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浅析现代护卫舰家族

    浅析现代护卫舰家族

    时间:2020-04-04 05:18:3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现代护卫舰与一战、二战的轻型护卫舰、护航驱逐舰相比,在排水量、武器装备、舰载电子设备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综合作战能力甚至能够达到驱逐舰的级别。对于一些小国家而言,大型导弹护卫舰可以作为轻型航母编队的主力护航舰,前线部署时能够担任指挥舰的角色,特别是搭载小型相控阵雷达的导弹护卫舰能够很好地执行防空、反舰、反潜甚至对地攻击任务,俨然成为了现代海战的多面手。二战后,苏联和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护卫舰建造,尤其是英美率先装备了燃气涡轮动力的护卫舰,并且陆续在护卫舰上使用防空导弹和反舰导弹,护卫舰的导弹化时代开始来临。舰载直升机的配备使得护卫舰执行的任务更加多样化,反潜能力进一步增强,为现代护卫舰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多用途护卫舰是各国发展的重点

    按照舰艇分类标准,现代护卫舰可以分为轻型护卫舰和大型护卫舰,排水量以2000吨为界,500~2000吨的为轻型护卫舰,2000~6000吨的为大型护卫舰,目前各国海军的护卫舰几乎都可以纳入到这个范畴中。当然也有比较特殊的,比如日本海自的水面舰艇都称为“护卫舰”,从2500吨级的“阿武隈”级到满载排水量1.9万吨的“日向”级都划为护卫舰,但日本的舰艇划分有其自身的标准,与护卫队群的编制、命名有关联,但在英文对照标准上还是有明确的划分,比如“金刚”级就被列为导弹驱逐舰。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是苏联舰艇分类标准,由于苏联海军的战略战术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因此舰艇主要根据作战任务进行分类。比如,苏联的反潜巡洋舰和大型反潜舰,像“克里瓦克”级在早期被列为大型反潜舰,地位相当于北约的驱逐舰,毕竟排水量接近4000吨的舰船比一些国家的驱逐舰还要大。苏联还根据饱和攻击的任务分配划分了大型导弹巡洋舰和大型导弹舰,它们主要使用导弹武器攻击敌方目标,一些排水量较小、主战武器为反舰导弹的舰艇则被称为小型导弹舰。

    从中可以看出,苏联的护卫舰已经根据作战任务的不同被划分为反舰和反潜两大类,这一情况在英国战后护卫舰发展的早期也出现过,比如12型就诞生了专用的防空护卫舰、14型的反潜护卫舰,还有多用途的护卫舰。早期护卫舰家族数量庞大、型号错综复杂的背后其实是舰载武器装备、电子设备的发展跟不上作战任务的需求,随着导弹武器的小型化、探测设备集成度的提高,多用途护卫舰开始成为各国发展的主要舰型。

    英国率先建造多用途护卫舰

    英国作为老牌海军强国,对护卫舰的认识较为超前,美国海军也曾向英国取经,参考成熟的护卫舰型号以便于国内生产。英国皇家海军在1960年代开始尝试将护卫舰导弹化,并使用燃气涡轮动力,吨位达到3000吨左右,以便安装更多的武器系统和雷达设备。1963年英国海军第一艘“利德安”级护卫舰服役,其建造经验来自于二战后多种型号护卫舰的实践,使用了“海猫”第一代舰载防空导弹,成为英国二战后一款非常重要的多用途护卫舰,建造数量达到26艘。这一时期英国还建造了21型“女将”级多用途护卫舰,装备了四联装“海猫”舰对空导弹、“飞鱼”反舰导弹、114毫米舰炮,多用途化更加明显,为后续的22型护卫舰做好了铺垫。

    1970年代,多用途护卫舰步入批量生产阶段,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型号。英国在1974年建造了满载排水量达到4800吨的22型“大刀”级护卫舰,一共建造了14艘,22型的定位是远洋多用途导弹护卫舰,主要为航母编队进行护航,排水量与42型驱逐舰接近,动力使用了燃气涡轮推进,逐步与驱逐舰接轨,能够安装更大更重的电子设备。22型早期型号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大口径主炮,一改以往海军舰艇配备至少一门主炮的风格,使用4具法制“飞鱼”反舰导弹作为对海作战的主要武器,还有2门20毫米舰炮作为近防武器,对空火力由2座GWS.25“海狼”防空导弹组成,分别安装在舰桥前方的甲板和机库上方,备弹32枚,射程在1~6公里,最大射高为3000米,是一种近程点防御舰对空导弹。英国使用“海狼”防空导弹取代了“海猫”防空导弹,前者适合安装在护卫舰不大的空间内,发射装置为六联装,整体结构较为轻巧。“海狼”防空导弹与马可尼公司开发的Type-910火控雷达配合使用,可对低空掠海目标进行跟踪和解算,能够引导两枚“海狼”防空导弹攻击目标,在飞行过程中照射雷达能够对飞行轨迹进行修正,弹头前段的摄像机也可以捕捉来袭目标的尾焰,可对低空飞行的近距目标进行打击,但该系统容易受到海面杂波和敌方电子对抗措施的干扰。通过22型的建造,英国海军逐渐找到了远洋多用途护卫舰的发展方向,并推出了后续的23型“公爵”级护卫舰,与现役的45型驱逐舰共同组建起英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的主力。

    低成本的“佩里”级护卫舰

    美国海军在1970年代开工建造“佩里”级护卫舰以取代二战后期遗留下来的水面舰艇,数量达到51艘。“佩里”级的后续型号至今仍然处于服役状态,并在多个国家服役,比如澳大利亚授权建造的“阿德雷德”级、西班牙航母编队的主力护航舰“圣塔玛利亚”级、“成功”级等等,堪称护卫舰家族中的常青树,也是多用途护卫舰的经典之作。“佩里”级满载排水量4200吨,舰长136米,2台LM-2500燃气轮机,航速29节,20节时续航力为4500海里,基本性能达到20世纪70~80年代护卫舰家族中的顶尖水平。武器装备方面,“佩里”级搭载了“标准”SM-1防空导弹,采用MK-13单臂发射装置,备弹40枚,也可以用于发射“鱼叉”反舰导弹,MK-13单臂发射装置的使用使得“佩里”级对空防御比22型“大刀”级护卫舰更强,不仅射程更远,而且再装填、预热时间大大缩短,发射速度更快。“佩里”级中部安装了M K-75型76毫米舰炮,由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授权生产,作为“佩里”级的主要对海打击武器,后期型号的“佩里”级还在机库顶上安装了“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对空、对舰火力配置有了长足的进步。由于当时美国海军还面临苏联庞大潜艇部队的威胁,反潜成了“佩里”级的主要任务,机库能够容纳下两架SH-60B“海鹰”反潜直升机,同时“佩里”级还能担任舰队前哨舰,AN/SPS-49(V)远程对空搜索雷达能够极早发现敌方目标。

    “佩里”级毕竟是低成本的舰艇,上层建筑使用了铝合金材料,这就会导致“佩里”级在受到反舰导弹攻击时出现不可控的局面,在遇到复杂海况时“佩里”级并不能游刃有余。上层建筑铝合金材料的问题在两伊战争中爆发,“佩里”级FFG-31“斯塔克”号被伊拉克空军发射的两枚“飞鱼”导弹击中,部分上层建筑被大火烧毁,左舷进水,如果“飞鱼”导弹击中的是动力舱,那么吃了两枚“飞鱼”的“斯塔克”号距离沉没也不远了。

    护卫舰家族中的常青树:“克里瓦克”级

    1969~1981年“克里瓦克”级I型舰陆续建造服役,在苏联海军中被列为大型反潜舰,后来被降级为护卫舰,前甲板的四联装SS-N-14“石英”反潜导弹发射装置格外醒目,由于当时苏联海军奉行核打击战略,“石英”反潜导弹能够携带核弹头,是典型苏式反航母指导思想的产物,保护己方大型导弹舰不受敌方核潜艇的攻击,并使其顺利发射反舰导弹。

    “克里瓦克”级的命运同“佩里”级似乎有些相似,在美苏冷战对抗中也有惊险的案例载入史册,那句著名的“我舰奉命撞击你舰”已经成为经典的台词。1988年,美国海军第六舰队的“提康德罗加”级“宙斯盾”导弹巡洋舰“约克城”号和“斯普鲁恩斯”级导弹驱逐舰“卡伦”号进入黑海舰队的塞瓦斯托波尔基地附近巡弋,试探苏联海军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苏联海军派出了“克里瓦克”I型舰和另一艘轻型护卫舰对美军舰艇编队进行跟踪,并开足马力向美军编队撞去,撞击导致“约克城”号尾部的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受损,苏联舰艇舷侧破损。“克里瓦克”级是护卫舰家族中的常青树,印度海军购买了“克里瓦克”级I V型护卫舰,俄罗斯为印度海军建造的第2批“克里瓦克”级IV型隐身护卫舰“塔卡什”号在2012年交付印度海军,此前已经交付3艘,被印度海军命名为“塔尔瓦”级护卫舰。印度版的“克里瓦克”级IV型护卫舰已经是一型综合作战能力非常优秀的多用途导弹护卫舰,主要武器装备为8枚SSN-27“俱乐部”反舰导弹系统或“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1座100毫米舰炮,1套“施基利”防空导弹系统,2套“卡什坦”弹炮结合近程防御系统,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以及1架反潜直升机。

    护卫舰进入相控阵时代

    进入21世纪后,“克里瓦克”级IV型护卫舰只能算是标准配置的多用途护卫舰,护卫舰家族中的上游水平仍然位于欧洲。2000年,西班牙海军订购的4艘“瓦洛德·巴赞”级F-100型护卫舰首舰下水。2006年时4艘全部服役,共耗资27亿欧元。2012年6月万蒂亚船厂对第5艘F-100型护卫舰进行海试,并进行防空、反舰、反潜、电子战和通信演练,验证舰载各传感器和武器系统的性能,同年10月加入西班牙海军。F-100型护卫舰的问世将护卫舰的档次又拔高了一级,采用与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相同的SPY-1D相控阵雷达,这种改进型的相控阵雷达被命名为SPY-1D(F)。为了安装SPY-1D相控阵雷达,洛克西德·马丁公司对F-100的方案进行了修改和优化,使之能够满足庞大雷达基座的安装,因此满载排水量达到6000吨以上,四面雷达阵列安装的高度也不一样,建造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全舰共分成27个模块,上层建筑内倾设计,主机排气口附近使用了红外抑制技术,舰体也有主动消磁系统,是护卫舰设计上的巅峰之作。

    F-100型护卫舰开启了护卫舰安装四面相控阵雷达的时代,原本是驱逐舰才能安装的防空系统现在已经能缩小到护卫舰的身板上。同时F-100型护卫舰也采用了舰内区域监控体系,全舰分布大量的传感器和监控点,不仅在武器配置上属于上乘,软件方面也颇有建树,这让许多中小国家看到了希望,可以通过装备高性能的多用途导弹护卫舰实现驱逐舰的效果,比如相控阵雷达能够纳入海基战区弹道导弹防御体系,不仅能够区域防空,还能对弹道导弹进行拦截。

    作为典型的案例要数挪威的“弗里德约夫·南森”级,挪威皇家海军在2006年接收了第一艘装备“宙斯盾”系统的护卫舰,成为挪威皇家海军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小国家的海军也能够用得起“宙斯盾”系统。“南森”级满载排水量5219吨,航速26节,上层建筑采用主流的内倾隐身设计,并涂有雷达吸波材料,“宙斯盾”相控阵雷达位于多面几何体内,前甲板安装“奥托”76 毫米主炮和MK41垂直发射装置,舰体中部配有2具四联装反舰导弹发射装置,MK41主要用于发射改进型“海麻雀”,每单元内携带4枚,全舰共32枚,射程达到45公里,对空防御能力较强。反舰导弹为康斯伯格防务公司研制的NSM反舰导弹,最大射程200公里,亚音速巡航,弹头120公斤,NSM反舰导弹的弹体采用隐身设计,复合制导,甚至还有对陆攻击的型号。装备5艘“南森”级后,挪威海军一跃成为北欧一支重要的海上劲旅。

    在装备相控阵雷达的护卫舰中,荷兰海军的“普罗维森”级防空型导弹护卫舰和德国海军的F-124“萨克森”级护卫舰都是防空型护卫舰中的顶尖之作,都安装了APAR多用途有源相控阵雷达和SMART-L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满载排水量在6000吨上下,由MK41垂直发射装置发射防空导弹。2003年“普罗维森”级护卫舰对APAR雷达系统和ESSM防空导弹进行了联合测试,模拟靶机被成功击落。值得注意的是,APAR相控阵系统和SMART-L三坐标雷达是目前护卫舰舰载装备中的防空利器,具备了反弹道导弹的潜力,也能够发射美制“标准”系列舰对空导弹,这是现代护卫舰的发展里程碑。

    令人耳目一新的俄罗斯导弹护卫舰

    近年来,俄罗斯海军进行了战略转型,发展出排水量2000~5000吨的导弹护卫舰,即20380型轻型护卫舰与22350型多用途护卫舰。其中22350型是装备相控阵雷达的大型护卫舰,由俄罗斯北方设计局设计,最大的亮点在于该级舰摒弃了传统的苏俄风格,大量使用西方舰艇的元素,比如舰体外表简洁,相控阵雷达安装在封闭式的桅杆内部,具有一定的隐身能力。武器系统则使用了类似MK41的垂直发射系统,通用性较强,能够发射防空、反舰以及反潜导弹,前甲板仍然装备了一门130毫米单管火炮,机库上方有一座“卡什坦”弹炮和一近程防御系统,还有2座双联装533毫米反潜鱼雷发射管以及卡-27舰载直升机。2235型护卫舰有着优异的防空能力,也是俄罗斯最新建造的安装四面固定相控阵的护卫舰。

    俄罗斯建造的20380型护卫舰排水量只有2000吨级,这一型舰近年来受到广泛追捧,主要依赖其极高的经济性,能够满足日常巡逻与战备,可应对低烈度的海战,虽然排水量只有2000吨,但舰载武器装备一点儿也不差,100毫米舰炮、3K96防空导弹系统、“天王星”反舰导弹、近防炮、鱼雷以及舰载直升机样样不差,甚至可以使用3R14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发射“俱乐部”系列反舰导弹、对陆攻击型巡航导弹以及反潜导弹。值得一提的是,轻型护卫舰中的MEKO系列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关注,通过模块化的建造技术能够在一个平台上建造多种用途的舰船,而且通用化程度也极高,深受一些小国家海军的喜爱,比如MEKO140型护卫舰、MEKO200型护卫舰,前者排水量为2000吨左右,后者大约在3500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军“安扎克”级护卫舰、葡萄牙海军“达·伽马”级护卫舰,排水量为3600吨,综合作战能力能够满足日常的战备需要。MEKO系列可覆盖数百吨至5000吨以上的护卫舰产品,展现了模块化技术在造舰上的优势。随着各国间海洋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一些小国家开始装备性能先进的轻型护卫舰,凭借导弹技术的进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海洋强国则通过建造大型导弹护卫舰与万吨级驱逐舰进行高低搭配,实现最大的效费比。

    责任编辑:何 旭

    相关热词搜索:护卫舰浅析家族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