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京华烟云姚木兰结局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的现实原型探讨]

    京华烟云姚木兰结局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的现实原型探讨]

    时间:2019-02-12 05:45:3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林语堂先生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内容博大精深,感情真切自然,品格优雅含蓄。尤其是他成功塑造出来的“姚木兰”是一位完美女子形象,更是得到了诸多读者的喜爱。在现实生活中,林语堂的二姐美宫和她的初恋情人陈锦端都闪烁着木兰的影子,寄托了林语堂心中的美好,这些都是笔者要考据探究的源头。
      关键词:林语堂 姚木兰 原型
      
      林语堂先生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是一部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盛誉的文化小说。此小说内容博大精深,感情真切自然,品格优雅含蓄,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尤其作品中塑造了一位完美女子姚木兰的形象,她集众美于一身。看过此书的人,都会被这位女子的风姿、才情、素雅、高贵等所吸引、着迷。
      任何作者的创作都离不开生活,关于“姚木兰”这个文学形象,是否在林语堂先生的现实生活中存在原型?笔者试着在这方面做一个粗略的探讨。
      一、原型一:林美宫
      林美宫是林语堂的二姐,对林语堂的一生影响巨大。林语堂曾说:“影响于我最深的,一个是我的父亲,二是我的二姐……”①在《林语堂自传》一书中,林语堂先生曾经用大量笔墨三次描写回忆二姐美宫,相同在林语堂的女儿林太乙女士写的《林语堂传》中,我们也能看到林语堂与美宫的这种姐弟情深。看到这些不由得让笔者想到《京华烟云》中,木兰与弟弟阿非的姐弟之情。在书里林语堂似乎有意把自己当成阿非,美宫则是木兰。在《京华烟云》中有六次写到木兰与弟弟阿非的姐弟情,木兰对阿非的疼爱。尤其有一次木兰在出嫁的时候,对阿非说的话:“她把阿非叫到她屋里去,眼里噙着泪,把她书桌上用的一个圆形玉镇纸送给阿非,算是临别的礼物。后来阿非一直放在自己的书桌上,永远没有离开过。木兰跟阿非说:‘你姐姐就要到别人家去了。三姐还在家,你要听她的话,遵从父母的教训。你十一岁了,要立志做好人,做个名人不要像哥哥那样儿。你要给姚家争气,我们姐妹也会脸上有光彩。立夫来了,你尽量跟他在一块儿,跟他做朋友。哥哥现在是没有指望了。姚家将来的希望,就全在你身上。我们姐妹是女孩子,没有用。你和爸爸在南方的那几个月,你不知道我们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她说完之后,泪已经流到眼圈上来了。姐姐眼睛里的爱是那么真挚,阿非后来一直字字记在心里,常常用心想。这几句话在阿非成长的那些年,一直使他规规矩矩,后来每提到这件事,就非常感动,他姐姐的这些爱,比母亲的爱还重要,在他一生当中影响太大了。”②如此真挚的语言,每读之,不禁让人潸然泪下。这样的语言非矫情有意而得,写此语者必有过如此一段深情的感触。这些话语的再现就是源自林语堂的情深感受,情景模式都是如此相同,在《林语堂自传》中美宫结婚那天,林语堂写道:“……她从身上掏出四毛钱对我说:‘和乐(林语堂),你要去上大学了。不要糟蹋了这个机会。要做个好人,做个有用的人,做个有名气的人。这是姐姐对你的愿望。’我上大学,一部分是我父亲的热望。我又因深知二姐的愿望,我深深感到她那几句话简单而充满了力量。整个这件事使我心神不安,觉得我好像犯了罪。她那几句话在我心里有极重的压力,好像重重的烙在我的心上,所以我有一种感觉,仿佛我是替她上大学……”③在此自传中林语堂每次提到姐姐,都会回忆到这句话,他在《回忆童年》中依然如此写:“她由新娘子袄里的口袋里拿出四毛钱含泪对我说:‘和乐,你到上海去,要好好的念书,做个好人,做个名人,我是没有希望了。’这句话是不啻镂刻在我的心上,这读书成名四字,是我们家里的家常话,但这离别的情怀有不同了。那话与我似有千钧重的。”④这些话每次在林语堂脑海里来回一番,别是一般滋味,后来二姐因得瘟疫而死,其怀念之情,更非一般。林太乙在《林语堂传》中这样回忆到:“美宫患鼠疫去世,腹中有孕七月。她葬在坂仔西山墓地,和乐收到这恍如晴天霹雳的消息,悲痛不已。回想二姐结婚时对他说的几句简单的话,他觉得自己非实现二姐对他的期望不可。他说:‘我青年时所流的眼泪,是为她流的。’以后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他是什么年龄,一提到二姐给他的四角钱,他都不免掉眼泪。”⑤可以想象林语堂把这一切的爱都转让给了他自己钟爱的小说中的姚木兰,把自己转让给了阿非,重温着这一段姐弟深情。
      通过考据这些材料和进行比较分析,我们不得不承认姚木兰姐姐这个形象,其原型是来自林语堂的二姐美宫。他们身上都有过一段至深的姐弟情,非他物可比。
      二、原型二:陈锦端
      在《京华烟云》里,出现了陈立夫、姚木兰、姚莫愁三者之间一段微妙的感情纠结,并且贯穿全书的感情基调。木兰有着美丽、才华和智慧,却与才华横溢、英俊洒脱的立夫失之交臂,而他们心里都彼此深恋着对方。文中很多处都写到立夫与木兰的感情,如中秋节的一次聚会上,林语堂写了两者复杂的感情,这时木兰与荪亚已经订婚:“……立夫和木兰相互举杯敬酒。幸福与忧愁,快乐与痛苦竟如此之相似,那天晚上,谁也不敢说木兰是快乐,还是伤心。”⑥在木兰要到天津上学离开时,一直想着立夫,在上卷《京华烟云》《道家女儿》第十七章《听命运木兰订婚 逃圈套银屏出走》中即写了木兰对立夫的喜爱,也写了立夫对木兰的爱。文中说:“等下人禀报立夫母子探望,木兰这时才又想到自己是多么喜爱立夫……木兰的眼睛向立夫可以说是正目而视,她说‘立夫哥’的时候,声音有点儿颤抖。木兰这很大胆的注视,立夫觉得是一支飞来的无形的箭,分明有言外之意,是温柔真挚的情意。”⑦而后来立夫身陷牢狱,木兰不顾自身危险,身入魔窟,只身去救立夫,因此后来木兰和丈夫荪亚还发生一段不愉快的感情。立夫最终和莫愁结婚。而此等情节何其与林语堂、陈锦端、廖翠凤三者的感情相似。陈锦端是林语堂的初恋情人,廖翠凤是林语堂的妻子。如果三者在《京华烟云》中寻找原型,立夫就是林语堂本人,廖翠凤是姚莫愁,木兰就是陈锦端。
      立夫的一部分原型来自林语堂,在万平近先生《林语堂评传》一书中就有提到:“作者对立夫形象的描写倒是颇为真实,甚至于自爱一定程度上带有夫子自道的意味。……孔立夫像作者一样都出身贫寒靠自己奋发进取,成为科学家(一个搞自然科学,一个搞社会科学)、学者、教授(都做过北大教授)。林语堂有语言学著作,孔立夫也完成一部语言学著作;林语堂写过《文妓说》一文,孔立夫也发表相同题目的文章……特别是婚姻关系,孔立夫与姚莫愁,林语堂与廖翠凤,真是相似乃尔,都是贫家子娶了富家女,妻子的温暖与体贴把丈夫团团包住。”⑧至于廖翠凤是莫愁的原型来源之一,看了《京华烟云》和《林语堂自传》及其林语堂女儿林太乙写的《林语堂传》中都可以发现,仅举一例佐证,在《京华烟云》中有一段论命相中说:“实际上,莫愁是把立夫往回拉,勒住他,限制他……”⑨这样的论述文中还有很多,而在《林语堂自传》里林语堂自己写道:“妻是外向的,我却是内向的,我好比一个气球,她就是沉重的坠头儿,我们就这么相互恭维。气球无坠头儿而乱飘,会招致祸害。”而在林太乙女士的《林语堂传》中也有相同的论点,在此书第十章《翠凤拉住的轻气球》中说:“母亲是这个世界的女王。她是个海葵,牢牢吸住父亲这块岩石。”{11}关于姚莫愁的原型在廖翠凤身上远不止于此,甚至有些话都是一样,笔者就不一一考据,而是来分析姚木兰的原型――陈锦端。
      陈锦端是林语堂的初恋,林语堂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经陈锦端的两位哥哥陈希佐、陈希庆认识的,在林太乙写的《林语堂传》中,这样写林语堂第一次见到锦端,“希佐、希庆带着一位少女向玉堂走来,玉堂惊奇之余,仔细一看,那简直是个美人。秀长的头发在微风中吹着,一对活泼的眼睛对他微笑,好像阳光的焦点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使他似乎发出一种光芒。玉堂顿时心身都软化了。”{12}于是二人相恋了,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林语堂在自传里很少提及陈锦端,提到也是用一个字母“C”代替。但往往越是难言之隐,越是作者受伤越深之处。陈锦端这样一位外表异常美丽、性情活泼可爱,且多才多艺的女子,是林语堂心中神圣的偶像,林语堂当年对她如痴如醉,两人属典型的才子佳人。且陈锦端也对林语堂也是一往情深,但由于陈父的阻拦,认为林语堂出身贫寒,这种狭隘的门第观念,毁了这桩美好姻缘。这给林语堂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终身难以愈合,即使后来娶了贤妻良母式的廖翠凤,仍然难忘心中的“世外仙姝寂寞林”,在心灵深处始终有个挥之不去的美丽倩影――陈锦端。这段苦恋情结,无法向人表述,结郁在心,难以排解,于是作者便诉诸于作品《京华烟云》,在《京华烟云》中,林语堂以陈锦端为原型,塑造了理想女性姚木兰形象,木兰的美丽、才华和智慧以及她与立夫失之交臂的恋情都是现实中林语堂与陈锦端的再现。林语堂在自传里写道被锦端父亲拒绝后的感触:“我知道不能娶C小姐,真是痛苦万分。我回家时面带凄苦状姐姐们都不明白。”{13}林太乙女士还在《林语堂传》中用白乐天的诗句,也写了父亲的这段感情:“六十年前的热情,犹如昨天的事情。这位饱经沧桑,名满全球的老人,仍旧是个二十岁,在初恋的青年。……数月之后,父亲撒手人间。我不觉的想到白居易的《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14}
      林语堂因为自己之遗憾,他痛恨门第的樊篱,痛恨那世俗的目光,这些一直影响着他的创作。他在小说《风声鹤唳》《朱门》《唐人街》等书中,大多塑造了一群敢于冲破门第牢笼的青年男女,赞美他们大胆追求美好的爱情婚姻的精神,可以想象这次恋情的失败对他的切肤之痛。而在作品《京华烟云》中,木兰苟同命运,未能做出大胆的反抗,顺从所谓的命运安排而未能嫁给自己心爱的男子立夫。林语堂要将心中这段未能结合的情缘,让它得以实现,以了却心中的夙愿,于是写了《朱门》,这是一部大胆反抗世俗门第观念,不顾一切追求自己理想爱情的作品。作品中的杜柔安,是一个敢于追求自己幸福的形象,她不顾门第的差异,义无反顾地爱上出身寒门却满腹才华的李飞,即使冒着未婚先孕的风险也要千里寻夫,与自己心爱的情郎结合。这种勇气和胆量,可能正是现实中林语堂与陈锦端所欠缺的,作者不满于《京华烟云》中木兰那种安分守己的道德观,终于大胆向前跨了一步,将自己的爱情理想寄托在杜柔安身上,从而在精神上得以补偿现实中未能如愿的理想爱情――有情人未能终成眷属的心理缺憾。虽然,这也只是一种画饼充饥,在现实中不可能做到的事,但是能在另一个虚拟的世界得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安慰。这种苦恋情结,促使作家创作了举世闻名的《京华烟云》,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讲,也是一种成就,一种补偿。林语堂在创作《京华烟云》中塑造姚木兰的形象时也就不自觉地带有陈锦端的原型。
      综合来讲,姚木兰形象的成功塑造,有一大部分来源于现实原型林美宫、陈锦端。笔者考据研究的目的意义:第一,丰富姚木兰的形象;第二,给研究姚木兰形象的人,扩大视角,提供材料基础;第三,通过对姚木兰形象塑造的考据研究,以小见大,文学源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
      
      ①③④⑩{13} 林语堂:《林语堂自传》,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271页,第60页,第275页,第76页,第75页。
      ②⑥⑦⑨ 林语堂:《京华烟云》,张振玉译,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232―233页,第183页,第191页,第228页。
      ⑤{11}{12}{14} 林太乙:《林语堂传》,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12页,第96页,第16页,第21页。
      ⑧ 万平近:《林语堂评传》,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第280页。
      
      作 者:柳世平,硕士,河南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烟云原型京华探讨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