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开放与碳排放效率

    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开放与碳排放效率

    时间:2020-05-21 05:30:1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经济增长、贸易开放使东亚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世界重要制造业基地和主要生产网络,这对东亚各经济体的碳排放效率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和东盟1995至2012年间的碳排放效率,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东亚地区碳排放效率有整体下降趋势,各经济体之间碳排放效率差异比较大,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垂直分工、零部件贸易、高排放产业是东亚生产网络的主要特点,贸易开放和投资自由化使这一地区碳排放效率进一步恶化,而产业内贸易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则有助于改善碳排放效率。中国政府必须采取相关政策措施防止碳排放效率恶化,促进低碳贸易模式实现。

    关键词 贸易开放 碳排放效率 环境库兹涅茨效应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一、 引 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利用战后有利条件,承接了美国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率先实现了经济起飞。此后,台湾、香港、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和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先后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所谓的“东亚奇迹”。与此同时,东亚各经济体通过相互投资与贸易,区域内贸易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东亚地区逐渐成为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并重的世界三大生产网络之一,形成了以机械、化工、钢铁、船舶、电子等能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生产网络,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东亚地区经济增长外向型特征十分鲜明,贸易是驱动经济增长重要因素,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东亚各经济体依次通过承接先发国家转移的产业,发展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和贸易自由化,逐次实现经济起飞。东亚地区这一增长模式被称为“雁行模式”。但由于东亚生产网络产业结构能源密集型的特点,“雁行模式”的背后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东亚各经济经济增长、贸易开放与二氧化碳排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雁行模式”促使东亚各经济体贸易自由化,进而对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经济增长对于碳排放的影响倒U型的关系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KC)。在初期阶段,随着经济增长的环境质量趋于恶化,到了一定的阶段,随着技术进步和环保意识增强,经济增长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贸易开放对于碳排放的影响则取决于“污染光环”(pollution halo)效应和“污染避难所”(pollution haven)效应的大小,前者指随着贸易开放一国可以获得更加清洁的技术从而降低碳排放量,后者则是随着贸易开放各国为提升竞争力对环境质量向底线赛跑(Race-to-the-bottom)而导致污染产业向本国转移。处于“雁行模式”模式的东亚各经济体是否存在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情形,融入东亚生产网络是否使东亚各经济体成为高排放产业避难所,这对于东亚各经济体调整增长模式、优化贸易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融入东亚生产网络,并逐渐上升成为重要成员;本世纪以来,中国加快了参与东亚生产网络的步伐,日益发挥了出口平台的作用。(唐海燕、张会清,2008)1978 年中国对东亚贸易量占对外贸易总量的比重仅为10.8%,2012年这一比重已升至37.3%,表明中国对东亚生产网络参与度大幅度上升。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以高排放产业为主的东亚生产网络,加剧了中国贸易结构碳排放强度高的特点,从而增加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因此,从贸易部门的角度研究东亚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对于中国经济与贸易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文献综述

    近20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于经济增长、贸易开放与二氧化碳排放关系的研究已经非常密集。在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方面,Grossman和Krueger(1991)研究表明,污染物与人均收入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着倒U形关系。其后,Panayotou(1993)将环境污染与人均收入之间的这种倒U 形发展轨迹命名为“环境库兹涅兹曲线”。Shafik (1994) 、Burke(2008)、吴振信(2012)、胡宗义(2013)、贾登勋和黄杰(2015)等多数实证研究支持倒U形EKC曲线的存在,但Moomaw和Uuh(1997)、Lantz和Feng(2006)认为倒U型关系不存在,Friedl和Getzner(2003)、何小钢和张耀辉(2012)则提出了N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贸易开放与碳排放关系方面,Grossman和Krueger(1993)最早指出贸易开放对碳排放的影响取决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的大小。Kondo等人(1998)、Ghertner和Fripp(2007)、Yan和Yang(2011)等人的研究表明,国际贸易活动是碳排放的重要影响因素。Grimes和Kentor (2003)、Managi (2004)、Frankel和Rose(2005)、Takeda和Matsuura (2006)等人的研究表明贸易开放导致了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但也有研究如Cole (2004)、李小平和卢现祥(2010)则发现贸易开放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随着国际生产网络和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对与碳排放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Dean和Lovely(2008)、丘兆逸(2012)等研究表明产业内贸易是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张少华和陈浪南(2009)、汪丽和燕春蓉(2011)等研究表明产业内贸易有利于我国环境改善。而金雪军(2008)、牛海霞和罗希晨(2009)则认为产业内贸易导致我国环境恶化。钱志权等(2014)认为东亚生产网络特殊的生产分工及产业内贸易,提升了东亚地区的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等其他因素对于碳排放影响。

    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学者们大多赞同经济增长、贸易开放、产业内贸易等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由于研究路径和假设的差异,得出的结论往往非常不同,同时基于贸易部门细分行业产业内贸易及各行业不同的贸易模式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的研究,文献较少涉及。从方法论角度看,随着数据包络方法(Data Envelope Analysis,DEA)在评估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碳排放效率日益成为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重点。碳排放效率是指用较少的碳排放生产同样数量合意的服务与产出,从碳排放效率角度出发探讨东亚区内外不同的贸易模式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将扩展相关文献的研究结论。

    相关热词搜索:东亚经济增长排放效率开放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