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试论城市郊区化的动因\目标及对策建议:城市传奇篮球赛app官网

    试论城市郊区化的动因\目标及对策建议:城市传奇篮球赛app官网

    时间:2019-02-03 05:43: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本文以苏南城市群的常州市为例,剖析城市郊区化的动因,探讨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目标,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解决城市发展中日益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城市郊区化;城乡一体化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是现代生产力的代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对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发挥了核心作用。但随着不断的发展,城市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资源短缺、人口密集等。因此,发达国家的一些城市出现了明显的城市郊区化,在国内的苏南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城市郊区化也端倪初现,且势头强劲。
      
      一、城市郊区化的动因
      
      1.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城市郊区化提出了内在的要求。常州原是一个以加工业为主的中等城市,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人口总量也不断膨胀,迫切需要拓展新的城市空间。2002年经国家批准,常州下辖的武进市撤市建区,常州市区的面积从280平方公里一下扩展到186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也相应突破了200万,常州老城向郊县拓展,老工业基地向南北辐射,人口向城外转移成为现实可能。
      2.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引导了城市郊区化的进程。过去常州工业的布局大多沿沪宁铁路和京杭大运河布局,城市形态相对较为狭长和局促,虽也在城市边缘的城郊结合部区城规划了几个城市副中心,建立了一些工业园区并在工业园区周围兴建配套设施,推动城市向郊区化发展,但效果并不明显。随着在城市北部沿长江建立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武进撤市建区开放了南部腹地后,城市总体规划定格为“一体两翼、三城并举”。在这种城市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居民也不断地向南北两冀搬迁,城市郊区化正式拉开序幕。
      3.旧城改造拆迁为城市郊区化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常州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化改造步伐加快,老城区大规模拆迁,房价大幅上扬,市中心的房价从2000年的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一路飚升到六七千元,近郊的房价也涨到三四千元。面对高昂的房价和节节攀升的生活成本,大多数被拆迁市民只能远离老城区去买房安置。
      
      二、城市郊区化的利弊
      
      城市郊区化的利弊概括起来是“三利二弊”:
      其利一:城市郊区化在一定程序上缓解了城市中心区的人口过度集中、住宅紧张和交通拥挤状况,减轻了城市承载压力,改善了城市工作条件,有利于城乡二元结构的改善,促进了人地关系的进一步和谐。
      其利二:城市郊区化可通过制定和实施完善的区域规划,促使城市产业、部门在地域空间范围内的协调布局,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在生产、流通、生活、消费等领域的整体功能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协调。
      其利三:城市郊区化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通过将原先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的工业污染企业逐步向郊区转移,并建立集中开发的工业园区,便于污染集中治理,同时又大大减少了市区的噪声、废气污染,提高了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质量。
      其弊一:城市总体规划相对滞后。现在我国的城市郊区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总体规划缺乏前瞻性,很多城市都是靠出让土地使用权和开发房地产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对布局的合理性缺乏整体考虑,这对今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隐患。
      其弊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当前城市郊区化大部分是在被动拆迁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道路交通、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还跟不上,造成居民的实际生活质量下降。很多已搬往郊区的城市居民的工作地点还在市区,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却不发达,给居民出行造成不便。
      
      三、城市郊区化的发展目标
      
      城市郊区化不是将城市变成郊区,也不是在郊区简单地复制城市,而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出现的新趋势,但它也只是城市发展趋势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因此,城市郊区化的发展必须顺应城市发展的大趋势,融入城市发展的大进程,服从城市发展的总目标。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城乡一体化才真正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不是简单的城市郊区化或郊区城市化的范畴和概念,而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实行综合研究、统筹谋划,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实现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交通信息、市场结构、政策措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治上的平等、经济上的互惠、分配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乡一体化不仅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它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的城市化阶段,是在城市化推进到一定水平时才能提出的一个目标,进入的一个过程。因此,城市郊区化的发展最终将纳入城乡一体化的轨道。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
      
      四、城市郊区化的对策建议
      
      既然城市郊区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前奏之一,那么,推进城市郊区化的进程就必须服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在规划战略、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就业社保、公共服务、环境治理、居民区选址等诸方面未雨绸缪,超前谋划,处处体现城乡一体化的原则要求,并为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创造条件,而不能只图一时之利而对长远的发展设置障碍。当前来看,宜采取以下对策建议:
      1.科学编制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规划是龙头、是先导。推进城市郊区化,首先就必须有一个科学超前的规划,体现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安排的战略要求。即要尊重郊外区域的历史,保留和突出郊外区域的特色,又要反映现代城市建设的特点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尤其是规划方案要考虑长远发展,不能朝令夕改,要以法律的强制性来规范城市规划的严肃性。
      2.加快建设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郊区化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城市的交通、通讯、能源、环境、供水、排水等现代化设施要向郊区延伸和覆盖。特别是要尽快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方便居民出行,从而推动城市郊区化的进程。
      3.大力发展郊外区域的公共服务体系。经济社会发展使现代服务业越来越发达,公共产品也越来越丰富。金融保险、交通通讯、商业物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产品应对城郊居民一视同仁,特别还要加大对郊区商业娱乐、教育卫生、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
      4.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主要标志。郊区是调节城市生态平衡的区域,其生态环境对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要按照建设一流生态城市的要求,将中心城区与整个郊区的生态环境统一纳入一个大系统中去考虑。根据城市规模与原有绿地、气候、土地、地理等因素,综合考虑生态绿地布局,建立城市、乡镇与农田相互协调的生态环境体系。
      5.积极鼓励中高收入阶层向郊外转移。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中高收入家庭一般都拥有汽车,出行较为方便。政府在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同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这部分人群向郊外流动,与拆迁安置的被动型人群相融合,组成新的多元化的社区或城镇,以带动城市郊区化的健康、有序推进。■

    相关热词搜索:郊区化动因试论对策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