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提高中职德育课堂实效性途径探究

    提高中职德育课堂实效性途径探究

    时间:2020-03-23 05:06:2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本文以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版《哲学与人生》之《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教学设计为切入点,通过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动态,针对性细化教学目标,选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安排活动为主线的教学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德育渗透,提高德育课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堂;针对性;实效性;途径;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058-02

    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德育课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发挥其德育工作主渠道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哲学与人生》之《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为切入点,谈谈如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德育课的育人功能,提高德育课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动态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任何课堂都不可能离开作为主体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空自运转。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是任何一位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前的必修课。具体到德育课程,除了综合分析和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共性特征之外,教师还应该分析具体学校、具体班级甚至具体个体的个性特征,提高德育课堂的针对性。为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动态,上课之前,我做了大量调查工作,通过向班主任了解、个别谈心、调查问卷和跟踪观察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状况进行了分析:

    1.认知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等哲学基础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规划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理想。但是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难以理解理想信念的实现与意志、责任之间的联系。

    2.情感态度观念分析:我校“哲学与人生”课程开设时间一般安排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对象为我校护理专业全体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刚刚度过适应期,开始全心投入专业学习,转眼又面临实习、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她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但也很迷惘和困惑。她们渴望成功,渴望从成功人士身上得到人生的启迪,渴望得到老师正确的指引。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均为女生,较男生相比,她们在知识结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和同龄男生均有较大区别,在认知方面更加细腻、敏感。面对这样一群较为特殊的学生,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调动她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3.运用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初步规划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理想。但是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理想信念的实现与意志、责任到底有哪些联系她们还不太明白,理解起来还有一定难度,未踏入社会的他们对人生目标、理想仍是迷惘的。

    面对学生的困惑与问题,在教学中,我拟利用身边真实的案例或成功人士的发展历程、组织体验活动等,经过提炼、升华,引导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看待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针对性细化教学目标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版中职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第十二课。通过本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前面达成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要确立理想信念、如何把理想信念化为现实等问题。针对调查中显露出来的困惑与问题,笔者在根据大纲总体要求对本课的三维目标进行了微调和细化。(1)认知目标:①了解理想与信念的关系,能够举例说明理想信念对人生成长的重要作用。②了解实现理想所需要的信念、意志和责任,理解理想与信念、意志、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①体验信念、意志和责任对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性;②感悟理想向信念转化,进而坚定理想信念,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3)运用目标:①能够运用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典型案例;②能够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理想的实现和履行社会责任集合起来,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理想。

    三、选择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德育课堂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课教学设计中,笔者淡化了哲学基础知识的理论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体验、启发讨论等课堂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明理,通过明理达到导行,通过学哲学、用哲学,解决好做人的问题。

    本课教学设计选取了钟晶、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等教学资料,通过事例,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本教学设计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来确定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定位在一个引导者、促进者、服务者的角色,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学习不再是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构建的过程。教学活动也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在评价方式上,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学生回答问题的独特性与新颖性,这可以评价一个人思维的独特性、新颖性与思维的广度。第二,通过观察学生讨论、探究活动的进展情况,以便调控教学,检查教学效果。如通过巡视去看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单,旁观小组讨论等,这样在不影响学生的情况下就可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这些内容,及时地确定下一步对学生如何进行指导。第三,通过设计课前小组学习任务单、课上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单,让学生从多个维度去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形成自我评价,也为教师评价提供支持。

    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专业特点和发展要求,本课主要采取了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活动体验法等教学方法,并以多媒体课件、图表为辅助手段。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创设了“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学习环境,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信念对人生成长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结合自身领悟到实现理想信念要具有意志与责任,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设计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过程

    本课设计了情境感悟、知识探究、体验交流、发展建议、活动体验五个环节。

    1.情境感悟。在课堂导入部分,我利用本校毕业生、“最美乡村女医生”钟晶的事迹引入,选择让班上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读这段文字(学生推荐),之后让同学们就教材中的提问思考:(1)崇高理想对人生有什么作用?(2)你的理想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你的理想?这样引入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钟晶就是我们的校友,部分学生可能与她有过亲密接触,具有很深的感情。她的事迹就在我们身边,学生不会产生虚无缥缈的感觉,而且与学过的知识也有联系,容易引起共鸣,同时也为阶段目标的设计埋下了伏笔。

    2.知识探究。接下来是理想信念有关知识的探究,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部分分两个步骤:步骤一,感悟。从钟晶的事例中,我们感悟到了什么?步骤二,合作探究。先分四个小组选派代表分别进行《2013年央视感动中国人物》PPT展示、汇报。各组依据《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单》的要求对四个案例进行组内讨论,发表见解,完成合作探究任务单。各组选派的发言人将本组的讨论结果在全班交流。小组探究和分享后,教师及时汇总学生的探究情况,并引导各组同学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态度,激励学生。在各组完成的任务单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完善结论。

    3.体验交流。让学生检讨自身在实现理想信念上的优缺点,从而为自己在理想信念方面进行反思。本部分分三个步骤:步骤一,活动体验,让学生进行护理礼仪及形象展示。(1)按照课前分成的四组,每组选出三名选手参加。(2)每位选手按照专业要求,自选礼仪展示动作,要求至少坚持3分钟。(3)选出1名计时员计时,4名记分员计分。(4)活动结束,对获胜组给予鼓励和适当奖励。步骤二,畅所欲言:(1)采访参加活动的同学:①在活动中你感受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谈谈你当时的感受。②无论成绩好坏,大家都在困难面前突破了自己,是什么给了你坚持下去的力量?(2)在将来的工作中,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当你遇到困难或诱惑时,你会怎么做?(3)你怎样看待理想、信念和责任?(4)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步骤三,课堂延伸:全体学生起立齐声朗读流沙河之《理想》选段。

    4.发展建议。本部分分为专家建议和反观自我两部分。老师搜集专家的建议是:相信自己,超越自己,创造奇迹。要求同学们反思自身不足,可以组内交流,也可全班交流。

    5.课外拓展。本部分主要在课外完成,既巩固课内学习效果,又将德育课堂向更广阔的空间延伸。(1)课外作业:结合本人实际,写一篇关于“理想、信念与责任”的小文章,题目可自拟,要求有真情实感,200字左右。(2)活动建议:与班级德育活动结合,组织一次有关“理想、信念与责任”的主题班会。

    总之,笔者尝试在教学设计中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搜集、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主动建构良好的认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德育渗透,实现德育课的育人功能,提高德育课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环环.德育课备课探思[J].职业教育研究,2012,(1).

    [2]张新南.新课改下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2,(2).

    [3]郭正莲.对增强中职德育课教学时效性的若干思考[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2,(7).

    相关热词搜索:德育探究中职实效性课堂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