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论凉山彝族家支制度文化的意义及影响

    论凉山彝族家支制度文化的意义及影响

    时间:2020-03-19 05:20:2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家支在彝语称为“措加”或“措西”。它是内部严禁通婚,并以血缘关系作为纽带联结起来的父系血缘集团。家支制度是凉山彝族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组织模式,它反映了彝族文化的价值、精神和理念。家支制度不仅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现代凉山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凉山彝族;家支制度;特征;影响

    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创造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家支即家族支系,家支的概念与汉族的宗族概念相似,都是以父系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而成的社会集团,用父子连名的办法来保持血缘关系。延续若干代以后形成一条家支链,凡是本家支成员都可以从这链条上找出自己的名字。家支成员严格遵守家支组织、制度。参与家支行列的条件必须是本民族同一祖先、同姓氏的人,必须知道自己、父亲、祖父姓名、籍贯及居住村落,否则家支拒绝承认。

    一、彝族家支制度文化的特征

    马克思认为血缘家族是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它既是一个生产单位,也是一个婚姻集团。凉山所谓“家支”的“家”,这个“家”非指个体家庭,而是由父系大家族发展下去所形成的一个又一个近亲家族群。但是彝族的家支不是一个生产单位,也不是一个婚姻集团,而是一个宗族组织,家支的标志是同“宗”,通常的表现为一个姓氏,如黑彝阿侯家、恩扎家、果基家、金曲家和白彝阿枯家和沙马家等。家支在彝语中是指“同祖先的后代”。家支是原始氏族组织在奴隶制下的蜕变,形式上还保留了许多氏族的特点,他们在地域、经济、社会和思想意识等方面,都保持着一定程度和某种形式的统一性。

    (一)父子连名谱系

    彝族家支都有以共同祖先开始而世代相连的父子连名的谱系。在彝族的血缘关系中,有两种成员,一种是同属于一个父系血缘集团的社会成员,另一个是非父系血缘集团但有姻亲关系的社会成员。同一个家支必然同属一个姓氏,一般情况是以共同的男性祖先的名字或所从事的职业及某个曾居住过的地名形成家支的姓氏。在社会交往中,每个男性成员的全名应该包括家支的姓氏、父命和本名,女性成员一般有家支的姓氏和本名。同家支的出嫁的女性成员名义上是属于这个家支,受到家支的保护,但不承担家支的责任和义务,在统计该家支人口时,也不计入在内。

    (二)特定的习惯法

    彝语中的“节威”意为习惯法,意思是按规矩执行的制度。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习惯法是不成文的法规。习惯法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规矩,流传已久,彝族祖祖辈辈都要遵守。习惯法也是彝族家支头人和族长处理家支事务和解决社会矛盾的基本准则和依据。

    习惯法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五大法规:人身占有与保护法;土地、财产所有与继承法;租佃、买卖债务法;抢劫、盗窃及侵犯人参法;婚姻、家庭与家支法。

    (三)特定的议事制度

    彝族家支有其特定的议事制度,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基尔基铁”,是一种小范围的讨论和研究;另一种叫做“莫格”,是一种大型的家支或若干个家支参加的集会,凡是属于家支的成员及隶属的成员均可以参加并且都有表决权和否决权。

    (四)固定的区域

    家支有固定的区域,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处于统治地位的“兹莫”家支和“诺伙”家支都有自己固定的疆域,一般是以山河为界。一个“兹莫”或者一个“诺伙”就是一个地区的“王国”。而“曲诺”这个等级的人具有相对的自由,同一家支可能会分属不同的“兹莫”或“诺伙”家支,他们的家支区域不明显,所以“家支”的概念中除了包含血缘关系的集结,也包含了其所隶属的子民和居住地的总和。

    (五)特定的祭祀方式

    由于是同一氏族繁衍而来,彝族对祖先是十分崇敬的,特别看重祭祀祖先的仪式,视祭祀为维系父系血缘纽带的灵魂信仰的仪式,彝族家支都有特定的祭祀方式,仪式分为安灵和送灵,一般祭祀时间为一至三日,比较大的诺合家支的祭祀时间会达到五至七日,祭祀期间本家支的族人会携带牲畜集结在一起,请彝族毕摩制作一个象征死者灵魂所在的灵牌,并请毕摩进行超度祖先亡灵的仪式。彝族家支有自己固定的火葬场和掩埋骨灰的墓地,供奉祖先和神灵的场所也是相同的,代表了家支的历史文化传统,对于外人来说是神秘和不可接近的。

    (六)家支的族长和头人

    凉山彝族家支的头人是自然形成的权威性领导体系,不是世袭的,不是民主选举产生的,也不是由任何机构或个人任命的,是在他们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那些善于处理各种家支事物并得到信任的人逐渐受到拥护而自然形成的。家支的领导、管理和宗族人员的协调与合作,都是由“苏易”和“德古”来进行的。“苏易”和“德古”都当家支头人来看待,他们大都能兼两职,他们以自己的能力和模范行为而发挥作用,在决定宗族内外事务方面就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他们可以跨越等级产生,不同等级的家支事务,他们都可以参与解决。他们在同一宗族内也是平等的,没有固定的俸禄,没有高居于一般家支成员之上的特权。

    “苏易”是指家支内资历深,有威望的头人,是彝族社会等级父系血缘家支内部自然形成的男性家支头人或首领,女性是不得担当的。

    “德古”是具有威信的长者,熟悉奴隶制习惯法,善于解决各种纠纷和社会矛盾,“德古”是家支或地区公认的知识丰富、口才好的人,一般都是家支的头人、部落的精英。

    只有本家支内的血族成员才能当本家支的族长和头人,不是财富条件决定的,头人的产生是在“莫格”的会议中推选出,谁的见解受到多数人的拥护,就证明谁有能力和才干,政治地位由此可以上升,但是“苏易”和“德古”不是永久固定的,随时都有被淘汰的可能,在某件事务上处理不当就会失信于大家,一旦失信就将使整个家支失信。

    (七)家支的武装力量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里绝大部分的“兹莫”和“诺伙”都分别掌握着一定的武装力量,里面包括了本家支成员和被统治等级在内。家支的武装不是固定的军队,凡是统治等级或是被统治等级的成年男性平时为民,战时为兵。这种武装力量的主要作用是对内镇压奴隶的反抗,维护家支的利益,对外进行掠夺或者抵抗外族的入侵。

    (八)等级内婚和家支外婚

    等级森严的彝族奴隶社会,严格实行等级内婚,家支内实行外婚,血缘相近的人通婚会导致后代出现畸形或者衰退现象,为了保证家支后人的健康,同一姓氏的家支内严禁通婚,同家支相隔七代以后举行分家祭祖仪式以后才可以通婚。

    二、彝族家支制度的功能

    家支最主要的功能是以家支群体为整体为每个成员提供保护和便利,保证不让每一个成员受难。在家支中,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若有家庭面临困境,家支中的其他家庭的成员要无条件的帮助该家庭摆脱困境,所以作为家支的成年成员,都有保护整个家支利益的义务,互相支援劳动,互相资助婚、丧、嫁、娶和为血亲复仇。马克思说过“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家支中的成员权利和义务辩证统一,使所有的成员都对家支有着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有了维护家支尊严的责任感。

    如果仅凭借共同祖先的伦理基础和道德说教是难以形成具有实质性功能的家支的。所以作为家支会在其内部建立起一套统一的行为规则,规范和约束每个成员的行为。维护家支的稳定也是家支对内的一个显著的功能,由第三方的头人对家支内部的各种矛盾冲突进行调解和仲裁,通过德高望重称“德古”和“苏易”等自觉自愿充当裁判的家支头人来实现。

    在奴隶社会中,经济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下,单个家庭难以承受天灾人祸带来的负担,家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捆绑可以使族人们互帮互助,有助于奴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睦。

    三、家支制度的意义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家支制度是适应了奴隶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起着一定的奴隶制政权的作用。家支制度文化是同宗、同族经过千百年的提炼发展,不断的整理,逐渐形成了彝族独特的民俗文化,传承于族人之间。

    (一)家支的社会作用

    彝族奴隶社会中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家支起着政权组织的作用,在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里,基本的社会阶级是奴隶主和奴隶两个相对立的阶级。阶级通过森严的等级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血缘关系和等级关系交错结合,使血缘在等级划分中起着决定的作用。由于不同的等级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不同,各等级家支的社会作用、政治影响也不同。

    “诺伙”家支是彝族奴隶社会的主要统治等级,起着政权作用,对内维护其等级血统的纯净,巩固政权,对外组织家支力量进行掠夺战争,不断扩大领土,掠夺财产,抵御外族侵入。

    “曲诺”家支的成员,属于被统治阶级,但是人身相对自由,有独立的经济,“曲诺”家支的社会作用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曲诺”家支被“兹莫”家支和“诺伙”家支统治,是其经济、军事的支柱,另一方面“曲诺”家支依据相对的政治、经济的自主权,在不断反对“兹莫”家支和“诺伙”家支的剥削,反抗一些隶属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上的压迫,维护本家支的利益,对“兹莫”家支和“诺伙”家支有制约的作用。由此可见,“曲诺”的家支作用更大,“兹莫”和“诺伙”这些统治等级的家支依靠的还是百姓,而作为百姓的“曲诺”更依赖家支所起的作用。

    (二)家支的教育和认知作用

    家支制度维护了彝区的社会安定,家支文化规范了人们行为,灌输了集体荣辱的观念。家支文化包含了家支观念、家支意识,传递了人伦道德,是家支成员立身处世的根本。凉山彝族主要由“古候”、“曲涅”两支繁衍而来,依据“送魂路线”佐证和父子连名的谱系推算,由云南东北部迁至凉山已有两千多年。

    (三)彝族文化的传承

    文化传承需要通过社会成员之间的传递,社会成员从出生开始就接受、遵守、融入并承袭所属区域的文化规范。凉山彝族家支文化的传承作用在心理作用与社会强制作用共同影响下,传统元素保留得比较完整。其中心理传承是传承的核心,是最为持久和深刻的文化传承,家支中更多采用的口耳相传、行为示范使得彝族文化代代相传。

    四、家支制度文化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信息的流通的速度不断提高,文化越来越多元化,家支文化在与汉族、西方文化,以及藏族、纳西族、傈僳族、苗族等文化碰撞不断发展的同时,保留了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文化传统,没有被其他文化所取代,时代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和意义。

    家支从血脉延续,文化的继承,成为了现代彝族族人经济资源、人脉资源上的纽带,根据家支中“互帮互助”的思想,家支成为了现代彝族青年创业者可以寻求帮助和依靠的经济资本来源,也解决了家支内部一些成员的就业问题。优秀的彝族企业家将致富的机会留给家支内的成员,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富。

    家支的聚会内容越来越多样化,之前的聚会讨论的诸多问题都是关于军事、婚丧嫁娶、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家支纠纷等,新时代的家支聚会逐渐开始宣传科学,讨论教育问题,配合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家支中“德古”不仅作为纠纷的调解人,解决家支内部的纠纷问题,而且配合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德古”文化重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通过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两性互动,实现了传统纠纷解决方式和现代纠纷解决方式的结合,促进了彝族习惯法和国家制定法的融合。

    家支文化的城乡发展不均衡,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凉山地理环境复杂,人们受教育程度不同,高山上的彝区交通、信息相对闭塞,家支意识相对较强,城区的家支意识较淡薄。

    五、总结

    家支制度文化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根基和特色,是彝族祖先留给彝族儿女宝贵的文化资源。在科技文化、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保留根植于民众原有文化传统和特色的前提下,要做出适当的调整,适应文化转型,强调文化认同,让优秀的民族文化世代相传。

    参考文献:

    [1]张晓辉、方慧.彝族法律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凉山彝族谚语》.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

    [3]《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展览资料汇编》.凉山州科技服务部

    [4]刘正发.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热词搜索:彝族意义制度影响文化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