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浅析历史影视作品对公众历史认知的影响

    浅析历史影视作品对公众历史认知的影响

    时间:2020-04-17 05:21:2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本文通过对历史影视剧受众和潜在受众进行科学调查和实证分析,呈现了我国历史影视作品对大众历史认知影响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历史影视剧制作现状堪忧,但大众普遍对其怀有较高期待,存在进一步改进从而惠及史学教育的潜力。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历史影视剧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重点应在于历史与影视两个领域的思维模式和最终旨趣的交融。

    关键词:历史影视剧;影视史学;历史认知

    史学研究注重独立精神,但史学家身处在社会中。如果历史学不与最广泛的大众结合,必然成为空中楼阁。公共史学即是历史学与大众沟通的桥梁,无论是“大历史”的研究导向还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都使公共史学成为当代史学研究无法避开的话题。公共史学研究在我国已取得一些成就,但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实践方面,即“如何与大众分享史学成果”的问题上,还有很多内容值得研究。

    历史影视剧是一种公共史学的呈现形式,相比其他形式,有传播广泛、通俗易懂、群众接受度高的特点。它将历史通过视觉和听觉、以影视艺术的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一方面,历史影视剧能使受众获取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起到宣教作用;另一方面,历史影视剧虽然脱胎于真实的历史,但是经过艺术加工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和历史的真实面貌存在相当的差距。那么,这些影视作品给大众历史认知究竟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又到了什么程度?如何把握历史影视剧艺术性、趣味性与历史真实性、思辨性的平衡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调查,以期对我国历史影视剧的创作和公共史学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核心概念

    在正文开始之前,有必要明确研究的核心概念。“影视史学”一词来源于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的《书写史学与影视史学》中的造词“Historiophoty”[1],指用影视来传达历史和人们对历史的见解。自上世纪末影视技术普及以来,经过一批历史学家的引入,“影视史学”在我国逐渐生长。张广智在《影视史学:历史学的新生代》中定义了这样一种广义的“影视史学”:“凡是所有影像视觉的媒体和图像,只要能呈现某种历史论述,都是影视史学所要研究的对象。”[2]笔者的论文借用了他们的相关概念和观点。

    (二)问卷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为了满足大量收集数据的要求,同时提升效率,选择网络平台WJX.CN分发问卷。同时,考虑一些人不经常使用网络,也准备了200份实体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紧扣史学与影视剧两个维度,第一部分调查了受访者的年龄层次与知识结构,第二部分调查其观剧习惯、历史影视剧观看情况和反馈,第三部分调查受访者对其他史学普及方式的接受度。

    (三)樣本

    样本为16至60岁各知识水平的影视剧观众或者潜在观众,其年龄主要集中在18~50岁之间,其中男性与女性受访者各有五成,学历水平以本科为主。为了弥补网络问卷样本类型上的不足,补充街头调查和入户访问,被调查者的年龄层次和受教育水平涵盖全面,有一定的代表性。共收集了问卷1481份,其中有效问卷1471份,无效问卷10份,问卷有效率99.32%。

    二、结果分析

    (一)影视剧对公众的史学兴趣有启发作用

    由于历史学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必修学科,受访者必定会在学校教育中接触历史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学课程可以算作对公众的史学兴趣的初次启发。这种启发是直接且带有强制性的,而文艺作品则不同。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没有强制性,却有极强的传播力,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对公众的史学兴趣的二次启发。对于多选题“您是否曾经对历史学感兴趣?”,在1471名受访者中,有1399人回答曾对历史学产生兴趣,占总受访者的95.11%。在问及他们史学兴趣的来源时,有75.70%的人选择了“各种影视文艺作品”,仅次于78.34%的“学校教育和自我学习”。影视剧对公众的史学兴趣的二次启发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可以激发以前对史学不太感兴趣的人产生兴趣;其二,可以使已经产生史学兴趣的人群加深兴趣,进而享受史学之乐。调查中有269人没有选择“学校教育和自我学习”,但选择了“各种文艺作品”,即通过欣赏影视作品对历史学产生了兴趣。而那些已经在学校教育和自学中对史学产生兴趣的人,有72.08%的人依然享受影视作品带给他们的乐趣。

    在所有受访者中,有1145人近期观看过历史影视剧,有1188人回答家人、朋友近期观看过历史影视剧,分别占总数的77.84%和80.76%,两问皆否的仅有86人,为总数的5.84%。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对历史影视剧相当喜爱,不仅在高学历人群中如此,而且在偏远地区和低学历、低收入人群中更加喜欢看此类影视剧作品。无论如何,历史影视剧凭借其受众广、接受难度低的特点在对公共的史学兴趣激发方面的影响不容小觑。一系列量表题针对了公众对历史剧的期望设计,要求受访者根据要求高低做出选择。分别要求考量“时间、事件走向正确”、“服装道具考究”、“语言、对话合理”、“风俗习惯还原”、“人物形象符合常识”五个维度,用“无所谓”、“可以不还原”“希望有一定程度还原”“希望完全还原”四个程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受访者对这五个维度“完全还原”的期望分别为55.06%、36.03%、28.35%、40.86%和43.10%,均大幅超出笔者的预期值。分析公众对历史影视剧的高期望,可能来源于对现状的不满,也可能出于渴望“正剧”的热情。可见,要进一步促进公共史学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历史影视剧在史学兴趣上的启发作用。一方面要保证历史影视剧的历史性,不能出现大的史观错误,也不能过分违背史实,弄出张冠李戴的笑话;另一方面则要尽量增加它的趣味性,吸引更多的观众去了解历史,关注史学。

    (二)历史影视剧历史性的普遍缺失

    1.历史影视剧存在的大量错误使观众受到误导

    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受访者偶尔会在历史影视剧中发现错误,三成受访者表示经常能够发现。近年来,舆论时常批评一些影视剧“事件造假”、“丑化伟人”或是“美化侵略者”,在调查结果中也可以看到人们对历史影视剧的不信任。53.5%的受访者认为“尽管我不完全信任电视剧的内容,但它们使我产生了错误的第一印象”,只有5.98%的人“有时直接借助它们了解历史”,以至于被这些错误引导。高学历人群受误导者仅占一成不到,而本科以下学历者则有近七成人承认被这些错误误导。

    2.六成观众消极应对影视剧乱象

    调查结果表明,面对历史影视剧中的错误及其消极影响,63.29%的人表示“不赞同”家人朋友观看一些可能有错误的历史影视剧,“但是也不会阻止”。这样一种不置可否的态度使得公众陷入了一种被动的状态,他们只能忍受着可能接受错误史实和史观的风险,因为他们同样负担不起失去此种娱乐方式的代价。令人欣慰的是,还有22.84%的受访者称,“尽管我可能会信任电视剧的内容,但我了解(或者有能力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历史真相”。这样一种批判选择接受历史影视剧信息的方式,或许是无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公众能够做到的最积极的回应。

    (三)历史影视剧的史学潜力有限

    历史影视剧作为影视剧中的一种,确乎可以表现史实、传递史观。然而历史影视剧有载“道”的能力,却未必有载道的义务。首先,影视剧的最终目的绝非教育。寓教于乐诚然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毕竟娱乐是前提。要扭曲影视剧的本质,强迫它负担教育的功能,未免太过了。其次,影视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更需要为创作服务,这有时就冲淡了它的历史性。吴晗在谈到舞台上的历史剧时提到:“历史剧作家有充分的虚构的自由、创造故事加以渲染、夸张、突出、集中, 使之达到艺术上完整的要求,具体一点说,也就是要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没有浪漫主义也是不能算历史剧的。”[3]这种“浪漫主义”的要求也适用于当代新的历史影视剧。另一种观点则在创作本愿上否认了这些影视剧的历史性:“它们都在努力‘代表’历史,并试图遮住历史,让观众相信它们就是历史,从而能够以历史的名义表现它想要表现的旨趣。”[4]虽然未必历史影视剧作者都在期望“遮住历史”,但我们确实不能忽视“表现旨趣”的创作目的——它的优先级远高于还原历史。

    历史剧不仅不应该载“道”,有时也无法载“道”。我们必须承认影视剧的历史性是有限的。尽管在调查中,有83.21%的的认同“历史相关影视作品需要承担历史教育(不特指儿童,而是对全体公民)的责任”,但是我们却远不能就此高估历史影视剧的作用。对于一般的影视剧观众而言,他们不需要负担影视剧制作的成本,不需要应对历史性考据的困难,很容易提出理想化的要求。在史学研究中一直存在历史认知的客观性与相对性的争论,影视史学同样回避不了此问题的论争。更令人沮丧的是,在前者(即非客观)中,我们又无法确知哪些是问题所在——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或是衣服配饰的颜色。历史还原到怎样的程度才算是真实?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分辨率去展示历史,才能称得上精确?如果分辨率的要求足够高,我们目前以来的社会史、文化史都要被冠以粗略之名了。更何况,影视剧不仅要“叙述”,更要表演,要呈现出画面和声音,完美的还原是绝不存在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历史影视剧理论上有呈现历史的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实现。张广智《重现历史——再谈影视史学》中就提到了这一点:“历史影片与历史只能是历史精神的一致,不可能也不必要与客观存在的历史完全相符。”[5]历史影视剧更多的应该作为史学的补充,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也正如“除了影视剧,如果必须做出其他选择的话,您倾向于以下哪些途径来获取历史知识?”一问的结果所呈现的,纪录片、讲座、知识型网站(wiki、知乎等)和史学普及读物也为80%以上的受访者们所青睐。

    三、结论

    当前历史影视剧对公众的历史认知的影响可以描述为:一方面接受度高、趣味性强,可以引发公众的历史兴趣,一方面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大量史实、史观错误极易影响观众的历史认知。应如何看待历史影视剧对公众的历史认知的这些影响呢?其一,重视公众对历史影视剧的高要求和依赖心理,创作更多符合其期望的优秀作品;其二,可以改善历史影视剧史实、史观方面的问题;其三,不能过分介入干扰创作,认识到历史影视剧历史性有限,不应过分苛求。

    尽管历史影视剧创作困难重重,前途迷雾笼罩,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影视剧的创作绝不能被行政命令规范。能规范它,也唯一应该规范它的,只能是创作者,他们是影视剧创作的主体。这就使历史研究者有必要介入影视剧的创作。蒋保《关于“影视史学”的若干问题——与周樑楷先生商榷》一文谈论到了历史研究者与影视制作的關系,作者认为:“现在的历史影视主要是出自影视导演等专业的影视从业人员之手,而不是专业的历史学或音像史学工作者之手……但是我们知道影视工作和史学研究工作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工作,因而影视从业人员和史学工作者所具有的素养也完全不同。”[6]史学研究者的介入,除了可以通过担任历史顾问,还可以尝试探索历史学与影视创作的交叉学科。影视剧附加集、配套纪录片和相关讲座的举行、相关书籍的出版也能够成为公共史学的助力。

    综上说述,历史影视作品对公众历史认知的影响,不可忽视,亦不可夸大。历史影视剧研究的重点正在于历史与影视两个领域不同思维模式和最终旨趣的交融。我国历史影视剧研究方才起步,正待后来者投身其中。

    参考文献:

    [1]HaydenWhite,Historiography and Historiophoty,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Vol.93,No.5(December 1988),PP.1193-1199.

    [2]张广智.影视史学:历史学的新生代[J].历史教学问题,2007(05):36-41.

    [3]吴晗.谈历史剧[N].文汇报,1960-12-25.

    [4]吴海庆.论历史剧的拟历史性[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138-145.

    [5]张广智.重现历史——再谈影视史学[J].学术研究,2000(08):84-90.

    [6]蒋保.关于“影视史学”的若干问题——与周樑楷先生商榷[J].社会科学评论,2004(02):48-52.

    相关热词搜索:历史浅析影视作品认知公众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