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乌干达豆类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建议

    乌干达豆类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建议

    时间:2020-03-26 05:25:0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本文介绍了乌干达豆类生产现状以及在豆类生产、加工、销售、消费产业价值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国家加强政策规划和资金支持力度、提高豆类产量和生产能力、加快加工增值体系与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三方面入手,达到乌干达豆类生产满足国内需求,大量出口创汇的目的。

    关键词:乌干达;豆类作物;现状;问题;改进对策

    乌干达位于东非中心地带,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没有明显的四季,年平均气温22.3℃,10月份气温最高(平均23.55℃),6月份气温最低(平均21.4℃)。降雨量较为丰富,从北到南在600-2000mm之间变化,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在1000-1500mm之间,全国年均降雨量为1200mm,降雨量最大的月份主要集中在每年4、5月及9、10月,3-5月、9-11月为雨季,其余为2个旱季。乌干达的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合发展豆类生产,除了最干旱的地区,和有些品种不能在高地上种植,豆类可在乌干达的大部分地区种植。2012年10月-2014年10月,笔者作为中国-乌干达农业多边“南南合作”项目谷物生产专家,对乌干达的豆类生产和产业价值链进行了大量的考察、调研。

    一、乌干达豆类生产现状

    1.乌干达豆类生产的重要性

    豆类不仅是乌干达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排名在饭蕉、木薯、甘薯和玉米之后列第五位,其产值占全国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7%(2008年)。乌干达的豆类主要包括菜豆、豌豆、豇豆、大豆、小豆、绿豆等收获籽粒(干豆)的豆科作物(按常年播种面积排名)。花生虽属豆科作物,但习惯上不包括在食用豆类之中,而是划为油料作物。豆类作为一种主要的食物,它的蛋白质比动物的便宜,使其在穷人的饮食制度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重要性,也是机构(如学校、军队、医院、监狱)食堂提供的重要食品。种植豆科作物有助于改善和保持土壤肥力。豆类是乌干达广大农户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它可以在农民急需现金而又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可以变卖的关键时刻充当适销对路的救急商品,如在玉米等作物收获前。此外,发展豆类生产增加农户收入还对乌干达的扶贫工程作出了贡献。

    2.乌干达豆类生产现状

    豆类生产在乌干达主要是家庭小规模广泛种植,很少投入,基本不使用改进的技术,维持在很低的生产水平。乌干达豆类主要产区包括:西南部(Kabale、Kisoro等区)、北部(Arua、 Nebbi、Lira、Apac等区)、西部(Masindi、Hoima、Kibaale、Bushenyi、Kamwenge、Kasese 、Fort Portal等区)、东部(Mbale、Sironko、Kapchorwa等区)。菜豆品种包括:本地品种和改良品种。菜豆常规类型的改良品种主要有K132、Nabe 1、 Nabe 4、 Nabe 12C、 Nabe (13、14、15、16);菜豆本地品种包括黑菜豆、白菜豆、黄菜豆。乌干达豆类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缓慢增加。全国豆类种植面积从1991年的500 khm2增加到2009年的925 khm2,总产量从383 kt增加到452kt(图1)。2010-2014年乌干达豆类种植面积(khm2)分别为948、971、993、1022,总产量(kt)分别为471、486、514、556,单位面积产量(t/ hm2)分别为0.497、0.501、0.518、0.544。

    乌干达豆类的生产效率很低,其单位面积产量长期徘徊在0.4-0.5 t/ hm2,主要原因是农民缺乏良种、缺乏栽培技术和肥料、农药等的投入。即使农民使用或回收改良的种子,这些种子也常常由于四个方面的原因使其变劣:不饱满的种子或种子在收获和脱粒过程中造成破损、混入同一地区种植的其它品种、混入带病虫的种子、改良种子种植多年后造成遗传特性的变异。

    图1 2001-2010年乌干达豆类种植面积、总产量情况

    3.乌干达豆类加工

    初级简单加工是根据豆类的颜色、质量进行分选和分级。贸易商根据豆类的特性如色泽均匀度、干燥程度、烂豆或虫豆的比例等情况,评估豆类的品质和价格。不管在农村市场还是城市市场,高质量的豆类可以卖到更高的价格。

    近年来,乌干达马凯雷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合作研究开发附加值高的豆类产品,取得很大进展,目前生产的主要产品包括营养丰富的豆粉,适合婴幼儿食用的面包、蛋糕、营养粥等。Nutreal公司开始生产这些产品,已在当地一些超市的货架上销售。Kamuli区的农民组织也在上述大学的培训和指导下生产这些产品并在当地市场销售。豆类加工的另一个机会在豆类罐头(嫩豆荚和嫩豆粒)的生产,因为近年来在乌干达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增加很快。

    4.乌干达豆类的营销

    乌干达农民家庭收获豆类的50%用于销售,而其余的保留作为种子和家庭消费。豆类价格波动较大,取决于季节和品种。如黄色菜豆在2010年7-8月收获季节的价格急剧下跌到1100–1500 Ush/kg而又在2011年4-5月大幅上涨至2000–2600 Ush/kg的销售高价。在过去的几年里,从首都坎帕拉的豆类价格走势看,价格波动似乎遵循这样的模式;第二季度(供应淡季)价格高,第三季度(供应旺季)价格低。此外,豆类价格已从2003年第一季度的672Ush/kg急剧增加到2010年第四季度的1883 Ush/kg(见图2)。

    豆类营销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包括个体农民、农民团体、农村商人和一些非政府组织等参与主体。第二阶段主要包括城市商人、批发商和零售商。第三阶段主要包括大型城市贸易商和出口商。每个阶段获得的毛利有所变化。

    图2 2003-2010年乌干达首都坎帕拉菜豆价格情况(单位:Ush/kg,Ush为乌干达先令)

    5.乌干达的豆类出口、进口和再出口

    乌干达豆类总产量的大多数(超过90%)用于国内消费,只有少部分出口到肯尼亚、南苏丹、卢旺达、坦桑尼亚、和刚果(金)等周边国家。出口的豆类基本上都没有加工,没有附加值的产生。豆类出口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贸易,非正式贸易发生在乌干达及其周边国家的几处边境地区。正式贸易规模很小,粮食计划署是最大的买家。另一方面,在食物匮乏的时候,乌干达也从卢旺达、刚果(金)和坦桑尼亚进口豆类。2008年乌干达出口豆类37211t,价值18000kUS$,2010年乌干达出口豆类24417t,价值10000kUS$(图3)。

    图3 2001-2010年乌干达豆类出口、进口和再出口情况

    6.乌干达豆类的消费

    在乌干达,每年人均豆类消费量一直在增加,从1987年的 29kg增加到2010年的50kg。消费者对豆类的偏好有所不同,主要根据种子类型、颜色、形状、种皮光泽不同进行选择。然而,许多消费者更喜欢豆类的甜味和快速烹饪属性,也有的更喜欢种子外观的吸引力。豆类经常结合粮食作物(如玉米、饭蕉),或块根作物(甘薯,木薯等)一起烹饪。图4显示,自2008以来,乌干达国内对豆类的需求略超过其供给,因此,要求增加豆类生产。

    图4 1991-2009年乌干达豆类需求与供给情况

    7.乌干达豆类产业价值链

    乌干达豆类产业价值链贯穿生产、销售、消费整个过程中。主要涉及农民、贸易商、消费者等利益群体。

    (1)农民

    豆类生产在乌干达全都是小规模的家庭生产,生产规模0.5 hm2以下。妇女和青年是主要的生产者。他们分散在广大农村,在大多数情况下各自为政。在少数情况下,他们组织成农民团体,如在Kibaale 、Kamuli区,他们参与自己的或订单的种子生产和营销,散装豆类生产和销售,以及处理/价值增加。

    农民很少利用改良的品种和改良的种植技术。然而,少量改良品种可从公司购买,或从市场购买,或从一些政府机构与非政府组织免费获得。在乌干达国家农业咨询机构开展的项目中,不管是“食品安全”项目还是“农民商业化生产导向”项目,特别是在乌干达北部开展项目时都为农民提供免费的改良品种。一些非政府组织,也在其开展的项目中为农民提供免费的改良品种。此外,他们还为种植豆类的农民提供延伸服务:良种繁殖、栽培技术培训、市场营销咨询、豆类加工等。

    (2)贸易商

    有四种类型的豆类贸易商:农村收购商、批发商、农村零售商、城市零售商。农村收购商主要从广大农村的农民手中购买豆类,然后卖给批发商。批发商向城市和农村零售商出售豆类。农村零售商、城市零售商分别向城市和农村的消费者提供豆类。一些批发商也把豆类卖给世界粮食计划署或把豆类作为出口商品卖到周边国家。

    (3)消费者

    除了世界粮食计划署,豆类的主要消费者是机构(学校、医院、警察、军队、监狱、餐馆等),从农村零售商、城市零售商或批发商处购买。根据机构的规模不同购买量不同,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进行信用采购。

    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乌干达除了采购玉米外,豆类是另一大宗采购物资,主要用于地区性救灾。近年来,粮食计划署分别向卢旺达、布隆迪、刚果(金)、肯尼亚和苏丹等国提供了豆类援助品。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乌干达豆类出口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购买数量的多少影响着乌干达的豆类生产计划及出口量。

    二、乌干达豆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大多数农民从事的小规模豆类生产,其特征是使用简单的工具、采用简单的技术和低投入,产量极低。

    (1)不合理的土地所有制制度,造成农民租用土地种植豆类成本高。农民由于没有土地所有权,不愿意投入,没有土地所有权也不能用土地作为农业信用担保进行抵押贷款。土地短缺,土壤肥力下降,是造成豆类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2)缺乏国家关于豆类生产的政策和规划。

    (3)豆类种植缺乏资本参与,缺乏信贷支持。大多数农民在出售他们的豆类后立即将获得的收益作为下一季庄稼的生产性投入。总的情况是农民种植豆类投入少。

    (4)豆类种植投入成本高,如种子、化肥和其他化学投入品价格昂贵。

    (5)农民缺乏豆类种植知识与技术。动员农民培训也有相当的难度,培训成本高。

    (6)缺乏种子认证和农资市场监管。缺乏国家对种子企业的种子需求预测,有效地计划种子生产。无认证或假种子的存在破坏了种子公司在生产优质种子方面的努力。时有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充斥市场,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的豆类生产能力。改良的豆类种子生产企业少,良种繁育速度缓慢。品种多、乱、杂,品种退化严重,种子品质、产量降低。

    (7)豆类栽培技术落后,农民栽培管理技能差,管理粗放,造成单产水平低,抗灾增产技术落后。未形成产业化的种植管理,加之生产加工不配套,使产品销量减少,群众增收困难。农民种植豆类粗放分散、广种薄收,很少使用改良的种子和新技术,把豆类种植在土壤养分含量低的地块中,土壤耕作技术落后,耕层浅,下层结构不良,保水保肥能力差,导致豆类生长发育不良, 大部分地区缺乏灌排条件,保护性耕作技术落后,抗灾稳产性差。种子质量参差不齐,播种质量差,缺苗断垄严重。田间密度不够,施肥量不够。间、套作技术落后。水肥调控技术落后,不能满足豆类高产高效要求且造成生产成本提高,资源浪费,效益下降。适合大面积应用的豆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没有形成。

    (8)豆类病虫草害、鼠害等造成的损失严重。乌干达豆类病虫害主要有菜豆花叶病毒病、枯萎病、炭疽病、根腐病、角斑病、灰斑病、锈病、菌核病、白粉虱、蚜虫、夜蛾类、豆荚螟、菜豆象等;豌豆褐斑病、褐纹病、白粉病 、根腐病,红蜘蛛、白粉虱、蚜虫、夜蛾类、豆荚螟、潜叶蝇、豆杆蝇、粘虫等;豇豆轮纹病、灰霉病、根腐病、白粉病、疫病、白粉虱、蚜虫、夜蛾类、豆荚螟等,大豆灰霉病、细菌性斑点病、霜霉病、猝倒病 、立枯病、褐斑病、锈病 、菌核病 、轮纹病、炭疽病、枯萎病、白粉病 、大豆蚜 、豆秆黑潜蝇、小地老虎、豆野螟 、夜蛾类 、大豆食心虫 、豆小卷叶蛾等。灾害预警、防治技术滞后,病虫草害防治手段单一,大量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或不用农药,防治效果差,部分地区造成环境污染。

    (9)不可靠和不可预料的气象模式影响豆类生产。如间歇性干旱、暴风雨和洪水,对豆类生长、收获有很大影响。

    ⑽缺乏适当的收获后的处理技术,如干燥和储存设施, 储存期病虫、鼠害等导致收获后的损失达15-20%。

    2.乌干达豆类加工中存在的问题

    (1)加工范围窄,豆制品品种少。

    (2)豆制品包装差。无统一品牌、统一包装,市场竞争混乱。

    (3)产品差异化低,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

    (4)缺乏龙头企业引导。乌干达豆类生产因规模小、总产低、无龙头企业作引导,种植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加工企业少、规模小、设备落后,缺乏市场宣传、推广,产业化程度低,产品没有创出知名度,不能有效地开拓市场。

    3.乌干达豆类销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低质量的豆类充斥销售过程中,尤其是在非正式市场交易中,导致了较低的价格。低质量的豆类主要是由于其高含水量和异物污染 (如灰尘、石头、稿杆等)造成的。

    (2)不稳定的价格。由于季节和天气的变化导致豆类价格波动大,收获季节豆类大量上市时价格低廉。

    (3)缺乏有组织的市场营销。种植豆类的农民相对分散又无组织,导致他们产品的廉价出售。由于缺乏市场信息导致农民受到不讲道德的农村贸易商、加工商在玉米等级、重量、价格等方面的欺骗。

    (4) 营销成本高。通往市场区域的道路差,市场环境差,管理差,增加了豆类的营销成本。

    (5)用于采购豆类、自建或租赁合适的储存设施营运资本不足。

    (6) 缺乏有关豆类供需的区域市场信息。

    (7)高的豆类出口交易成本归因于糟糕的道路基础设施、官僚主义延误、和腐败贿赂。

    (8)豆类出口和销售市场不畅通。

    三、改进对策建议

    1.国家出台优先发展豆类生产的相关政策和产业规划,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1)把豆类作为优先作物发展,实行区域化、规模化种植,搞好豆类产业规划。区域化、规模化种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环境条件、土壤类型、栽培技术、种植习惯、消费与市场信息等。应根据上述因素优化布局、区域种植、规模发展。按生态布局,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加大高粱、玉米、向日葵等作物套种豆类立体栽培模式;加快规模化种植步伐,特别是扩大豆类种植规模,实行大规模连片种植;按照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做好加工企业与农民订单的签订。

    (2)土地法案的修订完善,希望改善穷人的土地使用权。政府通过土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的完善,使农民有地可种,愿意投入,并获得较好的收益,提高农民种植豆类的积极性。

    (3) 改善农业金融环境,政府增加农业投入。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该在农民、贸易商、加工商租赁土地、购买农业机械(包括加工设备)、农业生产资料等方面提高金融和信贷支持。政府和国际机构可以考虑在良种、化肥、农药、农机具的购买方面提供补贴。

    (4)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重点在土地整理、灌溉设施、运输道路、农用电力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修好排灌沟渠,合理排灌水,提高豆类生产抗灾害能力。

    (5)加强农业执法,保障农业生产。重点是对市场上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2.提高豆类产量和生产能力,满足国内消费和出口需求。

    (1) 提高豆类科研和技术推广能力建设。组织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技术人员到豆类生产发达国家学习,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与工作能力。重点是培育或从国外引进豆类良种和高产栽培实用技术。主攻单产(提高豆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资金投入,增加栽培密度,增加施肥量(特别是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形成适合乌干达大面积应用的豆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2) 豆类生产知识和信息的广泛传播。大力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可采取田间示范,办培训班,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印发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使农民掌握豆类高产栽培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的田间管理水平。提高良种普及率,新品种和新技术的配套组合,加强培训,完善技术标准,加快示范推广

    (3) 推广豆类高产栽培实用技术。采用改良品种和杂交品种运用到农业生产。主要推广以下技术:选用高产、优质、抗病虫豆类良种;合理轮作,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适期播种、药剂拌种(钼酸铵等);起深沟高畦以利排水(菜豆、豇豆)、合理密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科学施肥(苗期预防徒长,后期控制早衰)、中耕除草;合理排灌水,旱时灌水,涝时排水;及时插竹、引蔓、整枝(菜豆、豇豆);豆类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及时收获、晾晒、留种。

    (4)扩大豆类种植面积,推广一年多熟制。改革种植制度,提高复种指数,推广间、套作技术(如与玉米、高粱、向日葵、马铃薯等作物间、套作,在果树行间间、套作豆类作物),增加土地单位面积产值。

    (5)提高豆类机械化生产水平和规模化种植水平。政府可以通过价格补贴使广大农户可以采取租赁或购买中、小型农机设备。在耕地(旋耕)、耙地、收获等生产过程中使用农业机械,可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并搞好农业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维修。

    (6)加强豆类收获后处理。在豆粒晾晒过程中,防止石子、泥土等杂质混入。增建储藏设施,在农户中推广应用彩钢小粮仓(丰收仓)和储粮病虫防治技术,减少豆类在收获、储运过程中的损失。

    3.加快加工增值体系与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1)国家重点扶持几家大、中型豆类加工厂,提高加工能力,创立品牌。

    (2)提高豆类深加工水平。利用豆类生产豆腐、豆粉、豆浆、腐竹、豆芽、淀粉、豆饮料、糕点(绿豆糕、豌豆糕、芸豆卷等)、粉丝等非发酵的豆制品,和腐乳、豆乳奶酪、酱油、豆瓣酱、豆豉、发酵豆乳、纳豆等发酵的豆制品,以及大豆卵磷脂、大豆多肽、大豆膳食纤维、大豆低聚糖等新兴产品。利用嫩豆荚和嫩豆粒可速冻、制罐头和脱水蔬菜。

    (3)推广利用各种豆类秸秆发酵饲料喂牛、羊技术。

    (4)加快豆类产品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硬件(市场交易场所、道路等)与软件(为农民、加工商、经销商、消费者参与提供市场信息与便宜),畅通进出口渠道。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掌握国内生产状况,国内外市场供需现状,搞好市场供需预测,及时指导年度生产,减少盲目性,走企业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施桂青, 高山菜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 蔬菜,2015年01期.

    [2]何咏梅、王迪轩,菜豆早春地膜覆盖栽培〔J〕,致富天地,2002年02期.

    作者简介:卢远华(1964-8),男,大学本科,四川省自贡市植物检疫站,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正高级)。

    相关热词搜索:乌干达豆类对策改进现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