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谁给他电击的权力?_权力的游戏第八季

    谁给他电击的权力?_权力的游戏第八季

    时间:2019-02-10 05:31:3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杨永信拿起仪器的两端,对着少女的太阳穴轻轻地点了一下。   “难受吗?”他盯着少女的脸问道。   “不难受!我没有网瘾!”少女说。   “那好,再来一下。”杨永信又点了一下,少女颤抖了一下,可她咬紧牙关,不说难受。杨永信在两个太阳穴上同时点了一下,少女受不了了,叫起来:“我难受,我难受,医生,你用的什么东西,我的脑袋为什么这么难受?”
      “不是仪器的问题,是你有网瘾,有网瘾就难受。”杨永信开始心理引导,“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
      “我不想告诉你,我想离开这个地方,我想去找我未婚夫……”
      杨永信又点了两次,少女终于挺不住了,泪水顺着眼角流下来……
      杨永信又“亮剑”了……
      “好吧,医生,我错了。”少女终于缴械了,眼泪止不住地流淌着……与杨永信交谈了四十五分钟后,她向杨永信保证,留下来治疗,并且会向父母道歉。
      以上内容摘编自公开出版物《战网魔》一书,描写的是“戒网专家”杨永信在演示他的“行为矫正治疗”。这本书和同名纪录片光碟是杨送给记者的纪念品。
      以上是《中国青年报》关于杨永信网戒中心的报道的开头,因为这篇报道,我追看了中央电视台的系列片――“战网魔”。
      一个被认为有网瘾的女孩被五花大绑在病床上;一个孩子被家长骗吃了十二颗安眠药送进了中心;一个男孩子质问家长:“我十八岁了,我有自己的权利。”但有权利又如何?因为走不出这个地方。
      我马上翻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二章:家庭保护。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第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
      电击、捆绑,是否属于暴力和虐待?对于沉迷网络的未成年人,法律规定应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教育和引导。禁锢和电击,是否“适当”?希望有法律专家,从法律的角度来厘清,不只是杨永信,也包括家长,是否有这样的权力。
      在电影里面见过电休克治疗仪,是对付精神病患者的,在美国曾经被滥用过,用来对付那些被政府认为不听话、惹事的公民。最新的一部美国电影,讲述了一位孩子失踪了的母亲,因为不承认警方找回来的孩子是她自己的,结果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坚持己见一次,就会被电击一次。
      面对这台仪器,正常人可以感受到的,只有绝望。这样的刺激,成年人都未必可以承受,何况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他们的成长,会为这些付出怎样的代价?
      网瘾算不算精神病?
      在没有被列为新症之前,谁有权力用强制医疗手段来对待这些从法例上来说,属于正常人的未成年人,还有成年人?
      当初纪录片的播出,引发的不是批评和质疑,反而得到一些家长的认同。很多家长总是认为,只要对自己的孩子采取一种特别的手段,治疗也好,培训也好,他们就会在短时间内变得焕然一新。就好像一些家长把不听话的孩子送到了那所著名的“行军学校”。其实方法的本质都是一样,一个用电击,一个用体罚,为的,就是要孩子屈服,变得听话。而结果也是一样,因为当孩子们离开这个环境,非但没有改变,反而是变本加厉。
      这样的网瘾中心、行军学校之所以存在,说到底,还是由于家长们缺乏教育孩子的耐心和爱心。而说到网瘾,依靠强制手段,更是本末倒置的简单粗暴的手法。
      杨永信在临沂是楷模人物,这点不出奇,临沂的名声,就是以强硬出了名的。
      【选自《凤凰博报》】
      题图/暴力教育/January Misiak

    相关热词搜索:给他电击权力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