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制订学校管理规范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制订学校管理规范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0-04-08 05:19:3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任何一所学校,为了加强对教育教学的管理,都需要制订各种规范。科学的管理规范体系,是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基本保证,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教风的前提和基础。它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形成学校自己的办学特色,对学校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规范即标准、准则。狭义上解释为,对于做某事的行为定性的信息规定。广义上解释为,某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规范”影响着这个群体组织的决策,制约着这个群体的行为,决定着这个群体的特色。

    学校的管理规范由学校的总体规范和各部门具体规范构成,是根据学校的任务、目标和办学方向所制定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全体师生言行的标准和准则。学校的管理规范不应仅仅作为学校办学的“装饰品”或者应付上级检查的需要,它不仅是学校发展的外在表现,而且是学校发展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推动力。但其重要前提是管理规范必须是科学的、有效的,以确保规范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为此,任何一所学校在制订管理规范时都必须坚持一些基本原则。

    一、遵循规律原则。

    制订规范,应遵循管理活动过程的规律。只有符合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学校的管理规范才可能是科学的、有效的。遵循规律,应是制订学校管理规范必须坚持的首要基本原则。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规范的制订者,必须掌握以下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规律,这是制订出科学、有效的管理规范的前提和基础。

    1.符合学校的发展规律。

    学校教育是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即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利用集中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使之获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思想品質。学校教育也是对学生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作用的有效协调,教师根据特定教育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施加影响,运用教育方法,根据教育规律,有意识地发挥学生遗传素质中的长处,弥补其短处,并对各种环境加以调节控制,吸取有利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从而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制订学校的各种规范要充分考虑学校发展这种特殊的工作内容。

    学校的发展是受社会需求、经济发展、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地理条件、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制约的。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办学方向、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和水平。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结果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展现,因此,学校的管理者,要在认真研究制约学校发展各因素的内涵和各因素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阶段的各项工作实际,制订客观的学校管理规范,才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学校的管理既不同于行政管理,也不同于企业管理。学校的管理对象是人,是教师,是学生。学校生产的产品是人,是人才。从学校的管理过程到管理方式再到评价方法,落脚点都是人。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在制订各项规范时要充分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以师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校的规范管理和人文管理结合起来,使师生从内心理解和认同管理规范,自觉地遵守和执行管理规范。管理者要通过科学的规范尽力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名师生的潜能,充分发挥每一名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总之,制订管理规范,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2.符合教师劳动特点和个体发展规律。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师的劳动是教学的关键。在学校里,教师既是被管理者(从领导的角度看),同时也是管理者(从学生的角度看)。因此,教师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没有教师的有效劳动,再好的规范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教师所从事的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它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周期性、创造性和示范性等特点。学校在制订管理规范,尤其是针对教师的管理规范时,一定要重视和研究教师劳动的特点。比如,由于教师处于教育者的地位,在学生的眼里他们是榜样。加之青少年模仿性强,这就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教师本身的思想品质、业务水平、作风仪表乃至一言一行,都时时刻刻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特点要求学校在制订管理规范时,要时刻注意到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作用,示范性要求教师在各个方面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在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都是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的。由于他们的内在素质各不相同,使他们的外在教育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注重授课的扎实性,有的注重讲课的艺术性,有的注重课堂效率,有的重视课下辅导,有的善于形象化,有的善于抽象化,等等。同时每位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自身又有不同的追求,有不同的发展目标,有不同的发展需要。所以,制订管理规范,要尽可能考虑到教师的个体差异及个性的发展,尽量为每位教师提供较充分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学校管理者在制订管理规范时,要在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的人格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关心教师的劳动过程、关心教师的生活、关心教师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才能促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在制定各种规范时,要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

    3.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

    学生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各项规范最终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学生。因此,学校制订各种规范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应成为我们制订规范的一个重要理念,使规范最终起到服务学生、发展学生、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目的。

    中学时代及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思想上和生理上开始逐渐走向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对身边的一切事情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判断,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开始进入他们的视野。在制订“学生课堂规范”和“学生行为规范”等有关学生方面的管理规范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要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完善,要尊重学生差异,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学校要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规范,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要让学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人和如何处世,尽力使学生主动接受规范,通过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

    4.符合学校各部门运行规律。

    按照学校的教育功能和特点,学校的管理一般可分为教务管理(教导处)、德育管理(德教处)、行政管理(办公室)、后勤管理(总务处)等和相关团体组织管理(如工会、妇联、团委、学生会等)。学校要以德育管理为首,教务管理为中心。在制订规范时,要在尊重学校整体运行规律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各自的规律和特点,体现主次和它们的内在联系。如教务管理,就要以质量管理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如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制于社会需要;教与学相互影响与作用;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传授知识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等规律。这些是教学管理者设计出科学规范的教务管理的重要依据。

    二、注重激励原则。

    激励是指人在外部条件的刺激下出现的心理紧张状态。管理中的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激励主要有两种:一是精神激励;二是物质激励。激励具有两面性,即正面激励(如表扬、评模、奖金、提级等)和负面激励(如批评、处分、罚款、降级等)。

    如果从学校管理规范对被管理者的要求和评价上划分,规范可以分为两类,即奖励性规范和惩罚性规范。但不论哪类规范,都应该充分尊重被管理者(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体现规范的激励作用。尤其是惩罚性的规范,虽然它可以对被管理者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但在学校管理规范中应适当使用。并且在制订一些惩罚性规范时,要切实考虑到被管理者的感受和心理承受能力,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被管理者产生反感或抵触情绪,尽量减少或消除其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要尽可能地让被管理者认识到,我惩罚你,但我仍然尊重你,惩罚不是为了要收拾你,而是为了更好地激励你。事实上,要使管理规范科学、有效,就必须强调管理规范的“人性化”。坚持注重激励原则,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三、目标明确原则。

    目标,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从事某项工作或完成某项任务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每一项规范的制订,都要明确“为什么要制订这个规范,制订这个规范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明确了目标,更有利于调动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学校的各项规范,要让有关的人员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应该做到什么程度。

    学校的整体管理规范应该明确学校整体的发展目标,学校的各具体管理规范应该明确各部门的具体管理和发展目标,并且各部门的具体目标应该服从学校的整体目标。学校整体管理规范的目标明确,会对学校的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有利于增强全校师生的凝聚力。各部门管理规范的具体目标明确,有利于提高规范的可操作性,也有利于规范的充分有效落实。如制订“学生宿舍管理规范”时,应该有“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齐”;制订“学生校园文明规范”时,应该有“爱护校园花草树木,保护校园内一切公共设施”,制订“教师课堂常规”时,应该有“不迟到、不早退,无故不准中途离开课堂”等。

    需要注意的是,目标明确是要求目标应具体、可执行、可操作,而不能模棱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目标定得越高越好。学校各项规范的目标应符合学校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目标应是被管理者注意或经过努力能够做到和实现的,否则就可能形同虚设,失去了其实际意义。这就要求管理者要疏通各种信息渠道,认真了解和收集有关方面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并对它们进行认真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制订出来的规范,目标才可能是科学的、合理的。

    四、创新发展原则。

    要使学校管理规范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就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要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当今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学校的教育教学也随之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不仅要制订和运用规范对学校的各项事务进行管理,而且还应对管理规范本身进行管理。不可否认,任何一项管理规范制订出来,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但是如果学校的教育教学出现了新情况,提出了新问题,原有的管理规范已经不适应新的教育教学要求了,这时仍维持原有的规范,而不对原有的规范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创新(修改、补充或废除),则这样的管理规范只会对目前和今后的教育教学产生负面影响,这是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有创新意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了解形势的发展和发现学校的新情况、新问题,并相应地制订出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管理规范。

    学校管理规范的创新重点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形式上的多样性。规范的展现形式不要过于单调、古板,要采取多样形式。有的可能需要较强的严肃性,如“师生集体会議规范”等。有的可能需要图文并茂,如“中学生文明礼貌规范”等。最好采用大家乐于接受、容易理解的规范形式,这样有利于促进人们去自觉地遵守规范。

    2.内容上的预见性(前瞻性)。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发展方向,确定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管理者要善于根据各种现实情况作出一些预测,对学校可能发生的不良现象和问题,要明确应该采取的可行性措施和具体要求,并根据学校的发展进行相应的完善。

    3.方法上的灵活性。一是制订规范的方法要灵活。要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等。二是落实规范的方法要灵活。要行政方法和经济方法相结合,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结合,激励方法和惩罚方法相结合等。

    五、协调互补原则。

    学校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教学是学校发展的中心环节,但其他各个部门,如后勤、德教、图书馆、实验室等也是学校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使学校得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学校的各个部门就应相互配合、协调互动、共同发展。因此,在制订学校管理规范时,应避免顾此失彼、搞单打一。要克服一些部门的管理规范缺失的现象,同时也要防止各部门在管理上相互冲突、相互抵消的现象发生。否则就可能造成各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相互推诿的不良后果。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要有学校发展的“一盘棋”思想,在安排制订学校的整体管理规范和各部门的管理规范时,都应充分考虑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这是学校和谐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学校的各项管理规范应围绕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和教学这个中心来制订,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其覆盖面要全,要让所有在校的人(管理者、教师、学生及临时进入校园工作的人员)和校内所有的工作、言行,都尽可能地找到规范的依据。学校的规范体系应该和学校的人员构成和工作结构相匹配。如按人员结构分类,学校的管理规范主要包括:领导规范、教师规范、工勤规范、学生规范等。这些规范应体现出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的一些共性要求和具体的个性要求。要用合理的机制和形式,将每个具体部位的规范的“点”,连成每个部门规范的“线”,进而形成学校总体规范的“面”。

    总之,科学、完善的管理规范是学校稳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而需坚持的一些基本原则则是其作用有效发挥的重要前提。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制订和运用管理规范不仅仅是要约束人,更不是要压制人,而是要发展人、成就人。只有科学地制订和运用管理规范,才能实现学校的规范化管理,而只有规范化地管理,学校才能达到和谐、有序和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作者单位: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基本原则制订管理规范学校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