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张伯苓的一次糊涂“爱国”] 张伯苓素材

    [张伯苓的一次糊涂“爱国”] 张伯苓素材

    时间:2019-01-28 17:41:5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张伯苓是民国时期的大教育家,享有“南开之父”的美誉,对民族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却有过一次糊涂的“爱国”。事情是这样的:1948年6月,蒋介石先斩后奏致电张伯苓的学生、时任天津市长的杜建时,请他转告请张出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张伯苓以“年老体衰,素乏行政经验”等原因婉拒了,而国民党中常会则通过了任命。这下麻烦了,这边是张伯苓无论如何不干,那边已成了法律上的定案,衔命敦促的杜建时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于是,杜发动老校长的契友和张先生所器重的南开校友,对张伯苓进行了狂轰滥炸式的劝说,最后张不得不让步了。条件是:只任3个月,仍兼南开校长,蒋介石满口答应。7月6日,张伯苓由天津赴南京就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2011年第2期《世纪》)。
      围绕着张伯苓的这次出山。自始至终都被冠以“国家”的名义。杜建时“以国家为重,并为钧座分劳”相劝老校长。张伯苓在婉拒的电报中也说:“承告国家前途光明,自己本应效劳,为总统分忧……”拒绝未成后又在公开场合表示:“介公为救国者,我为爱国者,救国者之命,爱国者不敢亦不忍不从。”不难看出,这里内涵着一个非常错误的概念:蒋介石代表国家,为他分忧,就是为国家分忧;让他丢面子,就是不顾党国利益。很快,蒋介石政权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张伯苓的“爱国”立刻遭到了“报应”。1950年9月,他终于回到了故乡。当年10月17日南开举行校庆,他早早准备前去参加,但却被拒绝了。南开校园内视他如“瘟疫”,很多学生认为应该将他列为战犯,没按反革命分子处理太宽大了。之后各院、系开展了对他的批判,诸如“人格卑鄙”、“公、能教育旨在升官发财,为蒋介石服务”等等,污水一盆盆向他泼去。在孤独无援、神情颓丧中,次年2月23日病逝。死后连个像样的追悼会也没举行,当时官方的新闻媒体更是一片沉默。现在看,当时这样做,对张伯苓实在有欠公允和厚道;对他的批判,也多属“欲加之罪”,这是那种势如水火的国共对垒形势所决定的。到了上世纪80年代,民间才开始给张伯苓“平反”,央视还拍了20集电视剧《张伯苓》,恢复了他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尊严。但是,“桥归桥,路归路”,虽然张伯苓最后两年受了很大委曲,但并不能说明他的那次“爱国”是正确的。
      张伯苓错在了哪里呢?错在了他把爱国置换成了爱蒋介石。殊不知此时的蒋介石,已经完全背离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思想,大搞特务统治,完全成了一个独裁者,为了永掌政权,无情地镇压共产党和民主进步人士;此时的国民政府,已经沦为掠夺人民财富和民主的工具,贪官污吏遍于府中。“介公为救国者”云云,“介公”救的实乃蒋家王朝之“国”,四大家族之“国”,特权集团之“国”,根本不是人民之“国”。假如张伯苓能反其道而行之,站在民主进步力量一边,为早日结束国民党蒋介石的倒行逆施而贡献力量,那才是真正的救国、爱同呢。
      这里涉及到一个重要概念,什么叫爱国?窃以为爱国的本质是爱人民。爱土地、爱江河、爱家乡、爱文化、爱历史等等,都可称为爱国。但是,这样的爱国还没有达及终端。或者说,这样的爱国归根结底是为“爱人民”服务的。如果没有人民。这样的“爱”就没有载体,也没有任何意义。为什么很少见有人提出爱月球、爱火星呢?原因就是那里没有人民。即使有人提出,也是爱护之爱,最终的目的还是为“爱人民”服务的。爱国的这种本质属性,是区别真爱国还是假爱国、爱国还是害国的试金石。若依张伯苓的道理,那么清末的孙中山、黄兴、黄花岗烈士之于慈禧和清朝那样,“五四”运动后的陈独秀、李大钊、邵飘萍之于北洋政府,以及以后的瞿秋白、方志敏、江姐、闻一多等一大批共产党人和民主进步人士之于蒋介石和国民党,就不能算爱国了。这显然是错误的。只有当领袖所为与人民的利益一致时,他们才具备被人拥护的资格,爱之才算爱国。一辈子以教育救国为己任的张伯苓,在这个问题上竟也一时糊涂了,“一脚踏在臭沟里”(张氏语)。

    相关热词搜索:爱国糊涂张伯苓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