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日军被苏联打怕了

    日军被苏联打怕了

    时间:2020-03-24 05:14:2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克里姆林宫此时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战云密布的欧洲,关东军在后院咄咄逼人的挑衅让斯大林心神不定。他判断,日军的目的是横穿整个外蒙直达苏联边界,然后切断西伯利亚铁路——这条苏联在欧亚间调动军队的大动脉。是到了出手教训一下关东军的时候了

    姜帝圭是韩国电影里程碑式的人物,世人对韩国电影的印象就是从他1999年执导的《生死谍变》开始的,在此之前,韩国人不看本国电影。在《生死谍变》中,姜帝圭挑战朝韩关系这一敏感题材,大量使用好莱坞式的动作场面,吸引了大批韩国观众走入影院。这部影片创造了韩国商业片的神话,仅有4800万人口的韩国有超过600万人次走进电影院,本土票房高达360亿韩元(约3000万美元),远远超过《泰坦尼克号》在韩国的票房,打开了韩国电影的新局面。

    《生死谍变》的成功点燃了韩国观众对本土电影的热情,韩国电影开始崛起,朴赞郁、奉俊昊、金基德、李沧东、洪尚秀等大批导演在国际上闯出名头,短短十几年,韩国电影成为亚洲电影不可忽视的一极。2004年,姜帝圭投资150亿韩元(1150万美元)制作的朝战大片《太极旗飘扬》光本土票房就获得了781亿韩元(6005万美元)的好成绩。姜帝圭因此被称为“韩国的斯皮尔伯格”。

    在《太极旗飘扬》之后,姜帝圭也决定不再拍战争片。去年年底,蛰伏七年的姜帝圭忍不住技痒推出新作《我的征途》,依旧是战争片,只不过是一部二战片。

    创作灵感来自一张老照片

    从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到1948年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立,其间世界上不存在韩国或者朝鲜这个国家。缺席了二战的韩国人,拍出的《我的征途》视角也颇为独特——一个朝鲜人在二战中的奇特遭遇:喜欢奔跑的少年金俊植遇到了跟随父亲移居到朝鲜的日本少年长谷川达夫。他们长大后成为马拉松对手。随着二战的全面爆发,金俊植被强征为关东军,而长谷川达夫成为新任守备队队长。两人在诺门坎战役中与苏军作战,后被俘参加苏军,在苏德战场上他们再被德军俘虏,又加入德军,在诺曼底登陆中,两人又和盟军交手⋯⋯

    一个朝鲜人先后穿上日、苏、德三国军装,看似离奇,但是确有真实的原型,主创的灵感来自一张照片。照片中的俘虏据说是一名朝鲜人,名叫杨江勇,原籍朝鲜新义州,1938年加入日本关东军,在1939年诺门坎战役时成为苏军俘虏,后被编入苏联红军,1943年杨被德军在乌克兰的战斗中俘虏,又进入德军服役。1944年6月6日,盟军诺曼底登陆时,他在“犹他”海滩被美军俘虏,1945年5月被英国俘虏收容所释放,1947年移居美国。1992年4月7日,杨江勇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去世。

    《兄弟连》的作者、美国历史学家斯蒂芬•安布罗斯的著作《D日》中也称,最先在诺曼底登陆中被盟军俘虏的是2名朝鲜籍德军士兵。而诺曼底战场上被俘的朝鲜籍士兵总计达到了二十多人,美军对他们进行了专门审讯得知:当年诺门坎战役日苏双方停火后,大多数的日本战俘都被遣返,但苏军扣留了朝鲜人,因为苏军认为他们并不属于“战俘”。后来这些朝鲜人辗转加入苏军、德军,1943年作为“东方营”的士兵被派往诺曼底驻防,直至被盟军俘虏。

    有了上述历史蓝本,韩国第一部二战题材电影《我的征途》就此出炉。

    为打开中国市场邀范冰冰出演

    《我的征途》投资300亿韩元(人民币约1.6亿元),创韩国电影史新高。剧组曾到中国、日本、俄罗斯、蒙古及立陶宛、拉脱维亚等地取景,拍摄过程被形容为一次“一万二千公里的大长征”。影片的两名主演张东健和小田切让也是韩、日两国目前的顶级男星。电影还请范冰冰出演一名抗日游击队狙击手,不过出场时间只有十来分钟,就是把她的戏份全部删除也不会影响剧情,让人怀疑这纯粹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的选择。电影原本定于2012年2月底在中国上映,但因故推迟,现在得到的信息是7月10日国内上映,不知是否还会有变化。

    该片在2011年圣诞档和韩国观众见面,上映第一周就被《碟中谍4》压着,没有拿到票房冠军,这次倒不是好莱坞有多强,而是姜帝圭不给力。《我的征途》上映三周后就跌出了票房前五名,制片方预计的1000万观众观看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的征途》从剧本阶段就不合格,电影前半段饱含着反抗日本殖民的民族主义情绪,后半段过渡到韩、日的兄弟之情,非常突兀,也被韩国国内指为“亲日”。影片许多情节也缺乏逻辑,金俊植从关东军军营中逃脱,但在看见苏军的装甲部队后竟然匪夷所思地跑回去向日军报信。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下,金俊植参加奥运会的梦想却没有消失,在军营中还能练长跑,未免有些过于理想主义。最大的硬伤则来自于姜帝圭的历史观,他想通过小人物的身不由己来展现战争的荒谬,由此凸显电影的反战主题。但是在他的镜头下,苏联红军把被冻伤的战俘直接拉去处死,德国纳粹竟然成了相对来说最文明的人,起码他们允许“东方营”士兵在沙滩上踢足球。反战反对的是非正义战争,而不应该连抗击侵略的正义战争也一竿子打倒。这种盟军还不如法西斯的视点在二战电影中极为罕见,姜帝圭的处理方式反而证明了韩国人在二战历史中的缺位。

    影片在战争戏上大把烧钱,几乎是从头打到尾,缺乏文戏的缓冲,评论界认为它过度血腥。从技术角度来看,《我的征途》的战争场面戏是过关的,但也仅此而已,苏德战场像是翻拍《兵临城下》,诺曼底登陆也免不了《拯救大兵瑞恩》的影子。值得一看的则是诺门坎战役,那是一场在影视剧中极少出现的战争,但却深深影响了二战的走向。

    苏、美都成为日军头号假想敌

    1921年,中国的外蒙古在苏联控制下宣布独立,成立了听命于苏联的蒙古人民共和国。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全面占领中国东北三省,之后在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日本陆军和海军有着不同的战略构想,陆军想的是“北进”,把对苏战备作为重点,排除来自北方的威胁;而急于加强军备的海军则主张“北守南进”。1936年1月,日本军令部提议对《帝国国防方针》进行第三次修改。在修改过程中陆、海军发生激烈争执,最后形成了一个调和陆、海军主张的折中方案:南北并进,苏联和美国都成为日军头号假想敌。

    日本遂逐步充实和加强驻屯东北的关东军,对苏政策也进一步强硬。关东军驻海拉尔的部队以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为借口,不断在中蒙边界地带进行挑衅,以试探苏联和外蒙古的军事实力。而苏联为确保其远东领土的安全,不断增强远东地区的军事实力。双方在边界上时常发生军事冲突,你来我往,不断升级,诺门坎事件就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诺门坎事件的直接起因是对该地区边境线解释的不同。日本认为,边境线应该在哈拉哈河一线上,苏联及外蒙古方面认为,哈拉哈河是外蒙古领河,双方边境线应该是哈拉哈河东侧与北侧。这大概涉及了一块长约60英里、宽20英里的领土。

    1839年5月11日,军事冲突爆发,双方各执一词:日本人说外蒙古边防军数十人越过哈拉哈河进入东岸,伪“满洲国”边防军立即给予回击;苏联人说当天日军袭击了外蒙古边防军哨所。从日军后来的反应速度和最初占据的优势来看,日方显然早有准备。

    5月13日夜,驻海拉尔的23师团长小松原中将在得到关东军司令部的许可后,向诺门坎派出了1000人左右的援军,指挥官为东八百藏。日军此时的对手只是外蒙军的一支国境警备队,依仗绝对优势的兵力和飞机、坦克的强攻,外蒙军很快退回哈拉哈河西岸。

    日军首战告负并不死心

    5月21日,外蒙军骑兵第6师架起浮桥,渡过哈拉哈河。苏联政府依据《苏蒙互助协定》而介入,将第11坦克旅开往哈拉哈河地区,同时命令驻乌兰乌德的摩托化步兵第36师一部向哈拉哈河集合,并将第57特别军司令部从乌兰巴托迁到距哈拉哈河120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格,苏联的飞机也不断在战事地区集合,并在诺门坎地区飞行侦查。

    5月28日,日军第64联队长山县武光大佐率领2520人,在12辆装甲车的掩护下,从三个方向向蒙军骑兵第6师围攻。东八百藏中佐率领200名骑兵和12辆装甲车组成快速支队,绕过外蒙军骑兵第6师的三道防线,突袭后方的第6师司令部。东八百藏的出其不意最初发挥了作用,蒙军第6师的警备部队只有轻武器,无法抵挡日军的进攻,师长阵亡。苏蒙军很快就组织1200人的兵力和坦克、装甲车各12辆包抄东八百藏,日军的骑兵被苏军的重武器打得人仰马翻,装甲车也被苏军击毁,东八百藏陷入重围之中,他在一个沙丘上挖掘环形掩体,并派出士兵向山县武光求援。

    到28日下午,日军的马匹全部被打死,想逃跑已经不可能,因为徒步是跑不过蒙军骑兵和苏军机械化部队的,而山县武光也陷入苦战之中,无力支援。29日午后,蒙军骑兵17团在苏军T130喷火坦克的支援下全团骑马冲锋,东八百藏被击毙,部队被全歼。山县武光也伤亡惨重。

    首战告负吃了大亏的日军并不甘心,他们认为在斯大林的“大清洗”之后,有能力和经验的指挥官基本被清洗掉了,此时的苏军已不足为虑,再加上日俄战争时建立的心理优势,日军狂妄地宣称自己一个师团可以对付苏军3个师。在这种好战的狂热之中,关东军向诺门坎地区持续增兵,目标已经不限于对哈拉哈河东岸的占领,而是向外蒙古纵深攻击。电影中金俊植和长谷川达夫就是此时先后到达诺门坎地区。

    苏军临阵换将,朱可夫登场

    克里姆林宫此时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战云密布的欧洲,关东军在后院咄咄逼人的挑衅让斯大林心神不定。他判断,日军的目的是横穿整个外蒙直达苏联边界,然后切断西伯利亚铁路——这条苏联在欧亚间调动军队的大动脉。是到了出手教训一下关东军的时候了。

    6月1日,身为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员的朱可夫忽然接到命令:立即动身,明天向国防人民委员报到。第二天清晨,朱可夫走进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办公室。元帅指着地图说:“你是否可以立即飞到那边去,而如果需要的话,把部队的指挥权接过来?”

    “我马上可以起飞。”

    6月5日早上,朱可夫抵达外蒙东部的塔木察格布拉格,这里是苏军第57特别军司令部。朱可夫立即会见了军长费克连科和其他指挥员,他很快就发现,苏军指挥官并不了解战场的真实情况,原因之一是指挥所距离前线太遥远。朱可夫质问费克连科,他是否相信在距离战场120公里的地方还能够指挥前线部队。“不可否认,我们是有点远,”费克连科回答,“但是我们在冲突地区还没有做好作战准备,那个地方甚至没有1公里的电报线或电话线,没有现成的指挥所,也没有着陆场。”朱可夫要求费克连科立即陪同自己前往前线,以便共同分析和研究战场形势。但费克连科却提出由副军长尼基舍夫陪同前往。朱可夫没有坚持,几天后,莫斯科发布命令,解除费克连科第57特别军军长的职务并任命朱可夫为军长。

    在深入哈拉哈河东岸对敌我态势进行观察后,朱可夫认为:种种情况表明,日军将会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如果敌人从海拉尔、张家口、阿尔山等几个方面同时进攻的话,苏联第57特别军和外蒙的骑兵将无力阻止日军的军事冒险。朱可夫要求加强航空兵部队,增调不少于3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旅的兵力到作战地域,并要求大大加强炮兵的力量。他的建议得到了总参谋部的同意,率先得到补充的是空军,除了新型的伊—16和“鸥”型飞机,还有21名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飞行员。

    在苏蒙军增兵的同时,关东军也没有停止往战场输送更大规模的兵力。6月20日,日军第23师团全体出动,小松原中将带着2万多人向诺门坎进发,同时出动的还有一直作为关东军战略预备队的第7师团主力,这个师团是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双料王牌,被公认是日军战斗力最强悍的部队。被誉为“国宝”的第1坦克师团是全日本当时仅有的一个坦克师,从来就没舍得用过,这次也上了前线。

    “肉弹”难阻苏军铁流

    双方第二阶段的大战率先在天空打响。

    6月21日,关东军航空兵主力倾巢出动飞抵海拉尔机场。苏军在22日出动飞机150架空袭日军野战机场。日军也出动120架飞机应战。双方从22日到24日,在诺门坎上空大战3天。此后,苏机越打越多,还出现了新型战斗机。日军后援不继,驾驶员频繁起飞,疲于奔命,逐渐丧失制空权。

    此时,苏军派出空军代理司令鲍尔吉金少将、炮兵司令沃罗诺夫大将、装甲兵司令巴甫洛夫大将到诺门坎,随着这三个兵种司令的到来,前线的战斗机增加到151架,轰炸机达到116架,朱可夫还有了两个坦克旅,3个装甲汽车旅,以及各种炮兵团。

    7月4日,苏军将过河的关东军步兵主力击溃后,朱可夫开始对付正面的日军坦克,苏军两个坦克旅以压倒一切的气势冲入日军战车群中。在7平方公里的战场上,近千辆各型战车相互厮杀,亚洲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坦克会战开始了。苏军使用了自己拥有的各类型号的坦克和装甲车,打得装甲较薄的日军八九式坦克毫无招架之力。此战之后,日军第1坦克师团基本瘫痪。

    7月23日,日军又调来了珍藏的远程重炮部队,从8点开始对苏军炮兵阵地进行猛轰,不过日本炮兵从未受过超远程射击训练,炮击效果并不好,精度尤为不够。日炮兵指挥官决定将原定于10点结束的炮击延后1小时,步兵也下达了推迟1小时发动冲锋的命令。由于双方炮战激烈,日军各联队与各大队的通讯时断时续,电话线被炸断,许多部队没有收到推迟进攻的命令。10点整,最前方的一些日军步兵跳出战壕,发起冲锋,不但顶着对面苏蒙军的炮火和机枪的轰击扫射,还不时遭到自己后方飞来的野炮炮弹的轰击。当步兵72联队的一个大队1000人冲上苏军阵地时,被自己人的炮火轰得只剩100人。日军诸兵种协同能力之差由此也可见一斑。

    空军、装甲兵、炮兵都占不到便宜,日军只好又回到步兵不顾一切低头猛冲的老路子上。但这种不顾死活的集团冲锋在苏军的装甲集群的密集火力之下简直是送死,就算能冲到苏军阵地,日军非常自诩的单兵作战能力也无从发挥——个头最高的士兵还不到苏军的下巴,臂力、臂长都不如人家,刺刀都没法拼。电影中,长谷川达夫组织敢死队怀揣手榴弹,拉开导火环扑向装甲车。这种“肉弹攻击法”在战争中确实存在,虽然能在局部摧毁几辆装甲车,但根本无法阻挡装甲化的“北极熊”。观战的德国武官目睹了日军疯狂的举动后,瞠目结舌,给国内发回的报告中称日军的战术水平最多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

    轴心国最终失败的伏笔

    8月20日,苏军发起总攻,在朱可夫发挥机械化部队优势,诸兵种联合作战的思路指导下,日军主力被苏军包围。这是日本陆军自日俄战争以来,第一次遭到这样惨重的失败。8月23日,在战斗进入白热化之际,日本最信赖的同盟国德国竟与苏联缔结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使日本企图利用东西两线牵制苏联的战略计划彻底破产。苏军虽然取得战役的胜利,但无意扩大战果。双方于9月16日停火,以日本退让,承认现存边界结束冲突。

    朱可夫一战成名,他凯旋莫斯科,受到举国赞扬,荣膺“苏联英雄”称号,并第一次受到斯大林的接见。在卫国战争中,他成为苏军最耀眼的一颗将星,参与指挥了苏德战场几乎所有重大战役,每每都能化险为夷。诺门坎战役对他的磨砺功不可没。

    在四个月的战争中,苏军投入约57000人、坦克约500辆及装甲车约350辆;据1991年苏联解体后解密的档案显示,苏军死亡人数约7000人,超过1000人失踪,另外约16000人受伤。按照日本正式发表的数字,日军投入战斗76000人,伤亡数字则有许多种说法,综合分析大约40000人。

    相对于二战一些著名战役,诺门坎战役显得名不见经传。但此战过后,日军是被苏联人打怕了,再也不提“北进”战略,调转枪头“南进”,于1940年侵入东南亚,随着与美国的矛盾不可调和,终于在1941年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一直作壁上观的美国被拉进了二战。苏联则避免了和德、日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诺门坎战役也算是轴心国最终失败的伏笔之一。

    链接:电影与历史

    电影中金俊植用人力车拉着的韩国马拉松选手确有其人,他叫孙基祯。1936年8月9日下午3点,柏林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开始,孙基祯以2小时29分19秒的成绩获得冠军,他成为第一个获得奥运会马拉松冠军的亚洲人,也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跑入2小时30分钟的人。颁奖礼上,当升日本国旗时,孙基祯低下了头,用作为奖品的月桂树挡住了运动服上的日本国旗。

    相关热词搜索:苏联日军怕了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