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创新未已 行者无疆

    创新未已 行者无疆

    时间:2020-03-27 05:16:4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2007中国戏剧舞台风光耀眼。观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并中国剧协主办的“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中国戏剧奖·剧目奖”获奖剧目、2006-2007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入选剧目和众多文华编剧、导演、表演、作曲、舞美获奖人员,就会欣喜地看到2007年戏剧创作的大面积丰收和创作水平的整体提高。评奖、演出本身也给人留下较以往更新鲜、深刻的印象。

    一、关于评奖

    1.视若明星。中宣部“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颁奖,一改往年只发通知的做法,而将获奖单位代表和主创人员召集进京,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并为领奖者铺设了壮观、时尚的红地毯,让他们荣耀地走过,让全国电视观众一睹他们的风采,让“五个一之星”与时尚耀眼的“歌星”、“笑星”、“影星”、“体星”、“模星”、“主持人明星”乃至“超女”、“快男”们一样闪光!

    2.高端竞争。文化部和湖北省政府在武汉等地举办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其规模和影响可谓空前。参演剧目的门槛之高令人击节。它们必须是最近一届中国京剧节、中国昆剧节、中国歌剧、舞剧大赛、中国地方戏曲大赛、中国话剧百年纪念评比展演入围一等奖的剧目,还规定了必须达到的演出场次和收益,其中不乏进入前几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剧目,经过再加工再来比赛。参评群星奖的小戏、小品、小歌舞也都经过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级初赛、复赛。严把艺术关、群众关是八艺节成功举办和评奖的基础与关键。

    3.增设奖额。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和苏州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戏剧节在剧目评奖中比上届增加了很多名额。三十台参演剧目,优秀剧目奖占了一半,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由上届一个增加到三个,优秀表演奖由上届六个增加到二十个。自然是事前上达了群众的意见,得到中宣部批准,自然也大得人心。本届戏剧节还增设了“特殊贡献奖”,奖给了山西运城蒲剧团蒲剧《乡村母亲》、宁夏回族自治区话剧团话剧《铁杆庄稼》和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话剧《不能忘却的阿布洛哈》。三台戏均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塑造当代农民形象,演出场次多得惊人,因名额所限未能入选优秀剧目,但评委会、组委会一致认为,它们理应获得和优秀剧目一样引人注目的特殊贡献奖。

    二、关于创新

    一个现象引人注目。几大奖评奖环境不同,侧重标准有异,时间相差较远,仍有不少剧目在几大评奖中同时获奖,有的还先后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证明了它们确实经得起异地、异时的考验。如话剧:《黄土谣》、《立秋》、《我在天堂等你》、《天籁》、《郭双印连他乡党》、《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秀才与刽子手》;戏曲:眉户剧《迟开的玫瑰》、豫剧《铡刀下的红梅》、京剧《廉吏于成龙》、昆剧《公孙子都》、川剧《易胆大》、桂剧《大儒还乡》、花鼓戏《十二月等郎》、歌仔戏《邵江海》、藏剧京剧《文成公主》;滑稽戏《青春跑道》;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舞剧:《红河谷》、《筑城记》等。

    一个成果发人深思。无论哪个剧目取得哪方面成就,其关键或秘密都在“创新”。创新是所有获奖剧目、获奖个人的光荣旗帜,是各类艺术获得成功、面向时代的共同主题。

    优秀作品的创新总能凿到人性的深度,发出人文的诉求;洞观历史,直面现实,传播春温,铸造精神,把生命的花雨抛洒人间。

    1.历史剧撩人史思、情思、文思。

    叫响全国的山西省话剧院话剧《立秋》,不仅执著于“诚信”的做人之本,更高标着“图变”的豪气慧心,查明哲导演接手乃师陈颙的未竟之业时,展露于舞台的不仅是秋天的收获与瞬息迫来的严冬,似乎更着意于春天的耕耘,将可望到来的春天作耐人寻味的预报,使《立秋》的立意得以延伸。

    经不断打磨的京剧《廉吏于成龙》整体愈加精美,表演尤为出色。演于成龙要在台上摸爬滚打,这对年近古稀的尚长荣来说,要付出怎样的艰辛?作为誉满全国的《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世》的主创与主演,全国梅花大奖和中国剧协主席的耀眼光环,其在中国戏剧界的领袖地位早已夯实,还有何不满足?原来他和于成龙一样,自有一生的信念和不变。对他来说,除去创新,一切都是身外之物。与曹操、魏征不同,于成龙虽也是名噪青史的历史人物,却是一位乡音不改、本色不变、亲民爱民的乡巴佬。恰是这不同吸引他义无反顾地冲向前,和于成龙一起在台上发疯、受罪,给观众新的艺术享受。

    潮剧《东吴郡主》写孙尚香和刘备,与京剧传统喜剧《龙凤呈祥》迥然不同,演绎了一出令山河激愤、乾坤倒转的历史大悲剧,将人性、人情撕裂给人看,发出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呐喊。女儿心化不开丈夫志,夫妻恩抵不过手足情。郡主多情,女杰罕见,仍难逃男人的羁绊和历史的黑洞,予观众难状的感慨与无尽的悲情美。

    晋剧《傅山进京》写明遗臣傅山不肯俯首为入主中原的清康熙帝效劳和康熙帝费尽心机羁縻傅山未能如意,生动刻画出这对对立君臣在社会转型期的心灵隐秘,各有坚守又相互体认,共同演绎了一出“合而不同”的人文喜剧,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革命历史话剧《天籁》写昨天,又对今人有特殊的感情维系,其创新唤起人们更多的感情寄托。那不同凡响的天曲,唱的不再是长征宣传队员的壮怀激烈和战争鼓动,而是如细雨沙沙,搔人痛痒。将人类生命中最美丽的友情与爱情之诗,化作铁血征程的绝顶烂漫和生命旖旎。我欢呼,红军竟有这样的幸福!一千个人写长征有一千种长征!

    有新意的历史题材剧作,总能撩起我们新的史思、文思和情思,令我们抚今追昔,感喟现实。先进文化是历史航道的主流,我们的祖先是不可须臾断落的根。爱我们的历史,就是爱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爱国爱家、团结奋进、以人为本、智勇双全、勇于创新、敢于胜利的人和事,都能体现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

    2.面向新世纪焕发新光彩的新传统戏。

    不逊于新编历史剧的熠熠发光,传统戏的整理改编凸显新世纪的新思维、新光彩、新水平,可称之为“新传统戏”。

    根据传统京剧《伐子都》改编的昆剧《公孙子都》,经浙江昆剧团精心打造,成为一出内容深刻、技艺繁难的中国古典悲剧,其成就不啻于新编剧目,也堪与西方经典悲剧相媲美。悲剧的力量在对人类灵魂的自我拷问,拷问的缘由在对人性和道德的守望和追思。艺术的力量在将昆剧武生表演推向极致。林为林负重前行并力求超越,既“武戏文唱”,又“文戏武唱”,唱彻内心,舞动魂魄,令人叹服。

    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陈智林在《巴山秀才》中以老生演丑生,在《易胆大》中以武生演武丑,造型变化极大,内心愈加充实,唱、做、念、舞极具张力,证明有价值的剧本不会过时,也证明有价值的演员对剧本有重新解读的能力且能适时应变,弃旧图新。

    美籍华人白先勇创意参与、昆剧老艺术家汪世瑜、张继青教授指导的青春版《牡丹亭》在苏州昆剧院诞生,继承中又有创新,其青春靓丽更大开国人之眼,旋将我国最先纳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戏曲活化石”和“百戏之祖”推向世界。其贡献在使世界相信:昆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昆剧演员可以年轻,昆剧也可以年轻,人类遗产正在中国年轻。

    唐斯复整理、上海昆剧团演出的四本《长生殿》,堪称古典戏曲名著整理演出最有成效且最富启发性的现代成果。其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两个演出季8轮32场演出,实现了300多年完整演出全本《长生殿》的洪昇先生及数代仰慕者的文化夙愿。执著的文化态度、综合的艺术修养、严肃的文脉传承和与时俱进的文明眼光令人感叹。自然,没有不同凡响的艺术智慧,也难有对经典“双线并行”(李杨爱情线和安史之乱线)的主题定格和演进路线的时空重组(结构性重组、简约性重组和全息性重组),并为今后进一步整理演出留下余地。动态整理为古典《长生殿》的适时演进和不断走向现代埋下科学方法论的伏笔和宝贵的可操作性,也证实了无论古典或经典走向现代均属可能。

    3.现代戏创作强势不减,人文理念成重要追求。

    眉户剧《迟开的玫瑰》、豫剧《铡刀下的红梅》、花鼓戏《十二月等郎》、楚剧《大别山人》、蒲剧《乡村母亲》、豫剧《常香玉》、赣剧《等你一百年》、山东梆子《山东汉子》、川剧《欲海狂潮》等,内容不同,成绩都很突出,对观众的艺术感染力超过很多历史题材的戏,思想上彰显出普遍的人文诉求,表现手法较以前有更大突破。

    话剧成绩尤为突出。西安话剧院话剧《郭双印连他乡党》写一位基层共产党员及其周围不断自我完善的农民,用陕西方言演出。郭双印的“弃医从政”使人想起鲁迅的“弃医从文”。鲁迅以他的睿智和志向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巨人,郭双印因只看重物质未看重精神,尽管为乡亲的脱贫致富付出毕生的劳累与痛煎,仍不免黯然生悲。离世前,乡党们才理解了这位“好人”。正是他的奉献和悲剧,再次唤起民族的自觉,首先是精神、文化的自觉。写甘于奉献的好人的愚蠢和悲剧,需要怎样的大胆和深刻?

    辽宁人艺话剧《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写人的多面与复杂,揭示人的善良与不屈。宋国锋凭借关照生活在最底层的女人,引领乃至改变这些女人的东北大咧咧式的“男人”形象,与以前塑造过的“共和国长子”——下岗父亲和率性、凛然的“皮影艺人”形象迥然有别,成为迄今中国话剧界唯一梅花大奖得主和现实主义主流话剧的守护神。一路走来,俨然又一个钢浇铁铸的李默然!

    四川人艺写真人真事的大型多媒体报道话剧《不能忘却的阿布洛哈》,由于报名过期,经组委会特批方拿到戏剧节最后一张门票。它用观众难禁的热泪和倾情的掌声,回报了组委会和广大观众的期望与青睐。

    都道写真人真事难。思想内容好不等于艺术性、观赏性好,但剧院、剧组、编剧坚信:理想、信念、感情、道义不仅是好的内容,也是获取艺术性、观赏性最可贵的种子。特别是那种人人企盼、与我们久违了的时代感情和普遍人性,是艺术最不可缺少和观众最乐于品味的。但他们不满足于此,而是按艺术规律潜心创造。我要为它多说几句。

    军转干部林强爱好摄影,于是走进一般人不熟悉的阿布洛哈藏族村。他十次走进该村,帮扶困难群众,播洒真情与关爱,在偏远贫困的大凉山深处创办学校,为当地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赢得村民的爱戴。《不》剧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林强帮助阿布洛哈村民的一系列感人事迹。在阿布洛哈这个与世隔绝的深山峡谷中,往返8小时的羊肠小道是进出村庄的唯一通道。当林强第一次离开它时,山上站满送别的村民。林强不敢回头,脚下的路艰险陡峭,悬崖万丈。村民的山歌远远地传来:“我要唱多少山歌才能留得住你,荞麦酒早酿好了你还不回来……”林强眼含泪花。已走远的他,终于转过身,振臂喊道:“我一定会回来!”林强的心音和承诺,久久回荡在大山。他给村民带去发电机,为村民放映城市的繁华影像,为孩子们建学校、找老师,为21岁还不愿出嫁的女孩阿依妞撮合感情,使她成为麻风村第一个嫁出村的新娘。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一幕幕感人的场景,让观众体验到人间最真、最美的感情。

    最令观众悲伤的,是阿聪尔聪老人的意外摔死。第一次进阿布洛哈村的林强就摔倒在山路上;在阿布洛哈,他为衣不蔽体的阿聪尔聪大叔送去衣服,看着阿聪尔聪“连太阳都遮不住”的茅草房,含泪说:“这件事,我放在心上了!”阿聪尔聪老人的房子修好了,老人却在走夜路时不幸摔死。自认“迟到、失误”的林强拿着特地给老人准备的手电筒悲伤不已。而老人临走前,用他刚学会的几个汉字在新房墙壁上留下他最后的心声:“共产党万岁!”

    最让观众开心的,是村民难以想象的质朴。剧中不少幽默的对话和小趣事,让观众在感动之余发出会心的笑声。林川小学建好时,林强特地为剪彩准备的大红绸,早被村民剪成一绺一绺的,村民们质朴地说:“林处长,你不是要剪彩吗?我们早给你剪好了,不用你麻烦了!”观众笑得合不拢嘴。几个经历和性格都很独特的村民,也让观众看得又辛酸又想笑。

    《不》剧排练第一天,林强应邀与演员沟通。让演员们记得最深的一句话是:“希望能还原一个真实的我,不要把我塑造成高大全式的人物。我有缺点、有毛病,我做的只是些小事。”四川人艺资深演员贾建立的长发、体形及举手投足的气质,都颇像林强,但他强调:“我演林强,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我的责任是传递‘林强精神’。” 他按艺术法则创造人物,赢得观众最多的掌声和他演艺生涯的崭新成就。

    舞台上长达9米的旋转舞台、高约4米的峭壁布景,将阿布洛哈2000多米垂直落差的地势表现得淋漓尽致。旋转舞台转了半个圈,就变成阿布洛哈村民的村舍,这一设计可谓独出心裁,令人震撼。编剧李婷以“真实”咏“真情”,以“真情”写“震撼”,把“真人真事”创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真实是美,真实有力,真实产生的美和力也一定是长久的、富有魅力乃至孕出新奇。虽老生常谈却不矫不虚,仍为一切创作之圭臬。

    人们将苏州滑稽戏剧团的《青春跑道》谓以“儿童剧”之称,不是局限了它的内容和受众面,而是有感于它对人人都关注的祖国花朵的由衷热爱。自然,也是地道的现代戏。《青》剧化解“早恋”,既无说教,也无失度,而是靠两代人“碰碰车”似的心路交叉,引导两代人都能正确认识和处理“青春跑道”上难以避免的情感萌动和心理障碍,折射两代人不尽相同的生活遭际,让观众体悟情爱观念的与时俱进。“青春跑道”是儿童也是一切成年人的青春课堂。年逾半百的顾芗与张克勤的表演出神入化,让我们看到两颗永不褪色的金子般的童心,让我们相信“艺术家永远是年青”的人生哲理。

    4.歌剧、舞剧、音乐剧、芭蕾舞剧创新难度更大,却无一停下前进的脚步。继前几年《大梦敦煌》、《大红灯笼高高挂》、《风中少林》等舞剧强势出击,《红河谷》、《筑城记》等新创舞剧依然星光耀眼。音乐剧《星》、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雷雨》、《诗人李白》等也都是2007戏剧创新不可多得的新收获。

    5.“多样化”符合人民大众的需求。没有“多样化”,“主旋律”不会突出;没有不同题材、体裁、风格、样式的戏剧呈现,无疑是漠视戏剧的生态环境,剥夺人民大众对艺术欣赏的自由选择权,背离科学发展观。

    当我们对当代主流戏剧报以掌声的时候,还应将关切的目光投向非主流的、前卫的、先锋的、只在小剧场演出的探索性、实验性戏剧。

    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孟京辉执导的小剧场话剧《两条狗的生活意见》刚刚于去年底庆贺了一年内的百场演出。是挑战,也是证明。我们欣喜,戏剧环境愈加宽松了。

    戏曲也看重小剧场。北京京剧院继推出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阎惜娇》后,去年又推出《玉簪记》。将《琴挑》、《逼侄赴科》、《秋江》三折连在一起,不像原来的京剧,很前卫,很受青年观众欢迎。

    不前卫,也不先锋,而是原汁原味,在比小剧场还小的600年前明代古粮仓里演唱的昆剧《牡丹亭》,更别有一番情调。乐以忘忧的“小众”们,或三五知音雅集,或一人来此独酌,座中不乏金发碧眼,品茗顾曲,寄意抒怀,何其快哉!愈加复古,愈加时尚,又何其怪哉!谁说文化不能消费?只看消费者有无消费的资本、时间、文化和雅兴!

    三、关于舞台呈现

    1.舞台创新的关键在表演。

    剧本是一剧之本。表演是舞台的中心。观众对剧的一切感受和认知都来自演员表演。表演不到位、不精彩,一切都等于零。

    欲说演员,先说导演。其介于剧本、演员之间,演员、观众之间,驾驭这一切。除了导演和演员的关系,还要说说音乐与舞美设计的创作与贡献。

    前面说过尚长荣。没有导演马科、陈薪伊、谢平安,很难想象其主演的《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世》、《廉吏于成龙》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当然,更需要好的剧本。但我们也发现,同是这几位大导演,倘不是给尚长荣排戏,也有不成功的时候。自然,也有很成功的。问题在演员,在剧本,还是在导演?值得研究。但演员缺乏创造力或剧本、导演没能激发演员发挥创造力,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2.演员创新离不开导演。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领衔主演茅威涛曾以“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不断知难而进,接连在《寒情》、《孔乙己》、《藏书之家》等剧目中进行了惊世骇俗的探索性创造。2007年变换思路,将前辈越剧经典《梁山伯与祝英台》打破重演,希图站在巨人的肩膀,寻觅比巨人更新的发现和更高的起点,于是有了迥异于传统样式和超越传统精神的新《梁祝》,有了具象、意象虚实相生的蝶飞扇舞,有了寄意形神、化悲为美、真爱永恒的现代形式和现代精神,如蝴蝶的嬗变,一飞冲天,曼妙了世界,迷幻了人心。这功劳不都是茅威涛的,而首先是她的导演和她的主创人员的。这成功超出了一出戏的演出,而涉及许多戏曲表导演革新的理论问题。

    令人高兴和庆幸的是,郭小男导演的创意吸纳了传统的精华,恪守了戏曲的本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和巨人一起发光,而没有肆意颠覆传统。扇子、蝴蝶在梁、祝的表演中无处不在。扇不离手,蝶不离魂,蕴成全剧最具创意的诗化和意象化的新创造。《梁祝》的“似扇非扇,似花非花,似蝶非蝶”,创造了更高层次的“似与不似,在形、神之间”的审美知觉,对戏曲的写意本质做到真正的守护与提升,为戏曲创新、也为戏曲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实例。

    3.导演创新须借助舞美。

    郭小男的成功,还在于他和舞美设计黄楷夫共同创造了一个写意性、诗性、意象化极强,又极具现代审美意蕴的戏曲舞台,并成功地引导茅威涛等演员自如地驾驭这个舞台。果然,茅威涛和她的影子们扇子一扬便“飞”了起来。

    舞台很开阔,不是“一桌二椅”,比“一桌二椅”还简约;色调很诱人,不是豪华“大制作”,比很多豪华“大制作”还绮丽华美。《梁祝》是花的世界,是蝴蝶自由飞翔的天空,是生命绽放的新的四维。演员置身人性与诗性共通、具象、意象兼美的假定性时空,其内心体验和舞台表现岂能不变?花的舞台是美的载体和物化的意象,更充盈着戏剧的养分,体现着文学的精神。

    《梁祝》提供的是情景,也是情境和意境。《梁祝》的舞美(包括布景、灯光、服装、道具、化妆)创造的情景和意境,使演员一上台就进入表演规定的情境和挥洒自如的心理时空,实则是导演创造的合于戏剧又大于戏剧的“理想空间”。它是假定的,虚拟的,夸张的,变形的,写意的,因而是戏曲的。《梁祝》自始至终拿在演员手中的那对动静皆宜的扇子和无形纸屑做成的五颜六色的“蝴蝶”,不再是扇子和蝴蝶,只是人物生命的依托和象征,给人以更丰富的联想,它们是天,是地,是云,是雨,是蝶,是花,是可以扑捉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感情,是可以感应的人物内心和人物灵魂,是最好看、最引人遐思的诗化景观,是最简明、最深刻的舞台律动,它们浓缩、聚焦、美化了《梁祝》舞台呈现的标新立异和令人沉醉的诗化意象,凝练、洞穿、升华了《梁祝》悲剧美内涵中的生命超越和由历史向现代乃至恒远未来的人文呐喊。

    美哉,蝶与扇共同铸就的“诗化意象”和与“诗性人文”一同举翼齐飞的新《梁祝》!

    这是导演的创意,也是导演的价值,更是演员的幸运!

    舞美设计亦然。有文学修养、真正懂传统、又能驾驭现代舞台的导演和舞美设计,对戏剧创作的整体同样金贵与不可或缺!

    4.仍以郭、黄为例,再看他们如何联手打造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话剧《秀才与刽子手》。话剧乃写实之艺术,该剧却别出心裁地借戏曲写意之功能,状人物历史、人物性格之真实,乃至人性和人物内心情感之真实。取消科举考试,废除腰斩凌迟,对因循守旧的秀才与刽子手来说,都生不如死。改革变异之难,渗透在我们祖先的血液与骨髓里。然而,该剧的价值取向令人一振:僵尸般的顽固派,竟在同病相怜的挣扎中,相互舔噬着,搀扶着走过大哀的“心死”,绽出一丝诡异的人性之光。改革的希望与无望同在不泯的人性中抵牾。观众只觉好看好玩,却在不经意间看到难以想象的“死灰复燃”。面具使人变成木偶,卡通布景使故事变得近似寓言、童话,模糊艺术使人恍如置身现代,又明明在引人欣赏、把玩。观众发现,不戴面具的演员看戴面具的演员时,似看穿面具后的喜怒哀乐,面具表情竟极其真实!人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中国戏曲的夸张、变形、写意、传神,想起布莱希特的“间离”、“理性”,想起黄佐临的“写意戏剧观”,想起徐晓钟“向着表现美学拓宽的话剧导演艺术”,更赞赏郭小男和黄楷夫居然把血淋淋的人生、脉脉含情的人性、中国戏曲的变形、布莱希特的间离,融为一炉,他们怎么想的?

    越剧《梁祝》、话剧《秀才与刽子手》使我们相信无论是戏曲还是话剧,都是表演的艺术,都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但也确是导演的艺术,由导演驾驭,以导演创意和构思为主导,作舞台总体设计和人物、立意、风格、样式的总体把握。这是现代戏曲和现代话剧的重要标志,也是话剧民族化、戏曲现代化的必需。正因如此,中国剧协暨《中国戏剧》于2005、2006、2007年接连推出五位有突出成就的中青年话剧、戏曲导演并对他们的成就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他们是王晓鹰、查明哲、卢昂、郭小男、张曼君。

    5.舞美创新至关重要。舞台是舞台美术家创造的,也需纳入导演的整体构思,成为导演创作的一部分。西方话剧称舞美设计为环境导演,可见舞美设计的重要程度。郭小男称导演、编剧、舞美设计,是营造创新目标的“三剑客”,表现了他对舞美创造的高度评价和依赖。舞美是导演手中的一把剑。

    当代舞美关乎形式,更关乎内容;关乎美目,更关乎动心;照亮舞台,更需照亮人生;创新、超越,关键要找到适合剧作立意、风格、本体的表现方式。应感谢舞台美术家有价值的劳动,多数舞台因他们而美轮美奂,新意平添,不仅导演,包括演员、编剧、评论家都应认真学习和读懂他们的创造。舞美是现代戏剧不可缺失的一环。豪华大制作不全是舞美家惹的祸。

    四、关于音乐

    戏曲音乐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警醒。戏曲戏曲,戏为曲之体,曲为戏之魂,无戏难为曲,无曲不成戏。戏与曲,缺了哪一个或哪一个不健全,剧目整体都难有作为。在这个问题上有多少经验和教训可以吸取?自然,成绩是主要的。戏曲音乐委实重要,故需独辟一章。

    国家京剧院与西藏藏剧团联合创作的新编京剧藏剧或曰藏剧京剧《文成公主》为我国戏剧舞台绘出一道中国戏剧史上前所未见的绮丽风景。流传了六百多年的藏戏与逾二百余年历史的京剧去年八月在西藏自治区政协礼堂首度演出,实现了两个剧种自诞生以来的第一次同台献艺,开创了“戏曲融和”的新纪元。藏剧和京剧剧种不同,语言也不同,做到“融和”困难极大,先需保持各自的“独立”与“并存”,先在视觉和听觉上做到“交汇”与“融通”,而后逐渐在人物感情的沟通和共鸣上达到“融合”。

    在诸多困难中,不同民族、地域、剧种唱腔的“融通”与“融合”困难最大。文成公主以京剧唱腔为主,松赞干布以藏戏唱腔为主,这是人物塑造的需要,也增强了剧作的历史厚重与真实。两种曲目的融通既古朴又新颖,唱腔语言、旋律、风格各异,却巧借旋律之妙在异地异族人物间架起一座沟通心曲、融化阻隔、拉近距离、时空共享的桥梁。从历史渊源来说,古老的藏戏和古老的京剧,一起克服两种戏曲体系语言不同、音乐不同、旋律不同的三大难点,同时又结合藏戏擅长歌舞音乐、京剧注重板腔运用的两重优势,一起进行“相互靠拢、相互包容、一同革新、一同探索”的开创性实践,结出“合而不同”的理想硕果,可以说在各自剧种的历史上,都有里程碑的意义。

    朱绍玉作为国内最具实力的京剧音乐家在《文成公主》的创作中,实现了对京剧、也对他本人以往创作的超越。多年来,他在许多京剧剧目的音乐创作中屡有佳绩,声名远播,但反响不同,不乏困惑,或许,这正是他乃至他的同业者最需思考的问题。

    五、关于小戏、小品

    2007年的戏剧收获,还有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和张家港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暨“全国小戏、小品大赛”结出的丰硕成果。小戏、小品离观众最近、生活最近、现实最近、内容最丰富、形式最多样、演出最灵便、生产最快、成本最低、最能体现戏剧“三贴近”和“还戏于民”的要求。本届大赛与历届一样,剧目全是新创。初赛报送剧本,多达2200多个,北到黑龙江、内蒙古,南到云南、广东,东到山东、上海,西到宁夏、新疆,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国剧协所以在全国戏剧界有如此大的凝聚力、号召力,不仅因它是全国戏剧家之家,更因它是全国戏剧人之家,不仅凝聚了专业戏剧工作者,也吸引了更广大的业余戏剧工作者和一切爱好、关心、痴迷、参与戏剧艺术的戏迷与观众。

    六、回眸与展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八次文代会、七次作代会上的讲话,特别是关于“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等论述,极大地激发了全国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和聪明才智,成为2007戏剧创作取得优异成绩的思想动员和前进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讲话中又对包括戏剧在内的文化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把文化提到关乎国力竞争和国民素质提高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号召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正成为广大戏剧工作者奋发向上的新的理想与追求。

    相关热词搜索:无疆行者创新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