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透析《哈利•波特》的英雄观

    透析《哈利•波特》的英雄观

    时间:2020-04-21 05:21:1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 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系列小说《哈利•波特》无疑是最为畅销的小说之一,小说塑造了许多备受青少年喜欢的英雄人物,特别是男主人公哈利•波特。作家在塑造这些人物时既传承了许多传统西方英雄史观的概念,又融入了一些现代新的流行元素,使得哈利•波特成了这个时代的炙手可热的英雄人物的代表之一。

    [关键词] 哈利•波特 救世 爱 宽容 英雄主义

    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系列小说《哈利•波特》无疑是最畅销小说之一。小说塑造了一个神秘的魔法世界,和一个正邪纷争的巫师王国,深受儿童和成年人的喜爱,她笔下的哈利•波特成了这个时代家喻户晓的人物。小说之所以成功,和作家的创作思想、创新立意息息相关。对哈利•波特这个人物塑造上更凸显了英雄出少年,既传承了古典文学当中的英雄人物特质,又有了推陈出新的角色构造,这个人物身上投射出西方文化中传统的英雄模式的影像,又承载了很多现代的流行元素,使得哈利•波特成了这个时代的炙手可热的人物。

    1、西方英雄史观的历史发展

    英雄史观在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这种意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化。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当时为了争夺城邦,战事比较频繁,而为了使城邦中的公民区别于奴隶以及在战争中能够战无不胜,希腊的统治者和思想家不断地宣扬从身心到体魄的英雄意识。于是在人格塑造上,要求青年人具有勇敢的品格和爱美之心,在艺术作品中不仅创作了希腊神话中的无数超凡脱俗的神,还在希腊悲剧中塑造了具有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的人物形象。希腊的西方文化从此把英雄主义作为基本的理念和价值崇拜。

    古希腊和罗马的神话当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英雄人物,他们往往具有与生俱来的超凡能力,比如Hercules、Achilles都天生不凡。按照荷马史诗中的说法,荷马认为英雄是神的后裔,他们往往充当救世主的角色,具有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英雄的悲剧性等。这些特征对后世的英雄观的塑造起了很大的影响。

    希腊神话当中的这样英雄人物特点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后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变化。在希腊化时期,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已经把关注的焦点从战争转向了日常生活当中,对生命有了更多了解和探求真理的渴求。在这种环境下,许多哲学家应运而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许多既是哲学家又充当科学家。这些人物成了人们崇尚的对象,他们的才学、智慧令人青睐。于是新的英雄形象随之诞生,和古希腊英雄不同的是他们没有了肌肉发达的外形,不再具有某些体力上的神力,取而代之的是,非凡的智力和博学多才,而那时明智的君王,像亚历山大也往往拜这些哲学家为师。这时候的文学作品再也不会见到像赫拉克勒斯、阿喀琉斯那样肌肉发达但头脑比较冲动、简单的人物了,理性取代了感性冲动,对智力的要求成了英雄身上的一大特色。

    这一特征后来一直发展到基督教的产生,以《圣经》当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摩西和耶稣为典型代表。摩西作为犹太人的后裔,是“上帝 ”指派的“神喻者”,肩负着拯救希伯来人民的艰巨使命;在新约《圣经》中,耶稣的降生更是赋予了诸多特殊的元素,标示着他一出生就肩负着某种特殊的使命,在正与邪的较量中充当着救世主的角色。这种宗教的救世精神是基督教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它表达了人们对善良和理性的需要,对仁慈和正义的渴望。即使那些反对基督教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基督教有维持社会道德的价值和功能。宗教使得人们心有所依,其精神赋予了生命正义感、使命感和归属感。由此宗教产生了许多正面效应,如崇尚侠义、善良、忠誠、勇敢等,这时的英雄人物身上又被注入了新的元素。以基督教的“爱”为中心的理念被加入英雄观当中。这种以爱、宽容为中心的英雄观一直保留下来,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我们从罗琳塑造的哈利•波特身上也能很清楚地看到。

    2、《哈利•波特》的英雄观

    在小说中哈利•波特被巫师界称作“救世之星”(The Chosen One),而他所在学院格兰芬多(Gryffindor)的名字来源于法语gryffind’or,意为金色的格里芬(Griffin)。Griffin是希腊神话中一种半狮半鹰的生物,后来基督教常用它来作为“救世主”(the Savior)耶稣的象征,因为它代表着对大地(狮子的意象)和天空(鹰的意象)的控制。

    哈利•波特一出生就具有了超凡能力,肩负了特殊的使命。从《哈利•波特和魔法石》的描述中,如老校长邓不利多和麦格教授称“这孩子将来会很有名”,注定了哈利的特殊身份;哈利头上的闪电疤也预示着哈利以后不同寻常的命运。在魔法学校就读期间哈利•波特更是头号吸引人眼球的人物,一出现就已经成为了明星,所有人都希望接近他,甚至包括马尔福,傲慢的男孩,也希望和哈利交朋友。这些特殊的待遇使哈利自己也逐渐认识到自己是肩负特殊使命的人。他似乎要对学校的诸多事务负责,而这些事务本不是一个学生所应该处理的,他在本学院格兰芬多里扮演着至关全局的角色。

    哈利的飞也是与生俱来的才华。从他和马尔福的一次公然对抗中,麦格教授发现他的飞的特殊才能。凭借这种特殊本领,哈利成了唯一一个被选入魁地奇比赛的一年级学生,第一次参加比赛就为学院赢得了比赛胜利。正如他的好朋友赫敏所言,哈利的飞也是与生俱来的才华,是存在他的家族血统里的,是他的父亲把这种才华传给了哈利,哈利本人当然也为他这种特殊性在不断地忙碌着。

    在第一部小说《哈利•波特和魔法石》中,哈利和他的两个朋友成为保护魔法石的关键人物,当然,这似乎注定是哈利的任务,校长邓布里多深谙这一点。在小说的第二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哈利发现了密室的入口,成功摧毁了一个魂器(藏有伏地魔灵魂的书),救出了危难中的同学金妮;在第三部小说《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中,哈利救出了他的教父小天狼星,展现出极大的勇气和智慧。其重要性可以引用小说中教授卢平的话来说“It made a great difference, because you have saved an innocent man from a terrible fate.”可见哈利完成了多么重要的任务;在第四部小说《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哈利更是大露风头,他成了最年轻的三强争霸赛中的一员,并且过关斩将,得到了奖杯。结果是伏地魔得到了哈利的血复活了,当然这并不是哈利所想的,一切都已经是冥冥之中都安排好的,哈利不得不去承受。作家在这一部小说中埋下了伏笔,预示着哈利•波特和伏地魔之间的战斗是不可避免的,他半自愿半被迫地背负起拯救魔法世界的艰巨而神圣的使命;在第五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哈利组织了邓布里多军,并成为这支队伍的领袖。他教会他们如何使用咒语,带领他们在成人世界的邪恶和矛盾中奋斗;到了小说的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和第七部《哈利•波特与死圣》,哈利的使命已经众人皆知了,校长邓布里多把寻找伏地魔魂器的巨大的任务交给了哈利,哈利•波特成了杀死伏地魔的真命天子,在这样的极大的拯救巫师世界的使命感的推动下,哈利和他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和以伏地魔为首的邪恶势力展开了生死决战。

    从《哈利•波特》系列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作家在哈利•波特身上倾注了很多传统的英雄史观的思想。如渊源于古希腊时代的英雄的救世理念。哈利•波特就是作家精心设计好的被选中的那个救世的男孩,(the Chosen One)他身上肩负着巨大的使命,从小说的一开始,哈利•波特的宿命就已经安排好了,他头上的闪电疤就是一个标志。在这种潜在的救世思想的驱动下,哈利•波特成了核心人物,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梯队,其中包括他的好友赫敏和罗恩这样的铁杆朋友以及包括诸多像卢平、小天狼星,甚至校长邓布里多等等成年人,他们和哈利•波特一起,为了维护魔法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和平与正义而不懈地努力战斗,其中有很多人最终为之献出了生命。不可否认,这种救世的热诚和使命感,是潜移默化到西方整个文化內涵上的,这种救世精神的感召是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结果,体现了众多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为社会自由、平等、公益而奋斗努力的精神。这种博爱救世的理念,对于西方社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除了英雄的救世理念在小说中横贯中心的体现,它的另外一个重要精神——爱,也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爱”的理念的形成源自于基督教。“神就是爱(God is Love)”(《圣经•约翰》)。“爱”在基督教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义,甚至是信仰的基础之一。《圣经》中是这样阐述“爱”的:“因为爱是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是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恒不息……如今常存的有信、有坚、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哥林多前书>)“许多事要去做,不是因为法律的强制,而是出自由衷的爱”。(《新约全书》)在基督教中,爱是比法律更有说服力的依据。北京大学彭小瑜教授在其撰写的《教会法研究——历史与理论》一书中指出,基督教之爱是教会法的基础,教会法以“爱“作为核心的价值凌驾于具体的法律条文之上。由此可见,“爱”在基督教中的分量。

    爱可以超越法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唯心的爱的力量是可以超越人类一切的精神领域内的无限准则。小说中的母爱就是这样一种强大的力量。哈利的母亲为了保护儿子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母亲无私的爱给了哈利,使得魔法再强大的伏地魔也像遇到了铜墙铁壁搬无法伤害哈利,母爱的力量在小说中得到了升华,为了所爱的人“牺牲”,爱的力量就变得无限强大,这是耶稣为了拯救世人牺牲的结果,世人得以拯救,疾病得以驱除,病人得以救治。虽然在现实世界中这些奇迹难以发生,在人们的精神领域里,一切人们潜意识里所渴望的奇迹都如事实般发生了。这种唯心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极大渴望和对现实生活中残酷的一面的逃离和回避。由于有爱,弱小的势力变得强大,而反之没有爱,强大的势力也变得不堪一击,这是小说中表达的思想。英雄不一定是体格上的强壮和魔法上的强大,而是心灵的净化和为爱的牺牲。

    小说反映出的爱是一种博爱也是泛爱,即爱所有的人。“爱人如己”是一条准则,甚至对敌人也要爱,“你们的仇敌要爱他……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连那边的脸也由他打……”(《圣经》)。这就是基督教所倡导的和平与宽容精神,《哈利•波特》里“除你武器咒”成了哈利的代名词,食死徒通过这个咒语可以辨认出真正的哈利。哈利的善良、宽容通过这个咒语充分展现。即使在最后和伏地魔的生死战中,哈利仍然使用的是除你武器咒,而伏地魔为了死咒把自己的命给断送了。这是童话世界里人们善恶观,邪不压正,好人最终还是战胜了邪恶,或恶有恶报等等。相信美好的事物,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精神寄托,而这和现实主义文学里的东西刚好是背离的。虚幻的世界给人带来轻松,对美好世界的渴望让人有时变得天真和幼稚,而小说刚好补充了现实中所缺少的东西,能够给人们带来像鸦片一样的幻觉和享受。当然这种幻觉与享受并不一定是坏的,至少它可以起到端正人们的思想,支持向善的理念。“我们爱邻人如己,所以希望我们自己和他们都能有良好道德风习和永恒生命。我们关怀他们就象我们自己一样。我们希望自己有难时能够获得帮助,我们怀抱这种心情帮助有罪和遭遇危险的邻人;即使我们没有能力帮助,我们也会有意欲帮助的心情。邻人之爱是完全彻底的,也就是说,你希望别人为你做的善事,你也会为你的邻人去做。”(《马太福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体现在西方人的生活中的行为准则。

    除了“爱”在小说中的大量表达外,小说还表达了另一种深受基督教影响的精神——宽容。英雄人物身上深深注入了这样的元素。在《哈利•波特与死圣》中,哈利从邓布里多那里知道了长老魔仗的秘密后,意识到伏地魔必败,但是他并没有想杀死伏地魔来报其杀父母之仇。在最后决斗时,哈利让伏地魔忏悔,希望由此来拯救伏地魔的灵魂。天真的他以为可以通过忏悔来挽救伏地魔。然而事与愿违,伏地魔注定是被上帝抛弃的,他断送在自己念的死亡咒语上。恶人最终没能得到拯救,作家也许认为这样更能体现“正义”(justice),这样的结局读者也感到大快人心。与此相比,中国文学当中就没有这样的理念,那是因为中国文化并没有受到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如此深刻的影响。

    但是基督教所倡导的和平立场与宽容精神在某种程度上让人不满,因为有时正义似乎得不到伸张,而好人反而由于过分仁慈常常处于劣势。为了使英雄人物的形象可以更加地深入人心,小说既宣扬博爱,又倡导正义,更加符合了人们对“爱”的期望。宽恕那些知错能改之人,罪人通过忏悔来洗清身上的罪恶,从而得到重生。

    3、结语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畅销全球的文学作品的《哈利•波特》,深深渗透了传统英雄史观的概念,尤其受到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小说中所表达的救世、博爱和宽恕、追求正义等精神赋予其中的人物强烈的英雄使命感,正是在这种使命感的驱动下,小英雄们和邪恶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斗争。伏地魔最后不是败在他的魔法上,而是败给了无法抗衡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 J.K. 罗琳. 哈利•波特全集[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 张九宣编. 圣经故事[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3] 彭小瑜.教会法研究——历史与理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 保罗•费尔代恩著.陈建洪译.与神在爱中相遇—— 吕斯布鲁克及其神秘主义[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

    [6] 世界三大宗教与艺术[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

    [7] 汤慧林.罪恶与救赎[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8] 艾略特.摹督教与文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9] 林广泽《荷马史诗》.人物形象的文化内涵[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2).

    [10] 默雷.古希腊文学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11] 陈同燮.希腊罗马简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

    武冬艳(1975—),籍贯:湖北武汉,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相关热词搜索:哈利波特透析英雄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