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新思维,,,新备课|新思维新服务

    新思维,,,新备课|新思维新服务

    时间:2019-02-04 05:38:1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备课是课改的切入点,教师怎样才能走进新课程,应在备课和教学设计上寻找突破口。   任何一次教育改革,都应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教育每前进一步,无不依赖教育观念的突破。备课的改革也是一样,首先教师思想观念上必须有所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没有教师教育思想上的转变,就不会有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如果说有些教师教案没有创新,那就说明他们还未能真正跳出“导入―讲授―练习―作业―小结”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与其说是方法技巧的落后,倒不如说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落后。可以说,传统教育观念中的不合理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还严重地支配着一些教师的行为。陈旧的教育思想束缚着他们的手脚,使他们摆脱不了旧的教学模式,跳不出传统教学的框架。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观念的转变影响改革的全局。观念转变了,就能居高临下,看得清楚,看得透彻,纠缠在一起的问题也比较容易剥离,一通百通。”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所以改革备课方法应先改革备课思想。那么究竟如何备课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特点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静态形式向动态形式转变
      传统的备课,基本上是教师按着“我教你学”的思路来编写教案,教学过程完全是由老师来控制。因此,这种教学设计基本上是预设的、有计划的、可控制的。我们说这种方案是静态的、单一的、机械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具体活动内容、什么时间发言、教师讲什么都由教师课前做了规定。
      当前,新课程的要求是“以学定教”。教学设计始于体现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案”,但又不等同于过去的“教案”。因此,教学设计是一个流动的过程。教学设计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向互动,始终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中进行。正因为这样,教学设计不应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能是描述大体的轮廓,而要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在流动中、变化中充实和完善。
      研究表明:教师在一堂课上要做出30个左右的决定,这意味着教师要在不断变化的情景中随机地采取行动。要在一节课上做出那么多的反应并力求准确,这些不是固定教案所能解决的,而要靠教师的“临场发挥”。这样看来,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既是可以预设的,又是不可预设的,可以这样说,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比较粗的一次设计。然后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以及新问题的出现,随时调整教案乃至进行二度设计。
      所以,新课程下的教学方案,是动态的、多样的、灵活的和粗线条的,因此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新课程的课堂上,学生的思路就是我们教学的“线索”,我们只是引导学生前进。过去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现在我们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己任;过去我们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今天我们陪着学生走向知识;过去我们把教材作为学生的世界,今天我们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
      二、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备课转变
      传统的备课是一种封闭式备课,教师往往满足于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备的是课内,讲的是自己知道的,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独立钻研教材,选择教法。然后在课堂上将它们搬运和装载给学生,这样的备课是平面的,拿着这样的教案去讲课,就不可能有深度、宽度和广度,也不可能调控好课堂,处理临时性问题,只能凭借经验。因此,我们提倡“研究型备课”,即教师不仅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科知识,而且要做到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地组织教材,使用教材。要知道教材不是经典,只是教与学的蓝本。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不等于教学过程的逻辑程序,要把教材内容加工、处理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内容。新课程所主张的开发课程资源,首先是对教材的开发、加工和处理。现在课改年级用的新教材应用了大量现实材料,设计了大量探究活动,但并不是教案、学案,仍需要结合本地、本校学生的实际进行加工处理。一定要改变过去教材写什么就教什么、教材怎么写就怎么教的现象。总之,要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引导学生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使课堂教学显示出灵性和活力。
      新课程下的备课就是教研,备课引导课改。备课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活动,因为每一个新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就是对自身的一次创新,就是在进行教学改革。所以,当前教师的备课应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三、教案形式的转变
      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动态性,有些教学目标是可预设的,有些教学目标是不可预设的,有些活动是可计划的,有些活动是不可计划的,这就决定了教师备课编写教案有些教学设计的内容可能在教案的文字中记载下来,而有些教学设计内容就要靠教师的思维来记载。我们姑且称之为“思维教案”。如果教师在备课中能够运用这种教案方式,还有助于减轻教师用大量的时间来书写文字。
      备课应是终身随时的感悟,而不是一时的偶有所得,备课应是时刻在心中描绘的一幅教学蓝图,而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一位省外学校的教师在谈备课时有深刻体会:“如果学校能够进行教案改革,让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更大的自主权,把精力用在对教学起重要作用的备课上,而不再用大量的时间去写花架子教案,那么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就可以得到提高,就可以很快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由个人备课形式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形式转变
      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广大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化身,课程的综合化,要求我们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贴近真实的生活世界,与教师、家长、社会实现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因此,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合作备课就显得特别重要,而且新课程中的问题多、矛盾多,单靠一个人的头脑来解决比较困难,而靠集体智慧就会提高备课质量,且节省时间。山东省的一所中学在教师的备课工作上做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革尝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他们的具体做法归结起来主要有五点:1.定量准备2.集中说评3.完善印发4.复案补改5.教后反馈。
      当然,强调合作备课,并非要忽略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要重在集中的交流和研讨,集体备课要想做好、做实就要把“个人自备”、“集体交流”、“个人整理”这几项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总之,备课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教师首先要学习新的理念,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并且一定要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可行的教学策略,应对学生提出的各方面的要求,这样才能灵活贯通,更好的实施教学。
      一句话,备好一堂课不容易,上好一堂课更不容易。只有设计好每一堂课的内容,才会有成功的课堂。

    相关热词搜索:新思维备课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