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不敢亲自了]不敢

    [不敢亲自了]不敢

    时间:2019-02-06 05:24:4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这些年来,为了密切干群关系,很多地方出台了一些相当具体的规定,比如要求领导每周挤一次公交车,每周去农贸市场买一次菜,每月到医院排队看一次病,到食堂排队打一次饭。其初衷当然是好的,有道是:“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才能听到真实的声音,及时而全面地了解他们的诉求,进而作出科学的决策。到底这些规定有没有落到实处呢?不得而知。
      战争年代,似乎用不着这样的规定,当官的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把脑袋别在裤腰袋上干革命”。坐天下日子久了,有警卫有秘书了,个别领导大约除了亲自吃饭,亲自睡觉,亲自上厕所之外,其他事都用不着亲自了。
      这一不亲自,就带来了很多问题。群众的所思所想,不知道了;群众的贫困疾苦,不知道了;群众的喜怒哀乐,也不知道了。当年,晋惠帝说:“何不食肉糜?”现在有的领导会问:“下岗有什么不好的?可以有时间打麻将、外出旅游了”,真是饱汉不知饿汉子饥。
      可能因为我们的很多领导都是终身制,所以他们不怕下岗,一提下井,却不敢亲自了。为避免接二连三的矿难悲剧重演,国务院下文重申“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因为当煤矿发现严重险情时,带班领导可以现场拍板,采取立即停产、排除隐患、组织撤人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谁知不少网友竟认为该规定“很荒谬”,认为这种做法只能让矿领导陪矿工一块死。
      不错,带班下井制度不可能根治矿难,那么,什么方法能根治?有那么多矿工都死了,请一两名矿领导陪死很过分吗?领导的命值钱,普通矿工的命就不值钱吗?谁给了矿领导不亲自下井的权利?他们为什么害怕下井?
      看了智利成功营救33名被困井下69天的矿工的奇迹,我第一次知道“井下紧急避难所”的概念。它还有一个更专业的术语,叫井下避险硐室,是指险情发生之后,工人可迅速进入避难所,这里除为被困矿工提供食品、水和空气流通等条件外,还可以提供温度调节、排泄物处置等多方面保障,是矿工生存的重要保证。我想起作家张笑天在长白山体验生活时的一段经历。一次,他独自一人在林中穿行,走着走着,迷了路,怎么也走不出原始森林。正在不知怎么办时,忽然发现云雾中有一间用桦树皮苫顶的小木屋,屋里并没有人,除了一只铁锅,就是一个吊在房梁的柳条筐。他把柳条筐取下来,看到里面有一袋小米,还有一盒火柴和一包盐。正是这些东西,救了他一命。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笑天才明白,原来留下铁锅、小米、火柴和盐,是放山人、木帮们和猎人的规矩。他们下山时一定要把没有用完的生活必需品留下,为的是救助那些在林中迷路的人。虽然他们根本不会认识这些迷失方向的人是准,更不会得到感谢,但他们必须这样做,因为这能救人一命。被救助的人需要做的,就是在下次进山时,也要同样把剩下的食物和火种以及其他必需品留下。没人强迫你这样做。这样做了,心安理得;不这样做,会终生遭到良心的谴责。
      这么说来,“井下紧急避难所”就是那间温馨的小木屋了。如果每个矿井都有一间“温馨的小木屋”,某煤矿又何必突击提拔7名矿长助理,让他们带班下井,而矿长们自己却稳坐在办公室里;某领导何必刚下矿井一小会就赶紧上来?他们到底怕什么?怕死?那么,矿工们就不怕吗?为什么不能改进生产条件,让工人们享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要让每个公民都健康而有尊严地活着,就需每个领导亲自做几回老百姓,上一次访,下一次矿井,被拆一次房,被收一次红包,被幸福一回……亲自多了,就能从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连亲自都不敢了,那就只能“食肉糜”去了。

    相关热词搜索: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