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阳光体育”语境下普通高校田径课的改革设想

    “阳光体育”语境下普通高校田径课的改革设想

    时间:2020-04-13 05:18:3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目前普通高校体育田径教学存在教学内容选择片面、教学形式单一和手段落后的现状,结合“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全面实施,本文针对此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专家访谈法,浅谈“阳光体育”语境下对普通高校田径课的教学改革设想与创新。

    关键词:田径教学;普通高校;阳光体育

    1前言

    2006年9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的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结果对外公布显示:“在我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大、中、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率有所上升;学生各年龄组的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1]。

    2006年12月23日,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2]。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动员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日前决定,从2008年10月26日起至明年4月30日开展第二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一时间由青少年体质而引发的阳光体育问题成为热点话题。高校作为人才的聚集地,大学生体质下降已成为教育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

    田径运动是由人们进行竞技和健身的走、跑、跳跃和投掷等身体练习组成,是体育教育的基础课程。然而近年来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体育课程的内容与模式日益丰富,田径课作为一项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学校体育改革中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田径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受到了空前的冷落。在当前“阳光体育”的语境下,现结合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创新的着眼点,如何让田径课重新回到其正确地位,谈谈笔者一些看法,希望能对田径教学起到推动作用。

    2“阳光体育”语境下普通高校田径课的改革设想和教学创新

    2.1田径教学进行的改革关键是对田径教法和课堂组织形式

    必须摆脱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模式,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选择制式教学模式、领会式教学模式、小群体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情景教学式模式等。教学手段要充分体现出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多样性。将健身走、健身跑、健身跳、健身投作为整个教材的主线,采用变化多样、趣味丰富、能够体现出相互竞争及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热爱[3]。田径课中可采用的方法有:

    (1)跑的趣味练习:图形跑(蛇形跑、来回交换跑、波浪形跑、螺旋形跑、椭圆形跑、交叉跑、“Z”形跑)、接力跑、跑梯音乐伴奏跑、障碍跑、追逐跑、变速跑、定时跑等。

    (2)跳的趣味练习:跳绳、跳皮筋、跳房子、跳山羊、蛙跳、侧跳、“跛子”跳、图形跳(跳“蛇形”、跳“山峰”、跳“小河”)。

    (3)投的趣味练习:投远、投准,单手掷、跪姿掷、旋转掷,前抛、后抛(实心球、沙包、排球、篮球、足球等)。

    2.2改革田径教材,开发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

    田径运动具有竞技和健身的双重属性,包括了走、跑、跳、投等人体运动的自然动作,是最简单、最基础的身体练习,因此它有着其他运动项目不可比拟的全面健身价值,是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自然适应能力的基础健身项目。美国心理学家鲁布尔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的所学材料的内在兴趣。”我们现在的田径教材内容多而杂,学校田径教材应突出田径的健身属性,教材内容还应体现出基础性、竞争性、实效性、渐进性。突破田径教材内容多为竞技项目的局限,将教材形式改为走、跑、跳、投等几类基本运动形式,并分别介绍它们的基本特征、基本知识、练习方法、锻炼处方等,拓展和开发田径的文化性和健身性,使田径教材能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修,使田径课成为学生乐于接受并具有健身实效的体育课程[4]。

    2.3编排趣味性田径运动

    为了使更多的青少年重新回到田径场,让他们跑起来、跳起来,重新喜欢田径运动,国际田联在2000年推出了趣味性的田径运动,旨在以灵活有趣的田径运动形式,吸引青少年参加田径锻炼。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和条件,编排一些有特点的趣味田径运动游戏。趣味田径运动,一般可指既不失田径运动应有的竞争性和观赏性,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冒险性,多人参加,配以道具, 采用游戏形式,以健身娱乐为目的的活动项目。趣味田径运动在运动形式、竞赛方法和组织裁判等方面,与田径定型竞技项目有较大区别,颇类似原东德趣味体育节目“夺标”和美国体育游戏节目“骑士与斗士”等趣味田径运动是一个尚未开发的健身娱乐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重要的研究价值。还有发展腿部力量的“时代列车”、“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平衡角力”、“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掷沙包”、“打活靶”等游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5]。

    2.4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平台,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在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和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鲁布尔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校田径课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既侧重基本动作的教学又要使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正确的身体姿势。田径运动项目多、变化多,造成了掌握技术动作的难度,使教师容易出现错误动作。教师自身动作示范的局限性也促使其有意无意地回避了那些难以示范的、技术性较强的动作。另一方面,学生很难在短暂的时间里,把一个跳跃、投掷的技术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教师如果放慢速度又影响动作的完整及效果。为了在较少的时间内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掌握田径运动的技术要领,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直观地讲解田径运动动作技术的细节,使学生能够清楚、详细、多角度地看清动作的技术环节,避免因不正确的动作而造成的运动损伤,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更广大的学生参与到田径运动中去。

    2.5开展教学比赛,以赛带练,提高运动能力

    几乎各个学校每年都会举行规模不一的春或秋季田径运动会,一方面,可以看到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为了荣誉而拼搏;另一方面,又可以看到为同学加油呐喊,田径运动会很受学生欢迎。在知识爆炸、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竞争日趋激烈。适者生存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已被证明的真理,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就必须学会竞争。通过比赛,可以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提高其运动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关心集体,关爱他人的道德情操。因此,在田径教学中,将经常性的比赛放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学会竞争,在竞争中学会运用技巧和智慧战胜对手,不断超越自我,同时提高实战能力,更有利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由于学生原有基础参差不齐,如果采取统一比赛的形式,其结果往往导致很多学生不喜欢田径运动。从比赛成绩方面说,也很难反映出公平、公正的原则,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比赛形式可以根据学生原有基础分组进行,如A、B、C或者甲、乙、丙的形式。

    2.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任何课程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修正教师以往的不恰当做法,所以,改革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只有改变教师的信念,使之扩展知识和技能,与改革的要求相吻合,才能确保改革的成功。改革的发起者布鲁纳在1963年发表教育文章,指出教师的素质与课程改革要求的差距以及相应教学理论指导的缺乏是造成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美国课程改革的前车之鉴启示我们,处在一线的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如果体育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精神没有领会,对于课程实践的条件没有实际的把握,那么,课程改革的初衷与实际效果将存在巨大落差,再先进的体育课程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都只能成为空中楼阁[6]。因此学校必须采取措施,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学习,使教师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我修养,以“重言教更重身教”的为师准则去教育学生、感染和熏陶学生。其次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努力提高专业素质。教师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突破自己、克服困难去实现自我的强烈愿望,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

    3结语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为增强学生体质,总里程以60公里为基数,象征新中国成立60周年。小学生为120公里,初中生为180公里,高中生、高校学生为240公里。伴随着这一计划实施,可以看到田径运动不仅于竞技方面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更为显著的是,田径运动在健身方面亦有着不可小窥的功效。乘着“冬季长跑计划”之风,田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认识田径教学的特殊模式和田径教材的特殊属性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

    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既有利于激发教师的传授欲望,又有利于净化学生的求知感情,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全身心投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7]。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关系协调融洽,教师以优美的示范、激励的语言、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利用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阳光体育”氛围中得到身心锻炼。

    参考文献:

    [1] 阳光体育运动:让全国亿万学生沐浴体育阳光[EB/ OL].http://sports. sohu. com. 2006209204.

    [2]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号,2006-12-23.

    [3] 周涛,邱宗忠.对高校田径教学线装的思考及改革设想[J].2007.(6):08.

    [4] 张文普,王丙振. 田径运动健身价值的开发[J].体育学刊,2003,10,(5):33-36.

    [5] 陆海兵.体育课堂需要体育游戏[J].湖南教育,2007,(2):34.

    [6] 李欣,高书格.影响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导因素分析[J].广州体育,2005,9(25):108-109.

    [7] 陈红霞,任庆军.“阳光体育”语境下普通高校乒乓球课的教学创新[J].现代教育,2008(6):177.

    相关热词搜索:语境田径普通高校设想改革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