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高职艺术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艺术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0-05-09 05:17:5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对实用型艺术类人才的需求旺盛,因而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学科门类齐全的高职设计艺术教育体系。但是高职艺术类的人才培养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需要在各方面进行改革。文章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对高职艺术类专业如何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高职艺术类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黎卫(1971- ),女,广西玉林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工程学院副院长,讲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数码艺术。(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8-0125-02

    受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实用型艺术类人才需求旺盛,90%的高职院校开设艺术类专业,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学科门类齐全的设计艺术教育体系。但是高职艺术类的人才培养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需要在各方面进行改革。

    一、高职艺术类专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文化产业,为艺术类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应用艺术类人才的市场需求在增长。每年的艺术类专业招生如火如荼,来自教育部的统计表明,近几年,在招生增长过快的专业中,艺术类名列榜首。2001~2005年,全国高校艺术类招生增长近两倍,年平均增幅高达30%。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设置艺术类专业,在艺术类专业设置及授课等方面,高职院校更关注市场需求,注重应用型艺术类人才的培养,将市场需求作为第一要素考虑。但是,高职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究其根源,是专业定位模糊,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特别是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模仿套用普通本科教育,致使高职教育没有体现其特色,成为普通本科教育的翻版。高职艺术类专业如何找准定位,深化改革,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迫切。

    二、工学结合的概念与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实施工学结合的意义

    工学结合就是工作与学习相结合,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工学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把课堂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工学结合模式的基本内容和实施要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坚持校企合作培养,课堂教学与岗位操作训练相结合,实施顶岗实习,专职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相结合。

    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实施工学结合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实施工学结合能使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三者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竞争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培养出符合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三、高职艺术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专业与培养目标定位要准确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应与本科大学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要求,应体现“重应用、重技术、重技能、重现场”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应突出人才类型的特定性、实践性、多样性三大特征。

    1.以市场为导向,按需培养。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根据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变化设置专业,做到“按需培养”“有的放矢”。由学校、企业人员组成研究小组,通过对市场、行业、企业的调查,预测人才需求,分析产业发展前景、岗位需求,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立适应市场的专业及人才培养目标。

    2.服务区域经济,设置特色专业。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区域都有各自独特的环境、资源、文化、技术和特色经济。高职设计艺术教育应立足本地经济,结合其优势特点设置特色专业。如玩具设计、工艺品设计、钟表设计、皮具设计、服装设计,等等。成功的专业设置,既适应经济发展的水平要求,又可以通过自身结构的优化服务于经济发展,同时,也是实现学生高就业率,达到产销链接的重要保证。

    3.培养目标定位准确。高职毕业生应具备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培养目标决定了学校的培养层次和性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如果人才层次划分为“白领、灰领、蓝领”,灰领应成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在艺术类职业岗位中,灰领应该是“设计员、助理设计师、设计师、设计总监”职业规划金字塔的“助理设计师”层次。

    (二)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大多数高职艺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套用本科同类专业的学科型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下,每门课程相互独立,内容完整。课程体系追求学科结构的完整性,每门课程代表了一个学科领域。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一门课程,也是学习一个学科领域,教师在教学时、学生在学习时会无意识地强调课程的完整性与独立性,体会不到课程所针对的职业能力,不能理解所学课程知识在将来从事的岗位中所处的地位。这种体系的课程内容,导致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分割,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割,知识与职业能力、职业岗位分割,这是违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包括课程体系开发以及学习情景开发两部分。开发流程为:行业市场调研—专业岗位定位—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职业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开发。

    1.构建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企业领导、资深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分析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以行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任职能力要求为依据,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归纳典型行动领域,结合岗位所需要的对创意与审美能力的要求、对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职业岗位人员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素进行分析整合。

    课程体系内容选取应参照职业的工作过程。以“助理平面设计师”岗位为例,课程内容以“助理平面设计师”工作流程为参照,分析每个工作流程所需要的技能要求及相关知识,将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得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内容。“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排序,以真实的职业工作过程为参照,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设计基础—设计与表现—制作技术—顶岗实习的排序结构,每个模块中的课程排序同样按照职业的工作过程与学生认知规律进行排序,突出创意与审美能力、设计与表现技能、制作技能三大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中,实际应用能力被提到重要地位,模块组合充分体现就业有优势、创新有能力、终身教育有基础、发展有空间,显示出实用性、技能性的职业性特点。

    2.进行以设计项目为载体的课程开发。在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后,由企业专家、专职教师及课程开发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课程开发。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室内设计工程项目为载体、以职业教育教学论方法论为指导。

    课程开发小组针对核心课程的工作任务、任务实施过程及完成该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及工作环境,进行全面调研与分析。以项目为载体,依据职业教育的教学论与方法论,将传统学科知识进行解构,并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实施的过程进行重构,确定学习内容,构建以项目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情景。课程内容的选取以专业实际应用的技能为主,以适度够用的理论为辅,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课程内容的排序,根据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与课程所对应的艺术设计工作过程进行排序,课程内容以学习情景为表现形式,设计为“小型”的项目或任务,实施以项目为载体的工作过程的课程观。

    3.实行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观。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是以艺术设计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的,其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过程进行设计,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方法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多元化融合,课程要求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实践,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三)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条件。一是通过合作企业安排学生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企业课程教学、毕业设计指导,提高企业设计师、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提升;聘请企业资深设计师担任兼职教师,与企业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开发,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深度融合、相互学习,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结构比例达到1∶1。二是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实践经验丰富、能把握行业发展方向的创新型专业带头人。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选派骨干教师进修培训,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设计大赛和各类教改科研项目,推动专业教学的教改和科研与行业新趋向同步发展。三是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激励机制,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内涵,鼓励专业教师开办公司或设计工作室,课余对外承接设计项目,提高专业教师在行业的影响力和整合社会教学资源的能力。安排教师到行业知名企业、科研院所顶岗实践锻炼,在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建立集教学、培训、职业技术鉴定和技术研发“四位一体”的示范性实训基地,创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拓展社会化的服务功能和规模,引入企业化管理,以产养学,产学双赢。与行业企业共同建立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管理机构,制定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制定生产性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及完成生产性实训指导书的建设。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拓建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完善,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习实训指导老师,与学校共同管理学生实习实训中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实习和顶岗实训。

    总而言之,高职艺术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贯穿教学组织与运行全程: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进行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校企合作进行实训室建设,校企合作进行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实践环节及教学实施由校企合作共同完成。

    实践证明,高职艺术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新课程体系构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运行质量管理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都焕然一新,总体的教学质量、培养人才质量、学生就业率、教师专业水平等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提高,取得显著的成效和积极的效应。但是,探索与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改革中进行改进与完善,才能构建有自身特色的高职艺术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符合岗位要求的高级艺术类应用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乐飞.论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7(4).

    [2]龚小勇,等.“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职教论坛,2007(12).

    [3]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姜大源.职业教育:培训与教育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7).

    [6]姜大源.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

    相关热词搜索:工学高职艺术类探索实践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