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循序渐进与独辟蹊径]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与独辟蹊径]循序渐进

    时间:2019-02-20 05:37:2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语文教学有序可循,但绝不可以恪守陈规,在循序渐进与独辟蹊径这一对矛盾中实现辩证统一。   【关键词】循序渐进独辟蹊径 教学效益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程式化的弊端。片面理解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其负面影响之一是“序”的泛滥,以为找到了“序”,教师就可以按部就班地教,学生循规蹈矩地学,并自以为这就是循序渐进。殊不知“序”已成了“套路”、“系列”的代名词,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一、片面强调“序”所带来的影响
      
      语文教学离不开一定的“序”,跟其他学科一样,语文教学中的“序”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知识本身总有一个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框架。二是教学中总要兼顾知识的层递性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需要设计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教学顺序。但是,语文教学是技巧性很强的活动,其效果是通过个人的观察和实践才能得到,而这种实践又多半无法按一定的法则进行,而要由实践者个人的知识经历和个性来决定。语文教学的独特性,不必也不可能像逻辑性严密的数理化那样有线条分明、贯穿始终的序,有时打乱顺序独辟蹊径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数理化教学一般要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教下去,而语文教学中,课文只是例子,教学时课堂操作就较灵活。在具体学习一篇文章时,倘若撇开教与学的前提不谈,即使是同一教师也并不是非按一定的“法式”或顺序不可,常常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这无疑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课堂教学总要有一个大致的序,但“序”是形式的东西,过分强调“序”的训练,只能带来课堂的沉闷和乏味,影响学生语文训练的有效进行。钱梦龙等非科班出身的语文教师以其打破常规、不落俗套的课堂教学实践,成为当今语文教学“大家”的事实,同样证明语文教学更多的是有序与无序的辩证统一。
      蔡元培先生说:“教学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语文教师更应有打破常规的“序”的魄力。初中第一册《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这个散文单元是按季节顺序排列,这样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我想,对于济南的学生来说,如把《济南的冬天》放在首位,也不是没有道理。这样更切合学生迫切了解作者“如何写我家乡”的好奇心理乃至自豪情绪。再倘若执教者是海边长大、感到自己对大海的真情实感能深深地感染学生,对大海的描述能使学生感受真切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兴趣,不妨从《海滨仲夏夜》开讲。
      同时,语文教学中的序,也并不意味着按部就班地单线独进、平均用力,更多的时候还须回过头来进行反刍式的教学。在口语学习中,一个幼儿学习说话,就是在反复感知、反复实践中实现语言的习得的。一篇优秀的课文,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选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或诵读、或联想、或模仿、或揣摩,进行全方位的审视,这里很难就一定要按什么顺序,读得多了,自然悟得深,这是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
      
      二、恪守文体教学顺序要反思
      
      初中教材在文体安排上,一般是初一记叙文为主,初二说明文为主,初三议论文为主。这样安排总体上较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但倘若一定要恪守这一顺序则值得反思。且不说对于记叙、说明、议论这几种表达方式的实践,学生在孩提时代并不是分先后来学的。对当代初中学生来说,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已实践着各种表达,又有小学六年语文学习的基础。二是当今各种传媒的普及,使学生知识面更加开阔,思维发展快,参与感强,喜欢对身边的人和事乃至国内外大事道长论短。初中语文教学中,议论文教学的滞后,是否在有意无意之中制约了学生议论文读写能力的发展呢?茅盾在少年时代就能写出高水平的针砭时弊、评古论今的妙文,美国学生到小学四五年级就要写论文,学习自己查资料、找依据,而我们的学生课外对社会、对家长、对教师评头品足,谈天说地则会被大人们斥为“没大没小”“不知天高地厚”,而学生读到高三还写不成像样的议论文,感叹之余,难道不能引起我们的深思吗?
      作为文体研究,对三种主要文体分门别类,是条理;作为已掌握一定语文水平的教师,分类钻研教材以掌握各种文体特点,便于施教,也不无道理,但倘要对求知欲极强的正在学习中的初中学生来说,在初中三年中一定要分阶段来学,则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其实,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语文教学,无非是让学生去读、去写、去实践;至于读什么、写什么并非有明显的文体先后,历代的各种文选本也是兼收并蓄。让一个刚上学的七、八岁童子去啃“四书五经”,已遭现代教育摒弃,但从它曾培养了一代代文化人的角度看,也不无合理的成份,因为它在文体安排、教学过程中似不强调什么“序”,如果说有“序”的话,它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那就是学生实践――教师解惑――学生习得。刘国正先生在讲到自己读书心得时,强调书要看得杂一些。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引导学生在学好课文的同时,每学期留出大量时间补充各种体裁的文章让学生去学习,很有成效。
      可见,初中阶段学习各类体裁的文章,可有一个大致的序,却不必墨守成规。在学期教学的某一阶段可以有所侧重,但在初中三年中,以记叙、议论、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各类文体教学,宜同步进行,并行展开,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三、知识之“序”与教学之“序”的区别
      
      语文教学,包括学生的语言实践,离不开教材体系蕴含或揭示的语文知识。这些语文知识,如构成语言要素的语音、语汇、语法,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记叙、议论、说明表达等,往往由浅入深,自易而难,从点到面,组合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表现在形式上,就有一个可以感知的序,这是知识之序,它客观上要求教学能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教学顺序。但是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既要认识知识体系的概貌,更要把握其内在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学的序要符合青少年学生认识事物、感知语言、进行语言训练的规律。因而,知识之序与教学之序往往不是同一的。教学中须对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有所思考。
      这里仅就初中语法教学作些分析。初中语法教学多年来效果不甚理想,脱离学生运用语言实际,强调老老实实地套用教材按知识编排的序列进行教学,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作为语言研究,分析语言现象,揭示语言规律性的知识,从语素到词、短语及句、再到句群的序列,无疑是科学的。但是,初中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使用最多且用得最自如、感受最深且易于理解的语言单位,当首推单句。因而从学习主体的实际出发,初中语法教学以单句教学作为切入点,无疑是较为恰当的。具体理由如次:
      1、语法教学的目的在于应用,帮助学生准确表达句意,达到更好地交流的目的,这应是语法教学的首要任务。初中语法教学通常是从小到大,表面上循序渐进,实际上并非如此。刚入初中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一般,一上来就叫他们分析单纯词、合成词,实际上是不容易的事。从学生熟悉的句子着手,让学生大致把握句子陈述的对象、陈述的内容,然后深入下去作一些句子局部的切分,以达到更好地表达句意的目的,这倒是符合由浅入深的原则的。
      2、古人没有学过词的分类、短语的划分等知识,照样能写出文句通顺的文章,这从侧面反映出句子在语法层面中的重要地位。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而非一粒一粒地吃,以句子为基点,下可俯视词或词的组合在句子中的地位和功能,思辨如何使句子表达更加准确严密。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而非一碗一碗地吃,以单句学习为起点,上可仰视句子在句子组合(句群、语段乃至全文)中的功用,又可平视修辞、逻辑等相关知识,丰富语法教学,以达到语言表达的最佳效果。
      3、在具体的教学上,语法系列中的三位一体,即词的构成、词的组合关系与句子的结构在关系上是同一的。不少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在初一学合成词(特别是陈述式)时觉得困难,待学习主谓句以后,回头再看就容易了,因为句子的结构关系对词的构成的理解,起到促其“顿悟”的作用。
      笔者工作十多年来,尝试从单句切入,下联词和短语,上接复句的顺序进行教学,并充分利用学生在小学对实词、关联词语、句式变换、缩句等知识的了解和运用基础,集中在初一完成语法基本知识教学,初二、初三结合读写实践巩固和拓展,尝到了省时高效的甜头。
      总之,摆正教学之序与知识之序的关系,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联通:412400湖南省茶陵县桃坑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独辟蹊径循序渐进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