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浅谈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2-18 05:38:5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育十字决》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与其把学生当作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宝藏。”这里的“几把钥匙”和“自动的开发”说的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问题。
      自学能力是学生自己主动独立进行学习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包括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概括等多种能力。就中学语文教学来说,学生具有自学能力,就会“展卷而能自通,执笔而能自度”。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上课面面俱到,讲的口干舌燥,付出了很大心血,可谓用心良苦,可效果却不明显,为什么呢?因为忽视了调动学生的积极,忽视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唱主角戏,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这样的结果,用之实践,学生往往是遇到稍有变化的问题便束手无策,碰上独立分析问题就“望题兴叹”。所以,教师应注意意识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果把一堂课比喻为电影,那么,教师就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演员应该在导演的授意下尽情发挥。
      下面我以《桃花源记》为例,谈谈我是怎样“导演”好这场戏的:课堂上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初步浏览,对文中的人、事、物、景已有了大致的印象。尤其是文中描绘的和平安宁、竹桑惧兴,人们“往来种作”、老少“怡然自乐”的幅幅图画,会若隐若现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这时我便把握好时机设问:“你感觉到这篇文章最有趣味,最有疑惑的地方在哪儿?”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都积极发言。有的说:“渔人为什么会‘忘路之远近’”?有的说:“桃花源人为什么嘱托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有的还提出:“太守遣人‘寻向所志’为何‘不复得路’?为什么‘后遂无问津者’”?这些只是表面的东西,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后仅仅解决“怎么样”的表层问题,还须对课文进行深入挖掘、探究。为此,我又提出:桃花源中人为何来此“绝境”?作者为什么把桃花源里的景色写得这么美丽?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的原因是什么?桃花源人听了渔人讲述见闻后,为什么“皆叹惋”?对于这样较深层次的问题,我是沿下列思路启发学生探究的:“绝境”乃与世隔绝之地,他们为何要来这与世隔绝之地?从他们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们来此“绝境”并不后悔,而是担心为“外人”所知,以免惹来纷扰,遭到破坏。至此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作者之所以写桃花源景象美好,百姓和乐,描绘自由平等的生活,是因为要表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这就顺理成章地挖掘出了课文的立意点。学生自然对陶渊明批判黑暗社会的态度、对理想生活的倾情追求,都表现出赞赏之情,尽管这种“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
      
      二、培养自学兴趣,激发求知欲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把学习看成一件快乐的事。如何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以下途径可循。
      1、课前即兴演讲:课前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三至五分钟的即兴演讲训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得到提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2、精心设计导语:设计恰当、新颖的导语,抓住学生的心理,是激发学生自学兴趣的一个必要环节。设计的导语如:抒情式、激疑式、定向式、助读式、趣味式等。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向趣味无穷的知识海洋中寻珍觅宝。
      3、课堂精心设疑:这是培养学生自学兴趣的重要手段,是活跃学生思维的触发点。启发他们大胆质疑、释疑,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课堂设疑:一是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三是要遵循由易到难,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分散到集中的原则。尤其要保护和激发差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和一般学生一样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一旦掌握学习方法,即可受益终身,从而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更需要教给方法。
      1、序列法:即安排有序的自学程序,让学生定向发展。如:阅读课可以安排为:自读(课文)――自查(工具书)――自思(重点、难点)――自结(积累基础知识要点)――自评(章法技艺)――自练(各类习题)。当然这六个环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为作用。
      2、发现法: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发现的过程。因此,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发现。有发现才能有话可说,才能有问题可究,才能有所创新。
      3、暗示法:即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暗示,调动学生心理潜能,使他们产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最终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向有意识的方向转化。
      4、定向法:即不断“刺激”学生,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如曲误、设卡等,不断变更训练内容和形式。
      5、评价法:学生自学一个阶段,比如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之后,要总结自己的学习效果,检测自己是否达标,这就是评价。评价的方法很多,有练习、检测、解决实际问题等。
      6、调整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调整就是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不足之处加以矫正和补救,或者转变学习理念,或者调整学习计划,或者改变学习方法,或者加大力度等。
      7、迁移法:也叫做“训练迁移”或“学习迁移”。一般是指学生所获得的经验对后来学习的影响。
      
      四、培养良好习惯,养成“自学精神”
      
      学生有了兴趣,懂得了方法,明确了方向就要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有了这个习惯,学生就不会依赖老师,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教师安排的各项学习任务。所谓“自学精神”是指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和具备自学能力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而决不中止自学的一种意志品质。在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除必要的指导、督促、批评、表扬外,有时还须采取持久而耐心的训练。如:坚持写日记、写周记等。
      总之,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也是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需要。传授知识,数量有限,培养能力,受用无穷。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多下功夫。
      (作者联通:274300山东省单县李新庄镇初级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初中生浅谈自主学习语文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