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2022年度写杜甫文章:写杜甫一生散文(全文完整)

    2022年度写杜甫文章:写杜甫一生散文(全文完整)

    时间:2022-10-28 13:2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写杜甫文章:写杜甫一生散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写杜甫文章:写杜甫一生散文(全文完整)

    写杜甫的文章:写杜甫一生的散文3篇

    写杜甫的文章:写杜甫一生的散文篇1

    杜甫一生的四个阶段: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  自号少陵野老,所以后人称其为“杜少陵”,又因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1、35岁以前,读书与漫游阶段 代表作《望岳》

    2、35岁至44岁,长安十年蹉跎阶段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之前)代表作为五七言古体诗:《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45岁至48岁,陷贼与为官阶段 安史之乱开始后,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
    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代表作:
    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49岁至59岁,漂泊西南阶段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代表作:《咏怀古迹》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介绍写作背景:杜甫虽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760年春天,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写作此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忧时忧国的深心的。

    写杜甫的文章:写杜甫一生的散文篇2

    杜甫的一生(201703)


    “诗圣”杜甫的一生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大诗人,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号称“诗圣”,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杜甫的一生是悲催的,但可能正是这悲催的人生造就了这个伟大的“诗圣”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儿童期(小时家庭富足,聪明顽皮)

    杜甫出身于北方的大士族。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读书与漫游期(730-746年,35岁前还不错呦,到处玩)

    开元十九年杜甫19岁时,出游山东,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7] 

    32岁时,杜甫在洛阳遇见李白,两人相约同游梁、宋,过了4年,又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回到长安。


    ●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岁-44岁)(746-755)

    这一时期,杜甫觉醒了,开始汲汲于仕途。他来到了长安。
      天宝六年(747),他在长安再次应科举考试,因李林甫玩弄权术而落选。
      献《雕赋》、《三大礼赋》,玄宗命待制集贤院,但一直将其闲置。其生活困苦艰难。他的生活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他饱尝仕途之艰辛,开始关注现实,关注政治。

    天宝十一载(752年),四十岁的杜甫写的《前出塞》是一系列军事题材的诗歌。这个时期还是唐朝的生长期,伴随着生长期的,是唐朝在军事上的扩张期,朝廷上上下下的预估大多是乐观的,杜甫却对唐玄宗的军事路线不太认同。



       天宝十四载(755年),困守十年,终于获得河西尉的一个小官,弃而不作,又被命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掌管器杖的小官,类似孙悟空的弼马温吧)。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755年十一月,杜甫由长安往奉先县探望妻儿时,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他悲痛万分,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千古名句,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诗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执政集团的荒淫腐败。

    word/media/image6.gif


    ●陷贼与为官时期(44岁-48岁)(755-759)

    word/media/image8.gif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word/media/image10.gif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安禄山、史思明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漂泊西南时期(48岁-59岁)(759-770)

    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

    word/media/image14.gif 杜甫上元二年(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

    word/media/image16.gif 此诗是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诗人在久经离乱,安居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

    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
    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word/media/image18.gif

    word/media/image20.gif《百忧集行》这首七言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

    其三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江舟长逝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763年结束,但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生活困难,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秋兴八首》是唐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杜甫沿江东下,滞留夔州。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因此写下这组诗,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word/media/image25.gif《旅夜书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此诗作于大历五年(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word/media/image27.gif

    写杜甫的文章:写杜甫一生的散文篇3

    “诗圣”杜甫的一生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大诗人,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号称“诗圣”,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杜甫的一生是悲催的,但可能正是这悲催的人生造就了这个伟大的“诗圣”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儿童期(小时家庭富足,聪明顽皮)

    杜甫出身于北方的大士族。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读书与漫游期(730-746年,35岁前还不错呦,到处玩)

    开元十九年杜甫19岁时,出游山东,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7] 

    32岁时,杜甫在洛阳遇见李白,两人相约同游梁、宋,过了4年,又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回到长安。


    ●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岁-44岁)(746-755)

    这一时期,杜甫觉醒了,开始汲汲于仕途。他来到了长安。
      天宝六年(747),他在长安再次应科举考试,因李林甫玩弄权术而落选。
      献《雕赋》、《三大礼赋》,玄宗命待制集贤院,但一直将其闲置。其生活困苦艰难。他的生活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他饱尝仕途之艰辛,开始关注现实,关注政治。

    天宝十一载(752年),四十岁的杜甫写的《前出塞》是一系列军事题材的诗歌。这个时期还是唐朝的生长期,伴随着生长期的,是唐朝在军事上的扩张期,朝廷上上下下的预估大多是乐观的,杜甫却对唐玄宗的军事路线不太认同。



       天宝十四载(755年),困守十年,终于获得河西尉的一个小官,弃而不作,又被命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掌管器杖的小官,类似孙悟空的弼马温吧)。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755年十一月,杜甫由长安往奉先县探望妻儿时,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他悲痛万分,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千古名句,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诗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执政集团的荒淫腐败。


    ●陷贼与为官时期(44岁-48岁)(755-759)

    word/media/image7.gif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word/media/image8.gif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安禄山、史思明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漂泊西南时期(48岁-59岁)(759-770)

    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

    word/media/image10.gif

    word/media/image11.gif 杜甫上元二年(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

    此诗是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诗人在久经离乱,安居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

    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
    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word/media/image15.gif

    word/media/image17.gif《百忧集行》这首七言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

    其三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word/media/image19.gif

    ●江舟长逝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763年结束,但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生活困难,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秋兴八首》是唐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杜甫沿江东下,滞留夔州。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因此写下这组诗,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word/media/image20.gif

    《旅夜书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此诗作于大历五年(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word/media/image23.gif

    相关热词搜索:杜甫散文文章写杜甫文章:写杜甫一生散文写杜甫的文章:写杜甫一生的散文关于写杜甫的散文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