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中国近现代美术馆发展之线索

    中国近现代美术馆发展之线索

    时间:2020-04-03 05:16:2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美术馆与中国近代社会的邂逅,于它初遇的那个颠簸的时代而言,尤其是和政权更迭、战火硝烟的种种状况相比,实在算不上一桩动人心魄的大事;然而中国知识分子与美术馆的邂逅,于他们渴求拯救万民之道的心灵而言,却好似在开启民智的艰难途中高高矗立起了一座华美的理想丰碑。美术馆在中国走过的路,细探究竟,不过百年而已,然而中国从漫长的封建历史中踉跄投入现代社会,也不过百年。

    已经腐朽的封建社会大厦确曾外强中干地维护着自身的社会制度,但是时间千年地流过,任是多么美好的韶光,也早被打磨成了枯骨,哪还配得起民脂民膏堆积起来的红妆?哪能不遭强权的觊觎?当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可能性被工业革命开发成现实,东西双方遥遥相望的平衡就被打破了。科技武装起来西方按捺不住释放能量的冲动,露出了虎视眈眈的凶光…挣扎着的中国封建政府也打算努力医治自己千疮百孔的身体。于是,晚清的政府官员对西方世界经过盲人摸象式的考察之后,各种现代概念便被匆匆引入汉语世界,各种新的旧的物质文明成果也被依葫芦画瓢地实现到中国的土地上——比如“美术馆”。

    这个事件中的几个关键词是:中国晚清政府、西方的博览会、南洋第一次劝业会、美术馆。

    已经被西方列强吓坏了的清政府开始有点明白过来,已然领教了落后挨打的痛楚,就打算在一些开明朝臣的主张之下向西洋、东洋学习些办法,至少做出个图谋强大的姿态——比如1904年派溥伦贝子为正监督率团参加美国的“纪念路易斯安娜购买100周年世界博览会”比如1906年清政府准奏商部颁布《商部新订出洋赛会通行章程》,从英国人赫德手中收回国际博览会事务承办权;比如1906年“第一次商业劝工会”在四川成都开幕;再比如1910年清政府农商部举办的“南洋第一次劝业会”……这些举措的大意倒是实业兴国,只不过手忙脚乱地张罗了一阵子,却连国内的报纸也抱怨“南洋劝业会”更像是“赛珍会”、“聚宝会”,搜罗了众多产品反倒集中展出了“不实用”的弊端。清政府参与到博览会原是见到欧美国家组织大型活动既扬国威又促生产,就起了效仿之心,可是却只学到了表面文章,只砸钱模仿了华丽的形式。威震全球的“水晶宫博览会”背后是工业革命的划时代成果,而大清国根本没有成规模的工业产品生产,反倒是一介商人张謇。不仅在实业上的建树有目共睹,而且于1905年创办了南通博物苑,成为中国博物馆史上最重要的一页。

    不过我们对历史也不能一味苛求,在“南洋第一次劝业会”上,很多来自西方的概念都被“本土化”地“实践”了一番。展览场地上有不少“镶”了中式“花边”的西洋风格建筑,“公园”养着牛羊被演绎成了“公园畜牧场”,但还是像模像样地划分了很多展馆,其中就有“美术馆”。当然,这个“美术馆”更接近一次展览行为,因为它只有展览而没有收藏,只有小洋楼建筑而没有管理制度,但是它让所有进来参观的中国人都感性地认识了“美术馆”这种事物,也比当时社会已有的“雅集”行为和“美术展览会”更为全面甚至现代地诠释了“美术”这个概念,其首创之功是不容抹杀的,但是毕竟这个“美术馆”不是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美术馆。清政府也很快就倒台,“南洋第一次劝业会”和其中的“美术馆”便随之颓败了。

    1911年,到中国拥有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美术馆还有十几年的时间。这几年就像一段酝酿期,条件逐渐成熟起来,各种因素也都在发酵。

    中国现代美术馆事业起步的重要外围条件,就是现代博物馆事业在中国的真正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起源于欧洲,因为那里的传统和制度为这项事业提供了发展的土壤。中世纪以前的欧洲一些地区已经有“公共”“民主”“科学”等思想的萌芽,专门收藏珍宝和标本的地方也被当成一种教育资源向部分学习者开放。而文艺复兴潮流兴起之后,重视科学成为一种风气,古物和标本收藏更受推崇。千百年积累下来的收藏与展示习惯,为博物馆系统真正建立积累了社会、物质和制度基础。时至17世纪,英法德等国已有数家重要的博物馆。而进入18世纪,启蒙思想已见效应,各国博物馆纷纷向普通人开放。科技加快发展的19世纪,欧美的博物馆除了具有基本的收藏展示职能,更被界定为学术研究和公共教育的重要场所。它们不仅已经成为现代博物馆,各国还成立了专门的博物馆协会,帮助更好地发挥其种种作用。

    古代中国并没有这样向公众开放的收藏和展览机构,我们的传统是私人“鉴藏”,这种活动的对象基本限于书画珍玩,活动的主体也只是物品的拥有者及受到邀请的亲朋好友,活动方式主要是“雅集”。古代中国最有能力组织鉴藏活动的就是皇帝,因为封建体制中的皇帝拥有整个国家。皇帝会在高兴和有政治需要的时候,邀请亲信的朝臣欣赏秘藏起来的书画珍玩,甚至把其中一些赏赐给他们以达到笼络的目的。普通百姓根本无缘得见那些传说中的宝贝。由于欧洲人在中国进行商务和传教活动,在清朝统治时期他们也在中国南方设立了一些私人博物馆,但是毕竟不如清末张謇的南通博物苑对中国博物馆事业影响深远。晚清以来很多中国知识分子对自然科学的热衷和对民主社会的向往,凝聚成了中国博物馆事业最初的灵魂。不过,在这个领域内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还是民国建立之后才迈出的,那就是1912年开始筹备的国立历史博物馆。开了这个头之后,兴建发展现代博物馆成为一种趋势。1913年,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博物馆创立;1915年,南京古物保存所成立;1925年10月10日,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成立;1926年10月10日,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并举办专题陈列;1933年4月,规模甚大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正式成立。时至1936年,中国境内公私博物馆已有62处。在战事时起的情况下,这样的发展速度已经很快了,更令人欣慰的是,其中折射出越来越多的中国知识分子表达了对大众教育和现代学术研究的热情。

    怀着对外边世界的好奇和对中国落后现实的不满,更带着救亡与图强的抱负,自晚清开始就屡有中国人走出国门游历和学习,希望为国家和民族寻求到新的希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句话用来描述这个潮流中的现象十分贴切,有过海外经历的知识分子们带回了各自认为有益于中国的东西。不过他们的想法也有一些共同点:首先,他们都或多或少地表达了对于国民素质低下的忧虑与悲哀;另外一个共同的体验,就是遭遇西方人鄙夷神色时内心泛起的酸楚。所以“开启民智”并且重建文化上的自信,被归结为培养大众民主精神征途之上的两项重要任务。

    欧洲形形色色的博物馆和美术馆给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心带来了很大冲击,历史悠久、展品丰富的印象在他们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挥去。包罗天文地理、自然人文之万象的博物馆和代表了类审美创造力的美术馆,被大家逐渐公认为集收藏、展陈、研究、教育等诸多功能与一身的重要机构。当博物馆事业已经有所进展,蔡元培等学者公开表达了“美育代宗教”的想法,偌大的中国却没有美术馆便成了不少知识分子心中的一个纠结。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知名艺术家不断地为在中国建设美术馆而奔走呼吁。在民国政府有一定话语权的鲁迅等人,更是为中国的美术馆建设勾勒出了蓝图。

    但是在中国第一个把美育理想和现代美术馆建设结合在一起并转化成为现实的人,是已经被很多人遗忘、却值得后世敬仰与怀念的美术教育家一严智开。1929年筹备、1930年开幕的天津市立美术馆,是中国首家公立的现代美术馆。严智开拥有留学日本与游学欧洲的见识,以知识分子的胸怀,以中国博物馆界元老的起点,为这个美术馆设计了相当成熟的制度,并切实地为大众组织了非常多精彩的展览。甚至在日军侵华的枪声在天津响起的危难之际,这个美术馆仍然顽强地维持运转,继续收藏、继续研究、继续展览。昔日的盛况虽已不复得见,但是档案馆中泛黄的卡片上那些数字和记录还在,它们仍然骄傲地保存着这位知识分子为理想而奋斗的光荣。

    颜文糅筹建苏州美术馆的事迹同样让我们感受到鼓舞与振奋。他在苏州沧浪亭创立的苏州美术馆是中国第一所私立美术馆。这个连馆长在内全馆不过16名工作人员的美术馆,规模虽小制度却很健全,甚至有自己的出版物。他们通过多种经营行为和开明人士的捐助获得保证运转的资金,工作方法和运作机制也非常现代。可惜苏州美术馆没有坚持几年,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于战火之中,让今天的研究者们十分伤感。

    除了由社会责任感、知识分子的理想生发出来的巨大动力之外,美术馆的出现其实也是呼应了十分具体且现实的社会期待,那就是迅速增加的美术展览活动对策划、组织、设施、场地、制度等保障性条件的迫切需求。

    在中国古代的美术展览本是比较私密的“雅集”行为,但是受到西方艺术沙龙形式和展览思想的影响,晚清时期演变出了“画会”。其中展出的内容仍以书画作品为主,但是兼具了促进交流和销售等目的。在大致相当的时期,外国人也频频在华组织美术展览,外国艺术家来华办展和由外国人组织的中国美术作品展览都有所增加,影响也不断扩大,而学习美术的留学生逐渐回国,国内美术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也一批批进入社会,出于专业交流和职业发展需要,他们纷纷组织各种目的和类型的美术展览。这一大类的美术展览往往更多关注艺术层面的内容。“美术”这个词语内涵比较复杂,这在展览内容上有所体现。了解到博览会的情况之后,晚清不少开明人士都认为“美术”对于工业生产大有帮助,因为他们发现了设计是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工艺作品和书画作品结合的美术展览也颇为盛行。到了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反复强调“美育”对于改造国民的重要作用,以大众教育为主要目的,同时切实促进中国美术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的美术展览日渐多了起来。

    无论因何种缘由兴起的美术展览,在民国初期都汇合进入了积极兴办美术展览的时代潮流。各式美术展览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际上,博览会为艺术回顾展提供了机会,也提供了制度方面可资借鉴的样本。国外成功的美术展览活动,对于中国的美术展览事业来说也是学习的对象,而且当时中国有些已经比较成规模的博物馆,不时地为所藏古物中的美术作品举办专门的展览,影响相当大。中国的美术展览制度就在对不同对象的学习和业内的反复实践中很快成熟起来。同时,活跃的展览也使得美术理论、美术批评、美术展览批评等行为一同活跃起来。有了评论界的参与,一些重大美术展览的长处与短处就更加显露出来。评论界一个重要的声音,就是呼吁相关部门为美术展览提供专业场馆。完善的展览场地与设施,有规律的收藏和研究等等,均直指现代化专业美术馆的建立。所以天津、苏州两所美术馆的创办,绝不是少数人的冲动和一时兴起,而是有着广泛社会基础的建设行为。

    以天津市立美术馆为代表的地方美术馆日渐成熟,“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在业界各方努力之下也获得了成功,这两种合力共同推动了国立美术馆的建设进程。1935年,国民政府正式通过筹建国立美术陈列馆的议案,并很快由一个专门的筹备委员会负责营造事务。1936年8月,国立美术陈列馆的主体建筑正式竣工,并于1937年承接了“教育部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盛大的规模、专业的展陈、国内外专家的讲座和研讨交流活动,无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无不令美术从业人士欢欣鼓舞。这座美术馆的成立和催生了这座美术馆的“全国美术展览会”,都已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化艺术领域的重要事件、中国近代美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透过重重岁月、拨开许多遗忘,在档案的字里行间与老照片的眼角眉梢,仿佛依稀可以嗅到新鲜繁盛的气息。

    然而又是因为战争,这座美术馆很快就黯淡下来。值得欣慰的是它是以一种“形亡而神存”的状态离开众人视线的。因为经历过这样一座大馆的巅峰时期,社会上的其他美术展览也得到了规范,中国的美术展览制度整体上健全起来;同时,“美术”也由此更加深入了中国大众的生活与心灵,“美术”的魅力和作用都被广泛地认同了;另外,在它的“气场”影响之下,不仅提供美术展览场地的单位数量大大超过以往,各地的画廊也开始出现,甚至形成为一种行业。可以说,近代美术馆的发展对中国美术的专业化、大众化、现代化乃至部分美术作品市场化进程,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国立美术陈列馆及国立中央美术馆(筹设)的没落预示了美术馆事业发展在中国的一次“断裂”,其原因当然是旷日持久的战争,但是在第一个繁荣期内成长起来的专业人才,有不少都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里发挥自己的专长,担负起了宣传工作的重任。面对为数众多的文盲、半文盲群众,宣传工作可谓困难重重,但是宣传战线上的美术工作者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其中美术展览作为有效手段是不可不提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不少始终热心于美术馆发展的专业人士来到新的城市里,以毕生默默无闻的辛勤工作为后来中国美术馆事业的繁荣,埋下了最初的种子。近百年的经营、数代人的理想,终于在新的时代开花结果。读懂美术馆在中国的发展史才知道,每一朵花的芬芳背后都有抱负不得施展的心酸,每一颗果实的饱满之下都埋着未曾亲见理想实现的伤感,所以,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这些美术馆人不再背负沉重的历史遗憾。

    注释:

    [1]为纪念从法国购回圣路易斯安娜1 00周年,并展示百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美国于1 904年在圣路易斯举办世界博览会。这次传达博览会邀请的外国委员在北京相当有声望,他在朝堂上广泛听取了意见,发表完演说后,慈禧太后亲自召见了他,并询问有关世界博览会的事宜。中国此次正式接受了邀请,并成立了由溥伦贝子领衔的委员会。溥伦贝子等人除了尽力应付博览会事宜,还在美国各地游历了一番,并与一些名人政要见面会谈,表现出了清皇族前所未有的开明姿态。回国之后,他也确实在政治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

    [2]1905年9月,清政府从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手中收回了国际博览会事务的承办权,转由商部(后改为农工商部)接手相关事宜。1906年初,商部便出台了《商部新订出洋赛会通行章程》,共计20条。这些章程以“维护国体、发展工商业”为目的,内容包括博览会及展览事务的方方面面,指明了办理展览事务的方法,既继承了海关的办理经验,又革除了由外国人控制的海关办理中国参展事宜的弊端,体现了维护中国国家主权和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美好愿望。

    [3]1 906年5月10日,四川成都“第一次商业劝工会”开幕,美术作品就已经进入了劝业会的展览中。当时在“制造业”中设了“美术类”一项,而且展品数量达到了529种,其销售所得更高达银数47,297,20两,钱数为178,0000钏。此后的历次商业劝工会、劝业会都沿袭了将美术作品纳入展览的做法。资料参见《四川成都第一次商业劝工会调查表》统计,光绪三十二年(1 906年)成都印。

    [4]1910年6月5日,清政府农商部所举办的“南洋第一次劝业会”开幕,会场在南京城西北公园附近,占地700余亩,内设美术馆,建筑仿罗马式,特为雄伟美丽,适合陈列美术品,展出刺绣、水墨画、油画、铅笔画、雕塑等。除此以外,京畿馆、广东教育协会教育出品馆等也分别推出了美术品的展示。蒋炳章、张謇等所组织的南洋劝业会研究会,将研究成果汇编成《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告书》。参观人数每日约三四百人。

    [5]1851年(清咸丰元年)英国伦敦举办的“万国工业品大博览会” (The GreExhibition Of Works of Industry Of A11 Nations)是受到普遍公认的世界首次国际博览会。19世纪中叶的英国处于工业革命全盛时期,是当时地球上最强盏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显示英国工商业的巨大成就和傲视欧洲的国力,艾尔伯特亲王倡议召开一次“万国博览会”,并为此在伦敦著名的海德公园修建了专为博览会设计的、号称“水晶宫”的巨大玻璃建筑。因此这次博览会后来也被称为“水晶宫博览会”。1 851年5月1日“水晶宫博览会”正式开幕,约有1 O万件展品与参观者见面,博览会的主题包括四大部分:“第一为材料品及粗制品;第二为关于一般生产工艺之机械及精巧之发明品;第三为各种制造品;第四为雕刻模型及其他属于美术之物。”农业机械、织布机、蒸汽机等推动工业革命的机械一方面赚足了别国艳羡的目光,另一方面引发了部分英国知识分子对其蹩脚设计的痛心,进而揭开了现代设计史的新篇章。

    [6]张謇,字季直,1853年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传奇色彩的几人之一。23岁就投奔庆军,后与袁世凯并称庆军首领吴长庆的文武两大幕僚;经过由南到北的军事历练,因著文主张强硬反抗对外侵略,以及33岁科举北闱中了“南元”而受到重视;几经波折,在“清流”南派首领潘祖荫、翁同觫等人提携下,于1 894年考中清光绪甲午恩科状元,并授翰林院修撰,时年41岁。加入“强学会”并成为立宪派中坚力量之后,具有如此政治资本的张誊并没有专注于仕途,而是在处理官商共有实业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实业救国,显示出了非凡的商业才能和超前的眼光,成长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民族资本家。他将实业和教育视为富国强兵、拯救万民的根本。他在纺织、航运、食品、冶金、银行业等诸多领域均颇有建树,获利丰厚,并曾在民国政府中担任一定职务。先后经营20余家企业的张謇,除了南通博物苑这个惠民设施,他一生以辛苦所得建设或参与建设了300余所各类学校。

    [7]1905年,南通博物苑正式动工,而且规模甚大,分为中、南、北三馆,还附有园林。南通博物苑搂上陈列历史文物,楼下为自然标本。室外树大型的石刻、造象。文物、标本的陈列或分地区,或分年代,各附说明。南通博物苑专门聘请了通晓外国语言的“招待员”,像现在博物馆、美术馆中的讲解员一样,负责接待咨询和参观过程中的导览工作。张謇甚至细心到亲自拟定了一份《博物苑观览简章》,引导参观者建立公德意识,教育大家爱护文物、勤于学习。其中不仅告诉公众应该怎样参观和保护博物馆,并且对参观者提出了成为新时代公民的道德要求。

    [8]南洋劝业会美术馆向西与第二参考馆对峙,位于审查室后,居会场之中心点。美术馆建筑仿罗马式,架铁棵为二层楼房,其中展出物品9500余件。分为绘画、雕刻、铸塑、工艺、手工五门,后增加古美术。展厅入门之后,分别展出刺绣、古美术、铸塑、工艺、雕刻、手工。馆内共分1 5区,后改为9区,陈列不以省份,只以出品分类,纲目组成21部。其中代表性的展品有苏州刺绣、彩霞公司所绣的张安帅像等。展出的古人墨宝与今人书画亦美不胜收,而近时之油画、铅画也较有代表性。美术馆的出口处备有茶歇,使得游览者得以休息;楼的东角设有书画研究室。

    [9]“文人雅集”是中国古代一种十分流行的文化艺术活动,至少早在汉末魏晋时期就已蔚然成风,并且在不同朝代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作为有知识、有社会地位又有经济实力的阶层成员,传统“文人”或者附庸风雅的“伪文人”,十分乐于组织“雅集”这种集文学创作、艺术鉴赏、餐饮享受、休闲娱乐、人际交往等多种目的于一体的聚会活动。 “文人雅集”是中国封建士大夫阶层的艺术品位与生活情调的集中表达。这种活动中几乎没有任何制度,只要志趣相投又都有时间和聚会的兴致,就可以凑到一起追求一些精神享受,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但就是这种极为自由的聚会,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因“雅集”而激起灵感创作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美食乐舞都不胜枚举。对于中国美术发展而言, “文人雅集”是一种起到促进交流作用的书画鉴藏活动。这是造就中国绘画审美品格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才开始发生改变,尤其是清朝连续遭受军事、政治等诸多领域的失利之后,中国传统绘画的社会基础和文化语境受到强烈冲击了中国古老的绘画传统。新的绘画材料、绘画工具、绘画枝法、绘画门类以及强势的艺术观念席卷了中国美术界。

    [10]1912年7月,中国第一个国立博物馆的兴建才正式开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以前国子监官含为办公地点,设立了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当时聘来的主任为湖系南菁书院学生胡玉缙,因为他博闻强记、通晓中国历史。在他的主持之下,筹备中的国立历史博物馆接收了原皇家学院“辟雍”的礼器、书版、石刻等物品,多达57127件。这些文物成为了这座博物馆第一批收藏,后来博物馆又通过购买、发掘和接受其他前朝机构遗物,不断地扩充藏品。时至1918年7月,胡主任去职,新到的主任是满人彦德,比较成熟的国立历史博物馆又迁到了天安门内故宫前部端门至午门一带的建筑当中。以端门为正门,午门楼上,计正楼九楹,左右各三楹,东西两观、四亭、两庑共为百间,分为十大陈列室。积极展开工作。彦德工作比较得力,一直努力征集藏品、扩充展览,很快使这座博物馆具备了可观的规模。

    [11]1924年11月4日,北平摄政内阁决议后,政府通告修正了清室优待条件,并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由李煜瀛等人负责相关事宜并典收清宫所藏文物。1925年9月29日,清室善后委员会开会决定就地创办故宫博物院,并在这一年的“双十节”宣告其成立。最初的故宫博物院分为古物馆和图书馆两大部分,举办展览向公众开放。古物馆的“专门展览”十分引人注目,展品包括了瓷器、铜器、玉器、书画、碑帖、文具、象牙、竹器、雕刻、珐琅、成扇等等颇多内容,陈列多达数十室。

    [12]1918年7月,国立历史博物馆迁至天安门内故宫前部端门至午门一带建筑内。以端门为正门,午门楼上,计正楼九楹,左右各三楹,东西两观、四亭、两庑共为百间,分为十大陈列室。数年运营之后,这座博物馆表现出了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1 926年的“双十节”正式开馆,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为期4周的专题展览,中外参观者共计185,000余人。

    [15]1955年4月,教育部设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聘傅斯年为主任;院中拟定设立自然、人文、工艺三馆,各聘请专员筹备其事。之后便向管理中英庚欤董事会请求补助建筑及设备各费,该会于1954年6月议决补助建筑费1507Z元。1954年7月,成立建筑委员会,并商准南京市政府,备价征收中山门内近城路北旧旗地100亩为院址。1954年4月,征选建筑图案,敦聘建筑师13人,送图竞选;9月,选定徐敬直设计的图案为首奖,遂委为建筑师,开始建筑;1 2月,教育部聘定蔡元培等1 5人为理事。以上信息参考自中国博物馆协会编:《中国博物馆一览》,1956年1月出版。  [14]这一数据来源于《中国博物馆一览》中序言:“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之始,对于全国博物馆事业,首为实际之调查,此书即调查之结果也……共列入公私机关六十有二,所收资料,粗可观览。”中国博物馆协会当时把包括博物馆、美术馆、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等机构均概括统一纳入博物馆的范畴。参见中国博物馆协会编:《中国博物馆一览》,1 956年1月出版。

    [15]严智开(1 895—1 942),字季聪,生于河北天津文昌宫西,日本东京美术学校、法国巴黎美术学校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出生于一个望族之家,其父严孙(1859-1929),为中国近代教育家、诗人、南开大学创始人之一;其兄严智怡(1882-1955)为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曾创办天津博物馆,并出任首位馆长。严智开于1 912年9月25日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撰科;1 915年,与汪洋洋、江新共同创立“中华美术协会”。1 91 7年3月,严智开在东京美术学校毕业;1 91 8年2月25日开始就读研究生,但因留学法国而中途退学,后在欧美留学十余年。1 928年末回国。1 950年1 0月1日,严智开正式就职天津市立美术馆馆长。1 954年8月,他被任命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严智开被任命为艺专校长之后,曾辞去美术馆馆长职务,但天津市教育局因“该员确系办理美术馆之适当人才,又以该馆一切设施计划尚未完成,未允”。1 955年5月1 8日,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严智开也是发起人之一,并且在成立大会上以1 2票当选为中国博物馆协会的执行委员。1 937年,严智开辞去北平艺专校长职务,之后继续履行天津市立美术馆馆长一职并活跃于中国的博物馆界,直至1942年去世。

    [16]1 926年,由颜文棵等人筹备成立苏州美术馆。1927年,吴县国民政府公益局以“沧浪亭为古迹名胜,亟宜保管修葺,令颜文棵负责”的指令,把沧浪亭拨给颜文操作为苏州美术馆之用。美术馆于1951年10月1日奠基,至1 952年8月落成。1 9;52年1 2月9日,举行了隆重的新馆落成暨美专建校1 0周年庆祝活动,苏州美术馆正式对外公开展出。美术馆设有5个模型陈列室,6个中西画件及印刷品陈列室。主要出版物有《沧浪美》、《三日画报》和《艺浪》。据《中国博物馆一览》(1956年1月出版)统计,其工作人员除了颜文棵馆长以外,还有秘书陆蓑生、主任胡粹中及职员钱人平、胡君余等1 6人。

    [17]1 929年4月10 日,由国民政府主办的“全国美术展览会”在上海南市新普育堂举行,熊式辉夫人举行揭幕典礼,主席马叙伦至辞: “美术是一种文化的表现,有文化而没有美术,便不成其文化,人类是不能脱离美术的,可以说美术随人类生命以俱,以前教育部有规定,教育以导养人美术与兴趣为宗旨。”代理总干事孟寿椿报告筹备经过。展览分为书画、金石、西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摄影等7部。 “全国美术展览会”举办期间有音乐、戏剧表演。资料参见《申报》,1 929年4月10日、4月11日。

    [18]1 955年5月,国民政府正式通过筹建国立美术陈列馆议案。1 956年8月,国立美术陈列馆在南京落成。由国民政府教育部主办的“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于1 957年4月1日在国立美术陈列馆开幕。其展品征集办法,由教部制定颁发各省市教育厅局,另由各地筹委协同所在地教育机关办理,此外并征集中央研究院、北平图书馆、西北科学考查团、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等机关展品,共计展出2000余件作品。展品类型包括图书,刻印、美术工艺(铜器、陶瓷、玉器、漆器、杂品、图案、织绣)、建筑图案及模型、雕塑、西画、现代书画、摄影。

    [19]1 945年4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为“推进美术教育起见”,创设国立中央美术馆重庆分馆,筹委会内部分为总务、采制、陈展、研究、辅导等组。当年经费编列为十万元,筹备会办公地点设于重庆两路口中央图书馆内。其业务暂定为: (一)美术馆之筹设与干部人员训练; (二)考察并征集古今中外美术品件; (三)设计及制作美术物品; (四)举办各项美术品陈展; (五)改良民间国画及一切艺术物品; (六)编制美术刊物,辅导美术团体; (七)研究调查美术教育学术问题; (八)教育部交办有关美术教育设施推进事项等数项。资料参见《社会教育季刊》,1945年,第2卷。

    相关热词搜索:美术馆中国线索近现代发展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