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从《西游记》读出创新思维

    从《西游记》读出创新思维

    时间:2020-04-05 05:16:5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在中国,提到《西游记》,没有人不知。在国外,不仅华人,连许多外国朋友都知道中国有个孙悟空。

    苏东坡曾经总结人生体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家从《西游记》中读到了什么?”我想,回答这个问题时,每个人都会得出不尽相同的结论,这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各自人生阅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思维方法不同,所以会见仁见智。

    从“千里眼、顺风耳”看科技发展

    《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里写到东胜神洲,有一个敖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作花果山,在描写了这座东海之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后,写道“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两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节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辟地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这里写猴王出世,暗喻地球人类生命起源。单说猴王横空出世,“惊动高天大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

    《西游记》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中,写到孙悟空大闹龙宫,借了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后,又大闹地府,涂改了生死薄,惹得东海龙王敖广、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进表给玉皇大帝,就是打报告给顶头上司,汇报孙悟空的种种劣行。玉皇大帝虽是天地主宰,权力至高无上,但没有主观臆断,没忘记“调查研究”,开了一个大会,让文臣武将都到场,询问:“这妖猴儿是什么时候了出生的,有什么来头,什么靠山呐?怎么这么有能力呢?”又是千里眼、顺风耳出来报告:“这猴乃三百年前天产石猴。当时不以为然,不知这几年在何方修炼成仙,降龙伏虎,强销死籍也。”那意思是说,三百年前我们曾经向您汇报过孙悟空的事儿,您没当会事,现在他的本事大了,可以降龙伏虎,还把“管生死的户口”都给销毁了。

    这里的“千里眼”、“顺风耳”这一理念的提出在就相当了不起,不管他们是负责情报工作的还是其他,但是有一条,成书时间是在500年前,那个时候科技并不发达、生产力也相对低下,可是作者却能展开了创新思维的翅膀,大胆地幻想到,有人会看到1000里远,会顺着风听到远处的声音。其实,这种“谍报”的能力,是几百年后才实现的。还记得,当初发明望远镜时,人们也曾称其为“千里眼”,过了若干个世纪之后,我们已经有了射电望远镜,可以观测到100多亿光年以外的天体。今天,再来审视《西游记》中的“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可能就不足为奇了,那不就是当今司空见惯的雷达、预警机,甚至人人都曾使用过的望远镜、手机、可视电话、电视、网络等高科技产品吗?当年看似简单的幻想,却充满了创新意识。换言之,正是人类有了无数的幻想,才有今天的高科技。

    还有《西游记》第二回中,写到孙悟空遇到混世魔王,见其手持钢刀,十分凶猛,便“使身外身法,拔一把毫毛。丢在口中嚼碎。望空喷去,叫一声‘变’!即变作三二百个小猴。将那大小妖精,尽皆剿灭,十分厉害”。一日,他来到傲来国兵器馆,打开库门,见里面无数器械,于是又如法炮制个“分身法”,一把毫毛变作千百个小猴,把个兵库里面的武器刀枪剑戟全给洗劫一空。

    这种变术,在当年肯定也是不可理喻的想象,但同样充满了创新思维。这“身外身法”与现在正在进行的生物基因工程、克隆技术有着多么密不可分的关联!人类是在1996年,由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伊恩·维尔莫特研究小组向世界宣布,世界上第一头克隆绵羊“多莉”诞生。而中国,早在500年前的明代,《西游记》的作者就用科学思维的合理想象,用“猴毛变术”、“身外身”、“分身法”等方式,向人类展示了生物基因向生命转化的生命科学景象,这是充满梦幻和色彩的想象。

    上面,仅仅是举了两则《西游记》里使用创新思维,大胆科学幻想的故事。还有“火眼金睛”与微光夜视、光学望远显微技术;“闭水法”与潜水衣以及与我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砍不烂、烧不化”的猴精与现代机器人;“如意金箍棒”与激光等现代远距离杀伤性武器等等。

    这些,可以清楚地让人们洞察出《西游记》中的科学幻想和现代科技文明成果两者之间微妙且相似的脉络联系所在。这些微妙的脉络联系,总令人叹为观止。宇宙起源、地球诞生、生命现象、核聚变、太阳爆炸、大陆漂移、恐龙灭绝、外星生命等知识谜团和世间悬念,只要我们在《西游记》一书中加以层层梳理,就会寻求到某种印证与蛛丝马迹。

    《西游记》与孙行者式思维模式

    松下幸之助曾说过:“今日的世界,并不是武力统治而是由创新支配。”今天,构建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们的行动。

    创新能够改变世界,对于一个人来说,拥有创新思维,就会拥有生活的乐趣,拥有整个人生;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拥有创新思维,就会拥有竞争的主动权,拥有整个市场;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拥有创新思维,就会拥有发展的机遇,拥有整个新时代。

    在我们积极创造新思维,探讨新思维的过程中,应该看到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中,有许多思维方式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开发。有学者发现,人们在谈论思维创新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和困难时,总离不开《西游记》。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也曾经深有体会地说:“科学上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孙行者式的思维模式的结晶。”

    《西游记》与创新思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首先,《西游记》告诉我们创新思维中“目标思维”的重要。按照思维学的理论,首先要有一种使命感。构建、规划、设定努力的目标,制定出具体的方向、距离、时间,同时要预测规避这个目标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难题,制定多种“行动预案”。今天的优秀管理者、优秀企业家几乎都是这样做的。纵观《西游记》全书,不管故事多么繁杂,首先确立了一个目标,即取得真经;其次是“方向”:西方世界;最后是“经历”,即战胜“九九八十一难”,克服81个重大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二,要勇于反传统。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人云亦云”、“东施效颦”,按常规去思考问题,说别人说过的话,做别人做过的事,走别人走过的路,那只能是老守田园、固步自封。创新思维要求我们要勇于走进“禁区”,敢于跨越“雷池”,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打破惯性思维的锁链。我们从《西游记》中孙悟空蔑视一切权威,没有任何清规戒律,他具有的“叛逆”思想是创新思维的宝贵财富。让思想冲破牢笼,用“火眼金睛”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用严谨的科学态度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用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跳跃性思维,最终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新的成就,创造新的生活。

    第三,创新思维要有好奇心。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思想的发展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创新思维需要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一部《西游记》充满了奇思妙想。《西游记》第四十五回中,写孙悟空对着一群司雷电风雨之神发号施令:“但见我这棍子,往上一指,就要刮风。”那风婆婆、巽二郎答应道:“就放风!”“棍子第二指,就要布云。”那推云童子、布雾郎君道:“就布云!就布云!” “棍子第三指,就要雷鸣电灼。”那雷公电母道:“奉承!奉承!”“棍子第四指,就要下雨。”那龙王道:“遵命!遵命!”这段故事可谓充满了好奇心,这呼风唤雨的幻想多有气魄!正是这种奇思妙想,使人类产生了气象学,甚至实现了天气预报、人工降雨,现在一些现代农业实施的无土栽培、大棚里的喷灌、滴灌技术,就是小范围的呼风唤雨。其实,我们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这种好奇心。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将来有一天,人类必将能够呼风唤雨,控制自然。

    第四,创新需要逆向思维。这一点,在《西游记》中到处可见。思维科学上的创新实践表明,逆向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模式和超越传统理论框架,把思路指向新的领域和新的客体的思维方式。纵观孙悟空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他不迷信原有的传统观念和经典信条,对既定事物进行批判性思考,体现的是一种叛逆精神。“这种思维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合事理甚至是荒谬的,但正是因为采取了这种思维方式,科学家才得以摆脱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桎梏,向着崭新的科学成果跃进和运动,创造出新的观念和理论来,导致科学革命的出现,实现新旧理论的更替。”(见海潮出版社《创新思维》)

    第五,不怕挫折,锲而不舍。创新思维告诉我们,只有经过长期的艰难的探索和努力奋斗,才能真正做到创新。这一点从唐僧师徒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径回东土,五圣成真”,终于取得正果中可以得到诸多启发。有一名话说,再远大的目标也要投影到现实中,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创新思维就是一句空话。无论目标确立得多好,无论思维多么创新,脚下的路总要一步步地走,因难要一个个克服。

    第六,创新思维要求我们要有团队精神。现在,创新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汇,制度创新、结构创新、标准创新、品种创新、形象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战略创新、亲情化创新、全球化创新、知识化创新、柔性化创新、网络化创新、无缺陷创新、高科技创新、社会定向创新、人才创新……

    无论有多少种创新,也无论有多么丰富的创新思维,要实现目标思维,实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就必须树立团队精神,求同存异,精诚团结,同心同德,在创新思维的指引下,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西游记》在这一点上同样给我们以启发,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在征途上虽磕磕绊绊,但是每个人的努力都是最终取得胜利的保障。了解每一个人物的生存状态、思维方式,也是我们从《西游记》中寻求创新思维不可或缺的内容。

    《西游记》,伟大的科普读物

    历史上各种著述汗牛充栋,任风云变幻,任星回岁改,有的湮灭在黄尘古道,有的成了禁书,被烧被毁,可是《西游记》却历久不衰。500余年来,《西游记》能够在数不胜数的文化典籍中被列入中华民族四大名著,自然有它存在的价值。

    它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观点都有道理。我们发现,它绝不仅仅是一部呼风唤雨的神话小说,也不仅仅是只能哄儿童入睡的童话小说,它在讲述唐僧西天取经,历经坎坷与磨难终成正果的故事的同时,向我们展示了五光十色的科学幻想,可见,它也是一部伟大的科普读物,更是一部充满创新思维的著作。

    创新思维需要灵感的火花,用来点燃我们的理想,这就是思想之光。古时候有这样一则故事,战国时期的宋国有一个富商,叫监止子。有一次,他在市场上见许多人争着要买一块玉。就像今天的拍卖会一般,玉的价格已经抬高到100金。监止子是个大商人,当然也是一个识玉的人,看出这是上等货色,也想把玉买到手,但是面对如此众多的竞争对手,如不出更高的价钱,很难竞争过那些抢购的人。于是,他就像今天我们电视节目里的赏宝人一样,假借鉴赏故意失手让玉掉到地上并伤其一角。面对一块残玉,人们面面相觑,谁也不争不抢了。监止子呢,便以目前最高的报价100金带有赔偿性质地把这块玉买到手。经过加工,成为一件美器,卖价高达1000金,赚了900金。不管这故事是真是假,但如果监止子真的有“主观故意”,那他的思维就不同凡响,与众不同,充满了灵感。

    其实,翻看《西游记》,到处是闪光的智慧和创新思维的灵感。第三十三回、三十四回、三十五回,写孙悟空用身上的毫毛变作一个能够装下天的假葫芦,骗取了小妖精细鬼、伶俐虫的信任,换来了真正的宝贝红葫芦和一个净瓶,战胜了平顶山莲花洞里的魔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故事。用假葫芦装天,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智慧呀!这段故事充满了想象。

    打破常规,特有的智慧之光会照亮整个世界,这智慧就来自于创新思维。《西游记》包孕着五光十色的许多科学的幻想,也蕴藏着伟大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思维的力量,而思维一旦插上创新的翅膀,就会演变为智慧风暴,就会改变一个世界。

    名著,也需要公平的学术待遇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在他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的序言中说:“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的确,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拥有过超过西方的辉煌。在自然科学的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学、医学、药学等领域,有些成就比西方早1000余年。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光芒四射。我们祖先的《易经》里的阴阳理论,带来了今天的计算机世界。16世纪以来尽管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发展一度放慢了脚步,但当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的“复杂性科学”新思维出现了萌芽。至少《西游记》的出现是这样。与《西游记》诞生同时代的明代,也曾涌现了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等伟大的科学家,他们在药学、农学、地理学、手工业技术等方面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对于欧洲人来说,他们认为自从欧洲以文艺复兴为契机走出中世纪的黑暗以后,文学艺术的光荣和骄傲就应该属于欧洲人。翻开《欧洲文学史》,我们看到,“文艺复兴”不是古代文化的简单复兴,而是标志了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其实,“复兴”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也可以说首先来自于思维上的创新。这个时候最杰出的巨人都是“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他们中有文艺复兴早期代表彼特拉克、乔万尼·薄伽丘、波吉奥·布拉丘里尼、马丁·路德、乔叟等,更有体现着文艺复兴最高成果的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所以他们总认为在那一段时光里,欧洲人独自享受着上帝的青睐,独自享受着人类的智慧的光芒。只有当他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东方中国同时代里还有《西游记》《牡丹亭》等同样伟大的作品时,他们才有点恍然若失地表示出“我们同样伟大”的意思。

    欧州人给了文艺复兴以极高的评价,说其所代表的思想解放是欧洲发展的转折点;也给了诞生于16世纪末塞万提斯的小说《唐吉诃德》以极高的地位,说它广泛地反映了16世纪的欧洲社会和作为中世纪标志的骑士制度,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代表性成果。西班牙政府还郑重其事地把塞万提斯的铜像作为礼品,送到中国,让他坐落在北京大学的草坪上。

    然而,同样诞生于16世纪,同样具有思想启蒙和思维创新意义的《西游记》却不那么幸运。原因在于我们通常仅仅将《西游记》当作儿童文学作品,当作一般意义的童话故事;当作情节迭宕的神话故事;或者说它具有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思想品质;至多说它对当时的社会有点讽刺精神。这种“学术待遇”显然是不公平的。

    重新评价,还《西游记》本真面目

    上世纪20年代时,著名学者胡适说:“《西游记》被这三四百年来的无数道士和尚秀才弄坏了。道士说,这部书是一部金丹妙诀。和尚说,这部书是禅门心法。秀才说,这部书是一部正心诚意的理学书。这些解说都是《西游记》的大仇敌。现在我们把那些什么悟一子和什么悟元子等等的‘真诠’、‘原旨’一概删去了,还他一个本来面目。至于我这篇考证本来也不必做;不过因为这几百年来读《西游记》的人都太聪明了,都不肯领略那极浅极明白的滑稽意味和玩世精神,都要妄想透过纸背去寻那‘微言大义’,遂把一部《西游记》罩上了儒、释、道三教的袍子;因此,我不能不用我的笨眼光,指出《西游记》有了几百年逐渐演化的历史;指出这部书起于民间的传说和神话,并无‘微言大义’可说;指出现在的《西游记》小说的作者是一位‘放浪诗酒,复善谐谑’的大文豪做的,我们看他的诗,晓得他确有‘斩鬼’的清兴,而决无‘金丹’的道心;指出这部《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这点玩世主义也是很明白的;他并不隐藏,我们也不用深求。”(见《西游记考证》)

    后来,鲁迅对此表示了赞同之意,说《西游记》“故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也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中国小说史略》)

    其实,一部《西游记》的内涵远不止这些。当代,有好多研究者指出,两位大家的论断有失偏颇。我们应该说它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生活的形象教科书,是当时那个社会政治活动的另一种形式的再现。同时,也必须看到,它是一本生动形象的科普读物,尤其是其中包涵着值得发扬的创新思维的学问。我们认为,之所以这部著作中充满了热情洋溢的创新思维,正是作者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抒发了人民群众把科学技术的腾飞愿望寄托在“科技幻想”和“神话传说”上的某种情怀一样。

    其实,《西游记》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幻想”作品,借助东方文化的支持,展开创新思维的翅膀。书中的孙大圣“火眼金睛”、“七十二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他“大闹天宫”、“大闹龙宫”、“大闹地府”;勇闯“八十一难”,呼风唤雨,除妖降魔,百折不回……只要我们掌握了读懂了书中关于创新思维脉路,就会发现,《西游记》不再仅仅是幼儿园里哄小孩的故事,而是像在电脑中使用了解码软件一样,原本压缩了的文化底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如此奔放不羁的创新思维,如此大胆地使用想象或借助想象,如此征服困难征服自然的描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过程,它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大众在现实生活中对科技进步的理想要求和希望改天换地、创造科技生产力的迫切愿望。

    《西游记》对中国文学史坛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样,它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影响,对现代科技文明的影响也是史无前例的。

    智慧之光,打开创新思维大门的钥匙

    上个世纪的80年代,在上海召开的一次国际比较文学讨论会上,一位西方汉学家说:“16世纪的人类智慧之光,几乎同时照亮了东西方。”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神情庄重肃然。《西游记》就是人类智慧之光的产物。

    我们发现,一部《西游》给人们的思维方式带来了创新和启发,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带来了无穷的智慧,已经和正在成为引导人们开拓思维创新的好教材。所以说《西游记》是一部生产智慧的巨著,是一把打开创新思维大门,改变人们命运的钥匙。

    《西游记》赋予人们在科学上敢于创新的精神、勇气和思维方法,有力地推动着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西游记》为我们送来新的思维方式,是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教给我们成功的秘诀。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游记》是培养科学家的土壤、摇篮、速生林……(见周文志《破析〈西游记〉创新思维学》)

    我们高兴地看到,《西游记》这部神采飞扬又深奥深邃、博大精深、富有丰富科幻艺术特色的科学小说,在2000年被教育部指定为大中学生的必读书目。同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目的在于通过有效途径,迅速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素养。试想,读读《西游记》,从那些异想天开和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中寻求智慧的灵感,培养创新思维,这对于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揭开中华民族新的历史纪元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过去,我们有句老话,叫做“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为什么?就是没有认清《西游记》小说中所包涵的创新思维内容,而仅仅当作一部神怪小说,或仅仅当作一部消闲的神话小说来读。甚至害怕青少年“近墨者黑”,而变得荒诞不经。殊不知,神话故事最能借助联想和想象帮助我们张开科学幻想的翅膀。

    科学发现的实践也曾不间断地告诫人们:科学需要幻想,幻想启迪科学,浪漫的神话会激发科学研究的灵感,创新的思维方式会给我们启迪,帮助我们实现梦想。

    科学需要一种精神,既要有异想天开的创新思维,又要有脚踏实地做事的精神。“踏平坎坷成大道”、“路在脚下”,这同样是《西游记》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时代毕竟不同了,我们要大声疾呼:老要看《三国》,少要读《西游》。

    相关热词搜索:西游记读出创新思维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