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由《破阵曲》引发的桂剧革新之思

    由《破阵曲》引发的桂剧革新之思

    时间:2020-03-27 05:22:4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桂剧《破阵曲》聚焦抗战桂林文化城,以桂剧改革为题材,在题材内容、叙事方式、舞台布景上颇具新意。以桂剧改革为研究对象,牵出彼时改革与此时创新之间的联系,认为桂剧《破阵曲》题材将战时戏剧本土化、当代化;叙事方式采纳了折子戏的模式,又吸收了影视元素;在舞台布景上以虚为主,适时辅以话剧现实主义,平衡了传统与当代的审美,是当代桂剧迈向大众化的一次尝试。

    [关键词]桂剧改革;《破阵曲》;桂剧大众化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大型桂剧《破阵曲》于近日亮相桂林大剧院,为世人献上了一出桂林抗战文化的大戏。《破阵曲》是笔者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桂剧,对于戏曲来说算是外行,实在难于提笔写此评论,仅就本剧的桂剧改革部分,与话剧有些许相通,有一点想法记录于斯,供诸位方家批评指正。

    《破阵曲》一剧之演出,开启了一次重返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抗战文化之旅,于笔者而言,不仅是形而下的,更是形而上的一次桂剧改革追忆。民国时期,由万籁天、白克、欧阳予倩、焦菊隐等人投身的桂剧改革,是一场将旧的戏曲形式与新的话剧、新思想融合的一场艺术革新。这场剧运收获了许多的戏剧作品,也在实践中结出丰富的理论硕果,其中一部分有关桂剧改革的所思所想极具前瞻性,即使放在如今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仍可见其宝贵之处。在抗战特殊时期以及国防戏剧的氛围之下,桂剧改革在目的、方法、内容都具有特殊性。然而,暂时撇开这些政治教化,桂剧改革只有让更广泛的群众接受并喜爱这一新艺术,才谈得上其他的效用。如何让观众喜爱桂剧及桂剧改革中大众化的思考,时至今日,仍然是我们剧人必须思考的命题。

    桂林戏剧创作研究院以《破阵曲》,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较深入的思考,在不断打磨之后,还原了一幅抗战时期桂林文艺界五位名家以曲、画、剧、戏、志破敌的群像图,企图破“人之心阵,世之旧阵”。所谓“不破不立”,在剧本题材、叙事方式、舞台布景上都有所破而立出了新意。

    一、 题材的本土化与当代化

    作为一个命题写作,本剧要以抗战时期的桂林文化城作为对象,抗战文化城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比较陌生,时间距今已70余年,但说起几位主角,则是广西观众乃至全国观众较为熟悉的,以名人切入抗战文化城的主题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在民国时期,从这些名人迁至桂林所做的事情当中选取桂剧作为一个连接点,能使剧本具有较紧密的人物关系,也能使舞台表演产生戏中戏的双重表演时空,增强了观赏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以此题材为契机,桂剧的新旧两种形式较为融洽地在同一舞台上展示。《破阵曲》借桂剧改革的题材,可还原民国以前的传统桂剧风采之一二,让观众感受桂剧传统魅力之美,还可呈现桂剧现代化的改革新篇。在历史上,旧桂剧曾为桂林人民茶余饭后的消遣,为民众所熟知、所喜爱。经过时间的洗礼,许多新的艺术萌出,渐渐替代了旧剧在民众之中的地位,旧剧则渐渐退出大众娱乐的舞台,最终束之高阁,成为知识分子等一批桂剧迷偶尔拿来玩味的高雅艺术。与传统旧桂剧相比,新桂剧受话剧的影响,在表演的形体与台词上更接近当代生活,程式化的表演被生活化、形象化之后,更易被观众接受。因此,《破阵曲》的选材将新旧桂剧揉在一起,是桂剧本土化与当代审美之间的一种调和。

    以抗战旧剧改革为题材,写出文化阵营里的桂林抗战故事,叙事内容、时空与演出时空,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矛盾——战时戏剧在非战时期的排演。战时戏剧最易暴露的问题是其政治教化功能为首要目的,不惜牺牲艺术观赏功能。白克曾论:“‘战时戏剧’必需强调抗战的意义,凡是一切与抗战无关而在平时认为重要的任何问题,现在我们暂时都要把它搁一搁变成次要……在战时要和政治任务配合起来,成为斗争的武器之一,它特别要着重于民众抗战情绪的激发和提高。”{1}可见,当时导演对于抗战桂剧改革的认识。而今,抗战早已结束,演出抗战戏剧也绝非为了白克导演所说的意义,若继续以抗战为首要任务,则会引起观众的反感。《破阵曲》在处理这对矛盾时,弱化了桂剧改革的内容,集中笔墨描写抗战中的小故事,每个抗战小故事里,又不时插入亲情、爱情与友情,凸显了抗战中的人物群像。这些人之常情无論是在何时都具有戏剧性永恒的魅力。

    二、 叙事方式的戏曲化与影视化

    桂剧从戏曲时期一路走来,血脉中留着皮黄二调的基因,在叙事方式上,也受到戏曲的叙事习惯的影响。一整本戏曲由许多折子组成,时逢重大节庆,可演上几天几夜的连台戏。平日里,戏班子择出精彩的戏码,唱几出折子戏,有时折子戏会有些关联,但没有任何关联的折子一块儿演出也是常事。由来已久的演出形式使戏曲在叙事上有所影响,每一场戏都可以独立讲述一人一事,一幕戏内部的逻辑联系几乎是闭合的,一幕幕之间的逻辑联系则不一定紧密。《破阵曲》的叙事也可窥见戏曲叙事模式之一二。剧本中每一场讲述一人破一阵的故事,每一个故事之间的连贯性则不强。例如,第一场戏中,张曙谱曲时突临空袭,为取回遗失的手稿牺牲;在第二场戏时,在桂剧戏院,田汉、马君武、徐悲鸿、欧阳予倩因戏巧遇,谈到桂剧改革,在戏剧内部的情节内容的主次中,桂剧以改革为辅,躲避空袭至牺牲为主;四位名家因戏巧遇是主,谈及张曙牺牲是辅。两场戏之间的台词联系,因张曙是受邀参与剧运,在第一场开始,张曙之妻点名了五个男人一台戏,第二场戏,借田汉之口道出, 张曙的牺牲。两处台词的篇幅也仅仅是两三句话,可见两出戏之间的虽有联系却不很紧密。《破阵曲》每场戏之间的联系几乎都与这一二场相似。整部剧叙事方式可以看出并非是完全的线性叙事,而是团块叙事,每一板块之间可以独立成戏,保留着旧剧的折子戏风格。

    在每一场戏内部独立成戏,其叙事的起承转合又迎着当今的商业影视的普遍逻辑。在影视剧中,尤其是中国商业影视,尤其喜欢“闹”,在开篇三分之一的地方,会安排一个危机,出现一次小高潮,调整剧情发展的方向,奠定整剧的基调,在有限的演出时间中,迅速抓住观众的注意。《破阵曲》的开场戏本是抗战大后方的曲作家在自家阳台与妻子生活的日常,但话不多说几句,画外突然传来空袭警报,宁静的日常被打破,顿时全城人人东躲西藏,躲避警报的群戏场面之闹,极似电影中开篇部分制造的小危机。两人的对手戏转眼变为群戏,音乐也从柔美温婉的《天涯歌女》变为夹着空袭警报的节奏紧凑的背景音乐。众人为躲避空袭所排的群舞十足的体现了“闹”字。在第二场中,四位主角在剧院相逢,惩治军官宵小之徒,畅谈桂剧改革之路,嬉笑怒骂之间也点明四位在戏中的人物关系。三场戏中戏的叙事方式,多个叙事时空共存的编排,充实了戏的内容,拓宽了戏的表演时空,提供了多视角赏戏的选择。叙事方式在戏曲与电影之间取其所长,兼顾了桂剧戏迷与桂剧新观众之间的审美需求。

    相关热词搜索:桂剧革新引发破阵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