老公侄儿校庆活动的所有饮品。后来我看到孩子在预算上清楚注明:“所有饮品为×××赞助,市值××欧元,请明年作预算的同学把这笔费用考虑在内。”

    这种做法很理智、很现实,可想而知,孩子们做预算的态度是多么专业和明晰。如果把亲人的投入完全当成无偿,在经费预算上就会有偏颇;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和思维,到了成年后的职场上,非常不利于实际项目的策划和执行。

    想买礼物?先自问拥有它的三个理由

    如果中国孩子看到一个很贵的东西想买,有些父母可能就会生硬拒绝:“那么贵,没钱买。”这种方式虽然直接,但也有一个弊端,就是孩子很小就会认为自己的愿望无法达成的原因是“没钱”,这心态对以后的生活态度很不利。

    荷兰父母并不把金钱和物质占有进行直接关联,而是更多地和孩子探讨对这件东西(如玩具,衣服)拥有的原因和必要性。他们会问孩子:“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啊?”“你给我三个想拥有它的理由。”

    在这种看似简单的分析交流中,孩子会更理性地对待这个事物,对购买它的必要性也会有更明确的认识。这种思维方式和逻辑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会思考和审视、分析和考量,对日后做任何决定都有帮助。

    一些孩子童言无忌,看到广告会说:“我以后要送我女朋友钻石戒指!”中国的父母可能会说:“你要送女朋友钻石戒指?那你就要有钱!想挣钱,你就要好好读书……”完全没有分析该愿望的实质和必要性,而是直接就把愿望和钱、学习成绩简单地挂钩了,会给孩子误导和压力。

    荷兰的父母一般会这样说:“为什么是钻石呢?她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钻石呀。送女朋友东西,最重要的是送她喜欢的。你要花时间和心思去了解她,发现她喜欢什么再送。”

    以谈判契约的方式来获取、分配和管理金钱,是荷兰人的强项,也影响着荷兰人的日常生活模式、思维习惯和对孩子的教育。荷兰的大人看重钱,但不滥用钱,不夸大钱的力量;那么他们的孩子,对对金钱的态度自然就能平和、理性。

    魏蔻蔻:生物科学博士,定居荷兰,现任医药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广经理。业余时间爱好写作。创办微杂志微蔻 (微信订阅号:WeiKoMagazine),关注中西文化教育和思维差异,分享留学定居海外的生态面面观。

    相关热词搜索:荷兰宝宝金钱观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