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一个没有嫁出去的女人|早嫁的女人是最笨的

    一个没有嫁出去的女人|早嫁的女人是最笨的

    时间:2019-02-11 05:44:0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林黛玉才华横溢,颇具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风流清高;她青春早逝,又是中国古代女子悲剧命运最痛写照。如果我们就林黛玉未嫁身亡的现象进行探讨,通过他人视角分析黛玉凄惨命运和凄美的形象,并与西方文学中朱丽叶的形象进行比较,反观思想观念对于人性自由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将会有新的发现。
      关键词:他人视角 自身条件 林黛玉与朱丽叶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不仅才貌双全,心地单纯,而且诗酒风流,执著真诚。她完全赢得了贾宝玉真挚的爱情,但却彻底失去了婚姻的自主与尊严。“世外仙姝”林黛玉和“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富贵牡丹薛宝钗,分别象征着精神理想和世俗物质的对立,象征着个性人格与伪善虚假之间难以调和。西方文豪莎翁笔下朱丽叶的命运与其极为相似。两位美好女性的殒落,说明爱情给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甜美,也有苦涩和伤痛!婚姻埋葬的不仅仅是黛玉的爱情,更是那个时代的理想与尊严。
      
      一、他人视角下的林黛玉
      
      《红楼梦》自第三回始,正式拉开宝黛之间缠绵爱情的序幕,不同人物之间的视角互换描写极为精彩,把读者带进一个惝恍迷离的艺术世界。
      (一)情人眼中的黛玉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不但美丽动人,而且散发着阵阵诗意,并带着些许仙气。她是扬州盐科林老爷家的千金小姐,贾府老太君贾母之亲外孙女,还是“绛珠”仙草下凡历劫,病殁之后又“魂归离恨天”。黛玉的魅力既具体可感又神奇迷离。深爱着她的贾宝玉感受到了这一切!宝玉第一眼看黛玉时:“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娇花临水之柔静,弱柳扶风之柔美!林黛玉具花柳之灵性,正验证了当年绛珠仙草“仅修成女体”之浪漫神奇。同时,她还具有人间美女代言人西施的神态。单从娇弱来说,她比西施还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心理内涵,正如刘敬圻所说,“林黛玉的悲剧气韵因病弱之躯与不治之症而强化”。林黛玉的外貌,兼具天上、人间之美;林黛玉的内在,融贯娥皇女英、西施王嫱直到崔莺莺、杜丽娘等几千年社会中悲剧性女性的魂魄。
      宝玉认为,林黛玉象征着的“木石前盟”是合乎人性的理想婚姻模式,而薛宝钗象征着的“金玉良缘”则是封建制度中利益嫁接的婚姻,当然不会考虑男女双方是否真正幸福和谐。图示如下:
      “木”和“石”都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状态,所以宝黛之间的“木石前盟”象征着自然与天性,以及人自由存在的本性。而“金”和“玉”虽然娇贵,但都是经过人工打磨,象征着经过扭曲改造之后的人性。另外,《周易》认为“金克木”。因此,薛宝钗和林黛玉之间存在着某种矛盾的象征,象征着贾宝玉所生活的社会中,自由人性和物质利益不能两全。
      (二)情敌眼中的黛玉
      在大观园中,最能威胁到林黛玉爱情的人就是薛宝钗了。她才貌兼备,万事心中有数,实比黛玉更加“时时在意,处处留心”。只不过,一个是想完之后再说,一个是说完之后才“兀自后悔”。对于林黛玉的语言能力,薛宝钗曾说 “更有颦儿这促狭子,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放出来,一句是一句”。在薛宝钗看来,林黛玉比她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要强。至于薛宝钗眼中黛玉的外貌特征,作者没有正面描写,但可从人物对话中体会出来。在第二十八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一节中,宝玉正看着宝钗“雪白的胳臂”出神,黛玉来了,站在门槛儿笑。宝钗心里很清楚又要被讽刺了,就先开口了,“你又禁不得风,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可知,在薛宝钗看来,黛玉是文弱的。薛宝钗抑己之欲望,磨己之锋芒,顺封建思想之教化,生命濒于半僵死状态。她的内心世界极少流露,除非作者有意揭秘。薛宝钗对于林黛玉的语言攻击,通常一笑了之。一方面显得她大家闺秀身份,另一方面,她明白自己需要争的是婚姻,实实在在的婚姻,而不是不切实际的爱情。她的主要精力是去做家长工作。她对林黛玉的笑中,充满了“大度”,更是冷静的象征,甚至包含成熟的阴冷!
      (三)众人眼中的黛玉
      这里的“众人”是指除情人、情敌等爱情婚姻漩涡中的当事人而言,上至贾府的最高统治者们如贾母、王夫人等,中间兄嫂姊妹辈如贾府“三春”、王熙凤等,下面还有众多的丫鬟奴仆如小红、佳蕙、兴儿等。诸多类型人物眼中的林黛玉各不相同,她们看法上的差异和变化体现了大观园中现实生活的复杂纠葛。林黛玉刚进贾府时,尤为贾母宠爱,众人也特别关注。她一度可能为宝玉婚事候选人,不然机敏多变的凤姐也不会开此类玩笑,“既吃了我家的茶,何时做我家的媳妇啊?”袭人也曾主动与黛玉谈论“东风”、“西风”之事。但是,封建家长希望女人要“笨”、温顺,不准带有任何个人主义色彩,个性即有罪,就会招来灾难。王夫人表扬袭人时说,“笨笨的倒好”;骂晴雯时说,“好个美人儿,真像个‘病西施’了!你天天这样轻狂样儿给谁看!”而此时的晴雯确实身上病着。不难想象,“眉眼儿又有点像你林妹妹”晴雯的遭遇,很容易联想到平时总是病恹恹的林黛玉,只是碍于老太太的压力,不敢明说罢了。众人亲钗疏黛固然与二人的性格有关,更是势利之心使然。随着情节的发展,贾府统治集团待黛玉由热趋冷,而贾府下人们对于林黛玉则由误解逐渐到同情。一方面,在长期交往中,众人了解并理解林黛玉的真心实意。另一方面,林黛玉饱受封建礼教的折磨和摧残,自然也引起贾府下人们共鸣,正所谓“兔死狐悲”啊!
      
      二、林黛玉的自身条件
      
      之初,林黛玉具备为宝玉婚偶之条件:贾母对其宠爱有加,贾宝玉更是一见钟情。可以说,对于两个最关键的人物――贾母和贾宝玉,她都有着独特优势赢得婚姻的胜利。宝黛二人终被拆散,实为黛玉输于己之理想以及那个严酷时代,非宝钗耳!
      (一)才貌双全,理想知己
      林黛玉诗才敏捷,出口成章。如第七十回“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一节中,作者即描写了她一挥而就的创作才华,暗合了魏晋时期才女谢道韫的典故。刘敬圻对此认为,“林黛玉的悲剧气韵又因其诗才横溢,即借助诗的夸张、是诗的渲染而深入人心。”林黛玉不但容貌具有“病如西子胜三分”的西施之美,而且具“潇湘二妃”空灵飘逸的色彩。林黛玉婚姻的失败,不是没有才华,没有容貌,更不是因为宝玉背叛了他们的爱情,而是封建家长不愿接纳这样一位竟然有着自己情感需求、甚至存在某些不够驯化思想的女性。在“世故人情”方面,林黛玉真的不如薛宝钗工于心机,深藏不露,懂得保护自己,逢迎贾府高层,并笼络各色人等。她一片天真,有话直说。
      封建道德规范是另一重要方面。贾母在见林黛玉的当天就明确说过“读什么书,不过是认几个字罢了!”后来随着宝黛爱情越来越明朗化,贾母等人最终做出了选择――娶钗弃黛。才貌双全的林黛玉输给了“总以贞静为主”的薛宝钗,林黛玉的爱情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被封建卫道士残酷扼杀了。林黛玉能否嫁出去,不在于她所爱的男人,而在于她所爱的男人的祖母或母亲,何其荒谬的世界!
      (二)真诚执著,诗人性情
      林黛玉至死不愿放弃自己的情操、理想和真爱。她咏菊妙语,如陶渊明清高品质;非凡才华又好似李清照风情神韵。她展现的正是一位“用爱情来呼吸、观看、思想、感觉一切”的诗人风采,王海燕曾说,“林黛玉形象的精神起点很高,是中华诗性文化的结晶。”林黛玉有一颗无比真诚执著的心!她伤心时淌眼泪的自然流露,赋诗时敏捷诗才的生动展现,听到好诗时“激赏”的大家风范,得到爱时的喜悦,失去爱时的悲痛,不满时的表态,每一个具有正常而健康心理的人,谁能不为这样真诚执著的女性而感动!
      林黛玉对待亲友都是一颗真诚的心,而非“小恩小惠”甚至出卖灵魂加以笼络、讨好。越到后面的情节,怜爱同情黛玉的人也越多,尤其是那些同样受到压迫和欺辱着的女性!关于黛玉所特有的、敏感细腻的诗人气质,蒋和森认为,“不是用来感受生活中的美和诗境,而是用来感受那个时代的阴冷和潮湿。”林黛玉形象绝非《三国演义》中美人计的诱饵如貂蝉等,《水浒传》中英雄好汉的祸根如阎婆惜等,《西游记》中取经路上的勾人妖精如金鼻白毛老鼠精等,《金瓶梅》中富贵府第的纵欲女子如潘金莲等。她的真诚执著,足以让我们谅解她那所谓“尖酸刻薄”,“行动爱恼人”的性格。唯有真实,才能动人!
      (三)千红一窟,女性悲歌
      林黛玉的哭声回响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漫漫长夜。蒋和森曾说,“林黛玉用她短促的一生,唱出了中国妇女的悲歌。”封建社会的爱情,并没有给广大女性带来幸福甜美,反而牺牲了无数女性的鲜活生命。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林黛玉的爱情既美丽又沉重,负载着几千年封建道统加在女性身上的精神枷锁。我们从她的身上看到了无数悲情女子的血泪,从崔莺莺到杜丽娘,再到杜十娘,最后林黛玉,女性的悲歌愈来愈急迫,愈来愈沉重。另外,黛玉的悲惨结局告别了任何意外(如皇帝主婚或高中状元)和侥幸,也不要任何安慰,显得异常清醒和冷静!
      拥有爱情并流露出爱情的女性,引起封建家长的极大恐惧,并将遭受仇恨的眼光,哪怕骨肉亲情也无济于事。林黛玉从爱情中获得安慰与温暖,同时,遭受了绝望与毁灭。她的思想性格不符合封建礼教这把刀子所刻出来的女性规范,心灵所面临的困苦煎熬和无奈无助的处境,成为所有封建女性集体命运的真实写照。
      
      三、与朱丽叶的比较
      
      林黛玉与朱丽叶,都拥有贵族出身、异常美貌和纯真天性,最重要的是她们都为爱情热烈执著地活着,并且都为爱情献出宝贵生命,成为文学中的经典形象。当然,同中有异。
      (一)不同的悲情
      林黛玉的悲剧侧重于社会时代的悲剧,还带有几分自虐;朱丽叶的悲剧侧重于性格命运悲剧,爱得勇往直前。林黛玉在亲情包裹下窒息爱情;朱丽叶在家族仇恨中燃烧爱情!
      身世上:林黛玉父母双亡,亦无兄弟姊妹可以依靠,命运凄惨。相比之下,朱丽叶还有一个完整的家。结局上:朱丽叶死后,心爱的人罗密欧永远与她在一块儿;林黛玉弥留之际,贾宝玉正张灯结彩地婚娶(虽然不是他的本意)。林黛玉抱恨身亡时充满悲愤与绝望,朱丽叶饮药自尽,期盼与爱人团聚。林黛玉的结局纠结而抑郁,心理彻底崩溃;朱丽叶的结局壮烈而高亢,性格全面爆发。林黛玉的死沉入茫茫子夜,朱丽叶的死接近昏昏黎明。林黛玉之悲,悲在历史进程无法满足局部进步的要求,悲在时代环境所造就的精神枷锁过于沉重,把亲情异化为封建统治秩序的铁链。朱丽叶之悲,悲在人性中的弱点,人在面对外在世界、生存环境中的“困兽犹斗”。号称“万物的灵长”的人类,在文艺复兴唤醒了骄傲与个性之后,却忘了理性,很多事情凭借蛮勇是解决不了的。
      (二)各自的反响
      人总会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无法决定出生,只能与时代、环境取得某种平衡。但往往个人的力量很难改变大的时代氛围,甚至要为此付出沉重代价!林黛玉和朱丽叶正不幸如此。林黛玉眼睁睁地看着最美的爱情被无情地击碎,自己的生命干枯了动力的源泉。朱丽叶与罗密欧的结局,“悲惨凄凉的殒灭,和解了他们交恶的尊亲”。林黛玉死后,贾母也曾“眼泪交流”,但却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仍把一切罪恶推回到逝者身上。在那个悲哀的时代,林黛玉的亲外祖母尚且如此认为,更别提别人会有多冷漠,他们认为敢于追求自身情感的“异端”,注定不会有好下场的!林黛玉的悲惨死去,没有换来周围人们的醒悟或悔责。朱丽叶死后,人们尤其是仇家蒙太古家族的反应是,“要用纯金替她铸一座像,只要维罗那一天不会该改变它的名称,任何塑像都不会比忠贞的朱丽叶那一座更为卓越。”。非人性的时代虽然没有醒悟,但至少激起了像贾宝玉这样的人与封建制度决绝。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朱丽叶相比,林黛玉生活的历史环境更为落后更为愚昧,所承受的时代负担也更为沉重。
      (三)反叛的力量
      宝黛爱情遭到封建家长反对和封建观念禁锢,与罗密欧与朱丽叶遭遇极其相似。当然,宝黛之间还存在着自己本身心理认识上的障碍,因为他们毕竟生在长在封建贵族家庭当中,封建意识肯定会侵入自身。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恋爱中的男女,受到的外界干涉越多,他们的感情反而会越牢固,这就是所谓的禁果效应。罗密欧与朱丽叶同样如此,由于双方家族的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挠。外在的压迫与禁绝并没有使他们放弃自己的爱情理想,放弃真实的感受,反而使他们之间爱得更深,直至殉情。另外,李广仓教授《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研究》曾说,“在爱情小说中,仅仅描写幸福的相爱是不受读者喜欢的,除非这种幸福的相爱受到外界干涉,变得困难或不现实。”古往今来,莫不如此!一种社会,到了爱情需要生命的代价时,已经黑暗至极,而且朽腐不堪了!
      总之,黛玉为爱而生,为爱而亡。宝黛二人情投意合,终缚于历史环境,斯为悲矣!思今之人生,倍感幸矣!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清)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3]刘敬圻.明清小说补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4]蒋和森 .红楼梦论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5][英]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悲剧集[M].朱生豪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11.
      [6]李广仓.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研究[M].省略

    相关热词搜索:女人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