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本科办学模式的探索

    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本科办学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0-05-12 05:19:4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十年来重庆医科大学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建设了超声治疗课程群,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开拓国际视野。以企业为纽带使本科教学紧密联系社会,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专业建设,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以其强大的实力在师资、实习实践基地、经费等方面为办学提供坚实的支撑,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本科;办学模式

    产学研结合是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在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生产经营等活动中,按照一定的形式,基于共同利益和相互需求,寻找共同发展而开展的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10年来,重庆医科大学采取与重庆海扶(HIFU)技术有限公司一体化的模式实行产学研结合,共建生物医学工程系,取得了三促进的效果。重庆海扶(HIFU)技术有限公司于1999年由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致力于系统化的超声治疗设备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产品生产及销售服务、临床应用。实行学校与公司一体,坚持走源头创新的道路,其核心技术——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并创新性地建立了超声治疗领域产、学、研相结合的一体化模式:拥有省部(重庆市——科技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省级重点学科;组建了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卫生部唯一的HIFU临床培训基地;建立了生物医学工程从本科到博士后,以及继续医学教育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本文着重总结我们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本科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建设超声治疗课程群,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开拓国际视野

    1.把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建设超声治疗课程群

    多年来,医学超声工程研究所潜心于HIFU的工程理论与临床研究,解决了一些阻碍HIFU无创治疗技术发展的难题,初步建立了超声治疗的基础理论体系,为实现从超声诊断到超声治疗无创外科的原始创新性突破奠定了理论基础。并研制出了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设备“海扶超声聚焦刀”。

    近10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九五”、“十一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100余项国家及省市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2000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5年和2009年分别获得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共获国际发明专利42件,国内专利61件。科研成果的取得使“海扶团队”始终保持创新的活力,并不断将研究成果有效转化和应用。如“海扶超声聚焦刀”不但在全国40余家大型医院投入使用,并已出口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欧盟、香港等11个国家和地区。治疗妇科常见疾病的“超声治疗”设备研制成功,已在国内860多家医院累计治疗患者100余万例;超声治疗已经成为涉及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和众多非肿瘤性疾病治疗的新领域。

    我们将重大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使HIFU无创治疗理论和技术取得的原始创新性突破在本科教学中很快得到应用,初步创建了“超声治疗学”基础理论体系,编写、出版了《超声治疗学》教材。在全国率先开出了“超声治疗学”课程,使本科教学有一个高的起点。同时,在本科教学中积极进行课程结构的改革,在整合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建设了超声治疗课程群,新开设了“临床超声治疗学”;并向全校医学类本科学生开出了“超声治疗技术与临床应用”选修课。

    2.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开拓国际视野

    “海扶超声聚焦刀”正式运用于临床并实现产业化,超声治疗技术正在成为国际最具增长潜力和带动性的新兴产业之一。全球开始关注超声治疗领域,关注中国重庆,关注“海扶团队”。2001年,“首届HIFU技术国际研讨会”由重庆医科大学主办、在重庆召开并成立“国际治疗超声学会”。我系有两名教授担任常务理事,其中1人兼任秘书长。

    我们充分发挥“海扶团队”在国际竞争及合作中的优势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一是邀请国际上本领域的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开拓专业视野。包括原德国西门子公司MRI全球总裁、现法国居里夫人实验室主任、前东芝公司研发总裁等国际一流学者、企业家。每学年为学生开出5~7场学术讲座。二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了解学科前沿。近3年暑假,我们组织本科高年级学生参加由教育部主办、我系承办的有国内外人士参加的超声治疗“大家”暑期论坛;还选拔优秀本科学生到英国参加牛津大学举办的“Summer School”。让本科学生接触超声治疗的学科前沿,感受学术和科研氛围,激发创新热情。三是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担任“志愿者”,以开拓国际视野。由于“重庆医大,海扶”在国内外的重要影响,常有超声治疗国际学术会议在重庆召开。我们让学生担任“志愿者”,使其深度接触国外专家、学者,不但提高外语水平,同时了解超声治疗技术在国外的应用情况,以及国外专家对HIFU无创治疗的评价,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更进一步了解、热爱专业。

    3.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科研,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在“海扶团队”科研成果和创新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萌发着创新意识和课外参加科研的欲望。我们积极引导,设立了“海扶之星”学生科研基金,制定了实施条例。面向本学生提供专项科研实践资金,每年设置开放课题10项,年初发布课题指南,积极引导有科研兴趣爱好的学生自由组成实验团队,学生以答辩竞标的方式申请创新科研实验专项资金,并安排导师给予过程指导,学生利用寒假、暑假开展课题实验工作。近年来,已有60多名学生利用寒暑假参加了科研实践。

    二、以企业为纽带紧密联系社会,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专业建设,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物理医学医师

    社会的发展向我们揭示了一条规律:一个创新技术领域出现之后,需要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去推广应用,而人才培养比技术创新时间更长,更困难。随着大型非放疗设备医疗器械产业的飞速发展,医学治疗技术水平有了突破性进展,各级医院需要具有一定工程技术知识、从事大型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的物理医学医师。社会需求是高等教育改革不竭的动力,我们根据社会需求,不断拓展人才培养的方向,2007年与临床医学专业合作,在医、工学结合交叉领域开展本科物理医学医师人才培养创新的探索。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传统的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能力,重课内、轻课外,导致学生毕业时动手能力不强,不能立即适应工作的需要。为了培养医学和工学相结合、实践能力强、毕业即能独立工作的应用性人才,我们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一个中心加大实践的力

    度,以培养具有发展后劲的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中心。在医学与工程的交叉领域培养医学为主,工学辅助的复合型人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3+3”的改革方案。理论知识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创新知识,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教学、实践实习、创新实践。据此制定相应的课程模块。2009年该课题被列为重庆市教委教育改革研究重大课题。

    3.早期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能力

    为了使学生提前接触专业、接触实际,学生一入学我们就组织参观“海扶公司”,使学生尽早了解超声无创治疗,从感性上认识专业。并早期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公司董事长及企业市场部、人力资源部从新生入学就参加学生的各种活动和会议,给学生开设各种讲座,上就业指导课。人力资源部在后期生产实习中还兼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系和公司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使学生就业率居学校前列。

    三、企业以其强大的实力为办学提供坚实的支撑

    1.充分发挥企业工程技术力量的优势,建设医学工学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海扶团队”在科研、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过程中,将医学、超声学、电子学、机械学、材料学等融为一体,聚集了超声治疗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高科技人才,形成了一支较完整学术思想体系、学科交叉、结构优化的医学与工程相融合的学术梯队。2004年,“海扶团队”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2002年为适应社会需求,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本科开始招生,在医疗器械的研究开发方向,培养具备一定的现代医学和工程学基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医工结合的人才,首先需要一支医工结合的教师队伍,然而工程类的教师医科院校本身就很缺乏。“海扶公司”领导层首先统一认识,把本科教学作为公司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求下属各单位纳入工作职责,对教学给予大力支持。选派高质量的人员参加教学工作,并积极为本科教学提供资料、场地、设备。为此系里整合了医学超声工程研究所、HIFU临床培训中心、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力量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并纳入公司绩效考核中。几年来,公司技术人员参加本科教学共12人,他们具有在科研前沿和开发、生产及临床应用实践一线的优势,不但解决了专职师资不足的困难,更不断将科研的新成果引入教学内容,把生产及临床应用实践的丰富经验充实到教学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学生欢迎。

    2.企业在办学条件和经费上大力支持办学

    “海扶公司”拥有实践条件和经费的较强优势,为学生实习实践、科研能力培养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利用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建立了医学诊疗仪器实验室,提供大量的大中小型医疗仪器供学生医学类实验使用,其中包括1.5T磁共振、“海扶”超声聚焦刀等近千万元的设备。公司还在寒假、暑假开放重点实验室、组织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二是为学生生产实习建立良好的基地:生物医学工程系在公司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HIFU临床培训基地建立了三个实习基地,进行实验室工作、临床应用及工程方面的实习;还依靠“海扶”公司在国内的影响力,选择了师资雄厚、条件良好的国内一流单位,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解放军总医院(北京301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307医院等,为本科学生的生产实习创造了十分良好的条件,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扎实的训练,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三是公司尽力补充学校办学经费之不足,为生物医学工程系装备专业实验室,资助教师津贴及绩效奖励;每年为本科学生提供六万元科研基金;提供经费组织高年级学生参加以军训为平台的素质拓展训练。补助学生参加学术会议以及各种活动的经费,使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课外活动得以生气勃勃的开展。

    3.以创新精神和企业文化教育影响学生

    “海扶”团队是从重庆医科大学一个基础研究的课题组开始起步,经过20年的艰苦奋斗,发展到今天已在超声治疗领域形成了上、中、下游的产业链,建立了超声治疗设备系列化和产业化的平台。“海扶”事业发展的过程,孕育着以创新精神和尊重生命为核心的“海扶”精神和企业文化,影响和教育着本科学生。一是每届新生参观“海扶公司”,从“海扶”的发展史中感受到“海扶超声聚焦刀”的诞生,标志着无创治疗这一梦想由中国人把它变为现实,而且改写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大型高端医疗器械没有出口的历史,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二是“海扶”团队积极从事无创治疗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中,蕴含着尊重生命,尊重器官的人文理念。“海扶公司”进门的大厅伫立着一面“生命墙”,它告诉我们:生命来之不易,在治疗疾病,消除病痛的同时应尽可能地保护生命结构的完整和平衡,减少对机体的损伤。以此教育学生将保护器官、无创治疗作为一生的追求。三是“海扶”企业文化中贯穿着不怕困难和挫折、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正是当代年青人所缺乏的。因此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办学理念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此,组织学生在进入生产实习前到公司进行以军训为平台的素质拓展训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培养他们团队精神、吃苦耐劳、责任感等综合素质。

    经过十年探索,学校与企业实行产学研一体化,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使我们走出了一条具有本科办学特色之路。我们深感产学研结合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其基本平台是创新的机制和体制,我们将不断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以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责任编辑:张冬梅]

    相关热词搜索:产学研办学本科实行探索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