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中西方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0-04-21 05:21:2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作者简介:温婷婷,女,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传播学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5071(2011)10-0009-02

    1 中国儒家学说教化下的思想控制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政策实施后,汉武帝迅速召集了各地的贤良儒士用以问策,汉代官员的提拔也开始考虑儒家学说的学习情况。虽然汉的察举制,以及魏的九品中正制等,由世族大家把持,十分不公平。但至少在象征性意义上,对平民传播着一种思想:读了孔孟之书,就有机会出人头地。于是,延续两千多年的利用儒家学说加强思想控制的历史,就这样开始了。就这个方面来看,儒家学说所起到的作用,就好比西方基督教所起到的作用一般。

    儒家学说采取的控制手段是诱使平民加入他们的行列。从察举制开始,统治者们,其中也包括儒士们。事实上,儒士与统治者因为有着互相利用的需求,基本上合二为一了——有意识地采取利诱的手段让平民们接受儒家学说的教育。但是为世族大家所把持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无论是挖掘人才,还是思想控制,都不够有效。而到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出现,才真正有了一条利用儒家学说有效控制思想的途径。

    但凡正常的人,生来都是有求知欲。而科举制则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首先,它是一个草根阶层力争上游的一个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其次,因科举制而衍生出来的那种为科举服务的教育制度把求知欲浓厚的小朋友们引向了严肃死板墨守成规的儒家经典之中。本身儒家经典并不是那么糟糕,可是在有意识的错误解读下就很难说了。于是,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主动地往书堆里跳,同时具备运气与资质的就可以爬出来当大官,甚至大儒,余者可能终生都顶着个读书人头衔,难有大作为。这样的手段,一方面成功地约束了人们胡思乱想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能够不断补强统治者群体与儒士群体,也就是不断加强统治。

    自秦朝以后所有统治者都把加强思想控制看成维护统治的关键手段,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大一统思想正式形成。此后所有的统治者,基本上都把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核心思想。从汉朝以来,皇帝基本上都用儒家的学说教化百姓。儒家学说主要是强调仁和礼,仁和礼最大的益处就是从道德上形成行为自觉,而不用采取暴力措施。因而,儒家学说成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好工具,历代统治者都用儒学教化天下,加强对被统治阶级的思想控制。

    2 基督教对欧洲的思想控制

    基督教的起源时间与罗马帝国的建立时间是十分接近的,这应该是一种巧合。基督教的耶稣以基督的形象现世,对民众的影响很大。而在耶稣死后,更是有门徒声称耶稣在三天后复活了。即使大批声称耶稣复活的基督徒遭到捕杀,但这并没有使他们改变自己的说法,这使耶稣在民众间树立了更高的威望。也许是罗马皇帝发现了基督教可以帮助维持他们的统治,于是在公元313年基督教得到皇帝的允许,而在391年更是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从而确立了其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地位。

    在罗马帝国崩溃后,基督教并没有随着罗马帝国的瓦解而消逝。相反,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一段混乱的时期里,基督教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而成功延续下去。经过罗马帝国的发展,基督教已经对当地民众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于连统治者都难以离开这一宗教。于是教会就不可避免地从过去单纯负责神职的组织变为也会干涉世俗组织了。这一点上,可以从皇帝的加冕都必须由教皇主持看出。但王权与神权之间的斗争也一刻未能停息,这也可以看作是西欧诸侯和国王不甘于被教会完全操控的表现。但就从统治这一角度来看,王权与神权可以说是相互依赖的:王权拥有物质的力量,而神权拥有精神的力量。两者即便互相争斗,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还是需要共存的。中世纪基督教万流归,顽固的反对一切新思想、新科学,禁锢一切民主言论。基督教以其国家化及国教化,不仅使基督教神学垄断了思想而成为官方哲学,而且使中世纪的思想特征是蔑视物质,重视记号所表达的意义。这样可以很好的转移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痛苦和不幸的注意。基督教会竭力宣扬神学,否定人的价值,封建统治者可以借宗教来控制人们的思想,从而培养安分守己的顺民,维护其统治。

    基督教起初是穷人的宗教,后来富人加入教会,并掌握了对教会的领导权,国王皈依基督教,教会利用国王的力量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占有大量地产,干涉和控制各国事务,垄断文化教育,基督教在欧洲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3 中国儒家学说与欧洲基督教在加强思想统治方面产生的影响不同

    教会的控制在某种程度上对后来者是有益的。科学技术没有因为高压控制而停滞。因为研究神学的需要而发展出来的经院哲学让人有不忍卒睹之感,但其并没有主导西方知识分子的思想。教会本身并没有反对进行科学研究,除非你研究出来的东西影响到教会的统治。教会在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上,没有涉及到人的求知欲。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后来则导致了教会统治的彻底垮台,这不得不说是教会自己埋下的祸根,但对人类文明而言却是个可喜的漏洞。儒家学说则利用人的求知欲把人们引向了严肃死板墨守成规的儒家经典之中。人人都只想着读圣贤之书,而无视了其它。中国的古代,科学与技术脱节的情况十分严重这就意味着知识分子与劳动者之间的脱节,互相之间难有交流。于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因为脱离实际,而慢慢地引向比较纯粹的社会哲学研究,而古代技术的发展,因为缺乏配套的科学指导,而仅仅满足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作为思想控制的手段,它具有难得的稳定性: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重大改变的。在统治上,这是好处;在文明的角度来看,却相当不妙。要发展,就必须有改变,长期难以发生改变,则意味着停滞不前,也是发展缓慢。于是就造成了古代中国,要发生重大变革,往往要有王朝的更迭才能实现。以致,一个政治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仍有许多共同点。

    总结起来,中西方的思想控制手段,在共同的目的下,走出了不同的道路,从而也对后来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相比之下,东方的手段显得有效而残酷:它让人主动套上思想的枷锁。而西方的手段虽然同样残酷但却相对无力。但有效的手段,副作用也十分巨大,这体现在科学的低水平以及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科举思想。而效果不够理想的手段反而给后来留下更少的掣肘。

    4 中西方在思想控制上存在差异的内在原因

    其中一个应该就是经济形态的不同。东方的小农经济本身就追求稳定而不提倡变化,西方从古希腊就开始发展的商业经济则更加提倡改变与发展。而思想控制的本身,就是要达到稳定,无论是秩序的稳定还是群体划分的稳定。所以在这点上,东方的经济形态与控制目的能够重合从而有更好的表现,而西方则因为两者追求的冲突从而表现不佳。

    此外,中国宗教势力一直很难得到稳定的发展与壮大。由于自然环境的相对优越,以及小农经济本身的稳定性,使得人民更多的不是希望神祗保佑而是希望统治者的仁政。唐朝时佛教一度十分兴盛,但一方面受到多方的反对,另一方面并没有在政治上得到真正属于自身的权力只是单纯的依附于权力者,导致其最终只能是昙花一现。中国宗教势力一直未能壮大,以此无法形成一个比较强势的祭司阶层。祭司这个角色一般由皇帝顺便承担,于是王权得到很大的自由度,只有相权能够形成挑战,而相权本身也是从王权中分离出来的。这一点也使得古代中国的政治体系比较稳定,改朝换代的行动虽然很多但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而西方,由于神权的壮大,使得王权本身并不自由,再加上西欧封建制度十分强调相互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并不像东方一样几乎是单向的义务,使得王权进一步受到限制,导致政治体系的不稳。

    综上,导致了东方人往往讲究传统,而西方人往往注重创新,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思想的控制所带来的效果,想必会有所不同吧。

    相关热词搜索:中西方古代思想控制研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