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初中思想品德生态课堂的理论追寻

    初中思想品德生态课堂的理论追寻

    时间:2020-04-10 05:26:5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生态课堂作为一种新的课堂范式,从生态学的视角来审视现实课堂,重构课程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等,促进生生共同成长。本文主要追寻初中思想品德生态课堂的三大理论基础,即主体间性的哲学基础;个性化教育的心理学基础;“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学基础,进而指导教学实践,让师生能在充满生命关怀的和谐氛围中自由展开,整体提升,让师生诗意地生活在课堂中。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态课堂; 理论追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31-002

    初中思想品德生态课堂即从生态学的视角,创设有利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激发和体现作为生态主体的师生的生命活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生态主体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等多种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由平衡到不平衡到新的平衡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在思想品德课堂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作为一名初中思品教师,我一直在追寻生态课堂,努力找寻生态课堂这一“梦”的根基。

    一、主体间性的哲学基础

    主体间性思想品德教育是以主体间性哲学作为理论基础的。“主体间性”最先由胡塞尔在《笛卡尔的沉思》中提出,经哈贝马斯、海德格尔、赫勒、许茨等人的发展和完善,现已成为现代哲学的主要形态。它“主要与纯粹主体性的东西相对照,它意味着某种源自不同心灵之共同特征,而非对象自身本质的客观性。心灵的共同性和共享性隐含着不同心灵或主体之间的互动作用和传播沟通,这便是它们的主体间性”。师生“主体间的交往和理解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共鸣,知识的交流,能力的相长,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体悟,人格的敬仰,不是物的机械运动,人与物的作用,是平等、双向、主动、自由和共有的,不是霸道、单向、被动、强制和占有的”。实际上,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的自为的主体存在”,而不能被当作物来认知和对待,具有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也就是说,主体间性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每一个人都具有主体性。由此,主体间性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建立在关系思维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注重师生间的理解和对话,通过主体——主体间的双向建构,动态性、生成性的发展,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人生价值的领悟。

    构建初中思想品德生态课堂,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彼此承认对方的主体性,意识到自己与他人都是平等的交往主体,彼此对教育活动都有自主选择、参与和发挥能动性、创造性的权利;使参与教育活动多向互动的人,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成为民主平等的交往主体,摒弃各种形式的“话语霸权”,以一种自由平等的方式,在双向交流中形成一种开放的、动态的“思想场域”,使主体双方之间的不同思想观念、知识智慧和价值立场有一个自由、理性讨论的“公共空间”,在接纳和学习对方中提升和优化自己。

    二、个性化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个体间存在个别差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在身心方面存在的相对稳定的差异。每个人除了具有人类的共同心理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

    差异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个体在能力、性格、气质、认知风格、性别等方面都存在各自的特点。其一,能力的个别差异。能力是人们成功完成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其中一般能力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智力。差异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智商高低,不仅影响其学习数量,也影响学习的质量。智商较高的学生往往学习质量高,速度快,学习轻松,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容易学会及时检查、纠正和验证答案的方法,能较多运用逻辑推理的思维形式和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且他们能较为长久地进行学习。而智商较低的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则恰好相反。其二,性格的个别差异。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学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良好性格特征能促进学业的成功,学习上的不断成功又能使学生增强信心,进而促进学生乐观、开朗和进取性格的发展。反之,学习屡次失败,则会导致学生产生羞愧、悲观、萎靡等消极情绪体验,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形成不思进取、自卑等性格。”其三,认知风格的差异。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独特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风格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有多方面的表现,个体间差异较大。认知风格并没有优劣之分,它往往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上具有某种偏爱,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四,学生的性别差异。性别差异一方面表现在生理上,另一方面表现在行为、能力水平上。男生往往比较喜欢解决需要摆脱思维定势的有难度的问题,虽然思维敏捷,但不严密;女生倾向于解决简单的、墨守成规的问题,思维不活跃,应变能力稍弱,但学习勤奋刻苦。正是这种差异性,才构成了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构建初中思想品德生态课堂,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环节,使教学活动在深度、广度和进度上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给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方式和足够的学习时间,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三、“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学基础

    “教学做合一”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重要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事如何做便如何教,如何学便如何做;教法根据学法、学法根据做法;先行先知者在做上教,后行后知者在做上学;共教、共学、共做,才是真正的艺友制,也只有艺友制,才能彻底实现教学做合一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下转第162页)

    (上接第31页)教育活动联系生活实践,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构建初中思想品德生态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改往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脱离生活实际的传统教学模式,“由注重知识的学习转变为注重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做起,教育与生活相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在实践中培养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出人人都可以做我们的老师,人人都可以做我们的同学,人人都可以做我们的学生这样一种民主教育氛围,建立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给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实际锻炼的机会。强调教与学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就教育本身来说,初中思想品德生态课堂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都不是要回到教育的原生态,而是要更遵从教育本身发展的规律,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人的发展,服务于人的生活。在构建生态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要以三大理论基础为指导员,通过恰当引领,让师生能在充满生命关怀的和谐氛围中自由地展开,在合作、对话、探究、反思的过程中整体地提升,让师生诗意地生活在课堂中。

    参考文献:

    [1][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2][德]弗罗姆著,关山译.占有还是存在[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卢家楣.学习心理与教学——理论和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5]方明编.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6]陶行知全集(第一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7]周逸先.“教学做合一”,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陶行知生活教育方法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学科教育,2001,5

    相关热词搜索:思想品德追寻课堂生态初中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