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通用技术》课堂实录

    《通用技术》课堂实录

    时间:2020-04-29 05:19:3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时间:三0一0年四月二十三日下午

    地点:高363班教室

    师:我们在上节课了解了问题的来源及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现在同学们回忆一下,问题的来源主要有哪几方面?

    生:生活中遇到,别人提出,自己主动探求。

    (板书:生活中遇到,别人提出,自己主动探求)。

    师:而在主动探求中,有哪几个主要途径?请同学们回答。

    生:观察日常生活,通过收集信息、调查分析,在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中发现

    师:现在同学们前后两排为一组,针对上面三个问题来源,分别提出发现的问题。这一面针对第一个回答,这一面针对第二个,中间针对第三个。就是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等。别人向你提出什么问题。还有你主动探求的问题。

    (学生讨论)

    师:请同学们站起来回答。

    生:写字时,中性笔珠子掉了。擦黑板时粉笔灰往衣服上沾。为什么MP3不能直接唱。为什么在山上喊声音传的远?做书架时榫接不像钉子结实。做台灯时,发现插座不好解决。……

    师:好,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有日常生活方面的,有文化生活的,有制作过程的等等,这些问题是不是都可以去直接进行设计呢?那么我们还能提出若干问题,是不是也都能够直接进行设计呢?

    师:不一定,因为我们在这里说的设计,可以是对一个问题的解释,可以是制作一个产品,可以是改进一个工艺,可以是建设一个工程。等等

    师:要想知道所提出的问题能不能直接进行设计。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明确。这就是我们这一节所要了解的“明确问题”。

    (板书:明确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看书,熟悉一下内容。

    (学生看书)

    师:通过对课本内容的熟悉,知道有一些问题是比较清楚的,可以直接去进行设计。比如,“外面那个塔吊,最重能吊多重?”“西南角那个柱子钢筋有几根,各是多少粗?”等等,塔吊最重吊多重,根据杠杆原理就很容易算出来。钢筋有几根,粗多少。只要去量一量,数一数就得出了答案。而有一些问题就比较模糊,这就需要进行一下判断,那么如何判断呢?同学们思考一下,站起来回答。

    生:通过“看内容表述是否明确?看产生原因是否明确?看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否明确?”就可以判断。

    (板书:看内容表述是否明确?看产生原因是否明确?看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否明确?)

    师:对,比如“汽车行驶多大速度最省油?”。同学们能否回答准确?同学你说,能否回答出来。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是一辆什么汽车,大汽车还是小汽车,新汽车还是旧汽车,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是红旗牌还是解放牌,等等,这些都是不确定因素,所以不好回答。

    师:再比如,“设计一个小凳需要多长时间?”,同学你回答一下。

    生:回答不来。

    师:为什么?

    生:这一个问题也是不确定因素太多,什么小凳,多少大,什么材料,什么样式,四个腿还是三个腿。这些都不确定,所以不好回答。

    师:回答的好。对于这一类问题,我们就不好回答,也就是不好设计。这就要根据三个标准进行判断,看符合不符合这三个标准,符合,就说有可能进行设计,不符合就不太好进行设计,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符合的就一定能设计呢?比如,设计一个控制地震的装置,行不行呢?不行。对于这一类问题,我们就还需要判断它有没有意义?也就是有没有价值?值得不值得去设计?只有通过判断就可以知道。那么判断有没有一个框框呢?

    生:有。

    师:那么这个框框是什么呢?同学们回答一下。

    生:看它是否遵循基本的科学原理?是否确认该问题至今尚未解决?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是否是主要问题?现在技术条件是否能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该问题所需投入是多少,是否具有一定的效益?

    (板书:是否遵循基本的科学原理?是否确认该问题至今尚未解决?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是否是主要问题?现在技术条件是否能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该问题所需投入是多少,是否具有一定的效益?)

    师:对。比如,“如何就将水变成油?这就不符合基本的科学原理。再比如“设计一个能飞上海王星的宇宙飞船?”行不行呢?这显然不行,因为现在技术只能达到火星,还达不到上海王星的条件。再比如“培养上一只良种蟑螂?象这就没有意义。等等。

    师:我们在明确这些问题的内容和价值时,除需要进行一些主观分析外,还可以借助一些研究手段,比如,信息收集、调查分析、查阅资料、走访座谈等。这样,既可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明确问题的内容和价值 。又可以为以后的分析问题、提出设计要求奠定基础。

    师:在明确了问题的内容和价值以后,还应明确解决这一问题所受到的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板书:设计所受到的限制)

    师:无论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还是一个设计的进行,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那么它的限制有哪些呢?

    生:它的限制主要是由两方面决定的,一是设计对象,二是设计者。

    师:对,有两个方面限制。

    (板书:一、设计对象二、设计者)

    师:同学们看看书,就设计对象受到那些限制,设计者受到那些限制。

    生:设计对象要受到本身特点的限制。还要受到成本、环境的限制。设计者要受到本人知识、技能的限制。还要受到资料、仪嚣、设备、材料等因素的限制。

    师:对。就设计对象而言,一方面,不同的设计对象往往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产品功能、大小、安全、外观等设计标准有所不同,如,儿童顽具,外观--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安全性好。结构--大小、生理等。在设计时要受到这些特点的限制。另一方面,就不同的设计对象,它的成本,环境也有所不同。也就是要受到这些成本、环境的限制。

    对设计者来说,它的限制也是有主客观两个方面,一是本人知识、技能。二是资料、仪嚣、设备、材料等。

    对这些有了详细了解以后,我们就可以制定设计计划,

    (板书:设计计划)

    师:设计计划如何列?

    生:可以按照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制作模型或原型。

    师:对,计划制定以后,还要做什么?

    生:还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时间安排。

    师:对。还要制定一个时间安排。

    (板书:时间安排)

    师:因为有些工序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有些只能按次序,不得违背。就比如,外面施工,浇铸混凝土就必须先绑好钢筋,再按好模型板,然好才能浇铸。这些工序就不能颠倒,也不能同时进行。但有一些就可以同时进行。比如,在绑钢筋的过程中,就可以把模型板整理好。绑模型板过程中,就可以把石子、水泥准备好。只有对这些工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制定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时间表,才能在设计过程中,有条不紊,按部就班。

    师:把计划也列好,把时间也安排好,这些都准备好以后,就可以进入下一节内容--方案的构思及方法。

    师:这一节内容我们就研究到这里。下课。

    相关热词搜索:通用课堂实录技术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