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作文大全 > 2023年度复旦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4篇

    2023年度复旦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4篇

    时间:2023-08-07 20:00: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复旦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复旦大学学生违反学习纪律处分规定来源:复旦大学网站《复旦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学生违反学习纪律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复旦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4篇,供大家参考。

    复旦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4篇

    复旦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篇1

    复旦大学学生违反学习纪律处分规定

    来源:复旦大学网站

    《复旦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学生违反学习纪律的按以下规定处分:

    第一条学生违反考试规则和纪律者,除予以相应处分外,其成绩无效,作不及格处理。凡情节特别严重者,或累计两次违反考场纪律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1、试时有下列情节之一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1)未按考试规则要求将书包、书籍、笔记、通讯设备等交到考场指定地点不听劝告者;

    (2)发现考场内或考试设备处可以得到与考试答案相关的信息而未向监考教师报告者;

    (3)协同他人违反考试规则、考场纪律者。

    2、考试中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记过处分:

    (1)闭卷考试时将与考试内容有关的文字或公式抄写在桌面上、藏在试卷下或课桌内等处者;

    (2)在考场内相互传递或交流与考试内容有关信息行为者。

    3、在考试中,凡采用抄袭或拷贝等各种不正当手段,窃取他人答案或答题资料等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4、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1)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者;

    (2)组织作弊,偷窃试卷或采取其他各种手段窃取试卷内容者;

    (3)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者。

    第二条抄袭论文按以下规定予以处分:

    1、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或抄袭他人文章1000字以上,不注明引文者,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2、伪造数据者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3、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三条违反课堂纪律、干扰教师正常上课者,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以上

    处分。

    第四条伪造、涂改成绩单、推荐信等证明文件者,给予记过以上处分,三年内不得申请办理证明及有关文件。

    复旦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篇2

    复旦大学学生违反学习纪律处分规定

    来源:复旦大学网站

    《复旦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学生违反学习纪律的按以下规定处分:

    第一条学生违反考试规则和纪律者,除予以相应处分外,其成绩无效,作不及格处理。凡情节特别严重者,或累计两次违反考场纪律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1、试时有下列情节之一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1)未按考试规则要求将书包、书籍、笔记、通讯设备等交到考场指定地点不听劝告者;

    (2)发现考场内或考试设备处可以得到与考试答案相关的信息而未向监考教师报告者;

    (3)协同他人违反考试规则、考场纪律者。

    2、考试中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记过处分:

    (1)闭卷考试时将与考试内容有关的文字或公式抄写在桌面上、藏在试卷下或课桌内等处者;

    (2)在考场内相互传递或交流与考试内容有关信息行为者。

    3、在考试中,凡采用抄袭或拷贝等各种不正当手段,窃取他人答案或答题资料等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4、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1)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者;

    (2)组织作弊,偷窃试卷或采取其他各种手段窃取试卷内容者;

    (3)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者。

    第二条抄袭论文按以下规定予以处分:

    1、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或抄袭他人文章1000字以上,不注明引文者,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2、伪造数据者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3、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三条违反课堂纪律、干扰教师正常上课者,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以上

    处分。

    第四条伪造、涂改成绩单、推荐信等证明文件者,给予记过以上处分,三年内不得申请办理证明及有关文件。

    复旦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篇3

    第一章

    1、管理的定义和内涵p8

    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

    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内涵:(1)管理是人类有益是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者扮演的角色和应具备的技能P21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二章

    1、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及其理论p53 创始人:弗雷德里克*泰罗 理论:(1)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是用科学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理论。

    (3)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彻底变革。

    2、人群关系论的主要内容p66(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2)提高工人的气势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4)企业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3、需要层次理论和双因素理论及其比较。P70

    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比较:需要层次理论的高层需要相当于双因素理论的主要激励

    因素,为了维持生活必须满足的低层需要相当于保健因素。可以说双因素理论对需要层次理论作了补充,划分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界限,分析出激励因素来自工作本身,为激励工作指出方向。

    第三章

    1、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p133

    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2.责任原理的主要观点p133(1)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2)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3)奖罚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四章

    1、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p157(1)道德发展阶段(2)个人特性(3)组织结构(4)组织文化(5)问题强度

    2、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p160(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2)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3)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4)设定工作目标

    (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第五章

    1、法律、行政、经济方法的实质,教育方法的目的。

    法律的实质:实现全体人民的意志,并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代表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的、统一的管理。

    行政的实质: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经济方法的实质: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正确处

    理好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最大限度的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

    教育方法的目的:为了让受教育者的行为符合管理的要求。

    第六章

    1、管理工作的本质是什么p203 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决策

    2、决策的定义203

    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3、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209

    (1)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2)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

    (3)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自上而下的执行命令的组织体系。

    (4)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都是在于使本组织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第七章

    1、计划的概念233

    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按排的管理文件。从动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2.决策和计划的区别和联系235

    区别: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计划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他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间内从事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联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

    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3)在实际工作中,决策和计划是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的交织在一起的3.计划工作的性质236

    (1)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服务(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基础(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4、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245

    (1)确定目标(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4)预测并有效的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

    (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6)制定主要计划(7)制定派生计划(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第八章

    1、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252

    (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

    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是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

    会同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项责任来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的贡献的准则。

    (3)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来管理,有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

    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第九章

    1、扁平结构和锥形结构的优缺点284

    扁平结构:指组织规模已定,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优点:(1)层次少,信息传递速度快,信息失真可能性小。(2)有利于下属人员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3)管理成本低。缺点:(1)管理幅度增加,管理难度也加大。(2)下属提升机会减少。锥形式(瘦长型)组织结构: 优点:(与“扁平结构”缺点相反)

    (1)管理幅度减少,管理难度减少。(2)下属提升机会增加。缺点:(与“扁平结构”优点相反)

    (1)管理层级多,信息的沟通与传递速度慢,信息失真度高。

    (2)不利于下属人员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3)管理成本高。

    2、管理幅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86

    概念:管理幅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

    影响因素:主要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工作能力、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

    3、组织设计的原则和影响因素289 原则:(1)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2)权责对等原则(3)命令统一原则 影响因素:(1)外部环境(2)经营战略(3)技术及其变化(4)企业发展阶段(5)规模

    4、职能部门化的概念及其局限性304

    概念:是根据业务活动的形似性来设立管理部门 局限性:(1)不利于指导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2)不利于高级人才的培养。

    (3)使本来相互依存的部门之间活动不协调,影响组

    织整体目标的实现。

    5、产品部门化的概念306

    是指根据产品来设立管理部门、划分管理单位,把同一产品的生产或销售工作集中在相同的部门组织进行

    6、集权的好处313

    (1)可以保证组织总体政策的统一(2)可以保证决策执行的速度

    7、什么叫授权 316

    为充分利用专门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或出现新增业务的情况下,将部分解决问题、处理新增业务的权力委任给某个或某些下属。

    第十章

    1、外部招聘的优点324

    (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

    (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2、内部提升的优缺点325 优点:(1)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

    (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4)有利于使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缺点:(1)引起同事不满。

    (2)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

    3、什么叫彼得现象?如何防止?

    概念: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里,每个人都崇尚爬到能力所不

    及的层次,由于组织中经常有些管理人员在提升后不能保持原来的成绩,因此可能给组织带来效率的滑坡。防止:安排他临时担任某个职务的“代理”职务。通过对代理

    者的考察,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独立工作的能力。由于代理只是临时的工作,取消代理不会对本人造成太大的打击,也可以帮助组织避免一次错误的提拔。

    第十一章

    1、非正式组织的作用347(1)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

    (2)人们在非正式组织中的频繁接触会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

    和谐、融合,从而易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

    (3)非正式组织对其成员在正式组织中的工作情况也是往往是非常重视的(4)非正式组织也是在某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2.如何发挥参谋的作用355(1)明确职权关系

    (2)授予必要的职能权利(3)向参谋员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十二章

    1、组织文化三个层次结构及其表现383

    潜层次的精神层:是指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和主体,是广大员工

    共同而潜在的意识形态,包括管理哲学,敬业精神,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

    制度层:是体现某个具体组织的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

    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的总和,也包括组织体内的分工协作关系的组织结构。

    物质层:是指凝聚着组织文化抽象内容的物质体的外在显现,既包括了组织整个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过程,组织行为,组织产出等外在表现形式,也包括了组织实体性的文化设备,设施等。

    2、组织文化的核心387 组织精神

    3、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径387(1)选择合适的组织价值观标准(2)强化员工的认同感(3)提炼定格(4)巩固落实

    第十三章

    1、领导和管理是否是一回事?400

    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的权力基础上的。领导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之上。一个人可能既是领导者也是管理者,一个人可能是管理者并不是领导者。一个人可能是领导者但并不是管理者。

    2、菲德勒权变理论基本内容,领导坏境主要是哪三个方面?41 4 基本内容:各种领导方式都可能在一定的环境内有效,这种环

    境是多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体。

    三个方面:职位权力,任务结构,上下级关系

    第十四章

    1、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429

    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期望理论的提出者及其核心思想432 提出者:V*弗洛姆

    核心思想:双向期望,管理者期望员工的行为,员工期望管理者的奖赏。

    3、公平理论的基本思想434

    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4、波特劳勒模式表明了什么?436

    激励和绩效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要使激励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考虑到奖励内容、奖励制度、组织分工、目标设置、公平考核等等一系列的综合性因素,并注意个人满意程度在努力中的反馈。

    第十五章

    1、沟通的概念和过程 445-446

    概念: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者以上的人群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过程:(1)发送者需要向接受者传送信息或者需要接受者提供信息。这里所说的信息包括很广,如想法、观点、资料等。(2)发送者将这些信息译成接受者能够理解的一系列符号。(3)将上述符号传递给接受者。(4)接受者接受这些符号。(5)接受者将这些符号译为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6)接受者理解信息的内容。(7)发送者通过反馈来了解他想传递的信息是否被对方准确无误地接受。2.正式沟通的类别 448-449

    正式沟通分为上向、下向、横向、外向几种类别。

    3、非正式沟通的特点,管理者应如何对待?450 特点:(1)交流速度快(2)准确(3)效率高(4)可以满足员工需要(5)有一定的片面性

    管理者必须(1)认识到他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否认、消灭、组织、打击都是不可取的。

    (2)管理人员可以利用非正式沟通为自己服务,(3)对非正式沟通中的错误信息必须通

    过非正式渠道进行更正。

    4、沟通中有哪些障碍?如何克服?452-459 障碍:(1)个人因素(2)人际因素(3)结构因素(4)技术因素如何克服:(1)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

    (2)要学会“听”。

    (3)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4)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

    (5)职工代表大会。(6)工作组。

    (7)加强平行沟通。

    (8)利用互联网进行沟通。

    第十七章

    1、有效控制的特征 495-500

    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

    2、控制过程的步骤 501-508

    (1)确立标准(2)衡量工作成效(3)纠正偏差

    第十九章

    1、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548-549

    (1)目标创新(2)技术相信(3)制度创新

    2、制度创新的三个方面 P550

    (1)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它规定着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力、利益和责任。(2)经营制度是有关经营权的归属及其行使条件、范围、限制等方面的原则规定。(3)管理制度是行使经营权、组织企业日常经营的各种具体规则的总称,包括对材料、设备、人员及资金等各种要素的取得和使用的规定。

    3、创新的过程 553-555

    (1)寻找机会(2)提出构思(3)迅速行动(4)忍耐坚持

    第二十章

    1、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561-562

    (1)要素创新(2)产品创新(3)要素组合创新

    复旦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篇4

    第一章

    1、管理的定义和内涵p8

    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

    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内涵:(1)管理是人类有益是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者扮演的角色和应具备的技能P21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二章

    1、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及其理论p53 创始人:弗雷德里克*泰罗 理论:(1)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是用科学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理论。

    (3)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彻底变革。

    2、人群关系论的主要内容p66(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2)提高工人的气势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4)企业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3、需要层次理论和双因素理论及其比较。P70

    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比较:需要层次理论的高层需要相当于双因素理论的主要激励

    因素,为了维持生活必须满足的低层需要相当于保健因素。可以说双因素理论对需要层次理论作了补充,划分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界限,分析出激励因素来自工作本身,为激励工作指出方向。

    第三章

    1、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p133

    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2.责任原理的主要观点p133(1)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2)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3)奖罚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四章

    1、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p157(1)道德发展阶段(2)个人特性(3)组织结构(4)组织文化(5)问题强度

    2、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p160(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2)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3)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4)设定工作目标

    (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第五章

    1、法律、行政、经济方法的实质,教育方法的目的。

    法律的实质:实现全体人民的意志,并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代表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的、统一的管理。

    行政的实质: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经济方法的实质: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正确处

    理好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最大限度的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

    教育方法的目的:为了让受教育者的行为符合管理的要求。

    第六章

    1、管理工作的本质是什么p203 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决策

    2、决策的定义203

    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3、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209

    (1)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2)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

    (3)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自上而下的执行命令的组织体系。

    (4)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都是在于使本组织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第七章

    1、计划的概念233

    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按排的管理文件。从动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2.决策和计划的区别和联系235

    区别: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计划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他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间内从事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联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

    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3)在实际工作中,决策和计划是相互渗透,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的交织在一起的3.计划工作的性质236

    (1)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服务(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基础(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4、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245

    (1)确定目标(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4)预测并有效的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

    (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6)制定主要计划(7)制定派生计划(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第八章

    1、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252

    (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

    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是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

    会同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项责任来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的贡献的准则。

    (3)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来管理,有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

    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第九章

    1、扁平结构和锥形结构的优缺点284

    扁平结构:指组织规模已定,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优点:(1)层次少,信息传递速度快,信息失真可能性小。(2)有利于下属人员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3)管理成本低。缺点:(1)管理幅度增加,管理难度也加大。(2)下属提升机会减少。锥形式(瘦长型)组织结构: 优点:(与“扁平结构”缺点相反)

    (1)管理幅度减少,管理难度减少。(2)下属提升机会增加。缺点:(与“扁平结构”优点相反)

    (1)管理层级多,信息的沟通与传递速度慢,信息失真度高。

    (2)不利于下属人员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3)管理成本高。

    2、管理幅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86

    概念:管理幅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

    影响因素:主要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工作能力、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

    3、组织设计的原则和影响因素289 原则:(1)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2)权责对等原则(3)命令统一原则 影响因素:(1)外部环境(2)经营战略(3)技术及其变化(4)企业发展阶段(5)规模

    4、职能部门化的概念及其局限性304

    概念:是根据业务活动的形似性来设立管理部门 局限性:(1)不利于指导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2)不利于高级人才的培养。

    (3)使本来相互依存的部门之间活动不协调,影响组

    织整体目标的实现。

    5、产品部门化的概念306

    是指根据产品来设立管理部门、划分管理单位,把同一产品的生产或销售工作集中在相同的部门组织进行

    6、集权的好处313

    (1)可以保证组织总体政策的统一(2)可以保证决策执行的速度

    7、什么叫授权 316

    为充分利用专门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或出现新增业务的情况下,将部分解决问题、处理新增业务的权力委任给某个或某些下属。

    第十章

    1、外部招聘的优点324

    (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

    (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2、内部提升的优缺点325 优点:(1)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

    (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4)有利于使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缺点:(1)引起同事不满。

    (2)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

    3、什么叫彼得现象?如何防止?

    概念: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里,每个人都崇尚爬到能力所不

    及的层次,由于组织中经常有些管理人员在提升后不能保持原来的成绩,因此可能给组织带来效率的滑坡。防止:安排他临时担任某个职务的“代理”职务。通过对代理

    者的考察,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独立工作的能力。由于代理只是临时的工作,取消代理不会对本人造成太大的打击,也可以帮助组织避免一次错误的提拔。

    第十一章

    1、非正式组织的作用347(1)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

    (2)人们在非正式组织中的频繁接触会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

    和谐、融合,从而易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

    (3)非正式组织对其成员在正式组织中的工作情况也是往往是非常重视的(4)非正式组织也是在某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2.如何发挥参谋的作用355(1)明确职权关系

    (2)授予必要的职能权利(3)向参谋员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十二章

    1、组织文化三个层次结构及其表现383

    潜层次的精神层:是指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和主体,是广大员工

    共同而潜在的意识形态,包括管理哲学,敬业精神,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

    制度层:是体现某个具体组织的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

    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的总和,也包括组织体内的分工协作关系的组织结构。

    物质层:是指凝聚着组织文化抽象内容的物质体的外在显现,既包括了组织整个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过程,组织行为,组织产出等外在表现形式,也包括了组织实体性的文化设备,设施等。

    2、组织文化的核心387 组织精神

    3、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径387(1)选择合适的组织价值观标准(2)强化员工的认同感(3)提炼定格(4)巩固落实

    第十三章

    1、领导和管理是否是一回事?400

    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的权力基础上的。领导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之上。一个人可能既是领导者也是管理者,一个人可能是管理者并不是领导者。一个人可能是领导者但并不是管理者。

    2、菲德勒权变理论基本内容,领导坏境主要是哪三个方面?41 4 基本内容:各种领导方式都可能在一定的环境内有效,这种环

    境是多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体。

    三个方面:职位权力,任务结构,上下级关系

    第十四章

    1、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429

    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期望理论的提出者及其核心思想432 提出者:V*弗洛姆

    核心思想:双向期望,管理者期望员工的行为,员工期望管理者的奖赏。

    3、公平理论的基本思想434

    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4、波特劳勒模式表明了什么?436

    激励和绩效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要使激励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考虑到奖励内容、奖励制度、组织分工、目标设置、公平考核等等一系列的综合性因素,并注意个人满意程度在努力中的反馈。

    第十五章

    1、沟通的概念和过程 445-446

    概念: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者以上的人群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过程:(1)发送者需要向接受者传送信息或者需要接受者提供信息。这里所说的信息包括很广,如想法、观点、资料等。(2)发送者将这些信息译成接受者能够理解的一系列符号。(3)将上述符号传递给接受者。(4)接受者接受这些符号。(5)接受者将这些符号译为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6)接受者理解信息的内容。(7)发送者通过反馈来了解他想传递的信息是否被对方准确无误地接受。2.正式沟通的类别 448-449

    正式沟通分为上向、下向、横向、外向几种类别。

    3、非正式沟通的特点,管理者应如何对待?450 特点:(1)交流速度快(2)准确(3)效率高(4)可以满足员工需要(5)有一定的片面性

    管理者必须(1)认识到他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否认、消灭、组织、打击都是不可取的。

    (2)管理人员可以利用非正式沟通为自己服务,(3)对非正式沟通中的错误信息必须通

    过非正式渠道进行更正。

    4、沟通中有哪些障碍?如何克服?452-459 障碍:(1)个人因素(2)人际因素(3)结构因素(4)技术因素如何克服:(1)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

    (2)要学会“听”。

    (3)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4)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

    (5)职工代表大会。(6)工作组。

    (7)加强平行沟通。

    (8)利用互联网进行沟通。

    第十七章

    1、有效控制的特征 495-500

    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

    2、控制过程的步骤 501-508

    (1)确立标准(2)衡量工作成效(3)纠正偏差

    第十九章

    1、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548-549

    (1)目标创新(2)技术相信(3)制度创新

    2、制度创新的三个方面 P550

    (1)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它规定着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力、利益和责任。(2)经营制度是有关经营权的归属及其行使条件、范围、限制等方面的原则规定。(3)管理制度是行使经营权、组织企业日常经营的各种具体规则的总称,包括对材料、设备、人员及资金等各种要素的取得和使用的规定。

    3、创新的过程 553-555

    (1)寻找机会(2)提出构思(3)迅速行动(4)忍耐坚持

    第二十章

    1、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561-562

    (1)要素创新(2)产品创新(3)要素组合创新

    相关热词搜索:复旦大学纪律处分条例《复旦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复旦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第67条复旦大学学生处罚条例复旦大学记过以上处分复旦大学学生管理规定复旦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第77条复旦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第四十条复旦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第七十七条复旦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第七十六条复旦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第56条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