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抢救”人才,刻不容缓 刻不容缓的意思

    “抢救”人才,刻不容缓 刻不容缓的意思

    时间:2019-02-04 05:30:5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如果说迟到的公正未必还是公正,那么耽误的人才则更难成为人才,因为人才是有时间性的。然而蹂躏人才现象却如此俯拾即是,有些还貌似合理,如何不让人呼吁抢救人才!   其一,能上难下的政策,埋没了大量优秀人才。据有关部门2001年统计,全国公务员共528万人,各类事业人员近3000万人。队伍不但庞大,而耳状态超常稳定,即能上而难下、能进而难出。问题正是,台上不称职的干部不下来,台下称职的干部就很难上得去。一些优秀的同志吐露,三五年上不去可以等,十年八年上不去还可以盼,二三十年上不去只好死心了。这些同志绝非为当官而干事,而是为干事而当官。他们希望能够独当一面,事成后再离职或为民,或写书,或讲学,或经商,或咨询,或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当官应当而且只是人生工作的一个阶段性职业,一旦成为终身职业,不仅为宫者会越来越懒散,优秀人才上去的机率也会越来越小。当我们把专业作家养了几十午后,突然发现,原本可以写点东西的文学工作者,居然再也写不出有价值的作品了。当我们把数千万国家干部养了半个多世纪后,难道没有发现,不少人除了当官别的什么都不会干了?历史证明,个人对人才的埋没是有限的,体制政策对人才的埋没才是无底洞。吏治腐败、司法腐败之所以成为最大的腐败,可从难下难出中找到原因。
      其二,“年轻化”的简单化推行,使不少优秀人才望年龄兴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从未长时间大范围地推行过所谓的“年轻化”政策。其实“年轻化”只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改革开放之初,如果不施行一刀切的“年轻化”,就无从解决干部严重老化问题。但凡事有利有弊,“年轻化”的硬伤,一是提拔的干部多凭年龄而非能力,靠文凭而非水平;二是新干部多是上级领导点名提拔,少有群众公认和推荐;三是“新人新政策”没有落实,导致“新人”也实行“能上不能,下”的老办法。这些给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埋下一定隐患,同时也使包括孔繁森在内的不少优秀干部受阻于“年龄格”、“文凭格”前。
      其三,腐败分子任人惟腐,使人才被排斥在外。一把手腐败后,任人惟亲,甚至任人惟腐。河北省原省委书记程维高,在河北主政长达10年,以其歪风助长邪气,以其腐蚀蔓延腐败,不少优秀领导人才备受排斥。其治下的河iC,一方面腐败的李真迅速被提升为全国最年轻的正厅级领导干部,另一方面是刘日(刘日时为无极县委书记,90年代初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领导干部称号,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政治工作者、河北省劳动模范――作者注)这种廉洁优秀干部长达10年不得重用。
      商鞅变法曾“徙木立信”以示不欺,遂颁布新法,令行于民。由是秦国富兵强,一统中国。抢救优秀人才是新世纪的“徙木立信”,具有导向作用。重用清正廉洁、独当一面的同志,不仅是人尽其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相关热词搜索:刻不容缓抢救人才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