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浅析隋唐山水画家展子虔与《游春图》|游春图 展子虔

    浅析隋唐山水画家展子虔与《游春图》|游春图 展子虔

    时间:2019-02-26 05:41:0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 作者简介: 耿妍,女;籍贯:河南省焦作市;所在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山水创作研究室研究生;研究方向:国画山水创作与理论研究。   �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新乡 453007)
       摘 要: 隋代的画家不少,《历代名画记》著录了15名隋代画家的有关史料,其中有不少人官高禄厚,画迹丰富,其中一些重要的画家及作品对唐代绘画影响极大,被唐人视为可比拟曹不兴,卫协,顾恺之和张僧繇。而且从总体风格上讲,隋代画家的作品体现出一种:细密精致而臻丽“的风貌,奠定了唐代绘画的基本风格。在这些隋代画家中,最为著称的有郑法士,田僧亮,杨子华,杨契丹,董伯仁,孙尚子,展子虔等人。他们大多经过南北朝而入仕隋朝,成为隋代著名的画家。但从画史的记录来看,他们的确有不同的擅长,其中作为山水画发展中有重要贡献的画家,当首推展子虔了。
      � 关键词: 隋唐;山水画;展子虔
      �� 一、隋唐山水画家展子虔
      �据文献记载,展子虔为北海(今山东阳信县)人,生卒年不详,只知其经历北齐,北周而入隋,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后世均认为他是隋代的代表性画家,可见他的主要创作活动可能在隋代。历来认为他的作品“触物留情,备皆妙绝”。从传世著录作品来看,他作画题材广泛,山水,台阁,车马,人物俱佳,但历来评论,多以为他在山水画方面成就尤为突出。《宣和画谱》认为,展子虔画山水“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之趣。”元汤后的《画鉴》中也认为他的绘画“可为唐画之祖”。他亦善图佛寺壁画,直到宋代时,河中(今山西永济)古庙中还保存着他的壁画作品。
      �“以形写形”作为绘画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自东晋以后至初唐中国山水画画家,批评家共同使用的概念,它代表这一时期山水画家的审美理想,是山水画家共同遵循的创作原则,也是中国绘画“形神论”在山水画领域的具体展开。谈到“以形写形”的感性形态就不能不谈到展子虔的山水画创作。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中,起到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从“承前”来讲,他是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后的第一位主要画山水的画家,从“启后”来讲,他是李思训,李昭道的前驱者。正如后来一些论者所云:“展子虔画山水,大抵唐李将军父子多宗之。”“展子虔青绿山水二小幅,致拙而趣高,后来二李将军实师之。”“展子虔者,大李将军之师也,”“展子虔《游春图卷》,绢本青绿细山水,笔法与李思训相似。”
      � 二、展子虔的《游春图》
      �对于展子虔的山水画作品,历代多有记述和评论,唐沙门颜的《后画录》记展子虔“触物为情,备该绝妙,尤善楼阁,人马亦长。远近山川,咫尺千里。”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引江志云:“模山拟水,得其真体。”
      �展子虔现有的画迹,有一幅《游春图》,此画虽有人考证可能是北宋的复制品,但从考证中又证实它“保存了原作的面貌。”这幅作品在构图上虽以山水为主,但却穿插有较多的人物,台阁,舟马,重在场景的描绘与情景的布陈,尚留有从人物故事画的场景蜕变出来的痕迹。从树木,云彩,水纹的安排与描绘来看,树木的描绘已摆脱了“伸手布掌”似的观念表述,但在树木的安排上散漫而无穿插,尤其在山头树木的布置上,山头树木形状单调,摆布平均,明显有从早期故事人物画中的场景转化而来的影响;云纹与水纹的描绘多借助“随类赋彩”的手法,与魏晋时代流传下来的壁画在法式与布局上似乎一脉相承,这些也正是中国山水画形成初期的典型特征与风貌。从整幅的设色用笔来看,线描细劲有力,画山石有勾无皴,行笔有轻重,粗细,顿挫,但不见皴,也不显缓急的变化。色彩以青绿为主,间以红白诸色,以敷染手法处理,鲜丽明亮,亦不见皴擦之手法;色彩以一定厚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深浅,但总体上还更多保留着魏晋时代以物象观念而布色的成分。这些,正是中国早期山水画的典型特征。《游春图》以春意洋溢,色彩明秀的环境烘托出士子文人纵情游乐的陶然意态。因而从总体上看,将这幅作品定在唐代或唐前是较为妥当的。
      �宋徽宗自己是个有很高文化素养的画家,又能遍赏皇家内府所藏古今书画作品,能在充分比较中作出判断,加之他为北宋皇帝,对本朝的绘画发展与各种衣饰典章制度均十分熟悉,因此,他对此作品所作的推断当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当然也不应当排斥这件作品属于唐宋时代摹本的可能,也许在临摹过程中对某些细部做了改动也是可能的,但这些都不能改变这件作品在总体风貌上的特色,这些正是他所反映出来的早期山水画中特有的认识规律与表达手法。因此,将其看成一幅流传有绪的中国早期山水画名作,是有一定道理与相当充分依据的。
      � 三、展子虔的《游春图》对隋唐山水画的贡献
      �在中国绘画的发展过程中,山水画的发展史是重要的一环,由南北朝至唐初,又是山水画形成与发展的最重要阶段,此期画家们初步奠定了山水画的处理法式,为后来山水画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山水题材不同于云,水,气等自然现象。云,水,气等对象既无常体亦无常形,但他们却有一种恒常的流动势态,给人造就出一种统一的感觉,画家们只要描绘出这种起伏出没的变化,也就传达出了他们给人的恒常态势。因此,当画家们创造出“行云流水”般的描绘时,云,水,气等对象也就“无形可循”了。画家们只要“应物象形”,“悟对通神”也就易于把握这些对象的描绘了,山水题材是一种有常体而无常形的具体对象,大至连天蔽日,小至一草一石,经寒暑,历阴阳,沧海桑田,不动而有变化,似睡却生机盎然。这些特征,使得山水题材的表现极为困难。也许这种状况,在南北朝时期已有所改观,但只有到了隋唐画家手中,它们才会成为一种描绘山水的定则。
      �展子虔《游春图》所展示出来的对山水画发展的重要贡献,主要正是在于布局上的变化与对山水题材中各类重要对象的形象描绘上,它能将作为早期故事人物画场景的环境从平铺直叙而转化为错落起伏,将那种平列的展示变成曲折的表现,将那种以位置而定远近的布局手法发展成了有转折错落的安排与前后的遮挡及大小的变化来定远近的构图方法,这些都是山水画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变化。同时,它在描绘树木,土石,水流等山水画中重要的对象时,选取了不同的造型方式,并相应的选择了不同的画法,虽然这些选择并不能形成定则,但他们相对于魏晋时代那较为成熟的人物画法来讲,是一种重新的尝试与改革,它们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没有对描法的动摇,不可能找到新的笔法之途,而新笔法的出现与定则,也正是在后来山水画发展的实践中得以完成。
      �
      � 参考文献
      � [1] 郑朝,蓝铁.中国画的艺术与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2] 陈绶祥.中国绘画断代史――隋唐绘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 陈绶祥.国画讲义[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
      �[4] 张天漫.虚纳万境的黄公望[N].中国图书商报,2006,(04).
      �[5] 梁江,王照宇.中国画――中国国粹艺术读本[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相关热词搜索:游春隋唐浅析画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