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从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看其潜在的浪漫主义情怀|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完整版

    从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看其潜在的浪漫主义情怀|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完整版

    时间:2019-02-02 05:30:4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奥地利作曲家阿尔班・贝尔格(1885-1935)是二十世纪西方音乐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师从表现主义大师勋伯格,深受马勒的影响,把马勒的后期浪漫主义风格与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很和谐的融合在一起,这其中的代表作就是作者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主要的协奏曲之一的《小提琴协奏曲》。
       传世之作《小提琴协奏曲》,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小提琴作品之一。也是作者生前的最后一首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因为纪念马勒的遗孀阿尔玛・马勒和后夫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所生的女儿马侬・格罗皮乌斯而产生的创作激情、包含有调性因素素材的十二音序列的运用、充满个性的美学立场被充分的融合,从而使这部作品在具有表现主义音乐特点的同时,更加散发出一股浓郁的浪漫主义芬芳。笔者通过对其该作品的欣赏与分析,深深被其中的感情所打动,其潜在的浪漫主义情怀使这部作品在二十世纪显现出了无与伦比的魅力。
       一、浪漫主义气息的标题性情节
       十九世纪初的浪漫主义音乐主要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音乐富于色彩,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贝尔格虽然处在二十世纪,但深受马勒等的影响,对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表现特点应用起来得心应手,其作品中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标题性情节表现得尤为明显。
       这部作品是作者听闻马勒的遗孀阿尔玛・马勒和后夫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所生的女儿马侬・格罗皮乌斯不幸夭折,情感上遭受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从而产生灵感创作了该协奏曲以纪念这位年仅十八岁的忘年之交。总谱扉页上作者题赠“纪念一位天使”,指的就是这位早逝的少女。从作者创作的灵感来源看,该作品就具有不折不扣的浪漫主义气息,整首作品通过一系列的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其实都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的主观感情,含有作者对这位十八岁少女的思念与痛惜。这与表现主义所强调的疯狂、绝望、焦躁与不安的内心精神世界不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虽然满怀巨大的悲痛,但其从作品的情节上来看,所体现出来的确是偏向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气息的故事安排。第一乐章一慢一快,首先是一幅玛侬・格罗皮乌斯的音乐素描,安静而甜美,然后用一种奥地利田园风格的旋律将作品引向对少女过往美好生活的渴望;第二乐章一快一慢,以“灾难与决心”为标题,描述了少女遭受疾病折磨的痛苦以及她的去世和灵魂上天,抒发了作者对于逝者的深情。
       二、浪漫主义风格的音乐素材
       贝尔格师从表现主义大师勋伯格,可以说对于十二音序列的作曲手法是尽得大师的真传,但是,贝尔格并没有一昧的盲从,而是在其创作的道路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领域,即把原本无调性的十二音序列通过大小三和弦的叠置与全音音列的交融,产生了蕴含调性要素和调性倾向的十二音音列作曲手法。在这部小提琴协奏曲中,作者更是直接运用了两个具有明确调式的传统音乐素材,使十二音音乐的发展空间得以延伸。第一个素材是奥地利克恩藤州民歌《李树上的小鸟》,用来表现少女无忧无虑的青年生活。第二个素材是众赞歌《这就够了》,用来表现作者希望少女灵魂升入天堂,祈求灵魂安息的思想。吸收民间音乐精华,寄情于宗教神话,这正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创作的一个特点。贝尔格继承了这一特点并把它引入自己的十二音音乐创作中,这种前无古人的创作手法使得贝尔格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比起另外两位表现主义作曲家勋伯格和韦伯恩的作品来,来源于传统素材的主题动机调性倾向更加稳定,不再模糊,旋律更加连贯流畅,不再支离破碎,听众更易于接受,不再觉得晦涩难懂。
       三、浪漫主义气质的美学立场
       我们把二十世纪及以后的音乐创作统称为现代音乐创作,其原因正是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作曲家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各种音乐流派都能在音乐创作的领域中找到他的一席之地。这种创作上的差异也正是代表了不同流派作曲家的美学立场。
       在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中,作者使用的一切创作手法都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主观感情而服务的,这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美学观念不谋而合,即将情感表现视为音乐艺术的本质所在。作者在这首作品中浸透着对少女的怀念,同时也抒发着自己对病痛折磨的痛苦与无奈,既是对少女的挽歌,也是对自己命不久矣的前奏。在对聆听者的态度上,贝尔格更是个不折不扣坚守浪漫主义情怀的作曲家,他在意听众的感受,期望得到他们的理解和认可,他作品中的传统音乐素材,正是引起听众共鸣的元素,这使得他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具有更现实的美学立场。
       综上所述,贝尔格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其创作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上、传统音乐素材的应用上、所保持的美学态度上,都辉映着浪漫主义时期的影子,作者把二十世纪激进的作曲手法与浪漫主义传统的表达方式相结合,创造了“贝尔格式”的带有双重性的艺术表现手法。
      
       参考文献:
       [1]钱仁康.一曲回肠十二音――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赏析[J].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5(4).
       [2]郑英烈.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7(1).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音乐系)

    相关热词搜索:浪漫主义情怀看其贝尔格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