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人类本体观的历史与价值审视

    人类本体观的历史与价值审视

    时间:2020-04-22 05:17:1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本体观是人们对宇宙本体(包括自然本体、人类本体和社会本体)形成的基本观念。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本体观有常识本体观、宗教本体观、哲学本体观、科学本体观四种基本本体观,人们在本体观上存在着不同选择的可能。四种基本本体观因有利于人更好地生存发展而得到所有人信奉或者得到特定人群信奉。人们凭借日常本体观就可以生存,加上科学本体观会更有利于生存,但人要提升生存的境界,就需要确立宗教本体观或哲学本体观。在这两种本体观中,人应该选择哲学本体观,而不是宗教本体观。

    关键词:本体观;常识本体观;宗教本体观;哲学本体观;科学本体观

    中图分类号:B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19)05002111

    基金项目:

    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伦理研究”(16JJD720016);2018年国家社会科學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传统价值观及其现代转换”(18FZX050);上海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峰学科建设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江畅,博士,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所谓本体观,就是人们对宇宙本体(包括自然本体、人类本体和社会本体)形成的一种基本观念。对于什么是宇宙的本体,人们有种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物质,有的认为是精神,有的认为是上帝,如此等等,但一般都认为它是宇宙万物中最真实或最实在的东西。本体观不仅会影响人们对自然的看法,也会影响他们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因而它是通常所说的世界观的核心内容,甚至可以说就是世界观。本体观与哲学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古往今来的哲学有不少是没有本体观、没有本体论的,也没有本体的概念,当然这些哲学作为人类知识应是有本体论承诺的。而且,本体论也不是哲学所特有的,哲学有关于本体的看法,宗教、科学也有。美国哲学家奎因(Willard Van Orman Quine)认为科学是有本体论承诺的。实际上,科学不仅有本体论承诺,而且也有关于本体的看法。即便是普通人,他们通常也有关于本体的观念,相信外部世界是独立于自己而客观真实地存在的,只是他们的这种看法不系统、不完整。当所有这些看法成为人们的一种观念、一种思维定势时,它们就会成为一种本体观。人类历史上存在过不同的本体观,如常识本体观、宗教本体观、哲学本体观、科学本体观、艺术本体观等。有些本体观是所有人信奉的,而有些本体观是不同人群信奉的,但一般来说,任何正常的成年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有某种本体承诺,这种本体承诺反映了人们的本体观。对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不同本体观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人们对本体及其价值的理解,也有助于人们选择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更好地生存发展的本体观。

    一、四种基本本体观

    大致上说,常识本体观、宗教本体观、科学本体观、哲学本体观是古往今来人们信奉的四种常见的本体观。人们信奉的本体观不尽相同,而且同一个人可能同时信奉几种不同的本体观,情形比较复杂。

    常识本体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感知和认识自发形成的本体观,它会受到家庭、朋友、社会环境的熏染。常识本体观相信我们周围的世界,包括地球及与之相联系的太阳、月亮、星星等是独立于自己存在的真实事物,它们的存在和运动都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同样,他们也会相信社会(国家、世界等)也是独立存在和发展的,不取决于个人的意识和意志。常识本体观实际上是把周围存在的环境视为独立存在、独立运行的真实世界,而且认识到人类离不开环境,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我们之所以称这种关于世界的常识性观念为一种本体观,是因为它认为个人之外的世界是真实的,也可以说是最真实的,因为没有什么比世界更真实的了。常识本体观是一种朴素的、直观的本体观,其特点是将本体与现实相混同,没有明确的本体意识,无意于在周围世界的万事万物背后去寻求其本质、本体,并将人与自然、社会视为天然一体的。中国历史上荀子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所表达的实际上就是一种常识本体观。常识本体观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不用学习,只需要在社会中、在宇宙中生活就会自发形成,而且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一般都持有大致上相同的常识本体观。随着教育的发达和科学的进步,人们的自发本体观会程度不同地受到通过教育途径以及媒体途径传播的哲学、科学、宗教、艺术本体观的影响,但一般不会完全被这些本体观所取代。常识本体观在任何时代都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因为它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

    宗教本体观是人类历史上不同的宗教所信奉、推崇的本体观。这种本体观的存在可追溯到远古的图腾崇拜等原始宗教。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本体观,如基督教的本体观把永恒存在、创造世界、全智全能全善的上帝视为本体,而道教实际上是把“道”视为世界的本体。宗教本体观通常是某种宗教的创立者针对现世生活的苦难,在通过沉思默想构想某种美好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当然,他们也可能是借用其他宗教(包括原始宗教)或哲学的某种本体观并加以改造形成的。犹太教把上帝(耶和华)视为本体。基督教则在借用犹太教本体观的基础上对它进行改造,基督教承认上帝以及犹太教赋予它的一些特性,但同时又作了许多改造,如把耶和华上帝改造成了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上帝。道教则借用了老子“道”的哲学本体作为本体。佛教的本体是“真如”(亦称“如”“如如”“如是”“如实”等),意为真实不虚、常住不变的东西。关于真如,《成唯识论》曾提出过一个非常明晰的定义:“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名真如。……此性即是唯识实性。”《成唯识论》卷九。 佛教的这种本体是佛教的独创。哲学通常将本体看作真实,而不是将真实视为本体;佛教则更彻底,视真实本身为本体。宗教本体观所构想的本体往往具有独断性,难以用理性进行合理性阐释,也难以诉诸理性加以理解。这就是宗教更强调人们信仰的原因。宗教本体观通常是信奉某种宗教的人信奉的,具有强烈地排除其他宗教本体观的特征,但可以与常识本体观甚至科学本体观相容。

    相关热词搜索:本体审视人类价值历史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