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梁祝”的文学文本与音乐文本解读]梁祝解读

    [“梁祝”的文学文本与音乐文本解读]梁祝解读

    时间:2019-02-11 05:39:0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在当下学术中,跨学科领域研究备受关注,基于此,本文从文学文本与音乐文本的比较解读中谈谈对“梁祝”的本体性认识。在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文学文本与《梁祝》的音乐文本的比较中,加深对文学与音乐的研究。
      关键词:梁祝 文学文本 音乐文本 比较解读
      
      一、“梁祝”的文学文本
      (一)故事渊源
      从历史文献的考察中,梁祝的故事并非虚构的,最早见于唐初梁载言《十道四蕃志》,后来的晚唐、宋明清等也有所记载。在这些史料记载中严谨规范,语言简洁、客观,具备了较为真实的科学性,是了解这段历史故事的有效途径。因此,梁祝故事是真实存在的。进入了近现代,梁祝故事传播得更加广泛,标志性事件有:邵醉翁、邵逸夫导演的第一部梁祝题材的无声黑白电影《梁祝痛史》;建国后桑弧、徐进编导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家俞丽拿1958年首演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让世界人民了解了梁祝等。此外,还有以梁祝为专题的研究活动与故事形态也广泛开展。
      (二)梁祝作为一种民间文学
      民间故事。梁祝故事在民间有着广泛的认同性,具有范围广(在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甚至于朝鲜等地都有所传播),故事大同小异(在古时发生地点、故事情节、悲剧结局等方面有着较为统一的认知),估计在俗语风情等方面有着浓郁的民俗性,语言朴实直白、口语运用较多、有着丰富的想象空间,梁祝的传说与故事是以后各种表现艺术的源泉。小说创作。在梁祝故事与传说之后的梁祝小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版本,赵清阁、张恨水等都写过同名的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如张恨水在故事中以反封建为主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戏曲创作。《梁祝》的戏曲文本在比较早的时候就有文字记载,如元代的戏曲《祝英台》和明代的《同窗记》等;另外以梁祝故事为题材的戏曲种类多样繁多,有京剧、昆曲、吕剧、川剧等;语言上有着独特的地方戏用语特色。
      (三)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文学文本特点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几经改革与革新,可以说,它是不断修改完善的剧本文学,有着不少文学特点:在情节上,大量使用“重复”的描写手法,如“楼台会”等,这些重复手法是剧本文学创作有别于一般文学创作,在典型人物、典型故事情节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渲染剧情的重要手段;越剧版本与久远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密不可分,是最为接近原始民俗的剧本风格;越剧版本运用浙江当地的民间口语、俗语等,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文化底蕴;越剧版本的文本唱词风格淳朴,想象丰富。正是由于具备了这些特点,才能让读者深刻地体会到梁祝二人的情感世界。
      二、“梁祝”的音乐文本
      (一)梁祝音乐文本通解
      1.梁祝的越剧音乐。越剧和其他剧种相比较的话,在唱腔板式上使用音乐较少,最早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彩色电影剧是最有权威的。在音乐使用上有着以下特点:“尺调腔”的使用,这是越剧音乐发展中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是在原有的“四工腔”基础上发展创造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新派唱腔;清板的运用,清板是一种演唱形式,经常出现在越剧音乐的各种板式中,是越剧唱腔中音调最贴近自然吴越方言的一种形式,有着较强的艺术亲和力;甩腔的运用,甩腔是越剧各种流派唱腔中变化相对较多并且富有特色的唱腔处理方式,它在塑造人物性格和形象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细腻化的甩腔可以表现出深邃的情感;中板的运用,这是“尺调腔”的基本板式,能够将越剧音乐中“尺调腔”的鲜明特点与不凡气质发映出等。
      2.梁祝的民间歌曲。梁祝民间歌曲流传范围很广,有着一些特点:各地民歌由于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等的不同,在风格上有着不同特点;在保存下来的梁祝民歌中,以小调为主,小调一方面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与情感,另一方面有着多样复杂的结构;在内容上,多以故事情节叙述为主;梁祝民间歌谣调式调性总体上比较多样,有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等;梁祝民歌地域分布广泛、流传多、歌词内容丰富细致,有着极大的民族认同性。
      3.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作于1959年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单乐章带小标题的标题音乐。音乐主要表现内容由“草桥结拜”、“英台抗婚”与“坟前化蝶”这三个民间故事情节组成。依次才是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这个作品以越剧曲调作为音乐的创作素材,同时运用了西方理论体系中协奏曲形式的交响性,成功地塑造了故事的戏剧效果。在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忠贞爱情与反对封建礼教上有着突出表现。自问世以来,深受欢迎,影响广泛。在欧亚美各大洲演出,并将中华民族的鲜明风格得以展现,受到了国际的认可。
      (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文本分析
      以西方音乐体系的“协奏曲”为主要呈现方式,在曲式上有呈现部、展开部、再现部,对梁祝爱情主题的四句落音分别是商、徵、羽、徵,这是中国民歌典型安排方式,有着“起承转合”的关系。在和声上,梁祝运用了民族五声调式和声创作而成,使用了徵调式与典型的“宫和弦”定调的和声布局,在旋律上使用原和弦结构的变异模式。配器上,特色管弦小提琴,有利于表现不同情绪性格的音乐与抒发人的感情,单簧管的使用着重体现出了音乐本身所需要的不同色彩体现等。织体上,使用了“展衍”主题内部乐思的发展方法,这可以保持音乐内部风格的音调统一性。
      三、两种文本的比较
      文学类梁祝与音乐类梁祝虽然从属于不用的文艺范畴,但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作为“下里巴人”的俗文学与“阳春白雪”的小提琴协奏曲却有着相融之处。
      (一)“异曲同工”之妙
      1.不论文学还是音乐都是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以女性心理作为描述主线。戏剧文学从故事的开始、发展、冲突到结束都是围绕着“祝英台”这个中心展开的。在手法上以女性叙事表现故事的动态,女性特有的细腻周到的心理表达使得剧情有着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小提琴协奏曲虽然在选材上是从重要章节演绎,但也是在女性视角统领下的创作,以女性情感彰显协奏曲的魅力。
      2.共同的悲剧性。梁祝的诸多艺术表现形式中,悲剧占了绝大多数。特别是越剧文学和小提琴协奏曲中的悲剧感在故事情节与音乐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因此梁祝的文学文本或音乐文本才可以给人强烈的情感冲击与特别的审美感受。
      3.文学文本或音乐文本的梁祝都对既有梁祝艺术形式进行了借鉴,是在顺应下的创新。文学文本是在原有民间故事传说、民间舞曲等基础上改编的。小提琴协奏曲也是在原有民间故事传说和越剧基础上创作的,在这个过程中两种艺术形式都对原有艺术进行了继承与创新。
      (二)雅俗对比的相通相融之处
      戏剧文本的梁祝是民众思想积淀的结果,是“下里巴人”的通俗艺术形式,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西方理论为基础是“阳春白雪”高雅类艺术,虽然二者在语言使用、情感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是除了上文中所说的“异曲同工”之妙外,还有着文学与音乐之间的相通相融之处。音乐与文学存在着文艺共同性,因此具有相汇相融的特点,梁祝的音乐文本与文学文本同样如此――音乐中有着文学性,文学中有着音乐性。从梁祝的创作来源上看,在以文学体裁构思基础上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其取材的方向,音乐作品中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都是音乐逻辑所要遵循的顺序;文学剧本中的戏剧冲突在音乐中的表现也是音响动态与织体矛盾运行中的“戏剧性”;而在小提琴协奏曲的逻辑与发展中,随着音调、音韵、节奏、语气等特殊声响性的表现,所传达的鲜明生动的印象作用下的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也是对文学性中想象与联想的重要传达,满足了视觉与听觉完美和谐的目的。音乐与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有着历史的时期性,在西方主要表现在浪漫主义时期诞生的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中,在中国则是由于标题音乐的主流地位使其更加具有了普遍性,可以说梁祝的文学文本与音乐文本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这种相互影响的历史时期性首先体现在了音乐中的文学性与文学中的音乐性;其次就是体现在了文学修养对于音乐家创作的影响以及音乐修养对于文学家创作的影响上,是一个本体和相应本体的主体之间的联结。梁祝中文学文本对音乐文本创作的影响,在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主要戏剧矛盾冲突上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文本由于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促使更多的人去关注文学文本的梁祝。
      文学文本与音乐文本的梁祝的独特相融之处还在于彼此共同的欣赏群体上。对于越剧或小提琴协奏曲熟悉的人群并不多,但是对于梁祝的文学文本与音乐文本欣赏的群体却大有人在,而且他们普遍的观点认为其故事情节感人、跌宕起伏,能够给人以精神鼓舞,可见这两种文本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交互群体。这种交互存在方式在验证了大众对梁祝喜爱的同时,也说明了文学与音乐的交互性。
      
      参考文献:
      [1] [美]苏珊・郎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傅志强,同发祥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 中国青年报文化生活部编.文学百题[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3] 罗小平.音乐与文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省略

    相关热词搜索:梁祝文本解读文学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