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让丰碑耸立

    让丰碑耸立

    时间:2020-04-03 05:18: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采访手记

    苑桂生老人的故事我多年前就采访过。

    故事看似简单:13年前,太行山千山万壑间,朦胧的晨光中、夕阳的余晖里,墓碑畔、陵园里,跋涉着山西省阳泉市公安局退休干警苑桂生老人的身影。他揣着太行山各县县志、地图,背着沉重的照相器械,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间探访、寻找、聚焦。太行山间,有的山势陡峭、险峻,有的山高沟深、崖陡林密,苑桂生老人翻山越岭,不惧艰险地寻找。他寻找什么呢?他寻找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将满腔热血洒向八百里太行的诸多英魂;他的镜头不停地聚焦,聚焦什么呢?他聚焦的是那一座座耸立于太行山间,为纪念抗日战争修建的烈士纪念碑,战役、战斗纪念碑,著名抗日英烈、抗日志士纪念碑,重大惨案纪念碑。他历经数年,风雨兼程!他攀了一峰又一峰,走了一程又一程……

    故事又不简单:他搜集抗战史料5800多万字,足迹踏遍晋、冀、豫三省65个县市,行程2万余公里,寻访散落在太行山各个角落里的抗战纪念碑1000余座,一万多个无名烈士墓,拍摄照片5689幅,自费6万多元……这一连串惊人的数字,诞生在一位退休老人的身上。他忧虑诸多烈士丰碑坍塌在盛世喧嚣里,他纠结太行精神被遗忘在歌舞升平中……他四处奔走,足迹遍布太行山的沟壑重岭,许多地方回响着他呼喊的声音,他要让千余座太行山的抗日烈士丰碑不再沉默;他也要让某些善忘的人们,重新忆起那个热血沸腾、慷慨悲壮的年代;他更要让无数人陷入沉思——我们究竟应该用怎样的姿态,去面对那些本应该巍然屹立的烈士墓碑?

    故事更不简单:他在寻访拍摄中发现不少地方碑石损坏严重,陵园、遗迹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他向曾经的“抗日模范县”——平山县的县政府写公开信,呼吁建立县级烈士陵园,供后人瞻仰、缅怀、告慰、祭奠那些为拯救民族危亡而喋血沙场,以身殉国的英烈。他向新华社、国务院法制办写信,向当地报社撰文呼吁和平年代需要有“感恩之心”,期望《国家公祭制度尽快出台》,期望将每年的清明节前一日或者国庆节前一日,订为国家公祭日,献上后人对英烈衷心的崇敬和感恩。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做出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当我从中央电视台一套看到这一新闻播报时,骤然间想到了苑桂生老人,很想再去看看他,但诸事繁忙,一直未能成行。

    2015年1月13日下午,我将汽车停在苑老所居住楼外的街道旁,从暖意融融的车里钻出来,我浑身一激灵,冷!好冷!雾霾将天空遮得严严实实,连太阳露脸的一丝缝隙也没有,干冷干冷的风刮得人手脸生痛。街头冻得人站不住脚,我脚步匆匆地钻过苑老所在家属楼的门洞,来到苑老家的楼下,按响了他家的门铃——

    “山路迢迢”的寓意

    我冒昧造访,按响门铃后,开门的正是已经70多岁的苑桂生老人,他一开门见是我,径直将我往书房里引。“苑老师,您身体还好吗?”多年不见,我见苑老比以前清瘦了,从门厅往书房走的时候,我边走边问候老人家。他哈哈一笑:“好,好着呢!这不,正在画画,快画完了。”话音一落,我已经跨进了他的书房。可不是,书桌上的画墨迹未干,他的手里还提着毛笔。我定睛欣赏,水墨的干、湿、浓、淡间正演绎着太行山的险峻,黑、白、灰、红的色调中却不失温暖情调,整幅画在点、线、皱、擦之中实现了巍峨太行山与人间烟火的整体浑然。

    我说:“苑老师,您给我讲讲这幅画的构思吧。”

    “这幅画是在那幅画的基础上重新画的,画完那一幅,感觉不满意。”苑桂生老人抬头将目光落在书房北墙上悬挂着的一幅山水画上。果然,那也是一幅太行山水画,悬崖峭壁之间,是弯弯曲曲的山路伸向远方,路深处是一位挑着担子的汉子的背影……我注意到苑老在画上的题字“山路迢迢……”(以下楷体字为苑老讲述,下同。)

    当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我在中央电视台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的那个喜悦呀,着实难以言表,一激动我便在书房铺纸作画。断断续续地画下来,就成了现在墙上挂着的那幅画。啥?你问寓意呀。其实,画画的时候也没有特别去想这些。真要问我寓意的话,我想就是:先辈的生命和生活都已经远去,唯有留着先辈足迹的山路,遥遥迢迢,还刻着他们的艰辛和牺牲,仍然在向我们诉说着难以忘怀的过去。从这条路上我就想到我们的先辈,在太行山区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流血、流汗,甚至付出生命,那是伟大的太行精神,也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说起这幅画,说起国家烈士纪念日,苑老目光落到书桌上尚未完工的画上陷入了回忆之中——

    除毛泽东以外的中共所有高级将领,几乎都在太行山一带进行过抗日斗争。单凭这一点,我认为就可以看出太行山在整个中国抗日战争史中的地位。在数年的探访中,我了解到无数太行山军民共同抗日的故事。抗战初期,聂荣臻率领3000人来到太行山区,创立晋察冀根据地;刘伯承、邓小平率领129师9000人创立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到抗战胜利的时候,已经发展成62万大军,扩充的力量几乎全部来自太行山区人民……我所在的阳泉,作为军事要地娘子关所在地、百团大战的主战场之一,无数抗日志士的鲜血洒在这片土地上,墓碑上承载的动人事迹令我感动。随着我了解的深入,太行山各地碑石承载的动人事迹难以计数,我的内心从感动到震撼,太行山真不愧为英雄山。

    然而,我在寻访中发现许多烈士墓管理保护不善,特别是散落在荒山野岭中的无名烈士墓,荒草丛生、无人问津,让人看了非常心酸。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下的北娄山村,有一片柏树林,埋葬着1153名烈士,只有小小的坟头,而附近埋葬封建帝王的清西陵却金碧辉煌。同样,也是在它附近的东旮旯村,有一片1540名烈士的墓地,只有个别墓前有碑,其余都是小小的土堆坟茔。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集结号》里有一名台词,我至今记得很清楚,那就是“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我说不出这么精辟的话,我的话虽然简单,但我认为也是这么个理儿。普通人的生命也是命啊,他们的贡献,他们的牺牲,我们的后代子孙更应该记住。从2002年开始,四、五年下来,我也记不清有多少次流泪了。

    相关热词搜索:丰碑耸立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