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战争就是背叛

    战争就是背叛

    时间:2020-03-24 05:14:4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我们让穷人和劳动阶级去打仗,许以名誉,地位、荣耀和奇遇。我们向男孩承诺,他们将变成男人。相对于工作难找、经济困窘、信用负债、婚姻破裂、缺乏健康保险和就业机会的小镇生活,我们勾勒的是一幅绝美的图景。军队吹响了死亡集结号,怂恿每一个在快餐店或沃尔玛柜台后面工作的年轻人冲锋陷阵,为奸商和精英卖命。任何战争故事的实质,都是精英阶层对弱势群体、边缘族群、穷人和轻信上当者的无情绞杀。

    杰夫,米勒德出生在纽约州布法罗市,11岁之前,一直主要生活在黑人社区。后来,全家搬到附近的白人郊区洛克波特。念高中时,他学习搏击、踢足球、听朋克摇滚。“我的成绩并不好,但没人在意。”15岁时,一位征兵军官找到他。“他在我的课桌边坐下”,米勒德说,“他是海军陆战队的,我记得,军装很帅,军功章光彩夺目。当时我想,这正是我要的。他知道我叫什么,是哪个班的,了解得比我还清楚。挺奇怪,真的。”

    两年后,米勒德高中毕业,被所申请的大学拒绝,毫不意外,他选择了参军。

    二战期间。米勒德的祖父在美国陆军航空队服役,在他五岁吋,祖父战死沙场。葬礼上的二军仪仗队给米勒德留下深刻印象,他至今记得自己从仪仗兵手中接过折叠的国旗,交给祖母。盛典总是具有诱惑力的。一战时人们挤上街道、教堂,手捧鲜花欢迎参战大兵的情景,在近一个世纪后依旧如昨。当米勒德告诉母亲他想加入海军陆战队时,她恳求他考虑一下国民警卫队。米勒德找到警卫队的征兵官,得到的答复简单有效:“只要你想来,马上入伍,”

    “当时我17岁”,米勒德说,“以为当兵是酷得不得了的事。这下子我可拽了,当场签约。但他没告诉我,我要对付的是孩子。在地雷学校上课时他们不会教你,受害者绝大多数是小孩子。因为在美国,小孩子都是在街上踢足球。而在海外,追逐足球的孩子可能会闯入雷区。在波斯尼亚或伊拉克,总有孩子被地雷炸伤,成了残疾。我们生产并学会使用地雷。却不关心它们被埋在哪儿。

    但一开始。现实并没有打碎米勒德对军队生活的憧憬。我只想到电视上汽车爆炸之类的情景。他说。有时候,不需要征兵官大肆吹噓,美国文化本身足以令战争和军旅生涯看上去很美。阿里,奥思出生在纽约州罗彻斯特市,父亲是黎巴嫩人,母亲来自加勒比地区。从九岁起,他就想成为一名军人,他是看着战争片长大的,即使是《野战排》和《全金属外壳》等反战影片,也为权力和暴力大唱赞歌。他希望把这一切变为自己的人生经验。他说,当兵完全出于自愿。我入伍了,奥恩说,这是我

    直想做的事,可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如果不跟女人跳上床,你永远不会真正了解她,陆军也是一样:不当兵,你永远不会真正了解它。那不是在捍卫国家或保卫人民,而是为各怀鬼胎的有钱人服务。

    起初,米勒德很喜欢国民警卫队。这使他得以进入一所社区学院攻读商科。他还报名参加了非洲裔美国人学习班,“平生第一次我发现自己开始喜欢看书了。他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时,他还在学习班上课。他接到通知,回到家,打好行李,准备开赴战场。

    “我很气愤”,米勒德说。“我们遭到了袭击,我真的很想跟什么人去打仗,但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要打谁?开赴伊拉克后,中士米勒德被分配在第四十二步兵师的后勤营运中心,在一位将军的手下工作。这可算得上是个肥缺。可正是在那里,米勒德看到了人性中最冷漠无情的一面。

    他讲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检查站,负责控制交通的大兵只有18岁,忙中有误,做了错误的判断。当时,他正坐在全副武装的悍马装甲车上。一辆伊拉克汽车驶近,大兵觉得车上载有自杀式炸弹,下意识地扣动了手中50口径机枪的蝴蝶型扳机。短短一分钟内,机枪射出了两百多发子弹,车上一对夫妇、四岁男孩和三岁女孩当场毙命。

    他们将此事报告了将军,米勒德说,“而这位上校只看了一眼现场照片,就转过身对全体官兵说’要是那个该死的伊斯兰教徒会开车的话,这种倒霉事就不会发生。其实那个大兵当时只要抬起步枪,通过瞄准镜望过去,看到对方是普通人,就不会扣动扳机。类似这种事我在伊拉克见得实在太多了,那些官员,将军,上校统统视而不见。他们对这些事了如指掌,每件事都有简报,他们明知发生了什么,却闭口不谈,甚至公然纵容。对他们来说,打死一个伊拉克人。就少了一个该死的伊斯兰教徒,”

    在伊拉克服役的13个月,把米勒德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反战活动家。他参与创建了华盛顿特区伊拉克反战老兵分会,在美国各地参加了无数次反战示威。在伊拉克,美国大兵枪杀无辜平民的事件早已成为家常便饭。当杀人变成了工作,你还不得不做时,难免身心交瘁。而当你返回家中,躺在床上,心魔便不期而至。你不敢跟妻子或女友提及所经历的一切,只能将看到、听到的,藏在心里某个角落,她们永远无法知道你为什么会烂醉如泥。为什么拼命要忘记昨夜的梦魇。

    幻灭骤然降临。它不是战争片,更不是征兵官承诸的荣耀,教堂、媒体、学校,政府、娱乐业缔造的神话,原来竟是满纸谎言。你发现,美国人不是情操高尚的民族,上帝没有保佑美国,胜利不是确定无疑的。战争是腐败、嘈杂,可怕、肮脏的。军队是一台庞大的官僚机器,在超阳刚幻想、神秘主义和麻木心灵的推动下转动着。战争永远是背叛,是老年人对青年人、愤世嫉俗者对理想主义者、政治家对士兵的背叛。

    常有美国大兵对高唱爱国歌曲的普通平民嗤之以鼻,这毫不奇怪。这些士兵可能并不懂得远程遥控指挥。没见过踩着同伴尸体往上爬的高级军官,但他们不是机器,面对死亡,极少有人能真正摆脱杀人和被杀所带来的心理折磨,战争的幸存者终其一生都必须承受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痛苦。所以。大多数军人对老兵的疯狂和杀戮行为不闻不问,

    杰西卡,古德尔对上述痛苦太了解了,2011年,她出版了回忆录《伊拉克的死亡和死后》。古德尔家境不错,她生长在纽约州北部肖托夸湖附近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律师,母亲在家中工作。但她16岁那年父母离异,她的世界破碎了。她在伊萨卡学院就读,毕业前,一位身穿制服的海军陆战队军官来到学校,寻找“硬汉”。

    “硬女,你们要不要?”她问道。当天下午,她来到海军陆战队征兵办公室,说想当一名坦克驾驶员,当被告知严禁女性操纵坦克时,她看到在征兵官身后挂着一幅画,画着一辆装载重炮的军车。她立刻报名担任重炮手,尽管当时她对此一无所知。

    三年后,在加州沙漠小镇29棕榈的海军陆战队空地作战中心,她主动请缨,到位于伊拉克塔卡杜姆空军基地的军方殡葬事务中心工作。八个月里,她的工作就是处理阵亡的海军陆战队员——收集尸体和个人物品,将其归类。她把遗体放入裹尸袋。在金属盒里贴上标签。

    那段日子,她经手处理过六起自杀案。死者遗书中,总会提到遭受凌辱的惨痛经历。海军陆战队员中总有一些身体较弱的,就会受到口头和身体虐待,被称为“下流仔”和“狗屎袋”,像奴隶一样生活着。很多人被迫跑步,直到口吐白沫,还会被推来搡去,受到同伴的肘击,脚踹,直至最后瘫倒在地。古德尔的部门被派去收集自杀海军陆战队员的尸体。死者往往会在废弃的掩体或建筑物的角落被找到。脸部被突击步枪轰掉。她和殡葬中心的其他成员不得下把碎肉和脑浆从墙上刮下来。

    退伍回家后,古德尔患上抑郁症。她酗酒、滥用药物,直到最终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我们应该感谢米勒德和古德尔,他们从战场返回,在充斥着谎言的文化中,挣扎着说出了真相。尽管极少有人愿意相信。

    作为一个民族,美国人更喜欢听爱国誓言。倾向于认为美国的一切行为是崇高的,每当有退伍老兵亮出身心上有形、无形的伤疤,诱惑的谎言和以国家民族的名义犯下的罪恶,人们宁愿充耳不闻。不该责备那些男孩和女孩,他们都来自普通家庭,带着善良和正义来到世上。如果对他们而言,杀人只是动动手指,那么,我们呢?不闻不问也许更简单、更舒服,但却救不了彷徨。愤怒的老兵。为什么那么多老兵自杀或吸毒成上瘾?这就是答案。

    战争裹挟在爱国主义的口号中扑面而来:这是一个崇尚感恩的民族对儿女的呼唤,是正义和公理,是为了清除邪恶,让美国和世界变得更好。战争被标榜为男子汉的终极考验,年轻人将借此找到自己,远远看去。这些似乎无比崇高,给了战友们为名留青史拼死一搏的力量和机会,承诺我们将被追认为勇士、爱国主义者,与日月同辉。

    但我们眼前的战争不过是毫无灵魂的虚空,是野蛮、变态和痛苦。人类的尊严和柔情倍受蹂躏,人民成为被利用,被屠杀的工具。嘈杂、恶臭、恐惧

    伤者的哭喊、浮肿丑陋的尸体,世界变成修罗场,人们遗失了道德,宗教信仰、世俗准则、社会伦常都变得苍白。也许有一天,大多数人终会明白这一切,尽管代价巨大。

    [译自美国《波士顿评论》]

    相关热词搜索:背叛战争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