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浅文化热”已经成为浮躁社会的标签] 什么是浅阅读时代的浮躁症

    [“浅文化热”已经成为浮躁社会的标签] 什么是浅阅读时代的浮躁症

    时间:2019-01-28 17:45:2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何谓“浅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一种极端浅薄并缺乏深刻内涵的文化。“浅文化”的突出特征就是把一些没有价值的东西放大出来给人看,从而赢得一种廉价的欢笑或快乐。   在市场经济已经堂而皇之地成为主流话语的当下,随着精英文化以及各种文化经典渐渐从人们的眼前萎缩甚或远去,就连代表民族文化方向的鲁迅也正在从中学语文教材中逐渐淡去抑或撤退,取而代之的便是一种“浅文化”的升温以至火爆,继而甚嚣尘上,惊艳迭出,成为吸引无数大众眼球的“时尚文化”的“宁馨儿”。
      比如,打开电视,除了新闻和专题,各地卫视几乎都在竞相打造新型的假大空文体节目取悦于人,集嬉戏、弄笑、恶搞于一体,将无数才子佳人置于大庭广众之下作贱、弄愚、卖丑、逢场作戏,或调情配对,或起舞弄姿,或冲关越障大比拼,可谓百丑尽现,斯文扫地。不单读图文化抑或视像文化无益于陶冶性情,读字文化也不尽如人意。尤其当下一些文学作品,主题思想多潮湿灰暗,动辄把当今社会妖魔化,许多小说读后常常让人感到如临世界末日,人都不成为人,生都不如死了好。许多作家为了追逐市场、获取经济效益,动辄抑善崇恶、大肆兜售暴力血腥、情色性爱、人性恶以及道德败坏等极端性题材,热衷于编造一些以恶抗恶、以恶治善甚至诲淫诲盗之类的“问题小说”。书画界乱成一锅粥,魏晋以降,为历代书画名家所恪守的“虚静”精神已经荡然无存。一些书画界名流的官衔以及种种“金字招牌”,都成了追名逐利的“资本”,故而浅薄之作四处横流。学术界也不乏弄虚作假、败坏学术道德、习惯于以“浅”夺人者流,欺世盗名的“文抄公”已司空见惯。前不久发生的“抄论文”变成“抄家伙”,也正是由于浅薄所致。近些年来的国产影视作品也是“浅”字当头,连篇累牍的青春偶像剧、搞笑剧和纯粹性的娱乐剧频频登场,种种类型化的“中国式离婚”、“中国式枪战”、“中国式功夫”、“中国式神话”、“中国式往事传奇”等等电视剧,已经成为黄金时间的“霸主”。
      当下,这种以“浅”夺人,“浅”而得宠的“浅文化热”现象已经具有一种普遍性。一些严肃、纯正、高雅的文化艺术空间已经被挤压得“腰残骨裂,奄奄一息”,正濒临灭绝之厄运。造成这种文化深浅优劣高低完全颠覆的原因,恐怕与当前“市场社会化”,以及种种不良文化的滋生与盛行得不到有效扼制有着重要的关系。“市场社会化”这个概念是由著名的儒学专家杜维明先生提出来的。所谓“市场社会化”就是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思潮渗透了社会,这样就会形成一种“一切向钱看”、“有奶便是娘”的价值观。如此,不仅儒家文化会遭遇灭顶之灾,其他传统文化抑或精英文化也同样走不了多远。种种不良文化的纷至沓来已经不可逆转,并迅速占领了文化的制高点。这些不良文化皆有来头,而且都貌似名正言顺。正如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袁绪程教授在《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今日中国之所以出不了大师,主要是受到六种不良文化的制约与干扰。这六种不良文化分别是:“厚黑文化”、“痞子文化”、“犬儒文化”、“游民文化”、“市侩文化”、“拜金主义与拜权主义并重的文化”。如此不良文化风气当道,谁还有耐心拉长战线埋下头去玩儿什么深沉与崇高?浮躁社会不选择深沉与崇高,你奈他何?
      说穿了,浮躁的社会心理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正是由一个个具体浮躁的人心构成的。现今的人们都普遍追求“来得快”,诸如想有钱钱能来得快、想当官官能来得快、想拥有豪华住宅、豪华代步工具以及美人美食美玩等等都能来得快,这才是心中追求的“唯一”。这种物质生活的浮躁心理,自然引发文化心理上的浮躁,故而“浅文化热”才拥有如此广阔的“温床”。毫不客气地说,“浅文化热”已经成为浮躁社会的一种标志,它就像市场上无数花里胡哨的商品标签,贴满了这个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俨然一个又一个城市的“牛皮癣”,涂也不去,擦也不掉,固若顽疾,长久“长”在那里,以示社会文化“浅”之所在。

    相关热词搜索:已经成为浮躁标签社会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