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启示|道德教育的价值澄清模式

    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启示|道德教育的价值澄清模式

    时间:2019-02-03 05:39:4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价值澄清理论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道德教育流派之一,对价值澄清理论的梳理和借鉴有利于今天中国主体性道德教育理论的深化和实践的开展。本文首先分析了价值澄清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在进一步探讨了价值澄清理论批判传统德育方法、注重培养教育主体的价值选择和判断能力和具体可操作性特征之后,找到了价值澄清理论和主体性道德教育理论的契合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新德育理念、培养学生独立进行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和探索贴近学生生活的易操作的德育方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价值澄清理论;主体性道德教育;启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应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养自己的欲望”,可见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道德教育亦如此。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学生是教育主体”命题的提出,主体性教育理论逐渐成为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无疑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化有利于改变传统道德教育单向度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但是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主体性教育理论似乎进入了一个“高原期”,不少教育实践工作者抱怨主体性教育理论太抽象,应用性和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如何突破主体性道德教育理论的瓶颈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一大显著特征就是以反对传统灌输为起点,重视对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其中尤以价值澄清理论为著。价值澄清理论以其鲜明的时代性、易操作性以及独特的价值澄清方法为突出特征。有鉴别的借鉴和吸收西方德育理论能够为我国道德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一、价值澄清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价值澄清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出现,但真正成为一个有影响的道德教育学派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价值澄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路易斯―拉思斯、哈明和西蒙等人,其主要思想在他们合著的《价值与教学》一书中有着比较系统的表述。《价值与教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价值澄清理论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流派。它与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并称为“美国过去20年的时间中最主要的两种道德教育方法”。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植根于它所在的历史条件,价值澄清理论也不例外。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美国50、60年代社会道德状况每况愈下、社会秩序混乱不堪,有识之士强烈要求重整学校道德教育的一种反映。当时的美国社会在反对越战的示威游行的契机之上爆发了一系列的激进行动,比如争取民权运动、黑人抗暴斗争、校园学生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少数民族的平权运动,这些国内斗争和运动可谓此起彼伏。
      
      二、价值澄清理论的内容分析
      
      面对社会现实所带来的价值观的多元化,价值澄清理论对道德教育的一些范畴和关系重新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独创性的见解和主张。
      第一,在批判传统道德教育方法之上,提出了道德教育的目标在于进行价值的澄清。
      近代西方德育理论的一个普遍和显著特征就是建立在批判传统德育方法的单向性和灌输性基础上。在《价值与教学》一书中拉思斯首先批判了一些在学校中广泛流行的传统的价值教育方法,比如树立榜样、说服、限制各种选择、运用各种规则和规章等,尽管他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这些方法过去曾支配着学生的行为,甚至形成他们的信仰和态度。”可见,传统的德育方法不过是简单的“正确价值”的传递,而不是教会儿童如何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判断。
      价值澄清理论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一种道德教育理论,它并不单单关心道德和道德教育问题,而是一种关于价值和价值教育的理论和方法”。 拉思斯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并且,每个人都按照他自己的价值观行事”,同时,“价值观是不能也不应该被传授和灌输给某个人”,而是人们应该而且有能力学会运用评价过程和价值澄清方法去形成最适合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第二,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其价值选择的能力。
      美国著名的道德哲学家弗兰克纳曾指出:“从道德上讲,任何道德原则都要求社会本身尊重个人的自律和自由道德的产生是有助于个人的好的生活,而不是对个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道德是为了人而产生,但不能说人是为了体现道德而生存。” 所以人才是道德活动的主体,应该尊重道德主体的追求潜能和价值实现的内在倾向和潜能。
      价值澄清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中立”,也就是为了避免教师将自己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重蹈旧的德育方法的覆辙。价值澄清理论也十分强调关注学生深感困惑的问题,往往“根据学生的年龄,考虑设计出富有价值意义的主题,诸如友谊、金钱、规则、家庭、兄弟姊妹、家庭杂务、宗教、爱情、性欲、工作、职业、目标、闲暇或政治。”
      第三,提供具体可操作性的方法,推动了价值澄清理论的传播。
      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巴里・查赞教授在《当代道德教育方法》一书中评价的“一般来说,价值澄清理论与方法受到的尊重是比不上涂尔干、柯尔伯格与杜威的地位的。但是我们认为,在20世纪,这种学说比其它德育学说,有更大的实际意义与重要性,它可能是当代价值教育方法的最为典型的代表。” 可以说一语道破了价值澄清理论的价值。拉思斯等人在《价值与教学》一书中提出的方法多达近20种,主要有澄清应答法、价值单填写法、价值观延续讨论法,这些方法的一个共性就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也因此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
      从以上对价值澄清理论内容的介绍中,我们不难发现价值澄清理论和主体性道德教育理论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他们都反对传统的灌输方法、都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无疑为我们借鉴价值澄清理论,进一步推进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基本的契合点。而且价值澄清理论提供的一些具体的方法可以为我国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实践提供可操作性的启发。
      
      三、对我国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借鉴意义
      
      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社会也面临着多元价值观并存和冲突的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逐渐确立了自身独立的地位的过程中给社会带来正面价值的同时,但是也带来了负价值和负效应,这样就使得社会上同时并存着充满活力的、积极实现自身价值的理念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主张;而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同时并存着民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和来自发达国家的文化霸权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冲突。这样的背景下,单纯的道德灌输已经使得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因此适时的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将德育的培养重点从单纯的传授道德规范转变为道德判断能力的上,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上不无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反思传统德育方法,更新德育理念。
      中国历史上虽然有“内省”、“慎独”的自我教育的方法,但是统治者更多的是靠愚民政策对民众进行统治,加之建国后仍然沿用战争年代那种宣传和教育的方法,自上而下的灌输成为我国道德教育的主要特征和方法。这也是长期以来德育教育实效性不理想的原因。
      其次,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独立进行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
      道德教育能否达取得应有的实际效果,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否重视其主体性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只有那些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积极选择自己的目标、方法,善于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的前途联系起来考虑,合理地设计自己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本质力量,成为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价值澄清法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德育不能只靠灌输的方式使受教育者被动接受,而应当鼓励他们在积极正面的社会主流与消极负面的社会不良现象的交织混杂中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增长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鼓励学生在通过自我经验形成现有道德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并通过教师的帮助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知道他们所珍视的事物,更加明智地选择,并更好地把选择整合到日常行为巾去,从而提高他们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能力。
      最后,探索贴近学生生活的易操作的德育方法。
      主体性道德教育承认学生作为道德教育主体的地位,那么就应该以学生的需要为旨归。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现实的需要进行引导和教育。拉思斯指出:“价值源于生活本身的变化。”而且在《价值与教学》一书中拉思斯等人也陈述了大量的问题,为教师实践价值澄清理论提供了指南。所以在今天我们进行主体性道德教育的时候也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提出适当的问题,促使学生对自身的问题进行积极的、主动的思考。而且在教育过程中要创造一种平等且互相尊重、激励的氛围。主体性道德教育既不能只注重学生一方面,也要避免重新回到教师中心的窠臼。所以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真诚和相互信任的关系,力求消除彼此间的绝缘层,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盲目地受他人干扰。他们还提出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遵循的十条准则,教师对学生完全地尊重,从“教会顺从”的训导者变为“教会选择”的指导者,导航者或治疗者,帮助学生发展和利用自己的能力,重新确立正确的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4页。
      [2]Elias, J. Moral Education: Secular and Religious.P.31
      [3]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4]魏贤超主遍《价值与教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38页。
      [5]冯文全:《论拉斯的价值澄清德育思想及其启示》,载《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相关热词搜索:主体性道德教育澄清启示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