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李尔葳:不付一赚钱是不现实的

    李尔葳:不付一赚钱是不现实的

    时间:2020-04-16 05:17:3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现在奔上市的公司很多,尤其在华谊、华策上市之后。这无可厚非,只要他们的专业能力强,就会占领市场。这就有可能造成,有的小公司一部播不了,大公司可以播十几部。这也是应该的,人家在这个行业耗了多少年,也是交过学费的,不付出代价就想赚钱是不现实的。”

    一切由市场决定

    影视圈:中国的电视剧产量去年是1.4是万集,今年有可能突破2万集大关,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已经产量过剩,这会给影视产业发展带来什么?

    李尔葳(以下简称李):产量增速总体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趋势,国家现在非常重视这个产业,市场也前所未有的繁荣,投资渠道更加丰富。中国有世界上的最广大的观众群体,最多的电视台,产量的增长是市场决定的。现在房地产和能源国家都在调控,资金总要有个投向,而电视剧的回报是多样化的。电视台、视频网站,还有其他的发行,收益空间越来越大,也增加了投资的安全性,再加上文化产业有很大的附加值和后续成长空间。我认为产量多不是坏事,但如何提高质量才是核心问题。

    影视圈:电视台的播出总量每年只有七千多集,会造成三分之二的积压。这对投资信心有一定的打击?

    李:电视台的播出量有自身的局限。尽管现在的产量很大,但大家都在抢央视,抢四大卫视,而大量地方台没有能力引进新片源,这是市场自我调节的一个结果。现在业外资金和资本进入影视市场,以为有很大的利益空间,其实不然。进入这个市场,你要考虑很多问题,比如项目在市场上是否有一定的受众群体?有无政治敏感能否通过审查?有没有强势的电视台购买意向?未来的发行赢销方式是什么?每个投资人都要问自己很多问题。当然不排除一些有其他目的的投资人,有的为了包装明星,有的以这个名目拿政府的土地或其他优惠政策,其最终目的不在于从影视项目里赚钱,这种过度盲目的投资是不提倡的。虽然产量的积累能增进行业竞争,对提高质量是有益的一面,但毕竟获得好的播出机会和投资收益的作品并不多,这对投资人的信心是有伤害的。

    影视圈:据您了解,外部投资进入影视行业主要有哪些形式?基金是不是热门?

    李:现在投入影视行业的资金来源很多面。有的是自有资金,这一块的总量占到百分之二三十;业外资金占到百分之二三十;还有银行的资金、政府的资金,等等。银行有几种形式,有的是直接把钱给大型的影视集团,他们在银行有受信,而且利息很低,用银行的钱是最保险的,他不会跟你分股份。越是对项目有信心,越用银行的投资。

    基金投入影视行业的量反而很小。因为国内专业的影视基金很少,有些综合性基金,会参与少量的投资。大多数基金都选择做股权投资,面对能上市的影视企业,为的是股权份额,也叫股权投资。基金专门投入项目运作的比例不大,因为这要求他对创作团队的专业能力要求很高,如果不懂影视项目操作风险很大。

    影视圈:资本的推动,大型影视公司上市的目标,都会推动影视剧产量的增幅。

    李:这样操作是对的。比如华录百纳,他每年的产量都在增长,人家的目的就是上市。而且就资源的把握,他无论做多少部,都会卖出去。为什么做多?就是为了冲产值,只有产值上去了才有上市资格,而不是为了电视台的需求来生产。现在奔这种目的的公司很多,尤其在华谊、华策上市之后。这无可厚非,只要他们的专业能力强,就会占领市场。这就有可能造成,有的小公司一部播不了,大公司可以播十几部。这也是应该的,人家在这个行业耗了多年,也是交过学费的,不付出代价就想赚钱是不现实的。

    影视圈:由于制片方对优质创作资源的需求,从去年开始,这个行业演员片酬、制作成本的上升都令制片方叫苦。

    李:这也是一个发展趋势。像好莱坞有全世界最完善的专业体系,这个体系的建成也是以大吃小,由市场自身决定的结果。中国现在还没有成熟到那个阶段,所以大大小小的影视企业都能生存。但最后势必要形成一些能够垄断资源的大集团,而小的制片人工作室可能无法生存。随着中国影视行业的市场化,影视产品也在商品化,在适应市场和观众的需求,这是一个必然的方向。对我们的创作者来说,你要适应这种变化;对制作公司来说,你要懂得资本运作,你有自己的策略和方向。从来都是适者生存。

    比如明星片酬,同时有十部戏来找一个演员,自然谁给的钱多,谁的项目成熟度高,自己就上谁的。他的这个能力,是市场认知度的体现,他值这个钱。其实,好莱坞的“明星制”就是这样的,明星不仅有市场号召力,他对导演也有选择权。中国目前已经在这个方向上初露端倪。

    人才和创意缺乏才是发展瓶颈

    影视圈:“明星制”的产生会对产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李:“明星制”会成为产业核心元素。产品进入市场,由大众来买单,他冲谁买单,自然是明星,明星带动产业发展的大方向是认同的,也要爱护。可能对于制片人来说觉得难以承受,但你可以从别的方面想办法去减轻成本。你有好剧本、好导演,完全可以不用明星,你把作品质量做好,你用好的宣传赢销策略,都可以减轻明星高片酬带来的压力。有时候,用明星不当还会适得其反,关键看用谁才能合适,我们的影视市场不仅需要培养更多的明星,也需要培养懂艺术懂市场的项目操作人。

    由于中国的影视市场化不久,懂艺术和懂市场的专业操作人现在很少。一个好的操作人,要对市场有深入的了解,也要有行业多年的积淀,还要熟悉资本运营,制作管理,尤其要在营销整合方面有突出能力。比如电视剧一年产量无论两万集或更多,能不能有好的投资收益,考验的就是操作人的专业能力。

    影视圈:正因如此,人才的争夺也很激烈,这会给产业发展带来良性结果?

    李:这也是行业近一两年比较普遍现象,有点像当年互联网当年的人才争夺战。这是好事,但需要谨慎,高价挖人需要代价。这个产业发展到现在,对于创作人才的培育和创作观念的改变已成关键,包括明星,现在有市场号召力的明星非常缺乏,未来这会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比如,我们要投资一个大的电影项目,找来找去就那么几个人,大家都在抢这几个人。他也要吃饭睡觉啊,但是他如果不能来,项目都不敢投了。所以,我觉得片酬不是产业的核心问题,而是你有多少个能够拿高片酬的明星出现?我们现在的市场,有号召力的明星掰着手指都数得过来,这对一个产业是远远不够的。而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包装,用什么机制,谁来花钱,配合什么样的团队,这样完整的培养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我认为,一年其码出二十个左右走红的新人,才能让这个产业有新鲜血液。

    影视圈:国家近几年的产业政策和扶持力度都比较大,这对创作者的观念转变也提出一定的要求。

    李:国家对这个行业的扶持力度在增大,包括国家领导人也一直在倡导。落实到具体层面,也有资金支持包括贴息贷款等。但这不是喊喊口号就做得到的,需要创作团队的观念和心态与国际接轨。这个过程是逐步推进的,如果你自身产业不繁荣,谈何走向国际。影视产品给人带来的是精神方面的享受,你要有志气做出好的精神产品,而不是仅仅依靠这个行业来赚钱。而把人们的精神层面丰富,这个产业的后续经济价值很大,它可以带动综合消费,甚至包括国家形象的提升。

    影视图:现在的局面如何,阻力何在?

    李: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创作观念陈旧和制作质量粗糙。影视产业走向市场化之后,投资人和创作人都在适应市场变化,换言之,都是冲着钱去的,所以我们创作者的观念需要有所变化。怎样在适应市场的同时让作品带来审美感觉,生命启迪,尤其是在对人性表现上更有深度,对社会上的真善美的传播,包括艺术创新,等等,都需要我们的创作者放慢逐利的脚步。要有一点社会责任感和艺术家的良心,这是需要警醒的。

    影视圈:中国影视的产量这么大,海外市场有多大的空间?

    李:中国影视产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还是一个初级的阶段。前些年有一批中国电视通过国际电影节走出国门,带动了海外一个小层面观众,但大众对中国的影视产品了解甚少。这与中国的产量大国的形象是不相符的,海外的销售成绩也非常低。比如今年陈可辛的《武侠》和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在华语片里是顶尖导演+武侠类型片,但这次在戛纳的预售额也才五万美金左右,其他电影更是颗粒无收。

    电视剧走出去更难,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电视作品自产自销,你想大批量进入人家国家电视台的可能性非常低,而且中国本身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剧市场,能不能出去都没什么太大关系。中国影视要想走向国际,还是要靠电影。

    相关热词搜索:不现实不付赚钱李尔葳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