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目前我国优秀青少年田径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我国优秀青少年田径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0-04-13 05:16:4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的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多元化体系。总体看,可以分为体育系统培养、教育系统培养、体教结合培养和社会力量培养等四种模式或基本体系。即:①体育系统的“金字塔型”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②教育系统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条龙式”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③中学一大学体育的“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清华大学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体育教育结合的培养模式,一方面发挥大学、附中、附小一条龙教育资源整合的优势,保证学生的文化教育:另一方面加强和体育系统的合作,办高水平运动队;④社会力量办(青少年)田径俱乐部的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

    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体制的改革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整个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暴露出了一些明显的弊端,究竟未来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世界级的优秀田径运动员。需要从多视角的综合研究,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证性研究,更显重要。

    目前我国所依旧运行的青少年田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还是“金字塔型”的三级训练培养模式,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改革,特别是“三大球”职业化改革的冲击下,国家对优秀田径后备人才投入的资金更加不足,这就使得现有的“三级”培养体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同时,另外三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也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政策的扶持。

    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田径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人们观念的落后以及人力所限,田径运动的宣传还很不够,对田径运动的组织还缺乏应有的创新,对广大青少年的吸引力不是很高,参加田径项目训练的青少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基层体校青少年田径选手越来越少。由于“金字塔”塔基的薄弱,塔身萎缩,省市运动队难以再从基层体校选拔出更多的有培养价值的后备苗子。国家队缺乏高水平田径后备人才的储备。

    2、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全国学校推行的所谓“快乐体育”,以及在21世纪初教育部启动的《新课标》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中小学校的体育课基本上停止了田径运动的项目教学,这种思维的极端和观念的“洋化”,不仅对我国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产生了砍断塔基的作用,更对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人损失。

    不仅如此,教育部公布的《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分析并指出了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体能部分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2002年与2000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出现下降,除反映速度素质的50米跑成绩下降幅度较小外,其余各方面素质尤其是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水平、反映腰腹肌力量的仰卧起坐(女生)水平的下降幅度明显。

    ②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③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城市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

    ④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城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农村学生,但随年龄增加,城乡差距减小。

    3、由于我国日益推进的市场经济改革与机构改革,许多地方的业余体校已经夭折。地方体校的大多数(体育较好的省市,如:山东省、辽宁省、江苏省、浙江省等除外),都面临经费不足的困扰,也就导致了一些体校有名无实,到了比赛时,出现到处借运动员代替比赛的现象。对田径运动,尤其是青少年田径运动资金投入的限制,导致了这项投资较大,培养时间较长的项目缺少财力的补充,就很难以维持,更谈不上发展了。因此,经费的投入问题也是影响我国青少年田径运动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

    4、从上到下的金牌意识,特别是地方体校由于过分注重金牌效应,忽视对青少年运动员全面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一些有培养前途的优秀运动员继续深造的机会。也造成了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困难,导致了不合理的人才培养与人才浪费。同时也由于缺乏适宜的激励机制,很多优秀运动员见好就收,激流勇退,这种高水平选手因为主观原因造成运动寿命的减损,给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带来巨大的损失和浪费。

    5、传统的优秀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业余体校(县区)、体校(地市、省)、省运动队、国家队“三级训练网”的“金字塔型”培养模式,但是他必须有强大的“举国体制”为后盾。而离开了政策支持、财政补贴和硬件建设,其发展也就举步维艰了。

    6、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发展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省队及优秀运动队输送了大批的优秀后备人才,但是已经凸显出四大问题,即:经费短缺、培养目标与评估指标不明确、选拔培养渠道不畅、缺乏完整统一的训练大纲等。

    7、“体教结合”已经成为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已经在部分大学取得了成功。但是,还需要在更多大学推广,还需要在更多的大学给予招生政策与培养政策的倾斜,需要资金的支持,需要总结经验在大学推广。

    8、社会力量办(青少年)田径俱乐部属于尝试阶段,已有的多是昙花一现,离开了企业的资金投入,俱乐部就运作不了。

    二、对策与建议:

    1、积极探索体教结合的中学——大学培养竞技体育优秀人才的模式、以及社会力量办(青少年)田径俱乐部的模式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有关方面资金的支持;

    2、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鼓励各省(市、自治区)找准突破口,逐渐形成自己的优势项目;

    3、科技兴体,提升田径运动训练与恢复的科技含量,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

    4、建议教育部考虑在大、中、小学校体育课程中,硬性增加田径运动项目的教学内容,重新奠定“金字塔”的塔基,为中国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后备人才;

    5、建立田径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机制,研究并制定田径运动后备力量科学选材手册,提供具有国际水平的田径运动员科学选材理论与实践操作模式;

    6、规划并指导建设全国田径运动场地,使现代化田径运动场地合理布局在所有的能够培养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学校、体校、社区和体育场地区。

    相关热词搜索:人才培养田径目前我国所面临对策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