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美国第一个桂冠诗人】英国第一个桂冠诗人

    【美国第一个桂冠诗人】英国第一个桂冠诗人

    时间:2019-02-15 05:35:2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九八六年新年伊始,便传来消息,美国诗人、现年八十一岁的罗伯特・潘・沃伦(Robert Penn Warren)被指定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桂冠诗人。   决定设立全美桂冠诗人这一称号的一项法律去年才在美国国会通过,从今年九月开始正式生效,持续一年或两年。授予沃伦这一荣誉是由于诗人对于“美国生活中的希望和毁灭所倾注的感情”,以及他的作品中所揭示出的“滑稽可笑、喜剧因素、暴力、虚饰以及崇高精神和英雄主义。”(《哈诺德国际论坛报》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八日)
      沃伦一九○五年四月二十四日生于美国南部肯塔基州的卡思雷亚(Gu-thria)。一九二五年在田纳西州梵得比尔大学获文学士学位,一九二七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其后便在南方及其它大学执教。这种根底深厚的文化和教养背景使他能在多方面的文学创作领域内驾轻就熟。在梵得比尔大学,他成为以诗人、批评家约翰・克芬・兰塞姆(John Cro-ve Rasom)为首的南方诗人派别“逃亡者”(The Furgitive)的中坚,当时同属于其中的一员干将是诗人阿兰・泰特(Allen Tete)。兰塞姆是颇有影响的新批评派理论家。一九四一年,当T・S・爱略特、理查兹以及燕卜荪所鼓吹的专注于研究作品本文、强调艺术作品的自主性和自足性的形式主义本体论的影响日益增强时,是兰塞姆率先将这种方法取名为“新批评”而写进他的一本同名著作中。“逃亡者”诗人执着地维护诗歌传统,主张诗歌应有严格的韵律和严谨的选词,坚信诗歌应表达理性。这些也影响了沃伦早期的诗歌创作。
      沃伦虽离开南方,但他的作品(无论小说、诗歌、戏剧等)却大都以南方为背景,而且大都取材于真实事件或某个具体历史时期的场景,他既能够把自己经历过的感受、或强烈的事件,也能够把似乎是琐碎、微不足道的小事写进诗中,幽默风趣而充满智慧,被批评家认为是最富于哲理性的当代美国诗人之一。这些特色再加上沃伦笔下的那种哥特式神秘氛围以及夸张而丰富的语汇,使他的诗歌独具魅力。一九五三年写成的《与恶人为伍》(Brother to Dragons),体现了他一直关注的永恒主题:对人类命运、善和恶的思考。这首长诗根据一个名叫利尔本・刘易斯的年轻人的残暴罪行写成。刘易斯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一八○一――一八○九任职)的侄子,十九世纪初期,刘易斯在南方肯塔基边界杀死一个黑人奴隶。此诗的副标题是“用诗和多重角色对话写成的故事”(ATaleinVerseandVoi-ces)暗示了诗的结构及文体风格。刘易斯的罪行被戏剧化了,沃伦所要探讨的是产生这种罪行的历史渊源和心理因素。在种族主义者看来,奴隶可以被主人任意处置,沃伦抓住这个普遍事实,但使它升华到更为深刻的意义上,因为有极大讽刺意味的是,凶手竟是主张解放奴隶、信奉人人平等、自由、博爱这种启蒙主义理想的美国总统杰弗逊的侄子,难怪杰弗逊本人得知此事也不胜震惊――虽说刘易斯杀人动机是由于对母亲的眷恋,即所谓“恋母情结”所致。在沃伦看来,这种事本身使人类性本善的天性受到无情嘲弄:对一个人的爱竟要用另一个人的生命来换取。沃伦的《诗选一九二三――一九四三》、《诗选一九二三――一九七五》的基调就是这种困扰着他的对时代和历史的深切忧虑和沉思。
      作为诗人,沃伦的重要性还在于他是当代美国诗歌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之一。一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现代和当代的分界线,大战后的美国诗歌经历了中间代这一环节,才延续到当代。“中间代”诗人又大都是学院派诗人如西奥多・罗塞克(Theodo-reRoethke1909―1963)、伊丽莎白・比肖普(ElizabethBishop1911―1979)、斯坦利・克由尼茨(StanleyKunitz1965―)等等。他们分别在三、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已在诗坛上立足,创作日趋成熟,但大都还按照传统写作。沃伦的传统保守观在由十二人撰写的、代表南方诗人观点的《我将采取我的立场》(I’llTakeMySt-and,1930)中已表露无遗。但变化终不可避免,这首先是受了以反学院派而著名的“黑山派”(BlackMountain)诗人之首查尔斯・奥尔森(CharlesOlson,1910-1970)的影响,后来,战后五花八门的诗歌流派在美国诗坛上活跃起来,其中,一直保持传统派、新批评派诗风的罗伯特・洛厄尔(Robe-rtLowell,1917―1977),五十年代末一变初衷,改弦易辙大反爱略特――新批评派诗风对上述反学院派的潮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了美国当代诗史上一个戏剧性的转折点。于是,奥尔森所主张的“放射诗”,洛厄尔的“自白诗”,还有庞德、威廉斯以及“垮掉派”诗人金斯伯格等人汇合在一起,有力地冲击着学院派固守的禁地,形成一场持续多年的战后美国诗坛的两派诗风之争。在这个大转变时期,作为“逃亡派”集团的中坚和元老,沃伦的诗风也从保守的拘泥的形式转向灵活多变,渐渐摆脱了兰塞姆所领导的学院派形式主义影响――虽然不免仍有旧的痕迹。沃伦的诗意象鲜明、风格清新、明朗、形式多变。在他的笔下,“白天,就象一条裤子,哪儿都可以见到”(《夜属于自己》1960),而“时间是一面象张大眼睛凝视着的镜子。”(《或者其它》1974)他特别擅长以某些素材作为共同主题,写成抒情系列诗,如《恬静美梦中的歌谣》(BalladofaSweetDreamofPeace)以及长诗《奥杜邦:一幅幻景》(Audubon,AVision)等。这类诗一般采用叙事体,成用戏剧独白手法,诗句短促,类似碎句,口语化;有的诗句较长,对称,节奏感强,令读者下意识地从一首诗进入另一首诗的境界。显然,就形式和诗句的奔放而言,沃伦已脱离传统的窠臼了。这也是他的诗能被不同的读者广泛接受的一个原因,从而使他成为美国诗坛上从传统跨过中间带这个时期进入当代,使两代诗风相衔结的一位诗人。因此,作为诗人,一九四四――一九四五年,他当选为美国国会图书馆诗歌顾问并不令人们感到意外。一九六五年他成为美国文学艺术院成员,一九七二年,出任美国诗人学院院长,并且多次获得美国重要诗歌奖:一九四三年获纪念雪莱诗歌奖、一九五八年同时获得普利策诗歌奖和美国国会图书诗歌奖。
      沃伦从四十年代开始,便在耶鲁、明尼苏达、哈佛等大学担任教授,一直到一九七三年退休,执教文学、戏剧、写作。作过诗刊《逃亡者》以及《南方评论》(TheSouthernReview)的编辑。对沃伦来说,一方面,他以此为阵地写作诗歌,但同时也逐渐涉足于文学批评和其它形式的文艺创作。他的一大贡献在于,同诗人艾伦・泰特、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克利安斯・布鲁克斯(CleanthBrooks)一起在美国开创了现代美国最有影响的新批评派。一九三八年,沃伦同布鲁克斯合作写了《诗歌的理解》(Understan-dingofPoetry)一书,在当时,这是用新批评方法去分析诗歌的典型范例,对于大学生和研究者,的确仿佛是扑面吹来的一阵清风,被认为是新批评派的一部力作。此书的成功促使两人再度合作,于一九四三年出版了《理解小说》(UnderstandingofFic-tion),意图、目的、编选体例仍是典型新批评式的。不过,如果说,新批评对于容量较小、重视技巧手法的诗歌(选入《诗的理解》一书中的诗大都是十七世纪的诗,戏剧性较强,讽喻性明显,抒情意味较弱,因而较易于分析。)还可自圆其说,那么,对于结构宏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的小说(即使是短篇)则遇到困难,不那么得心应手。暴露了新批评派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缺点。尽管如此,这两本书在当时影响很大,多次再版,现在仍畅销。和勒内・韦勒克、奥斯丁・沃伦合作的《文学理论》(TheoryofLiterature,1949)同为新批评派雄据的四、五十年代的经典著作,是大学生、研究者案头必备书。此外,沃伦还写过《现代修辞》(ModernRhe-toric,1949)、《佳作之要素》(Funda-mentalsofGoodWriting,1950)等多部文艺批评论著,撰写了大量批评文章。出版过有关英国湖畔派诗人柯勒律治以及德莱塞、麦尔维尔、惠蒂尔的系列研究专著。一九七七年,同R・W・B・刘易斯合编《美国文学:制作的人与制作》(AmercanLiterature:theMakersandMaking),这部书仿佛是对美国文学的一个回顾。沃特为此书写了精彩的序言,他对美国作家的评价已有悖于新批评方法,开始强调时代和环境等历史因素。一九七五年写成的《民主与诗》(Democr-acyandpoetry),据权威的《哈佛当代美国文学导论》(HarvardGuidetoContemporaryAmericanLiterature,1979)编者的看法,则是沃特“将美国文学作为一个有历史延续性的传统的最简法的分析。”非常明显,作为一个成熟的批评家,他并不认为文学批评只能容纳一种模式。事实是,即使在他用新批评派观点写成的评论中,他的态度也表现得宽容、灵活得多。沃伦还编选过若干诗选和评论集。这一切卓越建树使他置身于本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批评家之列。而这又是作为桂冠诗人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沃伦的小说创作也不容忽视。自从一九三九年问世的有关本世纪初在肯塔基州所发生的种植烟草主和资本家之间的斗争为题材的小说《夜间骑手》(Night Rider)算起,到现在,已有十多部长篇小说出版。其中,最有名的是写于一九四六年的《国王的全班人马》(AlltheKing’sMen),次年获普鲁利策小说奖。小说主人公的原型是路易西安那州的参议员惠・朗格(HueyLong),此人在一九二八――一九三一年任州长,道德败坏。象沃伦大多数小说一样,沃伦用多彩的笔触,展现了南部的社会生活现实,浸透着作家对社会人生严肃的思考。
      桂冠诗人源于十七世纪英国,是由英国皇室授予英国最卓越的诗人的一种崇高永久性的称号。华兹华斯、丁尼生曾得此殊誉。英国现在的桂冠诗人是泰德・休斯(TedHughs)。不过,正如任何文学奖并非都象一场“Fairplay”(公正无私的竞争)一样,真正优秀的诗人常常不能获此称号,原因相当复杂,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沃伦获得美国第一个桂冠诗人殊誉,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虽然他并不只是致力于诗歌创作,但倘若没有他在诗歌写作上的成就,沃伦或许就不成其为沃伦,文学史家对他的地位会作出另外的判断了。一九八三年,沃伦不无自豪地说过,“诗歌才是我心灵的归宿地。”这应该是诗人的心声。他而今已是耄耋之年,诗写得不多,从一九八五年以来,他自己说,只写了六首诗,而且“全都不满意,并不打算发表。”表示今后要“舒适地休息一会儿。”尽管如此,正是在一九八五年,他仍然出版了一本自选诗集,编选了麦尔维尔的一部诗选,并为之作序,这部诗选预定在一九八七年春由伊可出版社(Eccopress)出版。不久前,他在接受一次访问时说,尽管老态龙钟,但“一息尚存,仍将写作不止。”
      对于自己被决定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桂冠诗人,沃伦颇为兴奋,并不是因为这可以使他每年收入三万六千美元,而是因为,作为诗人,他并没有被忘却。
      
       一九八六年四月于四川师大

    相关热词搜索:第一个美国桂冠诗人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