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以实际为准”] 以实际为准

    [“以实际为准”] 以实际为准

    时间:2019-01-28 17:42:1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朋友在某大学读博士。该校某学院近日发放文艺演出免费入场券,主办方之前的宣传是每人凭该校有效证件限领一张。于是,在其规定发放入场券的时间之前,朋友提前近20分钟过去领票,这时已经有同学排起了长队,主办方也已经开始发放入场券。据已经领到票的同学说,每个人可以领两张。结果,到还有20人左右排队时,这些满怀期待的同学却被告知票已经发完了。于是大家都很不平,找负责人理论,对其之前规定每人限领一张的说法提出质疑,主办方的辩解却是:以实际为准!
      “以实际为准”,也就是说,不管之前做出了什么承诺,也不管之前是如何进行宣传和说明的,之前的一切都不算数,只以具体操作的当时操作人的实际说法和做法为准。“以实际为准”,也就在实际上包揽了解释权和话语权。它意味着,在“实际”发生之前,可以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爱怎么宣传就怎么宣传。不管表面上宣传得多么好、多么棒,说得有多动听,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只要一句“以实际为准”,就足以把之前的一切说法、一切行为全部遮盖,之前所说的和做的也不用负任何责任。好一个“以实际为准”!
      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实际为准”符合我们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中国人非常看重人情和“关系”。尽管在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一直都有着一些相应的规定和规范,但很多人对这些规定和规范是不以为然的。在他们看来,这些硬性的条条框框只是用来唬人的,在实际生活中行不通也根本不必遵守。于是,本来办什么事可以通过相应的正常程序,而一些人却“不走寻常路”,通过熟人、关系走“非常规”渠道,同样甚至更快捷、更省事地办成了事情,达到了目的。在很多行业都有着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这些“潜规则”当然不同于公开宣传的政策和规定,但却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行之有效和让一些人竞相效仿的“显规则”。这从某个方面反映了某些中国人的“灵活性”和“弹性”。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投射出人性和社会的复杂性。
      “以实际为准”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们对“变化”的接受和认可。有人说,21世纪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句话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日新月异和社会的瞬息万变,令人应接不暇。生活在这样一个急剧发展和变迁的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不再把一些东西看成是永恒的、一成不变的。中国当前依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展整体上具有不均衡性和复杂性,呈现出所谓的“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交织共生的复杂样态。尽管我们目前远非已经进入“后现代”社会,当下的中国社会却的确在某些方面上带有一些类似“后现代”的表现形式。后现代的特征之一就是不确定、变化、游移。“以实际为准”无意中契合了“后现代”的内在精神。
      “以实际为准”,体现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比如,很多厂家生产的方便面,外包装都非常精美,图案上的方便面色泽诱人,立刻就能引起人们的食欲和购买欲。而往往容易忽视的是,在外包装上不显眼的地方往往用文字说明:图案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以实物为准”是“以实际为准”的一个表现。这里的潜台词是:如果消费者实际购买的方便面没有外包装上的这种效果,不能责怪商家,因为商家早已有言在先,并非言之不预。再比如,一些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招聘人才,往往会在其招聘条件上写上“博士或者硕士以上学位,研究生学历,取得相应的科研成果”等等“硬指标”。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不符合条件的应聘者也被纳入招聘对象而且有些最后还被聘用。这些招聘单位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他们的招聘工作是“以实际为准”,而不是以他们所宣传的“硬指标”为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以实际为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在“实际”明确之前,人们又能通过哪种途径了解这“实际”到底是什么样的?既然“实际”出来之前的一切“不实际”对说明“实际”没有任何作用,没有任何价值,那为什么又要搞出这些“不实际”呢?这不是误导吗?因为这些“不实际”往往既动听又养眼,诱惑力不可谓不强,把人们往“不实际”的方向上引,而最后说了算的却又是“实际”。这无疑是一种欺骗。通过“以实际为准”的说法把之前的一切都抹杀,无疑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既然之前的说法和做法都是“不准”的、不可靠的,为什么又不等可靠的东西出来了再发布?为什么要用不实的东西来糊弄大众呢?
      “以实际为准”的关键还是要落在“实”上,而不能仅仅变成一种说辞,一个逃避责任的借口。那么当然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务实态度,去掉那些动听、动人却“不实际”的宣传,真正做到名副其实。这么做并非是要僵化、机械地像“铁板一块”一样完全一成不变,而是要灵活性和原则性结合起来,既根据情况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又要有一个科学、统一的标准,使得我们的行事有“法”可依,而不是杂乱无章,主观任意。

    相关热词搜索:为准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