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浅谈高中历史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历史有效教学

    时间:2020-06-01 05:18: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有效教学的开展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有效备课和课堂主导地位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有效教学 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随着新课改在各地的推行与实施,对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特别强调素质教育,但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由于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以及历史教材改革的滞后性,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仍普遍存在。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积极动手、大胆改革,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改善历史学科地位。那么,应如何实施历史的有效教学呢?

    一、关于有效教学的分析

    有效教学即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通俗地说,就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实施有效教学,必须首先分析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有效备课的问题。有效备课要求教师的备课从学科知识教学转换为思考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科能力教学;从机械的“教教材”转变为自主地开发教材,实现“用教材教”;从课时目标的制定进一步拓展到总体目标、主题目标、单元目标的系列设计;从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转变为提供学生发展的机会;从简单的案头备课转变为生成的教学设计;从教师组织活动转变为师生多向互动;从依从教参的一次备课转变为研究课堂的二次开发。

    2.关于课堂主导地位的问题。新课程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为中心。但是,也不能忽略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主导地位依然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教学形式要服务于教学目标。近几年来,许多地方在搞新课改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形式重于目标。如课堂讨论活动的安排过于形式化:有时教师因为形式的需要,而组织课堂小组讨论,却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没有多大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利用不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美国内战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战争的原因,可以安排播放电影《飘》有关战争背景的片段,请学生谈感想。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这种与现实结合的方式,容易缩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维距离,激发其主动探究的兴趣,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

    二、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措施

    1.要注重为学生构建清晰的思维框架。创新思维不是凭空臆想,它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之上,否则就是无源之水。而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学,无论是教学观念,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都略显滞后。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历史教学都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绝大多数学生仅凭历史教材和练习册学习历史,上课“勾”教材,课后“对”教材,考前“背”教材,考完“扔”教材成为他们历史学习的写照,这必将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历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搞好历史基础知识的教与学。

    2.要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在于营造一个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创新思维。要实现不断创新,首先就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也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的。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对于这些,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尽管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会显得非常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好奇心的满足。因此,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地质疑,从而逐渐认识这丰富多彩的世界。

    3.开放性课堂是实现有效性教学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是一个封闭系统,有固定不变的程式,教师围绕教案转,以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故事会、历史剧表演、历史知识竞赛、制作临时卡片、举办历史讲座,参观历史博物馆、考察历史遗址等,让学生去参与实践,去感悟历史,去体验历史。

    4.加强政、史、地三科知识的融合。我国现行的文科综合考试打破了各学科之间的融合、碰撞的界限,要求相关学科携手联合,要求学生加快对学科知识的整合。在政史地三科中,历史是时间,地理是空间,政治是意识,它们构成了社会科学的主体框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政史地三科的协作。三科知识彼此渗透、交织、融合,这就为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考查考生所学提供了可能性。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政治、历史和地理仍单独设课,各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组织等均分别独立制定完成,学生在系统学习各门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学科的知识结构、逻辑结构和带有学科特色的思维方法。而文科综合考试要求教学模式是发散性的、全方位的、开放式的,要求学生能用一门或多门学科的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认识社会,形成整体观或系统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就某一知识点或某种社会现象开展学科内的知识联系或跨学科知识间的联系,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的综合性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要使历史课堂效益有大的飞跃,就必须从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入手,深入学习新课改有关文件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与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深化新课改的理念,寻求最优化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去顺利地实现高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

    参考文献:

    [1]方颖.抛锚式教学——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5).

    [2]肖金玲,.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学习环境的优化[J].考试(教研版),2008,(10).

    [3]徐易平.谈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11).

    相关热词搜索:浅谈教学高中历史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