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繁荣农村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繁荣农村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时间:2019-01-28 17:50:3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保证和促进作用。
      为了摸清厦门市同安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创建与农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以及为制定繁荣农民文化生活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厦门市同安区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近年来,同安区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有较大的发展,农民的文化生活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传递农村文化的载体发生重大变化。农村健康文化阵地得到巩固和发展。但是。厦门市同安区新农村文化建设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和面临着挑战。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小康社会文化更加繁荣的要求,同安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一、厦门市同安区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同安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工业集中区的开发,“金包银”工程的建设以及环东海域的开发建设,带动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民文化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富裕起来的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活动形式不仅仅是以往的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形式存在于农村,网络传播、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及传统节日的文娱活动正在兴起,形成日益现代化、多样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活动趋势。2006年,厦门同安区培训了106位长期活跃在群众文化活动一线的“文化协管员”,他们分别来自同安教育局、团委和各镇(街)的社区、村委会。培训的课程主要包括《如何组织社区和农村艺术团队》、《群众文化活动方案制定及总结新闻报道的写作》、《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与组织》等,这些举措都为同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丰富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区各镇都有文化站,有专门办公场所,文化站对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目前,绝大部分行政村设立了活动中心、老人活动室、图书室、宣传栏、公开栏、阅报栏、科普宣传栏,有条件的村还有文化园、体育健身器材、篮球场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改善。目前,同安区积极做好同安文化中心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帮助协调竹坝归侨文化中心建设工作,具备组织大、中型文化活动。为配合工业集中区、“金包银”工程建设,更好地丰富外来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同安区梧侣文化中心、梧侣体育中心建设前期工作正在进行。同安电信局参与到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来,先后在禾山村、埔后村建设“新农村信息化示范村”,设立网络信息活动室,给村民的文化休闲活动提供另一个好去处。
      (三)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不断提高。由于厦门市同安区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和新一轮土地承包制度的实施,以及同安区城市化的扩张、工业区的大规模开发,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进入工厂务工,吸取城市的先进文化,他们对业余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了农民文化生活的进一步发展。
      (四)农民用于文化生活的消费逐年增长。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农民用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快速增长,精神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对文化生活品质要求也不断提高。
      (五)丰富的民间特色文化资源。厦门市同安区历史悠久,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被称为“文明之邦”、“海滨邹鲁”之地。分布在同安区的历史古迹、名胜景区众多,分布面广,如北山、同安影视城、梵天山、西山等等,都是人民群众休闲、揽胜的好去处。同安区的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如芗剧、车鼓弄、宋江阵、木偶戏、南音、腰鼓队、舞龙舞狮等,都是同安本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为农村的民俗活动、节日庆典等增添气氛。
      
      二、厦门市同安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同安区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强区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农村文化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为农村服务的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
      (一)农村文化工作尚未起重视。厦门同安区农村文化建设尚未引起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全社会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普遍不足。长期以来,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重城市文化轻农村文化的现象。认为经济和工农业是硬任务、硬指标,文化建设是软任务、软指标,把农村文化建设只当作文化部门的事,看不到农村文化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积极而巨大的作用,看不到农村文化在新农村建设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基层领导干部考核内容没有文化的具体指标,缺乏目标责任制,往往是“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时不要”。农村文化建设缺少长效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由于长期以来重经济轻文化现象的存在。致使同安区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相当薄弱。由于业务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图书馆缺乏购书费,文化馆缺乏开展活动经费,博物馆缺乏文物征集、展示、保护与调查经费。政府投入到镇(乡)、村文化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与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相距甚远。镇文化站没有活动场所,且设施十分简陋。大部分镇文化站活动经费基本上没有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因经费紧张,许多乡镇文化站业务近乎停顿。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地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较突出,出现沿海农村比山区农村好。城乡结合部比边远农村好的现象。为数很少的村级文化活动场所也几乎是华侨、企业家等社会捐资建设,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极少(如丙州村国祺文化园等)。目前的各类文化活动大部分仅限于城镇,边远地区的农民群众很难享受到文化服务,出现了“重城镇阵地、轻边远山区,重大型庆典、轻日常活动,重精美培养、轻大众普及”的现象。虽然90%的村通了广播,但目前相当多的村广播已完全停止播出,还有的村广播虽然存在,但很少利用其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讲解农业知识。很多农民家中没有安装有线电视,目前有线电视初装费是430元,并且月缴费12元,许多贫困农民家庭无力承受。没有有线电视网很难系统、全面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决议和播放农业实用科技知识讲座等。村级书刊报纸每年订得较少,并且投递后,或无人管理流失,或被村干部独占,一般村民很难看到,大多失去了意义。由于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经济建设, 一些先进思想和主流意识传播较难,农村社会风气表现出一些不良倾向,如“六合彩”赌博之风盛行。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找不到致富门路。没有其他文化娱乐,无事可做,导致赌博之风比较严重。
      (三)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素质偏低。厦门同安区是个传统的农村区,长久以来这里的农村、社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一直处于一种自发的、随意的、无序的状态,如今同安正处于大开发时期,城乡结合部所呈现的文化思想比较杂乱,农村文化干部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存在文化专干位虚现象,难以专心从事文化工作:区级文化部门对文化站缺少有效管理,力不从心。从而大大弱化了镇级文化站的职能发挥。文化站正式人员偏少,人员不到位的问题仍然突出,个别文化站至今还没有正式专业干部,加之近年来各项培训经费短缺、培训渠道过窄等问题,形成了农村文化工作内容贫乏,方法简单,缺乏新意。难于产生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加强领导。今年是厦门市实现“十一五”规划良好开局的重要一年,是推进厦门经济特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随着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而来的岛外大开发、大发展为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了难得机遇,同安区的农村文化建设应适时的抓住契机,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高起点、高水准地做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文化环境。应从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出发,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从优化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手,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实现农村、城镇协调发展:从适应新世纪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是巩固、健全、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关键。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农村文化网络以及业余文艺宣传队的建设,鼓励农民大力兴办文化,要重视解决农村文化工作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农村文化建设的方针和指导思想,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继续坚持文化工作的重心在农村,以建设农村小康文化为目标,加强文化设施、文化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农村文艺创作开展丰富的农村文化活动为内容,开发培育农村文化产业。全面推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农村社会经济的整体推进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智力支持。
      (二)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文化步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全。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如农村文化活动中心、休闲广场、老人活动室、运动场所等建设,提高农村基层文化服务水平,是实现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举措和有力保障。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适应国家基础设施由以城市为主向更多地重视农村这一重大转变,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逐步向农村倾斜。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部门的支持,进一步落实每年、每个镇文化站补助。并逐步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体制,培植农村文化市场,吸纳非文化企业向文化产业投资。吸引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的各种捐资,并大力引进外资,形成具有同安区特色的农村文化产业融资体制,为同安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村干部要大胆探索创建精神文明“村企共建”的新模式,努力深化内容,创新载体,拓展形式。随着同安区农村工业集中区和“金包银”工程建设,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外来员工聚集到农村工作,通过“村企共建”,村文化中心也要成为企业的文化中心,使农村宣传文化阵地成为企业职工和村民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成为精神文明创建的主渠道。不断提高村民和企业职工的素质,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闯出新路子。经济文化发展条件较好的村,应该向更高的起点冲刺,努力建设文明生态示范村。如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称号的新民镇禾山村。更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加强全面建设。
      (三)加强农村特色文化队伍建设。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农村文化干部队伍是农村文化的主力军、先锋队,宣传文化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指导,积极为农村培养更多的“文化带头人”,弘扬闽南文化。发展特色文化,让群众在自娱自乐中得到陶冶,在愉悦身心中得到提高。专业艺术团体要认真做好为农村农民的文艺服务工作,切实做到“重心下移”,通过与镇村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做到送戏下乡、服务下乡、培训下乡,努力提高农村业余文艺团队的水平,建立一支“不离乡”的文化工作队伍。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城市优质文化资源向农村辐射的力度,让优质文化资源覆盖更多的农村群众,扩大农民群众的文化受益面。
      要依靠强有力的政策保证,采取有效途径吸引专业人才充实到基层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着力帮助解决基层文化干部实际困难。让他们稳定思想。安心工作,积极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及决议。通过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演出形式,如民间戏剧、曲艺等,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和谐、乡土气息浓郁的当代农村文化新氛围。
      (四)积极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如何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要进一步创新农村文化活动形式。按照贴近农村和农民实际、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充分利用农闲、节日等,广泛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大型、示范性活动与平时的小型、分散性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农民群众就近方便地参加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要充分利用好我区丰富的闽南文化和涉台文物资源,加大对台宣传文化交流的力度,规划好、保护好、整合好同安现有的闽南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历史文化名人宗亲文化的传承作用。将同安区丰富的涉台文物资源转化为搭建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通过祖庙、宗庙、祖坟(如“郡马府”等)等中华寻根问祖文化,吸引更多的台湾同胞回祖国大陆寻根谒祖,加深两岸民众的“五缘之亲”、“六求之需”。还要不断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开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命名活动。积极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园、名品。对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强化地方特色。充分发挥民间特色文化的特殊效应。

    相关热词搜索:构建和谐社会繁荣农村文化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