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作文大全 > 2023年度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10篇(范文推荐)

    2023年度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10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8-04 11:50: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企业管理(BusinessManagement),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财务管理是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10篇,供大家参考。

    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10篇

    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1

    企业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主要内容之一。下面是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请参考!

    企业管理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是以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为目标,并加以具体化。合理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容之一;成本是资源的耗费,控制成本、降低资源的耗费,也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容及目标。经营战略中,这二体系就构成了战略成本管理。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战略管理已经被提高到日益重要的地位。战略成本管理完善了现代成本管理的体系,为成本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相比传统成本管理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一、企业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1、企业管理的涵义。战略成本管理是指管理会计人员提供企业本身及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持续变化的目的。它是在传统成本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按照战略管理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成本管理系统。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样,对战略成本管理内涵的表述也不尽相同,但其实质都是将成本管理会计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循环,通过战略性成本信息的提供、分析和利用,帮助企业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成本持续降低环境的建立,从而达到有效地适应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目的。

    战略成本管理的提出是基于战略管理的需要,当企业管理伴随竞争环境的变化进入战略管理新阶段,传统的成本管理也应该向战略成本管理转变,将成本管理置于战略管理的广阔空间,从战略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成本行为和成本结构进行分析,为战略管理服务。战略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关注成本战略空间、过程、业绩,通过对企业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可以说,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是成本优势。

    2、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1)长期性。战略成本管理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作为管理基础,它立足于企业长远的战略目标,是为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而实施的。所以,战略成本管理超过了一个会计期间的界限,分析了较长时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争取到较长时期的竞争优势,并随着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改变而改变。(2)外延性。战略成本管理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将成本管理外延向前延伸到采购环节,乃至研究开发与设计环节,向后还必须考虑售后服务环节,把企业成本管理纳入整个市场环境中予以全面考察,通过正确分析和判断企业所处的环境,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确定和实施正确适当的管理战略。(3)全局性。战略成本管理是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方式。它需要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价值链分析,不仅注重产品生产阶段,同时也关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其他阶段;同时,它也将供应商、顾客方面的成本纳入管理视野,做到人尽其责、物尽其力、才尽其用。(4)动态性。战略成本管理服务于企业竞争战略,重视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变化。由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其成本管理必然有差异,需要根据内外环境变化作出战略调整,那么成本管理工作必然也要作出相应改变,即保持了动态变化特征。

    二、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作用和方法

    1、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作用。一是有助于突破传统成本管理理念。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只是一味重视降低成本费用的数额,忽略了和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结合。战略成本管理要求管理者更新观念,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成本最小化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使有限的经济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而且要求管理者要将成本管理工作服务于企业经营的整体,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发展,为经营者服务。二是有助于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战略成本管理是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去认识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决策,它从战略实施的开始就将成本控制纳入到战略规划之中,从源头上控制成本的发生,最终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始终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三是有助于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战略成本管理十分注重对企业外部环境的研究,重视掌握竞争对手(包括成本信息)的一切信息,从而使企业可以能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采取有力措施以尽量减少不利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努力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2、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方法。第一,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逻辑起点。企业的利润则是整条价值链列示的总价值与企业由于从事各项价值活动所投入的总成本的差额。价值链分析就是通过对企业经营由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基本活动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活动等分析,了解企业内部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洞察全局,来评判企业现行战略成本的竞争状况,以决定企业是否在某一行业的某一段价值链中进行经营活动,以及确定从事经营活动时战略成本管理的方向。第二,战略定位分析。战略定位是指企业在赖以生存的市场上如何选择竞争武器以对抗竞争者。在战略管理中,首先应分析企业的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和市场份额等,然后再确定其应采取的战略。企业产品或服务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时,其所采用的成本管理方式也不同。波特就企业的竞争提出了三种基本战略,已成为竞争战略的经典理论: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第三,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是指引起产品成本发生的原因。战略成本动因对成本的影响比重比较大,可塑性也大,从战略成本动因来考虑成本管理,可以控制企业日常经营中大量潜在的成本问题。战略成本管理所强调的成本动因可以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两大类。结构性成本动因是指与组织企业基础经济结构和影响战略成本优势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就是分析以上成本驱动因素对价值链活动成本的直接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价值链活动成本的影响;执行性成本动因是指与企业执行作业程序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要求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视野来强化企业的劳动力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生产能力利用、工厂布局的效率性、产品外观和联系等方面的作业程序安排,为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效率保证。

    三、现代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途径

    近年来,战略成本管理已成为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管理模式。目前,我国运用战略成本管理的企业还比较少,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

    1、正确认识战略成本管理观念。从企业管理层到基层全体员工都要认识到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这是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前提。企业要采取适当的方法与途径,对企业的全体人员特别是经营管理人培训战略成本管理理念,让他们理解接受多动因理论观念、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等新的观念,真正意识到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和优越性,积极参与实施,从而使战略成本管理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2、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企业的组织结构,以获得信息技术和组织保证。信息技术一方面使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运用得更充分、更有效,如由于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使价值链分析法的各种活动之间的联系突破地域、人员和信息的限制而得到充分挖掘和运用;另一方面只有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对战略成本管理所需的大量信息随时进行分析和处理。另外,企业应顺应组织形式扁平化的趋势,注重沟通和合作,并以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基础来进行学习型组织设计,组建动态的项目团队,以使涉及到各部门和人员的战略成本管理得以协调、有效地进行。

    3、完善战略成本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持系统。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不同于现行的财务会计和现有的管理会计信息。战略成本管理涉及面广、所需信息数量较大,而且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分析处理,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建立超越企业范围的会计信息系统。在战略成本管理中,企业必须拓展信息来源渠道,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高效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及国际互联网及时准确地收集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供应商信息、客户与同行企业需求信息、资源信息等。

    四、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的定位

    为了克服传统成本管理的诸多缺陷,应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战略成本管理目标。因而对战略成本管理目标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定位。

    1、降低成本。既要考虑有形成本动因,也要考虑无形成本动因。降低成本一般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条件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的组织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这种途径考虑的是有形成本动因;二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指企业可资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这些资源包括劳动资料的技术性能、劳动对象的质量标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产品的技术标准、产品工艺过程的复杂程度、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职能分工、企业的管理制度等诸方面。这种途径考虑的是无形成本动因。

    2、增加企业的利润。众所周知,通过降低成本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但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增加成本以获取其他竞争利益进而促成企业利润的增长则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思想。成本的变动往往与诸方面的因素相关联,成本管理不能只着眼于成本本身,而要利用成本、质量、价格、销量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支持企业为维系质量、调整价格、扩大市场份额等对成本进行管理,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

    3、取得竞争优势。成本控制首先要配合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所进行的战略选择。在企业战略许可的范围内,在实施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引导企业走向长期利益最大化,并最终确定和保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和长远发展,有时成本的提高可能成为有利的动因。但企业在提高成本时也应权衡成本提高的风险,将来获利的概率,环境变动的影响等,即要考虑成本效益问题。

    4、实现社会目标。现代企业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自己对用户及社会的责任,一方面,企业必须对本组织造成的社会影响负责;另一方面,企业还必须承担解决社会问题的部分责任。企业注意良好的社会形象,既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争得信誉,又促进组织本身获得认同。企业的社会目标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如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参与社会活动、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和地区建设活动等。

    以上所述,战略成本管理的各项目标层次是逐级提高的,目标层次越高,所考虑的时间段就越长,所获收益的风险性越大,高级层次成本管理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观点和更为宽广的基础。提高成本的利用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长期成本效益最大化是中高级层次成本管理考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于。

    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2

    摘要:隧道工程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施工项目,同时也是非常系统的施工项目,隧道施工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确保隧道的施工安全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总体安全形势意义重大。就目前来看,隧道施工中安全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就隧道施工安全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分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有了更高的标准。安全施工是建筑工程的基础保障,也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隧道施工的环境复杂,给隧道施工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据调查显示,每年因为隧道施工所带来的安全事故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吸取教训对隧道施工进行安全控制,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使施工安全能得到保障,不会影响施工进程,影响企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一、隧道工程施工特点

    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比较复杂,在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属于事故多发的行业。 隧道工程在在施工中而临的施工困难也是非常多的。隧道施工要而临非常多的隐蔽工程,同时,在施工的时候要而对很多和设计情况不同的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施工和设计不同的情况。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对隧道内的地质条件如果预计不足的话,会导致施工设计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同时,在进行变更的时候也要解决很多的问题。在隧道内进行施工,对安全问题要更加重视。在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序是非常多的,因此,要保证各个施工工序之间的紧密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想更好的达到连续施工的目的,一定要不断提高组织管理的水平,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

    二、隧道施土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安全生产意识。

    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意识缺乏卞要表现在对隧道施工安全生产规律认识不足、对隧道施工新要求、新技术了解不足以及对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科学预见性不足等。对隧道施工安全生产规律认识不足,就导致了无法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办法,不能从根本上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对隧道施工新要求、新技术了解不足,就无法从新标准、新规范、新要求和新情况的实际出发,不能及时发现新问题,在遇到安全管理问题时无法采取卞动措施,从而应对不足,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对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缺乏科学预见性,就会导致安全事故隐患的苗头层出不穷,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只能是疲于应付,而无暇对下一阶段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预防工作,从而导致恶性循环,最后只能是焦头烂额,拆东墙补西墙。缺乏安全生产意识还表现在对安全监控人员的地位认识不足,导致人员配备不足,无法实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控,为出现安全生产问题埋下隐患。

    2、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在隧道工程施工企业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并且真正懂得安全管理并且能够彻底执行的人员数量少,无法实现安全管理。此外,在隧道施工的一线,基木都是由农民工组成,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施工意识差,并且缺乏专业的施工技能,在思想意识上比较落后。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这种现状,注定了安全事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应该加强对施工企业人员的培训,提升安全意识

    3、隧道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

    隧道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名存实亡,安全生产机构、消防机构、文明施工机构、卫生保卫机构的工作无从开展。隧道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认真落实,未能从施工企业一项目部一班组一施工人员逐级落实安全生产指标,未能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无从考核。

    4、奖惩制度执行不力。

    虽然安全管理奖惩制度儿乎已经在所有的隧道施工建设单位当中确立起来,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存在非常严重的执行不力问题。执行不力表现在很多方而。首先是安全事故出现以后,企业领导者与管理者往往将卞要精力集中于如何安抚家属、符合应对社会舆论,而在责任人的追求上而十分不力,项日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员在事故发生之后所受到的责任追究往往较轻甚至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惩罚。这就让相关责任人从心理上认为就算不负责任、相勺_推语、麻痹人意也没什么人不了的,从而对待安全管理工作的态度也就不可能认真起来。这样不仅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声誉损伤,而且也是对企业员工及国家和人民的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一方而出了问题不会受到处罚,另一方而做出了成绩也得不到应有的奖励,这种风气的出现,让那些原本愿意尽职尽责的安全管理人员也从心理上产生了极度的不平衡感,觉得自己努力工作、加强管理也得不到应有的收入,便逐渐产生了一种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不负责任的态度。

    三、隧道施土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意识。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不光是喊喊口号,而是要从具体施工程序上进行安全操作意识树立。自-先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前情况分析明确、施工前预先加固、尽量减少爆破次数、尽量减少阶段性挖掘民度、加强支护架设、提高数据测量频率等等。在每一个环y都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规范操作才能在工作中切实树立起安全意识。其次是要加强管理人员执勤工作力度,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值班计划并严格进行值班人员值班情况记录,严格值班人员交接手续执行。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进行爆破的情况,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并且做好爆炸物品的采购、管理、使用、回收等各个环y的记录工作。对于某些特殊地质条件的隧道施工,必须事先制定一个或者多个应急预案,力求万无一失。

    2、加强对从业人员施工安全教育

    施工企业应加强从业的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在上岗前进行必要的生产安全培训,从而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在施工中时刻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严格遵守施工中的安全规范,保证施工中操作的安全性,同时施工企业还要做好从业人员所必备的安全防护设施,从而保证施工中人员的安全性

    3、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要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层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管理人员及其职责,明确各有关单位,以及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料档案,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拄钩,实施规范化管理,保证施工生产的安全。

    落实奖惩制度。奖惩制度不仅需要制定,还需要切实的执行。对于责任人必须严肃追究,不能因为人情、关系因素而受到干扰。该罚就罚,该降职撤职的也不能手软,这样才能起到好的警示作用。对于工作出色,尤其是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工作方而有突出成绩的,必须予以表彰和奖励,从而让工作人员、管理人员更加卞动的积极投入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当中去。而且企业要加强自己的专职安全管理队伍的培养工作,从教育、奖惩、业务水平、再学习等各个方而入手,培养出一支有能力、有毅力、有道德、有责任心的管理队伍。

    四、结束语:

    在铁路建设的诸多工程项目中,隧道工程属于高风险项目,施工规模大、施工的地质环境复杂、安全隐患多,因此各方应重视隧道安全施工工作安全问题,而且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整体质量和经济收益,及时发现施工进行中的安全隐患,并针对相关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和管理措施,逐步完善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切实地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才安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本。 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xx.

    [2]王尽忠。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山西建筑,20xx,01:140-141.

    [3]吕路。 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xx,10:72-74.

    [4]张岭。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xx.

    [5]王辉麟,蒋秋华,索宁,马伟斌,赫永锋。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与风险预警技术的应用[J]. 铁道建筑,20xx,03:72-74.

    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3

    摘 要:

    私营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的热点之一。论文以著名的民营企业苏宁集团的成功,阐述只要正确运用政策、抓住机遇、科学管理,私营企业一定会有光明前景,同时也必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论文旨在阐明在新时代里,人们要敢于直面挑战,突破旧观念,私营企业也会大有作为。

    关键词:私营 企业 持续 发展

    引论:

    闻名全国的苏宁电器连锁集团始创于1990年,历经十余年的艰辛、奋力拼搏,苏宁现已发展成为年销售规模80多亿、上缴税收过3亿元、员工万余名、连锁企业遍及全国24个省市地区的大型零售连锁企业集团。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之一、全国民营企业10强、全国连锁企业10强、中国商业企业名牌企业、江苏省著名服务商标等殊荣。

    更可喜的是自19xx年起,是苏宁率先在中国家电流通领域尝试连锁经营的模式。在江苏省内及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成都、合肥、杭州、西安、深圳等地以直营和特许形式建立了数百家连锁店。自20xx年苏宁确立了以综合电器升级,连锁扩张提速为战略的二次创业阶段。20xx年在南京山西路开设18000平方米的专业自营旗舰店堪称亚洲电器单体店之首,这意味着苏宁电器从空调专营到综合家电经营,再到信息家电拓展的第三次腾飞。在经营品类上,苏宁在做大做强传统家电的同时,大力培育信息家电;在连锁网络建设上,苏宁坚持以时间换空间、数量决定质量,快速建设苏宁在全国的连锁网络。如此种种,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同时,也见证了苏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苏宁集团从当初的“小个体”铸就成今日的辉煌,它成功地昭示了我国私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政策的开放,法律的完善是苏宁形成的根本

    苏宁的诞生,绝非偶然,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善。自19xx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中产生了两个重大的变化:一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二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替代单一公有制经济,二者密不可分的。私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我国政治、社会、人文等已产生长远的影响。更据资料显示,浙江、贵州、重庆等省、市的工商联合会会长由私营企业主担任。在刚刚闭幕的“十六”大上,至少有7位私营企业主党员的代表。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们进一步的强调要毫不动摇的发展私有制经济,而且提出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共同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之中,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据此,我们不难看出私营企业在我国正稳步地、持续发展,同时,关注私营企业的未来发展理应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热点和重点,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道理可谓曲折,它折射了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政治背景。50年代初期,个体、私营经济在我国城乡生产、流通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建国初期,私营经济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75%以上。

    19xx年底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第二次审议稿的基础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而随着19xx年小平同志南巡,民营经济在这个阶段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19xx年到19xx年这一段,民营经济每年增长的速度都保持在1xx%以上,甚至超过120%。19xx年以后,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民营经济增长的势头有所回落,但依然是保持在20%以上。19xx年修改后的宪法增加了“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内容,这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这个阶段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个体工商户数量减少了,但是私营企业的数量却有了很大的增量。苏宁集团成立于19xx年,创业者以犀利的眼光,敏锐的市场嗅觉,从家电业寻找切入点,挑战国营企业,灵活经营,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二、规范的组织机构,是苏宁快速成长的源泉

    苏宁电器组织体系的设立原则是:专业化分工、标准化作业、模块化架构、层级化管理。在内部管理中突出强调架构、职责与流程的建设。公司的组织架构伴随经营发展不断完善,现在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九大职能、三级管理体系。根据连锁经营与管理特点,苏宁电器内部组织体系划分为品牌营销、市场策划、连锁管理、物流配送、售后服务、行政后勤、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九大专业职能领域,集团总部决策层-地区管理中心经营层-终端作业层三个管理层级,并且在全国连锁网络中实现的岗位设置与职能的统一化、标准化,所有的苏宁子公司,都遵循相同的组织体系运作。苏宁电器建立了齐全的各岗位作业流程与管理规范体系,汇编了《经营管理手册》,作为整个连锁体系运行的基本行为准则。

    与此同时,苏宁电器采用服务定位、全程全员服务的经营模式。服务定位包括对供应商的服务、对分销商的服务和对消费者服务三个方面,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服务于分销商是为了发展连锁网络,壮大规模,更好地服务于供应商;服务于供应商能获取稳定的产品、价格、促销以及售后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分销商和消费者;服务于消费者,树立商业品牌,带动和培育供应商产品品牌。确定了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三位一体的服务对象,苏宁电器内部经营中贯彻售前、售中、售后全程服务,决策者、管理者、经营者全程服务。在企业经营中,苏宁电器注重互惠互利的厂商合作、平等尊重的厂商关系。在以利益为纽带的前提下,注重满足供应商的长远利益,为供应商培育品牌、提供生产启动资金,共同拓展和维护市场。联合分销商力量,形成统购分销,整合分散的渠道力量,为供应商提供规模采购订单。苏宁的经营风格,倡导以价值战取代价格战。从品牌资源、服务开发和价格组合上体现服务创新。通过创新经营手段,体现个性化、差异化的价值竞争。通过品类开发,开拓新的经营门类,新的经营品牌和新产品,带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通过科学引导消费,了解顾客真实需求,让顾客买到满意的商品,通过全程监管的配送和售后服务,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得到物超价值的服务。如此比较规范化的组织架构,促成了苏宁由单一的电器公司向综合型集团公司的良好过渡。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战略,是苏宁做大做强的核心

    近年来,私营企业发展速度虽然很快,经济实力也逐步增强,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同时私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在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结合的家族企业为主体,是我国私营企业处于初始阶段的显著特征。产权结构单一,股权分布集中,主要投资人占有绝大部分股份,绝大多数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紧密结合,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统一于主要投资人手中。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办公会议的人员,具有很大的重叠性。党的基层组织、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等,一般不参与企业决策。截止到20xx年6月底,境内A股市场上共有139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私营企业,它们仅占同期境内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1.84%。

    尽管如此,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及结合本国成功民营企业的启迪,苏宁集团依托“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性化管理,取得了成功。

    (一)以人为本,尊重员工主体意识

    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就是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私营企业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员工们自我意识到其工作的结果对自身有意义,值得为之奋斗;同时又能意识到其奋斗对社会或企业有一定的意义,应该为之效力。自成立以来,苏宁就本着"至真至诚"的为人之道、做事之本、与天下人合作、成天下之大事。

    (二)以人为本,增强凝聚力

    随着苏宁连锁事业的发展,一批又一批社会人才加盟全国各地的苏宁,成为苏宁大家庭的一员。企业社会化、人才本地化已成为今天苏宁的发展现实。苏宁在企业发展规模成倍增长的过程中,能保持稳健的扩张态势,归根结底是因为苏宁有一支过硬的员工队伍和领导团队。苏宁员工对企业的热爱,并不是来自企业的灌输,也不是来自制度的约束,而是一批又一批苏宁老员工身体力行的榜样作用。苏宁的老员工在跟随企业多年的发展中,随着企业的壮大而获得个人利益和事业的发展,苏宁员工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生活质量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提升。成就与发展、尊重与荣誉、利益与保障是维系苏宁员工对企业热爱的纽带,正是这种热爱之情维系着苏宁由小到大、由大到强。

    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4

    企业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主要内容之一。下面是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请参考!

    企业管理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是以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为目标,并加以具体化。合理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容之一;成本是资源的耗费,控制成本、降低资源的耗费,也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容及目标。经营战略中,这二体系就构成了战略成本管理。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战略管理已经被提高到日益重要的地位。战略成本管理完善了现代成本管理的体系,为成本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相比传统成本管理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一、企业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1、企业管理的涵义。战略成本管理是指管理会计人员提供企业本身及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持续变化的目的。它是在传统成本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按照战略管理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成本管理系统。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样,对战略成本管理内涵的表述也不尽相同,但其实质都是将成本管理会计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循环,通过战略性成本信息的提供、分析和利用,帮助企业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成本持续降低环境的建立,从而达到有效地适应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目的。

    战略成本管理的提出是基于战略管理的需要,当企业管理伴随竞争环境的变化进入战略管理新阶段,传统的成本管理也应该向战略成本管理转变,将成本管理置于战略管理的广阔空间,从战略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成本行为和成本结构进行分析,为战略管理服务。战略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关注成本战略空间、过程、业绩,通过对企业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可以说,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是成本优势。

    2、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1)长期性。战略成本管理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作为管理基础,它立足于企业长远的战略目标,是为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而实施的。所以,战略成本管理超过了一个会计期间的界限,分析了较长时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争取到较长时期的竞争优势,并随着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改变而改变。(2)外延性。战略成本管理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将成本管理外延向前延伸到采购环节,乃至研究开发与设计环节,向后还必须考虑售后服务环节,把企业成本管理纳入整个市场环境中予以全面考察,通过正确分析和判断企业所处的环境,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确定和实施正确适当的管理战略。(3)全局性。战略成本管理是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方式。它需要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价值链分析,不仅注重产品生产阶段,同时也关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其他阶段;同时,它也将供应商、顾客方面的成本纳入管理视野,做到人尽其责、物尽其力、才尽其用。(4)动态性。战略成本管理服务于企业竞争战略,重视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变化。由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其成本管理必然有差异,需要根据内外环境变化作出战略调整,那么成本管理工作必然也要作出相应改变,即保持了动态变化特征。

    二、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作用和方法

    1、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作用。一是有助于突破传统成本管理理念。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只是一味重视降低成本费用的数额,忽略了和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结合。战略成本管理要求管理者更新观念,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成本最小化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使有限的经济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而且要求管理者要将成本管理工作服务于企业经营的整体,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发展,为经营者服务。二是有助于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战略成本管理是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去认识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决策,它从战略实施的开始就将成本控制纳入到战略规划之中,从源头上控制成本的发生,最终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始终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三是有助于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战略成本管理十分注重对企业外部环境的研究,重视掌握竞争对手(包括成本信息)的一切信息,从而使企业可以能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采取有力措施以尽量减少不利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努力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2、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方法。第一,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逻辑起点。企业的利润则是整条价值链列示的总价值与企业由于从事各项价值活动所投入的总成本的差额。价值链分析就是通过对企业经营由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基本活动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活动等分析,了解企业内部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洞察全局,来评判企业现行战略成本的竞争状况,以决定企业是否在某一行业的某一段价值链中进行经营活动,以及确定从事经营活动时战略成本管理的方向。第二,战略定位分析。战略定位是指企业在赖以生存的市场上如何选择竞争武器以对抗竞争者。在战略管理中,首先应分析企业的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和市场份额等,然后再确定其应采取的战略。企业产品或服务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时,其所采用的成本管理方式也不同。波特就企业的竞争提出了三种基本战略,已成为竞争战略的经典理论: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第三,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是指引起产品成本发生的原因。战略成本动因对成本的影响比重比较大,可塑性也大,从战略成本动因来考虑成本管理,可以控制企业日常经营中大量潜在的成本问题。战略成本管理所强调的成本动因可以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两大类。结构性成本动因是指与组织企业基础经济结构和影响战略成本优势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就是分析以上成本驱动因素对价值链活动成本的直接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价值链活动成本的影响;执行性成本动因是指与企业执行作业程序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要求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视野来强化企业的劳动力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生产能力利用、工厂布局的效率性、产品外观和联系等方面的作业程序安排,为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效率保证。

    三、现代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途径

    近年来,战略成本管理已成为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管理模式。目前,我国运用战略成本管理的企业还比较少,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

    1、正确认识战略成本管理观念。从企业管理层到基层全体员工都要认识到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这是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前提。企业要采取适当的方法与途径,对企业的全体人员特别是经营管理人培训战略成本管理理念,让他们理解接受多动因理论观念、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等新的观念,真正意识到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和优越性,积极参与实施,从而使战略成本管理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2、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企业的组织结构,以获得信息技术和组织保证。信息技术一方面使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运用得更充分、更有效,如由于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使价值链分析法的各种活动之间的联系突破地域、人员和信息的限制而得到充分挖掘和运用;另一方面只有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对战略成本管理所需的大量信息随时进行分析和处理。另外,企业应顺应组织形式扁平化的趋势,注重沟通和合作,并以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基础来进行学习型组织设计,组建动态的项目团队,以使涉及到各部门和人员的战略成本管理得以协调、有效地进行。

    3、完善战略成本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持系统。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不同于现行的财务会计和现有的管理会计信息。战略成本管理涉及面广、所需信息数量较大,而且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分析处理,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建立超越企业范围的会计信息系统。在战略成本管理中,企业必须拓展信息来源渠道,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高效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及国际互联网及时准确地收集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供应商信息、客户与同行企业需求信息、资源信息等。

    四、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的定位

    为了克服传统成本管理的诸多缺陷,应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战略成本管理目标。因而对战略成本管理目标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定位。

    1、降低成本。既要考虑有形成本动因,也要考虑无形成本动因。降低成本一般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条件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的组织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这种途径考虑的是有形成本动因;二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指企业可资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这些资源包括劳动资料的技术性能、劳动对象的质量标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产品的技术标准、产品工艺过程的复杂程度、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职能分工、企业的管理制度等诸方面。这种途径考虑的是无形成本动因。

    2、增加企业的利润。众所周知,通过降低成本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但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增加成本以获取其他竞争利益进而促成企业利润的增长则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思想。成本的变动往往与诸方面的因素相关联,成本管理不能只着眼于成本本身,而要利用成本、质量、价格、销量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支持企业为维系质量、调整价格、扩大市场份额等对成本进行管理,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

    3、取得竞争优势。成本控制首先要配合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所进行的战略选择。在企业战略许可的范围内,在实施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引导企业走向长期利益最大化,并最终确定和保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和长远发展,有时成本的提高可能成为有利的动因。但企业在提高成本时也应权衡成本提高的风险,将来获利的概率,环境变动的影响等,即要考虑成本效益问题。

    4、实现社会目标。现代企业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自己对用户及社会的责任,一方面,企业必须对本组织造成的社会影响负责;另一方面,企业还必须承担解决社会问题的部分责任。企业注意良好的社会形象,既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争得信誉,又促进组织本身获得认同。企业的社会目标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如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参与社会活动、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和地区建设活动等。

    以上所述,战略成本管理的各项目标层次是逐级提高的,目标层次越高,所考虑的时间段就越长,所获收益的风险性越大,高级层次成本管理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观点和更为宽广的基础。提高成本的利用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长期成本效益最大化是中高级层次成本管理考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于。

    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5

    一、集团资金管理模式

    目前对于集团化的企业资金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收支两条线模式

    收支两条线模式是集团对成员单位实行收支控制,最大限度地集中和使用集团资金。集团根据各单位的预算向各单位拨付资金,进行支出控制;成员单位的收入账户定期归集到集团的资金账户,由集团进行收入控制。集团通过收支两条线的控制实现对整个集团的资金管理控制以及风险防范。与此同时,与该模式相对应的资金管理模式对预算管理的要求较高,企业缺乏相应的自主性,同时加大了集团总部的控制压力,不利于成员单位的自主经营。

    2、内部结算中心模式

    内部结算中心模式一般属于集团财务部,主要办理内部成员单位之间现金收付及往来结算,按照预算拨付各成员单位的货币资金,并实时监控货币资金的流向,从而加强了集团对成员单位财务运行状况的监督和掌握,但由于结算中心不是独立的机构,一般是集团财务的辅助机构,因此无法单独开立银行账户,与一般银行相比不仅账户管理功能不足,资金调剂能力有限。

    3、内部银行模式

    内部银行模式是一般银行的业务及职能转移到集团内部的资金管理当中,内部银行在外部银行开立结算账户,内部成员单位在内部银行开立相应的账户,内部银行主要处理成员企业的往来结算和集团内部资金调剂等职能。内部银行的建立一方面发挥了集团资金的集中优势,降低了资金成本,另一方面能及时掌握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资金流向,并根据个单位情况进行相应的资金调剂。但同时,内部银行作为集团的内部资金管理机构行政干预度较大,金融功能以及资金的市场功能发挥有限。

    4、财务公司模式

    财务公司模式与上述三种管理模式明显不同,财务公司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进行日常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主要功能是办理集团内部成员单位的金融业务,为成员单位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以加强集团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的,市场化方式运作的非银行性经营机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公司也在不断的由服务性机构向营利性机构转变,不仅为成员单位之间的日常结算和往来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同时还不断为成员单位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并逐步扩大经营领域向证券、票据、租赁、投资、担保等方向延伸,不断加强完善财务公司的金融功能及资金的市场功能。但由于财务公司的专业化程度角度对集团的管理结构以及财务公司的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一般适合成熟期集团化企业的资金管理。

    二、资金管理的目标

    无论是哪种资金管理模式,针对集团化企业资金管理的特点,集团化企业的资金管理实现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集团资金流的及时有效监控及风险控制

    集团化企业由于其较多的成员企业及较广的经营领域使得集团化企业的财务核算及资金管理相对复杂,集团总部需要通过有效的资金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各成员单位以及整个集团的资金收支和生产经营状况以便集团的统筹安排,有效的资金管理方式不仅能够为集团总部提供清晰的资金收支及运用情况,便于集团对各成员单位进行有效监控,同时还能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隐藏的风险,进行相应的控制和规避。

    2、集团资金的集中有效利用,达到规模效应

    集团化企业与一般的企业相比虽然整个的管理结构更加的复杂和庞大,但同时集团企业也具有相应的资金的集中优势,形成资金合力,不仅能够增强整个集团的资金实力,还能够提高集团的信用等级,提高整个集团对外部银行的议价能力,降低财务费用。同时集团还可以利用集中的资金进行投资理财业务,提高资金收益。因此集团资金的集中优势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达到了规模效应。

    3、及时有效的内部资金平衡,减少体外循环

    集团化企业的资金集中优势不仅能达到规模效应,还能够根据成员单位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相应的资金余缺调剂,避免资金实力不均的成员单位存贷两高,造成资金的闲置以及财务费用的增高。同时由于资金在集团内部进行余缺调剂,大大节省了资金体外循环的时间,提高了集团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4、有效的协同执行,集团战略的有效实施

    有效的资金管理体系不仅能对集团的财务核算提供有效的依据,更能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服务。有效的资金管理体系需要各成员单位之间以及各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密切的协同合作与执行,只有上行下效,及时沟通,协同合作才能够保证整个资金管理体系以至整个生产经营体系的顺畅运行。有效的资金管理体系不仅能反映各单位各部门的生产经营状况,为集团的战略实施提供评价考核的依据,同时还能够反映集团战略实行过程中各单位几个部门存在的问题,为集团战略规划的修订及制定提供依据。

    三、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措施

    1、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

    当今的社会,信息成为一种有效的社会资源,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沟通也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信息的有效及时传达不仅需要有效的管理体系更需要信息化的支持。同样一个有效的资金管理体系更需要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为其提供相应的硬件支持,使相应的资金信息能够全面及时的传达到企业的管理层,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依据。尤其是集团化企业更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便使管理层能够高效快捷全面的掌握集团信息。首先,应建立整个集团的资金管理网络,统一集团的财务管理软件,规范相应的会计处理办法;其次,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对相应的资金管理及财务核算软件进行更新升级,并使其他的业务模块更好的兼容;再次,加强硬件设备的支持,对整个集团的信息化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保证设备运行高效顺畅;最后,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培训,使财务人员能更好更快的掌握最新的使用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强企业的预算管理

    集团对成员单位资金流的监控和评价通常以各成员的预算为依据,因此加强集团内部的资金预算尤其是强化企业集团的全面的资金管理,严格按照预算控制资金的流动,并根据预算的执行情况对各单位各部门的执行力度进行评价,不仅能够判断各单位的资金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同时还可以根据预算与实际的差距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强化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首先,根据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设定相应的资金管理权限,做到资金的有效管控;其次,成员单位定期提供各单位的预算报告并报各级主管审批,审批过后严格按预算执行,并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监督执行;最后,集团根据各单位的预算及运行情况及时进行资金调度,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3、加强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充分发挥集团的资金集中优势,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不仅能够节约资金的周转时间提高资金的周转率,而且能够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甚至提高资金的收益。首先,充分利用集团的资金优势,统一集团资金,提高集团议价能力,降低融资成本;其次,合理安排集团资金调度,调剂余缺,减少资金在集团外循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快资金周转;最后,形成资金池,针对个别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特殊调整,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作用。

    4、发挥企业资金管理体系的金融功能

    企业资金管理体系不仅用来核算企业财务,还可以通过集团资金的统筹运用发挥其筹资及融资作用,尤其是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各种投融资工具的产生,企业的资金管理除了传统的核算功能之外也不断向更新更深的方向发展,因此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不仅加强其核算功能还应该充分发挥其金融功能。首先,应该完善资金的管理架构,分设不同的部门对企业资金核算以及投融资等分别进行管理,并对总部负责;其次,充分利用集团企业的上下游及供应链优势进行资源整合,为上游提供专业的投融资服务促进集团资金能够保值增值;最后,加强资金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金融市场以及各种投融资工具的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做到游刃有余。

    5、发挥企业资金的市场功能

    企业集团的集中资金虽然为成员单位的结算和集团的资金调剂提供了方便,但并不意味着集团的资金就可以无偿占用,无期限占用。因此,加强集团化企业的资金管理还需要加强资金的市场功能。首先,应加强对成员单位的信贷管理,制定完善的信贷政策,根据成员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决定对成员单位的贷款额度、期限及利息,到期进行结算,防止部分企业无偿占用,无限期占用集团资金;其次,按照银行的存贷款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资金价格,对成员单位的存款及理财给予相应的收益,对贷款加收相应的罚息并加入观察名单。最后,规范各成员单位的资金有偿有序使用,树立成员单位资金使用的市场意识,加强市场化管理,不断做到与外部市场的有效接轨。

    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6

    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方式研究

    摘要:开设企业管理专业课程,是培养既具有现代管理理论和基本技能,又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新型综合性人才的重要途径。企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创新性较强的前沿学科,应尝试各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切实掌握现代企业运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并提高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

    关键词: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情境模拟训练

    一、重组教材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现在教学用书上的语言表达方式大多是说教式。如在介绍管理概念时,许多教材都是按照什么是管理、管理包括哪些内容、管理有哪些类型等来编写的。这从理论编写角度看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按这种程序教学,学生因为没有实践管理经验,就无法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只能被动学习。笔者在教学中,紧紧把握住重点基础理论的讲授,首先用系统方法组织教学内容,然后讲其基本点、发展过程及各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组教材内容是一项工作量较大、较复杂的工作,要求教师平时多注意知识的积累和素材的搜集,所举实例越现代越好。为使教学内容精练和新颖,在不断收集资料的同时,还应积极投身科研,编写新教材。如在工业经济管理课程的讲授中,笔者以2~3个最新软科学成果充实教材内容。学生学习后,耳目一新,既学会了工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又掌握了很多分析方法。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采用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原有的认知水平等因素是学习的内因,教师的讲授、引导以及诸多教育影响是外因。教师首先要使学生对所授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兴趣、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授课时,可采用提问、设问、反问等形式启发学生思考。课堂教学要结合课程特点,尽量采用多种形式,将看、听、议、讲、练有机结合。

    启发式教学符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有资料显示,73%的创造者所需知识的来源主要不是教科书,而是现实生活和课外书籍。因此,教师应向学生推荐几本一流的课程参考书,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目前的发展动态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案例教学力度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选择地把反映企业客观实际情况的案例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思考,认真分析,以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在经过论证和判断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从而提高管理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目前的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至少具有如下优点:理论联系实际,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实践能力,实用性强;了解行业知识,有利于扩展知识面;互动性强,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交流、沟通和合作意识;教学方法形象、生动,记忆深刻。

    四、运用情境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情境模拟教学是一种适应企业管理专业学科特点的教学艺术,它的目的就是尽量让学生以管理者的角色设身处地地分析、解决问题,加深对管理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课堂上的模拟情境训练,无疑是一种经济、实用、效果良好的“准实践”,可以有效消除脱离实际的教学弊端。模拟情境教学法强调培训学生的应用能力,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是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教学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某种实际角色,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项任务,从中感受其内涵,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切身体会,对管理理论的理解会更透彻。

    五、改进检测方式,探索教学反馈新途径

    传统企业管理专业课程的作业与考试,大多是解释概念、简述问题、论述观点等,造成学生在学习中只重视对现成概念、观点的解释和死记,缺乏对全部知识的综合运用,忽视归纳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尝试采取新形式进行作业的改革,组织学生到附近的著名企业作专题社会调查,在调查研究中得出课题答案。教师也引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案例,让学生运用企业管理常识进行分析。学生的答案是不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充分体现出来。在考核上,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考核模式,可以采用综合测评手段,即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出勤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期末考试则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形式。第一部分为口试或讲求速度的闭卷笔试,主要以量大面广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第二部分为综合性的案例分析、情况处理之类的考题,主要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后把理论考试成绩、实际调研能力和研究成果评价相结合,评出学生该门学科的学期成绩,在评分标准上力求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成绩分数的比例要向实际能力及调研报告水平和对实际单位的参考价值大小倾斜,尽量调动学生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之,开设企业管理专业课程,是培养既具有现代管理理论和基本技能,又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新型综合性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企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创新性较强的前沿学科,应尝试各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切实掌握现代企业运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并提高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祖兴。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企业管理》教学改革与实践[J].南方论刊,2011,(S2).

    [2]潘云国。通过教学学习 管窥企业管理[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07).

    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7

    一、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

    1.管理体制、经营观念、商业模式较为滞后

    管理体制、经营观念和商业模式不够先进的原因,一是国内管理创新氛围不浓,二是部分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企业发展很快。大部分企业都引入了西方先进的管理观念,引入了现代公司架构,也不断追寻国际脚步前进。但是,国内企业在很多方面发展还比较滞后。尤其是国企和从国企脱钩改制的一些企业,这些企业中,论资排辈的晋升体制和铁饭碗的事业编制,使企业缺乏活力,体制比较僵化。外部政策的复杂性也使企业的很多决策都受到约束,整体效率低下。传统行业企业应用信息能力差,不注重分析市场,不注重获取外部信息,导致闭门造车的现象。而互联网行业虽然信息获取较多,但是容易忽视可能出现的风险。20xx年左右,以新浪、搜狐、网易等为主的站陆续登陆美国市场。在20xx年3月,纳斯达克指数攀升到5048,网络经济泡沫达到最高点。到了20xx年,泡沫全速消退,上述中资上市公司股价一度跌停。

    2.创新观念和创新动力不足

    由于创新大都需要较大投入,周期长、风险高,成本与回报很难在短期内达到一致。因为企业“代理问题”等一些原因,企业管理者往往更注重短期收益。多数企业的管理仍以生产为核心,单纯追求高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更多的时候是在谋生存、而不是谋发展。企业往往采取“被动式”的管理,缺乏对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的洞察能力,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规划和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20xx—20xx年,航运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期。中国远洋作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五的集装箱货运企业,20xx年租入船舶228艘扩充运力,租船协议分为3年期和5年期两种,前者的日租金为8万美元,后者为5.7万美元。与此同时,中国远洋还在期货市场购买了大量的远期运费协议看多头寸。20xx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后,六年间,中国远洋巨亏三年,今年更是面临退市风险。除了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企业自身的过于乐观和风险管理能力差,也是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在管理上固步自封会导致破产,创新和发展才会保持活力。

    3.对信息网络认识和利用层次低

    过去,企业应用的IT技术主要集中于管理软件,如办公自动化软件、财务软件、销售软件等。企业只是简单地将人工劳动替换为IT软件。没有意识到对信息网络的应用其实可以更高层次、更高效率。

    4.企业人力、技术、资本水平参差不齐

    很多企业的人力、技术和资本不足以应对云经济条件下的外部环境。管理者的认识层次和管理水平比较有限,不能灵活应对云经济下的外部环境变化。人才水平不够,不足以支撑企业利用先进技术,发展信息技术,提升技术层次。企业间技术水平不一,大企业占据技术优势,挤压小企业生存空间,两极分化严重。在新技术的开发上,资本投入不足,导致部分企业信息技术水平依旧落后。

    二、基于云经济的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1.提升管理理念,运用先进技术

    企业应该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建立科学高效、人性和谐的管理机制。企业应该积极更新管理观念,接受和学习新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层次。企业要能灵活面对外界环境变化和各类风险,主动调整企业内部的商业模式、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等。企业应该根据行业特征建立适应自己的商业模式,或“技术至上”、或“产品之上”、或“顾客至上”。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发挥机制作用。在运用先进技术方面,企业管理者必须具有前瞻性,清晰地认清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做出有利决策。尤其是云技术,企业管理者要能够具有战略眼光,及时布局,提早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云经济。企业管理者还要清楚认识到,怎样建设企业自身的数据库,怎样合理运用云端的数据库。企业管理者要能有效利用数据库信息,分析企业市场情况,做出战略性决策。

    2.建立数据系统,合理规划布局

    企业应该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并租用云端数据库和数据分析工具。企业通过跟踪分析产品,能够准确分析市场、准确定位产品;供应链管控环节上,也能做到低库存或零库存,减少了资金占用;内部管理中,产品能够按及时配置到位,提高了内部运行效率;风险控制方面,也能够合理预测市场走势,积极调整企业应对风险策略。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的选择也尤为重要,数据分析工具、数据库的选择以及不同种类的云服务这些都要深思熟虑,不同企业分别属于不同的行业,结合自身需求来对上述几个重要方面进行选择。

    3.改进组织模式,提升内部效率

    先进的组织模式往往会大幅度提升企业的效率。我国企业以往的组织模式是垂直型的层级制,由于层级较多,行政命令的传达和执行的效率都比较低。借鉴先进的企业组织模式,目前多数企业采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组织模式的改变会直接带来行政效率的提升。在云经济时代,行政效率的提升意味着信息的更快速传递。目前,很多国际大公司采取的事业部制就是扁平化体系的一种。1996年,海尔集团开始实行事业部制。1999年,海尔公司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了巨大调整,成立了物流、商流、资金流的推进本部及海外推进本部。物流管理实现了全球范围的采购和配送;商流实现了资源的整合;资金流保证了资金的充足和统一。“三个流”本部的建立使海尔集团更好地实现了与国际接轨,适应了发展要求。

    4.重视人才建设,做好外部保障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企业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掌握先进技术、运用先进技术的主体,人才会带来企业的理念变革和技术革新。“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更能激发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励机制更能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企业需要加强人才建设,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素质。为了更好的适应云经济,企业不仅在人力资源上要配合,也要在其他方面做好配合。国家层面上,为了促进云经济发展,许多国家的政府都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更为可靠实用的云服务设施,包括宽带、电力、数据中心、高效的通讯设施。而企业也需要做好长期规划,更新软硬件设施,建设数据系统,做好对接。由于云计算发展阶段的限制,企业在使用云计算服务进行管理创新时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企业需要做好保证自身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外泄;企业需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防止在数据处理分析过程中发生丢失数据等情况。

    三、结论

    云经济时代才刚刚开始,企业应该积极提高信息化程度,建立自身数据系统,运用云数据为企业服务。企业应该在云经济的新形势下,把握发展脉搏,及时更新观念,才能够不被时代所淘汰。

    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8

    企业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国家提倡实践性教学已经作为国家级重要课题提上日程,作为管理专业大学生对于企业管理实践存在困惑。深切感受到管理实践的重要性,课程听着教师讲课头头是道,思路清晰。走向社会发现不知道如何运用,满身是力气,找不到发力点。由此而来的困惑迷雾重重,导致大学专业课没用的理念。企业管理专业理论和实践其实仅仅一步之遥,扩充实践性教师队伍,增设规章制度课程,参与企业实践即可解决理论和实践的对接,且能满足企业管理类学生的实践性需求。走向工作岗位,迅速适应企业,完成岗位职责,了解部门职能,融入企业文化。

    【关键词】实践性教师;规章制度;社会实践

    一、学生困惑原因

    企业管理类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常常发现专业课如何运用,对社会管理,企业性质,单位所承担的社会职能,企业主管单位是哪个单位,自己隶属于生产企业还是代理公司,岗位职责,所在部门的职能等一系列问题茫然。更无从谈起管理的各科专业课程运用于实践了,究其原因困惑是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

    (一)具备实践经验教师匮乏

    大学改革日臻完善,高校作为社会的先进生产力教育功能愈发重要。大学教师队伍人才人才济济,细分之下便能看出些端倪,企业管理类师资队伍像其他学科一样,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真正的参与企业管理,学历层次高,专业对口,看似无所挑剔。由此组成的企业管理教师队伍,去承担企业管理的实践教学,结果可想而知。

    (二)大学课程千篇一律

    课程依据教学目标,目标虽然制定很完善,也包括培养出实用性大学生。细看所授课程,不难发现企业管理类学院所设课程所差无几。管理学、人力资源学、营销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等核心专业课程,非常实用。但如何用,也即嫁接非常好的理论与企业实践的纽带又是什么呢?学校次次参观学习和访问等按照其他模式开设,其结果学生仍然未能嫁接起来实践的运用。

    (三)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形式虚设

    学生社会实践以校内集中和分散,以校外集中和分散方式。形式思路非常好,可集中和分散的内容是社会调查、专业模拟等对学生至少在参与社会工作受益不大的活动。比如专业模拟实际是让学生到超市作为收银员等岗位,平时他们购物经常去超市,他们需要的不是某个岗位如何完成岗位职责,而是迫切需要超市是如何运作的。

    二 解决路径探讨

    解决路径根本的出处应该在企业,也即企业需要什么素质的学生,大学就该培养这方面素质的优秀学生。在此环节中一个关键环节,大学所了解的企业需求是否真正的企业需求,验证的方法是学生一旦正式工作所表现的行为。培养目标紧跟国家政策是毫无置疑,问题出在培养方案方面往往事与愿违。

    (一)引进有管理经验教师

    大学引进教师途径一般是到其他大学招聘,或者自己学校培养的学生留校任教。普遍规律是从大学到大学,从学习到教学。承担起大学生灵魂成长的工程师,管理就是艺术,对于这句话一个从大学到大学的教师,是不能体会出这句话的真谛。引进教师的方式可以扩充到企业中,同时具备相关专业的高学历人员作为大学教师,他们是能承担起实践教学的必备人才。同时他们在企业从事工作,从基层到中高层的经理,他们具备管理理论,历经管理实践饱经辛酸,对于企业管理实践体会颇深,如果再次回到大学从教,教学并长,从实践中找回理论。哲学告诉我们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也即如此。学生在此教师引领下,体会教学实践中的感受,总结实践教学的思考内容,研读自己感兴趣的管理话题,改变了学习的重点,会适应企业用人需要的。

    (二)敢于提拔有管理经验教师

    大学一旦录用了有管理实战经验的高学历人员从事教学工作,历经三四年后要敢于提拔他们作为单位领导。很多大学在此并没有魄力,不敢重用该类人才,恐大学变质,其实非然,大学所承担的社会职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的,管理会更加完善,领导方式会更加神得民心。简单的学校发展文化建设,一个具备管理实战素质人员会立即从物质文化入手,打造符合精神文化的外在素质,另外如果单位发展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他可以从集权分权角度思考并调整领导方式。这些都优于其他学科领导的专业技能素质条件,对部门和单位的发展都是有利的,相信这些领导会深得下属支持和拥护。管理实践经验结合大学特有的科研、教学、服务社会职能,充分满足社会和地区需要,为地区发展做出更加优秀和快速的服务。

    (三)增设规章制度课程教学

    课程开设管理学、人资资源学、战略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精品课程,学生也很喜欢。一旦把这些思想跟企业对接起来,就无从谈起了。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所有的理论和思想都要通过规章制度去落实和体现。很多大学的经管学院对于自身的管理已经很混乱,哪里能教出优质的管理素质学生。规章制度课程目前国家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学书籍还比较匮乏,大学若能对此引起思路,势必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会有质的变化。它架起了理论和实践的对接,像员工消极怠工是由于工资少造成的,理论方面就要思考员工使用过程中的激励理论,设定好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配比方案,实践上把方案交由人事科,通过更改员工工资标准即可解决员工消极怠工的问题。再比如某银行大堂经理对大堂服务人员的态度、服务水平等都不太满意,又不懂从何处入手,那么理论方面就是销售管理,培训销售队伍各项技能,实践方面通过大堂服务规范或守则即可完善上述理论与实践对接。如果想细化巩固服务规范,结合绩效考核即可达到该目标。

    (四)大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对接规范化

    通过以往形式很难达到授业解惑之功效,学校通过和企业建立起学校培养工作站,创建完备的组织机构,企业中设置部门,人员由企业派正职和秘书,学校设置副职临时参会。工人工资由学校播转款组建。以往操作的规程和款项都不定时,款项是不设的,企业就变成了临时接待任务,联系教师靠个人沟通能力,换得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即使在专任教师带领和讲解下,也打不到理想的效果。通过专款和特设固定部门(而非委员会形式),部门各司其职,学校固定派遣学生到企业中去学习一个月,导师专职带队深入企业一线,学习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上升到理论谈论企业实际困惑,真正组建起学生实践的基地这是非常不多的对策。

    有了经过实战的高学历管理教师,在具有实践经验的领导下,深入企业和学校共同构建的平台开展一线教学,教学内容为理论和实践的充分对接。可以真正满足企业用人条件,学生学到实用性知识,毕业后参加工作,能迅速融入企业文化,知晓单位性质,清晰部门职能,完成岗位职责,紧跟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崔智林 综合性大学本科实践性教学研究 中国大学教学 2012第8期 79

    [2]张会杰 本科实践教学研究现状及启示 大学学术版 2012第2期

    [3]龚艳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商业经济 2009第3期

    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9

    当前正是经济发展迅速的时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间的比拼不仅是产品之间的竞争,更是企业核心力的竞争。客户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源泉力量,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重大作用。为了减少客户流失,企业必须加强管理,增强自身实力,才能保留并增加客户量,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经济的蓬勃发展不断促进市场经济的完善化,但与此同时,也使竞争更加的激烈。无论是人文与科技,还是教育与研究,均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加上近年电商强势入侵,导致了客户的大量转移。这就使企业的整体效益受到了影响。如何改善企业经营、减少客户流失成为当前企业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企业客户流失原因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企业管理、减少客户流失的有效措施,以供企业参考。

    一、企业客户流失的原因

    电力企业客户流失的重要原因是客户需求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企业的产品质量不稳定,给客户带来利益损失。

    2.企业产品缺乏创新,导致客户流失。每一个时期都会有适合这个时期的产品,任何产品都存在一定的生命周期,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产品价格也逐渐变得更加透明,客户得到的产品利益也越来越少。如果企业不对产品进行创新,客户就会去寻找更好地产品,只有保障了各自的利益,才能维系厂商的关系[1]。

    3.企业内部和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当前电力企业普遍存在服务态度恶劣的现象,客户在提出问题时,工作人员态度傲慢,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咨询和投诉都得不到处理。工作人员效率非常低,导致客户严重流失。

    4.企业员工跳槽现象严重。当前,很多企业在管理客户时比较规范、细致,企业业务员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企业自身对客户的影响比较小,因此如果这些优秀的业务员跳槽,客户也会随之减少。

    5.客户遇到了更好的产品。当前,电力市场竞争特别激烈,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那些对手企业就会制造更好地条件来吸引客户。

    企业只有找到了客户流失的原因,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而才能有效的管理客户。

    二、改善企业管理,减少客户流失

    (一)实施全面质量营销

    1.树立员工质量营销意识

    小约翰。F.韦尔奇是通用电器公司的董事长,他曾经说过:“维护顾客最好的保证就是产品质量,同时这也是提高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是保证企业利益增长的关键途径。”[2]因此,企业要不断的提高产品的质量,从耐用性、精确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规范产品的标准,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进而促进产品的销售和推广。

    2.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

    企业的一线员工是客户直接面临的对象,因此他们的工作形象和服务态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形象。企业要注重培养企业员工的服务意识。将服务意识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渗透到员工的工作观念中,并在行动中贯彻落实。首先,企业要在行动中落实服务理念,加强企业产品在售前、售中和售后各个环节的服务,并加强产品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次,降低客户的经营成本。改进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人员形象;完善企业网络促销系统,改善服务质量,降低客服购买产品时的人力、物力、精力的消耗,以及购买成本。再次,完善企业服务模式。有些企业知道自身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没有采取措施进行改正,而是找人假扮顾客,对本公司的产品大加赞誉,或者指出竞争企业的缺点。我们都熟知的肯德基快餐店就曾经用过这个方法。最后,增加额外的服务吸引客户。企业竞争力的主体就是客户,企业通过增加额外服务的方式来留住客户,比如售后服务和保障等。

    (二)提高市场的反应速度

    1.善于倾听客户的意见和建议

    客户的问题能够得到积极解决是企业尊重和重视客户的一种表现。企业和客户之间是平等的交易关系,企业要尊重客户,认真处理客户的每一项问题,尊重客户提出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客户的好感,进而增加客户数量。

    2.对客户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

    公司要主动了解那些流失的客户,即停止购买本公司产品的客户和转换成其他供应商的客户,公司要认真分析他们离开的真正原因,对流失客户进行成本分析。有一些员工觉得,客户流失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但是他们忽视了一项重要问题,即新客户获取花费的成本是保留一位老客户的5倍,而且老客户的不满意会影响到周围其他客户,这样企业遭受到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企业应该重视这种口碑效应[3]。

    3.建立强力督办系统,迅速解决市场问题,保证客户利益

    企业要积极的解决各种市场问题,比如窜货问题,以避免客户无利可图。企业要经常派业务人员到市场中巡查、监督,及时的向企业反映发现的窜货现象,以能够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这种现象发生,使经营风险降低。

    4.建立投诉和建议制度

    大部分的流失客户是不会主动的投诉企业,他们只是单纯的停止购买,主要原因是缺乏客户投诉的一个有效通道。因此企业要建立起方便客户投诉的渠道,一切以客户的利益为中心。很多著名的企业比如惠而浦、宝洁等,通过开设免费电话热线、增加网站、电子邮箱等,以给客户提供投诉和建议的渠道。进而有效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5.建立预测系统,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企业要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切身实地的为客户着想,通过向客户反馈企业的信息,并预测竞争对手的行为,并反映给客户。

    (三)建立起与客户之间的关联

    首先,企业要将自身的发展前景阐述给客户,让客户意识到企业能够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只有跟着企业走才能获得长远的利益,不要被短期的小额利益误导。其次,加强与客户之间的沟通,避免出现误解的现象。向客户反映厂家的信息,增加对客户的了解,对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等。最后,维护客户关系。维系客户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就是感情,企业可以在客户生日的时候送上温馨的祝福,节日期间给予真挚的问候等。在与客户完成交易之后,也要注意和客户保持联系。

    三、结语

    总之,客户流失是任何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的,企业一定要正视这个情况,分析出客户流失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加强各方面的管理,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站稳,实现健康发展。

    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10

    摘要:隧道工程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施工项目,同时也是非常系统的施工项目,隧道施工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确保隧道的施工安全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总体安全形势意义重大。就目前来看,隧道施工中安全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就隧道施工安全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分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有了更高的标准。安全施工是建筑工程的基础保障,也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隧道施工的环境复杂,给隧道施工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据调查显示,每年因为隧道施工所带来的安全事故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吸取教训对隧道施工进行安全控制,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使施工安全能得到保障,不会影响施工进程,影响企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一、隧道工程施工特点

    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比较复杂,在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属于事故多发的行业。 隧道工程在在施工中而临的施工困难也是非常多的。隧道施工要而临非常多的隐蔽工程,同时,在施工的时候要而对很多和设计情况不同的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施工和设计不同的情况。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对隧道内的地质条件如果预计不足的话,会导致施工设计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同时,在进行变更的时候也要解决很多的问题。在隧道内进行施工,对安全问题要更加重视。在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序是非常多的,因此,要保证各个施工工序之间的紧密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想更好的达到连续施工的目的,一定要不断提高组织管理的水平,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

    二、隧道施土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安全生产意识。

    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意识缺乏卞要表现在对隧道施工安全生产规律认识不足、对隧道施工新要求、新技术了解不足以及对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科学预见性不足等。对隧道施工安全生产规律认识不足,就导致了无法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办法,不能从根本上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对隧道施工新要求、新技术了解不足,就无法从新标准、新规范、新要求和新情况的实际出发,不能及时发现新问题,在遇到安全管理问题时无法采取卞动措施,从而应对不足,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对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缺乏科学预见性,就会导致安全事故隐患的苗头层出不穷,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只能是疲于应付,而无暇对下一阶段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预防工作,从而导致恶性循环,最后只能是焦头烂额,拆东墙补西墙。缺乏安全生产意识还表现在对安全监控人员的地位认识不足,导致人员配备不足,无法实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控,为出现安全生产问题埋下隐患。

    2、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在隧道工程施工企业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并且真正懂得安全管理并且能够彻底执行的人员数量少,无法实现安全管理。此外,在隧道施工的一线,基木都是由农民工组成,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施工意识差,并且缺乏专业的施工技能,在思想意识上比较落后。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这种现状,注定了安全事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应该加强对施工企业人员的培训,提升安全意识

    3、隧道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

    隧道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名存实亡,安全生产机构、消防机构、文明施工机构、卫生保卫机构的工作无从开展。隧道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认真落实,未能从施工企业一项目部一班组一施工人员逐级落实安全生产指标,未能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无从考核。

    4、奖惩制度执行不力。

    虽然安全管理奖惩制度儿乎已经在所有的隧道施工建设单位当中确立起来,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存在非常严重的执行不力问题。执行不力表现在很多方而。首先是安全事故出现以后,企业领导者与管理者往往将卞要精力集中于如何安抚家属、符合应对社会舆论,而在责任人的追求上而十分不力,项日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员在事故发生之后所受到的责任追究往往较轻甚至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惩罚。这就让相关责任人从心理上认为就算不负责任、相勺_推语、麻痹人意也没什么人不了的,从而对待安全管理工作的态度也就不可能认真起来。这样不仅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声誉损伤,而且也是对企业员工及国家和人民的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一方而出了问题不会受到处罚,另一方而做出了成绩也得不到应有的奖励,这种风气的出现,让那些原本愿意尽职尽责的安全管理人员也从心理上产生了极度的不平衡感,觉得自己努力工作、加强管理也得不到应有的收入,便逐渐产生了一种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不负责任的态度。

    三、隧道施土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意识。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意识不光是喊喊口号,而是要从具体施工程序上进行安全操作意识树立。自-先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前情况分析明确、施工前预先加固、尽量减少爆破次数、尽量减少阶段性挖掘民度、加强支护架设、提高数据测量频率等等。在每一个环y都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规范操作才能在工作中切实树立起安全意识。其次是要加强管理人员执勤工作力度,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值班计划并严格进行值班人员值班情况记录,严格值班人员交接手续执行。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进行爆破的情况,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并且做好爆炸物品的采购、管理、使用、回收等各个环y的记录工作。对于某些特殊地质条件的隧道施工,必须事先制定一个或者多个应急预案,力求万无一失。

    2、加强对从业人员施工安全教育

    施工企业应加强从业的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在上岗前进行必要的生产安全培训,从而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在施工中时刻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严格遵守施工中的安全规范,保证施工中操作的安全性,同时施工企业还要做好从业人员所必备的安全防护设施,从而保证施工中人员的安全性

    3、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要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层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管理人员及其职责,明确各有关单位,以及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料档案,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拄钩,实施规范化管理,保证施工生产的安全。

    落实奖惩制度。奖惩制度不仅需要制定,还需要切实的执行。对于责任人必须严肃追究,不能因为人情、关系因素而受到干扰。该罚就罚,该降职撤职的也不能手软,这样才能起到好的警示作用。对于工作出色,尤其是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工作方而有突出成绩的,必须予以表彰和奖励,从而让工作人员、管理人员更加卞动的积极投入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当中去。而且企业要加强自己的专职安全管理队伍的培养工作,从教育、奖惩、业务水平、再学习等各个方而入手,培养出一支有能力、有毅力、有道德、有责任心的管理队伍。

    四、结束语:

    在铁路建设的诸多工程项目中,隧道工程属于高风险项目,施工规模大、施工的地质环境复杂、安全隐患多,因此各方应重视隧道安全施工工作安全问题,而且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整体质量和经济收益,及时发现施工进行中的安全隐患,并针对相关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和管理措施,逐步完善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切实地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才安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本。 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xx.

    [2]王尽忠。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山西建筑,20xx,01:140-141.

    [3]吕路。 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xx,10:72-74.

    [4]张岭。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xx.

    [5]王辉麟,蒋秋华,索宁,马伟斌,赫永锋。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与风险预警技术的应用[J]. 铁道建筑,20xx,03:72-74.

    相关热词搜索: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计算机二级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6000字左右怎么写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3000字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题目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企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