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社区护理干预在应对手足口病传播中的作用

    社区护理干预在应对手足口病传播中的作用

    时间:2020-03-19 05:24:5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应对手足口病传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健康教育、加强学龄前儿童及托幼机构的疾病防控、居家护理指导等方法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结果:2009-2011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送诊手足口病患者176例。手足口病发病率逐年下降,依次为75.10/10万、66.08/10万、60.03/10万,2010年、2011年发病率显著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是应对对手足口病传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社区护理干预; 手足口病; 学龄前儿童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5-0084-02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是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A16型(CoxA16)等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该病多见于4岁以下婴幼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手、足等处发生疱疹,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严重疾病,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由于手足口病传染性强、病情进展较快,易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但目前该病尚缺少有效的疫苗进行预防[1]。因此,加强疾病预防服务和健康知识教育,不啻是社区群众获取该病相关知识并预防疾病传播流行的重要途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2011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干预的176例手足口病患者为研究对象。2009年、2010年、2011年辖区手足口病发病人数依次为65人、59人、52人。见表1。

    1.2 方法

    2009年以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相关标准[2],组织社区护理干预,对社区居民进行疾病预防服务和健康知识教育,发现疑似手足口病患儿由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门诊服务和居家护理,如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相关症状时,立即转送医院住院监护治疗,确诊病例均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疫情报告。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 健康教育 积极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区域内相关宣传、教育等部门协作,手足口病的流行期间和发病高峰期(4~9月份)通过广播、宣传单/宣传画、手机短信、健康教育提示卡等传播媒介,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宣传科学预防知识,提高群众对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宣教内容包括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传播途径以及就医的注意事项,有关防控基本措施等;及时通报疫情和患者救治情况;公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咨询电话,针对公众需要提供疾病相关知识的咨询服务。

    1.2.2 重点人群及重点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学龄前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为控制手足口病传播,减少聚集性病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加强了以散居儿童为主的重点人群和属地内幼儿园、学校为主的重点场所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1)散居儿童的预防控制措施:统计辖区内学龄前儿童人数,动员散居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成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主动参与者,措施包括:①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食用生冷食物;②保持家庭环境卫生,餐具使用前后充分清洗、消毒,经常性清洗、曝晒婴幼儿使用的衣被,居室要注意通风;③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就诊。(2)加强幼儿园及学校的预防控制措施:①配合幼儿园、辖区内相关学校对教职人员进行疾病防控知识培训,指导做好教室、宿舍、活动室等活动产所的消毒工作,群防群控,避免聚集性病例爆发。②学生每日入校前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及时采取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③重点加强托幼机构的监管,遇疾病高发期,疾控中心、教育主管部门建议停课或关园的,责任护士应负责每天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1.2.3 居家护理指导 对于新发的轻症病例,及时将患儿与健康儿童隔离,直至体温正常、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一般约2周左右,隔离期间社区护士每天进行家庭访视,指导家长掌握相关的居家护理措施,包括: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体温监测,口腔护理,皮疹护理及饮食护理等,必要时及时联系社区医师进行规范治疗或送医院就诊[3]。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9-2011年实施社区护理干预以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送诊手足口病患者176例,部分患者经社区护理干预后,发现病情转重的立即送上级医院治疗,未见暴发流行及重症病例。社区卫生服务区域内手足口病发病率逐年下降,依次为75.10/10万、66.08/10万、60.03/10万,均低于同年全国平均发病率,其中2010年、2011年发病率显著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近年来较常见的一种肠道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控制难度大,极易在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目前的主要防控策略在于减少疾病危害、降低病死率,其对应措施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和早期发现重症病例并及时就医[4]。本研究中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区域内手足口病发病率的持续下降,与社会护理干预的严格落实是密不可分的。

    就社区护理干预应对手足口病传播的作用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疾病知识宣教,做到防控知识家喻户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合基层行政单位,通过广播、宣传单/宣传画、爱心短信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有效提高了群众的卫生意识以及对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水平,进而可以有效动员手足口病易感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主动参与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5]。(2)加强托幼机构、学校的管理,控制疫情蔓延。疾病高发期内,社区责任护士负责加强对流动人口聚集点、托幼机构等重点机构或区域的主动监测,指导和督促托幼机构、学校落实晨检制度、学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制度,有助于早期发现、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流行病例,对防范疫情蔓延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6]。(3)进行居家护理指导,随访观察病情,有助于轻症手足口病患儿康复。

    通过以上措施的有效落实,2009年以来,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所辖社区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率持续降低,并长年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发病率,表明:加强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应对手足口病的传播,实现手足口病的可防、可控、可治。

    参考文献

    [1]刘新凤,杨筱婷,刘海霞,等.社区居民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及态度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6):93-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8(2):125-128.

    [3]王红,孙丽华.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789-1790.

    [4]李冰,初玉云,王惠,等.手足口病传播特点及居家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4):55-57.

    [5]涂正波,范骏.南昌市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检测结果[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11):28-30.

    [6]李英琴.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2):31-32.

    (收稿日期:2013-01-22) (编辑:王曼)

    相关热词搜索:手足干预护理应对作用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