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创业教育在高职生道德修养课中的渗透

    创业教育在高职生道德修养课中的渗透

    时间:2020-04-07 05:19: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发展与人口城市化大潮的来临,大学生就业面临沉重的压力。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加工作岗位,这就需要更多的创业者涌现。因此,对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显得尤为必要,道德修养和法律常识课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品质与素质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职;道德修养课

    受到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人口城市化大潮来临等因素的影响,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当代大学生应改变就业观念,将自己的理想与社会需要相结合,除了树立岗位成才的目标之外,还需要树立创业观念,自主创业,力求做到“不仅是求职者,还是工作机会的创造者”,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社会。在我国经济迅速腾飞、人口城市化大潮涌现的今天,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蕴含着无穷的机会,大量等待开发的领域为自主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创业教育的概念与内容

    创业的概念从汉语使用方法来看,有以下几种情况:(1)强调开端和草创的艰辛和困难;(2)突出过程的开拓和创新意义;(3)侧重于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新的成就。这里对“业”的范围没有限制。在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创业可以理解为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性地投资经济实体,从而获得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实践活动。与竞争工作岗位的就业相比,创业是一种创造工作岗位的活动。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英文涵义为:(1)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2)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这样定义创业教育的:“创业教育,广义上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

    综上所述,所谓创业教育是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进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可以定义为: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教育。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积极采取措施鼓励自主创业。创业教育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四个方面。从内容上看,高校“两课”教学正是创业教育的天然阵地。

    开展创业教育的背景与意义

    创业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产物。当一个国家或地区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5%~50%时,可以认为该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当然大众化教育不仅有数量指标,还应有质的内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美国从1901年开始,用了4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日本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完成了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的过渡;英国也差不多在这个时期,用12~13年走完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历程。西方国家也面临着因此带来的就业压力,因而自主创业成为社会发展与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然要求。我国只用了四五年时间就完成了上述进程。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10.5%,到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21%,浙江省则达到了30%。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来得更加迅速,社会对此种形势的应对迟缓,因此大学生就业压力就显得更为突出。

    从根本上说,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只是在帮助年轻人实现就业,而不能创造社会就业岗位。一定的社会经济水平只能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因此关键问题还是在于创造就业岗位。高等教育大众化所涉及的是一个特殊的就业问题,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就业者与就业岗位之间保持一定程度的对应,即所谓的“适度就业”,即一些大学生不能获得工资就业岗位。走出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瓶颈”的基本立足点仍在于协调社会、学校与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路径是实施创业教育,使高等教育通向基层和农村。正如北京国联股份的董事长刘泉在谈及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时所说的:“在就业市场上,一个大学生和一个没有文化的民工,在和社会进行价值交换时,其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靠脑力,一个靠体力。大学生这个身份不应该成为大学生求职的一个羁绊,大学里学到的文化知识应该是你成长的基石,是你在社会上谋生时的一个武器。不是我已经念过大学,就不能去做什么什么了。自己先把自己的手脚捆住,让机遇从手边白白溜走。”

    高职毕业生的能力规格与国家的自主创业导向

    随着社会对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的大量需求,国家大力倡导、支持举办高职教育,我国的高职教育获得了蓬勃发展。

    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比本科院校要低。相对而言,高职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但高职毕业生有着自身的能力优势倾向——实际操作技能较强,这一优势与国家就业政策中的创业导向有机结合,就可以使其获得长远的发展。

    现代社会,技术的概念已经超越生产工艺、操作技能等物质性领域,延伸至管理、营销、统计、公关等非物质性领域,呈现出物质形态与智能形态相互整合的特征。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才类型,高职教育培养的技术型人才在知能结构上更着眼于专业技术、经营技术、管理技术与智能操作技术水平的提升,要求比技能型人才具有更宽厚的理论技术基础(而非经验技术),较工程型人才具有更强的现场处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人力运筹、设备运行有更强的组织协调与技术管理能力,具备一宽(基础学力宽厚)、二高(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与专项能力)、三强(就业能力强、创业能力强、发展能力强)的鲜明特色和复合能力。随着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一贯的积极倡导与支持。早在1991年,我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课题组的成员国,就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指导的项目活动,今年6月份,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做出决定:各地要将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纳入当地创业培训工作总体规划,组织有积极性的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引入“产生你的企业构思”(GYB)培训,将“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作为试点院校选修课程,并加快培养一批高校创业培训教师。对经过创业培训合格的学员,要纳入当地创业服务体系,提供项目开发、专家指导、小额贷款等一揽子服务,帮助他们成功创业。劳动保障部将在总结目前37所高等院校开展创业培训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再选择50所具备条件的高校开展创业培训试点。这一导向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综合以上分析,高职院校应该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创业素质和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个人发展机会,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创业教育的渗透

    身为高校“两课”教师的笔者,深刻地感受到今天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与社会发展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走出“5﹢2=0”(指学生周一至周五所接受的教育,其效果在双休日两天就被抵消)的教育效果的怪圈。很多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采取媚俗化倾向“取悦”学生,这种方法在浅表性的效果背后,难以产生思想教育的长效性,是一种错误的倾向。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迅速发展的形势,学生浮躁,一个现实的原因是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经与学生交流、沟通,发现他们表面看起来不屑一顾的样子,其实内心压力很大并因而不信任社会、不信任自己,进而产生利己的实用主义倾向。个人的发展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没有激情的理性必然会死气沉沉,而没有理性的激情则会导致疯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将理性与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与激情结合起来,用正确的个人、社会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化解他们的盲从和实用主义倾向,用创业教育解决他们的困惑,为他们的人生设计一条新的道路,使思想道德教育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实现学生的主观与客观、思想道德教育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观念改变命运。从对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分析中可以发现,无论是创立微软的比尔·盖茨,戴尔公司的创立者迈克尔·戴尔,雅虎公司的创业者杨致远,还是绿盛牛肉干品牌的创立者林东,众多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都是在学生时代就有着强烈的创业观念,甚至在学生时代就获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从他们的成功可以看出,是观念指引着他们的成功之路,观念改变着命运。面对就业困难,今天的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中对自主创业表现仍是“冷”的,除了社会氛围没有形成以及创业艰难,更重要的是当代大学生还是以传统的求职观念为主导,缺乏创新意识和冒险勇气。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是求职者还是工作机会的创造者”的创业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具备了观念才能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精神、品质和能力。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应该从自身课程特点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品质,形成创业意识,并在实践中锻炼创业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实现思想道德教育与国家人才培养导向的统一。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无论是社会财富还是精神文明,最终只能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这就是所谓的“藏富于民,藏智于民”。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应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从思想上、政治上、道德上、心理上多方面教育人、培养人、造就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主旋律,努力提高思想水平和道德境界,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很容易找到与创业教育的结合点。

    创业精神是思想修养的综合表述,江泽民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64个字的创业精神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这正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所要实现的综合教育目标。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大学生还需要锻炼自己的个性品质,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要具备诚信、把握机遇、创新、务实、终身学习、勤奋、领导才能、执著、直觉、冒险等品质,要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创造性思维、经济管理、法律意识、身心修养等诸方面的素质。这些恰恰能与大学生思想道德课程很好地结合。应引导学生避免价值取向趋于实惠、社会责任感淡薄、自我意识膨胀、公德素质较差、认知与行为脱节、求职与学习目的功利化等不良倾向,使他们将个人的创业发展与社会、国家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为此,笔者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观念早输,培植萌芽。在课程展开的开始,应将创业观念作为课程的一个教学目标予以重点强调,明确地告诉学生,上大学可以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人生有着另一种把握。

    第二,因势利导,培养品质。在课程内容进行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以创业成功者身上的品质作为例证,将每一章节的内容与创业必备的良好品质结合起来,耳濡目染,逐渐内化。

    第三,开拓思维,提高素质。当学生的创业观念初步形成的时候,要逐步引导他们提高自己修养,广泛学习,利用大学阶段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做好准备,利用专业课、选修课和图书馆积极储备相关知识,特别是选修课的修习一定要注意结构性。

    第四,案例促进,积极准备。可以利用体现成功创业者身上所具有的品质与素质的案例教学达到教学目的,把当代、当地的成功案例作为大学生修养课程的补充。成功的案例会激起学生创业的激情与雄心,能给他们很多实际的指导。

    第五,知行统一,勇于实践。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业设计大赛,促进学生创业观念的自觉化与内化,还可让学生走进社会,在见习、实习中调查、研究,设计自己的风险投资计划,寻找风险投资者。

    2006年10月25日,教育部在山东青岛市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职业教育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和人民性,指出半工半读是一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探索半工半读的有效形式,使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创业教育方式,能够解决大多数学生无法解决的实践操作的问题。

    创业教育不仅需要从思想上培养观念,而且需要在各科教学中加以渗透,需要开设专门的创业课程。仅有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鼓励、帮助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创业教育需要适合自己的土壤,需要社会意识的转变与风气的形成,需要政府、社会广泛而有效的关注与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缓解当前我国社会沉重的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李时椿,常建坤,杨怡.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2]彭钢.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方志勇(1971—),男,安徽巢湖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硕士,现为浙江教育学院人文学院教师。

    肖龙海,男,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专业支持项目组核心成员。

    相关热词搜索:渗透道德修养课中创业高职生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