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数字出版对传统编辑职业倦怠的矫正】数字出版编辑

    【数字出版对传统编辑职业倦怠的矫正】数字出版编辑

    时间:2019-02-08 05:26:5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传统编辑职业倦怠情况严重。本文分析了传统编辑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与表现, 并结合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对传统编辑职业倦怠的矫正,据此提出传统编辑积极应对数字出版的 措施。 
       [关键词]职业倦怠 传统编辑 数字出版 矫正 
      
       职业倦怠(occupational burnout) 又称“职业枯竭征”,一般是职业人员不能自如地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职业人员由于长时期工作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据诸多调查表明,[1]传统出版单位的编辑职业倦怠情况严重。 
       随着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推动数字出版跨越式发展,是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中最具战略性、前瞻性的选择”。[2] 这对于传统出版业和传统编辑而言,既是挑战,也是发展的契机, 对于传统编辑的职业倦怠可以发挥矫正功能。 
       一、传统编辑职业倦怠的表现与原因
       传统出版单位的编辑职业倦怠,是目前形势下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 虽然传统编辑作为文化的优化者和选择者,其工作的意义在于 “使作品变成图书,特别是变成好书”。[3] 但随着 整个社会经济与利益运行方式的变化, 传统编辑受到整个社会计量化业绩评估 体系的挑战,其编辑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被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呈现为职业倦怠,具体表现在工作进取心不足,工作缺乏激情,按部就班,疲惫心理严重,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究其原因有以下几 点: 
       出版业的前途模糊 
       我国图书市场有限,近年来总的市场容量并未得到太大的增长,今后几年 还会受到数字出版的冲击,传统出版面临逐渐萎缩的窘境。出版前途模糊在国际上也是普遍现象。日本出版连续十余年吃进慢档。老牌编辑竹熊健太郎在书业预测中指出:“我确信,传统出版模式 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崩溃。”[4] 尤其是在后转制时代,编辑人员对 于出版业的发展未来和立足之本缺乏安全感和确定感,无法将个人的职业规划与出版社的发展相结合,对于出版的理想无法坚守,徘徊于流失与观望状态。 
       2. 编辑工作的操作流程化 编辑工作往往都是按部就班,周而复始,周期性很明显。如果编辑不能正 确认识其工作流程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意义,看不到编辑工作流程中蕴涵的艺 术性和创造性,就很难一直保有旺盛的工作热情。 
       3. 编辑的成就意识淡化 当下出版社的收入,大部分人常常 难以对外人启齿。[5]同时,传统编辑的职业倦怠还突出表现为缺乏激励,无成就感,丧失职业理想以及能力恐慌。美国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对人的激励研究中发现,缺乏激励的员工仅能发挥其实际工作能力的20% ~ 30%。 因为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足以使自己保住饭碗。[6]低收入带来的不稳定感,加上渺茫的成就感,这两项因素已经令图书出版工作对于长时间处于行业与职业 内耗的传统编辑失去吸引力。而一旦当编辑将个体的内部资源耗尽而没有及时 补充时,就会引发职业倦怠。 
       二、数字出版对于传统编辑职业倦怠的矫正
       2010年9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这对传统出版业及其编辑提出了更难的挑 战与更高的要求。 
       强调当前数字出版环境事件的重要性 
       数字出版的时代底蕴要求传统编辑 矫正重压力轻机遇的职业价值取向。 在国际上,如荷兰/英国励德・爱思 唯尔(Reed Elsevier)、德国施普林格 (Springer)等跨国出版集团从数字化方面获取的出版收入已超过50%,专业出版的数字化商业模式转型已基本完成。 在当前,随着数字出版的迅猛发展,在极大增强出版业的创造力与传播力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兴的出版业态和表现形式。 具体而言,数字出版环境下的读者群、阅读需求和方式、消费模式、产品运维方式、产业链构成、上下游的行业和技术对接,资金、企业和市场运作方式、产业盈利模式都与传统出版截然不同,甚至数字环境下的碎片化出版、微内容出版理念也与传统出版背道而驰。[7] 因此,数字出版对于传统编辑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即将此看做机遇而非压力,在传统出版受到极大冲击之时,借助数字出版的契机寻求全面发展。
       2. 对数字出版进行精确描述 
       数字出版规则要求传统编辑矫正重内容轻载体的职业心理。 在国际上,美国跨国出版集团运用 数字出版技术抢占未来大众出版市场份额,以苹果iPad平板电脑为代表的多款阅读器投放国际市场。以iPad为代表的新兴数字媒介代表了一种新的数字媒介阅读载体趋势,对于传统出版业及编辑 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出版纸质图书为主业的出版业不得不谋求转型。但与国外不同的是,在我国数字出版是由过去的技术服务商代替传统的出版业引领,表现为“服务平台、网络运营商、终端都开发了金矿,只有产业链条中最重要的内容创造者收益最少”[8]。 
       换言之,技术一定程度上“绑架” 了数字出版,使传统出版暂时受制于技术商,造成传统出版主体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但对于传统出版业而言,从长远来看,采用了大量先进的信息技术 和数据管理技术的数字出版,对于在内容的编辑加工过程中,特别是编辑出版流程再造,大型工具书、教材编辑及科技类图书编辑,出版资源积累,能提供大量的技术性支撑。以出版纸质图书为主业的我国出版集团应需要深化改革来 完善出版生产关系,解放出版生产力, 重新认识出版主体。同样,对于传统编辑而言,也应认清形势,在秉持出版的本质和核心是内容的同时,高度重视电子阅读器等载体的接受与使用的倾向, 即成为既懂出版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3. 开展和实施数字出版程序和方法 传统的线性编辑出版流程及生产工 艺,不可能完全适应数字环境下的内容 生产需求。数字出版需要对传统编辑出 版流程与生产工艺进行再造,特别是基 于内容质量的控制和保障系统。以美国 产业链结构为例,电子图书产业基本包 括以下元素:内容提供方即出版商,电子 图书销售平台,图书数字化服务商,技 术提供商,电信或移动运营商。[9] 
       传统编辑在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 其中一些从业者能够迅速地适应这种转 变,而一些人却因为缺乏相应编辑环境下工作所需的相关技能和素质,无法适应这一转变。数字出版要求改变传统编辑重沿袭轻创新的职业行为,并强调对其行为改变做出度量。内容提供方即出版商中的传统出版编辑对于内容提供与 其他环节的关系未能认识透彻,对于新兴的出版程序和方法持排斥态度。如果仅将业务范围局限在纸介质上,不主动求变,积极转型,就要面临被边缘化, 甚至最终被淘汰的危险。 
       三、传统编辑积极应对数字化矫正
       与传统媒体相比,数字媒体从业者 的技能和素质的要求更高,数字出版对 传统编辑职业倦怠的矫正作为一种外在 的时代要求,通常由编辑付诸实践。这 就需要传统编辑积极应对数字化,付诸 实施并明确策略。 
       1. 积极思考出版的数字化转型, 更新观念与其在数字出版浪潮前忐忑不安, 迷茫惆怅,尤其对于一些作者弃传统出版而投向数字出版的现状,传统编辑不如建立正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认清数字出版的本质,准确把握出版的数字化态势,通过出版数字化规范提升内容质量,拓展产业规模,服务文化需求。 即使是向数字化出版转型,传统编辑也认识到发展的立足之本是内容出版,并通过技术提供、内容获取到版权保护形成成熟模式,并因其专业化、规模化的数字内容(包括多样性的传统内容)获得读者,与读者实现利益共享。 
       2. 完善数字出版业务知识结构,提升能力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向要求出版从业者不但具备传统出版业所需的扎实的文化功底和熟练的业务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融合型”的专业能力,即兼有多媒介技术操作运用的能力,对数字出版产业链增值环节的快速反应能力,对海 量数字化内容资源进行整合和综合分析利用的能力,对跨媒体内容定制并扩大其效应的市场意识和运作能力,以及灵活多样的选题策划能力。传统的编辑方法、编辑思路等已不能适应当今数字出版的需要,因而作为编辑宜加强学习,逐步适应数字化出版的需求,重建知识结构,提升自我。 
       3. 开拓数字出版职业发展规划,致力转型当前,职业经理人有效推动了国际 数字出版事业的发展。以目前全球第一大科技图书出版公司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为例,设有多层次的职业经理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项目上下左右实现无缝对接。当前,传统出 版单位数字出版高级管理人才、高级营销人才、高级策划人才及数字出版编辑人才短缺,传统编辑应在积极适应的过程中,以出版职业经理人为发展目标,注重自觉总结经验和教训,修正认知、职业角色定位和目标,致力转型。 
       总之,当前传统编辑存在的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工作心理状态,在数字出版大潮中将会受到冲击,尚有待于最后的定型和巩固。数字出版对其具有极强 的矫正功能,可以引导和教育传统编辑,使他们摈弃消极的心理状态,树立正确 积极的价值观念,修正行为模式,适应 数字出版,这既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出版事业的繁荣,又能发展完善自身,从而获得个人持续、健康、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2004年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 查结果[EB/OL]. http://www.省略. 2005-09-08. 
       [2] 孙寿山.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 变 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又好友快发展[J].出 版发行研究,2010(9). 
       [3] 张灵.时代对纸媒编辑、出版提出的 新要求[J].出版发行研究,2010(9). 
       [4] 出版社的幸存之路――竹熊健太郎 的书业预测[EB/OL]. http://www.douban. com/group/topic/10189432. 
       [5] 何明星.未来中国出版业拿什么吸引青年精英?[EB/OL]. http://www.china.省略. 2010-01-25. 
       [6] 丁鹏.出版企业人力资本管理探析 [J].科技与出版,2010(12). 
       [7]龚莉.出版数字化转型及所需设备[EB/OL]. http://www.省略/rdjj/08sznh/ tpxw/200810/t20081019_40245.html. 
       [8] 刘扬.电纸书新赛季喜忧参半[EB/ OL].http://tech.省略/i/2010-04- 01/14254012464.shtml.2010-04-01. [9]中美电子书市场分析:商业模式 制胜数字出版产业[EB/OL]. http://www.省略/cul/2010/08-26/2493696. shtml.2010-08-26.

    相关热词搜索:倦怠矫正传统编辑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